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抑鬱?

美麗愛養貓


生活中很多人不開心了,因為枯燥的日常而對生活暫時失去興趣,就給自己冠上了“抑鬱症的帽子”,而這類患者多半都是偽抑鬱患者。到底怎麼判斷是否是抑鬱障礙,建議您還是把判決權交給專業的醫生。因為他不只是是一紙診斷,也是患者的一生。


但就題主您的問題來說,我現在將給您做出最專業的建議,供您參考。

抑鬱的核心症狀

情感症狀是抑鬱症狀的主要表現,包括自我感受到或他人可觀察到的心境低落、高興不起來、興趣減退甚至喪失,無法體會到幸福感,甚至會莫名其妙的出現。悲傷低落的心境幾乎每天都存在,一般不隨環境變化而好轉,但一天內可出現特徵性的晝夜差異。如有些患者晨起心境最為低落,傍晚開始好轉。抑鬱的核心症狀包括:心境和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以及快感喪失。


抑鬱的心理症狀

抑鬱發作還包含許多心理症狀,可分為心理學伴隨症狀,如焦慮、自責、自罪、精神病性症狀、認知症狀以及自殺觀念和行為、自制力的和精神運動性症狀,和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等。有時這些體驗比抑鬱心境更為突出,因而可能掩蓋抑鬱心境,導致漏診和誤診。

抑鬱的軀體症狀

軀體症狀在抑鬱障礙患者中並不少見,包括睡眠、飲食、體重和行為活動表現等方面。此外部分患者還存在疼痛、心動過速、口乾、便秘等症狀,國外有學者將這些軀體症狀意義稱為生物學症狀。注意當患者激越或遲至症狀十分突出,使患者可能不願或不能描述其的許多症狀。另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可能無法描述主觀體驗。


一張圖教您判斷抑鬱
如果您有以上症狀,請不要“逞強”,請及時就醫。


精神科李文惠


我沒有這種經歷。可總覺得。抑鬱症不好過。我們這裡有一個小夥子,大學沒念完就得了這種病。據我觀察。他不愛出門,不愛見人,不愛說話。而且做事獨斷。因為長期蝸居,眼神呆滯。不休便服。思想專一。甚至於把自己鎖在家裡,連父母都趕出去住。不知道這種行為是不是抑鬱症。


我就是我163371435


這就像問怎樣自己修理汽車?

或者問怎樣自己做闌尾炎手術?

判斷是否生病,建議看醫生。

如果你認為醫生不行,可以換一個自己信任的。如果都不信任,自己可以去做手術,這個不是不可以,風險很高。


心理健康科普


沒有生理檢測方式辦法鑑定,只有似是而非如同中醫的看相方式,所以,還是不要疑神疑鬼讓自己真的抑鬱了,樂觀積極看問題,切換到這個樂觀角度看看自己騙自己,不要以為自己想得開,其實那也是自己騙自己,從哲學上看,物自體不可知,真正世界人類是看不透的,更多是自以為是。


解道Jdon


同志,別聽他們瞎說,如果覺得情緒不對可以自己調節,出去玩玩散散心,這都不行就快去就醫。如果是因為沒錢導致情緒低落那就更不必了,人生路還長,沒必要為一時的低谷而放棄。比如我,目前沒房,負債16萬多,工作也沒有了,完全斷了收入,我還在為下個月的借唄怎麼還而煩心,媳婦也有了7個月的身孕,我如果孩子出生前還沒走出這段低谷我又該怎麼辦?孩子的奶粉尿不溼錢從哪來呢,慶幸的是我媳婦一直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她從不為這些事情而煩惱,她總安慰我事情並沒我想的那麼糟糕,這都會過去的,我知道她這是安慰我,但給我信心的是我媳婦不在乎我現在的狀態,她不會為這跟我吵架甚至離開我,我還有機會翻身。

差點跑題,是否抑鬱了得去看醫生,如果抑鬱了謹遵醫囑,多跟家人朋友和一切樂觀的人聊聊,一切都會好起來


刁民你敢害朕


好吧,遇到一個抑鬱的,很正常。看什麼都煩,這是心裡有不良東西作祟,拿不起放不下。解決這個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排一次旅行,不要事先安排好,不要人陪,也不要去很遠的地方。啥也不想,到處走走看看,有機會幫幫他人,也給別人幫你的機會。只要半個月,回來就好了。心裡不舒服就要自己治療,自己調節,別人不懂只會幫倒忙。


美麗時光3


另類觀點看抑鬱



如何知道自己抑鬱了?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其實不簡單。抑鬱不是單指抑鬱情緒哦~抑鬱還包括無力、無助,以及沒有方向。

在小編倔奇看來,普通人群與抑鬱人群,除了情緒上的顯著差別之外,還在於是否能夠妥善從容地處理所面臨的問題。一個人即便抑鬱情緒很嚴重,但能有效地處理問題,那肯定不是抑鬱症;否則,即便這個人看上去沒有抑鬱情緒,但是對於遇到的問題茫然無措方寸大亂,那必定有了嚴重的抑鬱傾向。

當今社會,是一個高度發達、高度完善的社會,人們充分享受到高科技生活帶來的便利。與此同時,人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需要適應越來越多的變化,以工作為例,現在的工作,需要從業者具備更強的適應能力、更強的應變能力、更強的心理素質,如若不然,你會被千頭萬緒弄得焦頭爛額、煩亂不堪。

大師李敖先生在評價武俠小說巨擘金庸時,說:“我告訴你,我看不起他。那寫的什麼玩意兒啊!武俠小說,什麼玩意兒啊!胡適講,那是下流!”可以說把武俠小說批的一無是處。近些日子,筆者在偶爾反思時,卻覺得武俠小說有其可以借鑑的東西。不要把“易筋經”、“九陽神功”、“紫霞神功”等絕學當成什麼真正的搏擊拳術,如果真是那樣,就不會有“格鬥狂人”徐曉冬挑戰傳統武術了,應把這些絕學看做是為人處世方法。人們為人處事水平差距太大了,有時的確可以有天壤之別!

小編倔奇認為,克服抑鬱症的終極絕學即是――讓自己對社會有用!就是人們常說的,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道理很淺顯,但是做起來需要更多“配套的做人做事方法”哦。讓自己對社會有用,是在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亦是抵禦抑鬱症侵襲的根本,大家想想看,有沒有道理?歡迎討論,歡迎留言!


濟溪河是中藥師


抑鬱症的表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情緒方面

出現了情緒低落、傷感、自責的情緒。覺得空虛沒有價值感。

對周圍的一切都失去了興趣

很多抑鬱症患者說自己以前感興趣的東西現在已經不感興趣了,比如有人在生病前很愛打籃球但在生病之後就對打籃球不感興趣了。

睡眠過多或失眠

出現失眠或嗜睡,很多抑鬱症患者會說自己最近失眠了,晚上怎麼都睡不著,就算是睡著了也只能睡幾個小時。

食不知味或暴飲暴食

抑鬱症會讓人食慾不振,患者會感到飢餓且暴飲暴食。

會因小事發火

抑鬱症往往會讓人更容易發火,脾氣會變得不好,以前一些你不在乎的瑣碎小事都會讓你變得火冒三丈。

感覺自己一文不值

如果你經常貶低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或者是毫無價值。當你在反覆的想自己不夠優秀或一無是處時,這也會讓你的心情更加糟糕。

經常感到精疲力盡

抑鬱症會讓人變得拖沓和疲憊而不能很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患者會經常感到精疲力盡,甚至覺得起床和洗澡都變得十分的困難。

莫名其妙的疼痛和身體上的不適

抑鬱症也會影響到人的機體,比如表現為頭疼、胃疼、背疼等,可能你在遭受著不明原因的慢性病痛的折磨,除了去看醫生檢查,也要考慮自己是否患抑鬱症?

有自殺的念頭

總是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冥思苦想找各種尋求死亡的方式,假如你每天都在經歷著這些想法,要及時尋求幫助。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恩恩醫生app是專業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如果有關於抑鬱焦慮、精神分裂、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相關問題,可以在應用市場下載恩恩醫生,免費諮詢公立醫院精神心理科醫生!


白小恩


如果你感到:

情緒持續低落、壓抑,傷感、焦慮不安、悶悶不樂;

心情比較煩躁,動不動就發脾氣;

覺得自己很沒用,覺得自己誰都對不起,是周圍人的累贅;

覺得生活沒有意思,活著沒勁兒,看不到前景和希望;

感到全身無力,不想動;

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總是胡思亂想,記不住細節,做決定比較困難;

做事情沒有興致,對什麼都不感興趣,甚至過往喜愛的活動也打不起精神,包括性慾降低;

睡眠發生紊亂現象:要麼嗜睡,一天睡十多個小時,不叫不起;要麼入睡困難,在床上“翻烙餅”似地輾轉反則好幾個小時都睡不著,或者入睡後容易驚醒或者早醒,後醒後不容易再睡著;

食慾發生紊亂:要麼比以往吃得多很多,要麼沒有食慾,茶飯不思,由此也導致了體重的過重或者過輕;

偶爾或者時常想到輕生,想結束生命,或者有相應的行動;

軀體出現各種疼痛,比如頭痛、痙攣,或者出現難以治癒的消化系統問題,比如胃疼、胃脹但沒有器質性病變;

甚至出現醫學上無法解釋的症狀。

如果有以上五種以上的症狀,並且持續時間在兩週以上,就可以診斷為抑鬱症。

得了抑鬱症也不用怕,它是能治癒的。抑鬱症是心理疾病,心病心醫,有抑鬱症需要及時聯繫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來專業解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會與你一道,探索導致抑鬱的根本原因,找到並處理掉,症狀自然消失。


心理專家劉愛民


抑鬱自評量表(簡稱SDS)是由病人自己進行的抑鬱自我評定量表。它不僅可以測查出抑鬱心情的程度是輕還是重,還可以幫助一部分以身體各種不舒適體驗為主的病人,判斷出有無抑鬱症狀,有助於隱匿性抑鬱症的診斷。因此,適用於情緒低落、常常感覺無興趣、活著沒意思的人測查,也適用於各種慢性身體疾病的病人進行測查。


此量表評定的時間,不是幾小時、1-2天內的體會,時間範圍一般應該至少是1周,如果是第一次評定,最好是根據自己兩週之內的感覺回答合適。

  

在回答時,應注意,有的題目的陳述是相反的意思,例如,心情憂鬱的病人常常感到生活沒有意思,但題目之中的問題是感覺生活很有意思,那麼評分時應注意得分是相反的。這類題目之前加上*號,提醒各位檢查及被檢查者注意。


此量表最後結果的計算方法如下:先把20個題目綜合相加,得出總分,再轉換成百分指數。指數計算公式:指數=總分(得分)/總分滿分(80)x100


指數與抑鬱症狀的嚴重程度的關係如下:指數在50%以下,正常範圍(無抑鬱症狀);指數在50%~59%,輕度抑鬱;指數在60%-69%,中度抑鬱;指數在70%及以上為重度至嚴重抑鬱。


此量表雖然可以測出抑鬱的輕重程度,卻不能判斷抑鬱的分類,測出有抑鬱症之後,應該及時到精神科門診進行詳細的檢查、診斷及治療。


大話精神——為您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