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神州的国粹有哪些?

弘扬国粹


大中华的国粹,首先是官方定义的三大国粹:京剧、中医、国画。


  1. 国画

“画如其人,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彭承军

中国画的历史悠久,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石绘画,那时候的绘画手法虽然有些幼稚,但也能准确的描绘出动植物的特征。这些绘画都在于表达了先人的信仰、美好愿望以及对生活的美化装饰。到了战国和楚国时期出土了帛画,笔墨简洁精炼,人物神情生动有趣。代表作有《人物御龙图》《龙凤仕女图》。


  • 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代表作 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 隋唐时期社会安定团结,国家繁荣昌盛,对外交流也比较活跃。这更是给国画注入了新的血液,中国画也迎来了一次高峰。隋唐时期尤其以人物画著名。初唐的阎立本和中唐的吴道子都是人物画的大家。尤其是吴道子的宗教人物画被誉为“六法俱全”。他画的人物衣带如风吹波动,被称为“吴带当风”。代表作《送子天王图》等都是当时人物画的典型代表。由初唐至中唐,逐步出现了其它绘画门类,山水画、花鸟画等开始发展了起来。唐朝的画家边鸾和薛稷就是画花鸟出名的画家。
  • 五代两宋时期时期,中国绘画技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进入了鼎盛时期。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技法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
  • 明代的画派分为“浙派”和“吴派”,而“明四家”就是吴派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明四家是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
  • 清代,绘画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空前盛世。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画家,像“清初六家”“清初四僧”“金陵八家”“扬州八怪”等,这些画家都呈现出不同于前人的特点。并且这个时期,一些画家开始吸收一些西洋画的画法。东西结合,更是让传统的人物画、山水花鸟画令人耳目一新。著名代表作有《木叶丹黄图》《仙山楼阁图》《孔雀竹石图》《荆棘丛兰图》等许多精品。

    至此,中国画已经发展的很完善,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中国画一直发展至今,并且会以更独特的形式发展下去。

2.京剧

京剧发源自乾隆年间,老乾隆很喜欢戏曲,又好大喜功,经常摆戏,客观上促进了京剧的成型和发展。三庆、四喜、春台、合春四大徽班京剧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剧种,被誉为“国剧”。

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讲究“四功五法”、“言必歌,动必舞”,是精美的舞台综合艺术。

代表人物有“同光十三绝”“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等,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

3.中医

中医是个伟大的宝库———屠呦呦

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吧,有人奉之如珍宝,有人嗤之如敝履,中医未来发展如何,能不能推进科学化,都是目前国家关注与支持的。


快语


我华夏神州的国粹有:中国武术,中国京剧,中国医学,中国书法,中国画。

1、中国武术:是修习一门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技术,它在切实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使我们的头脑得到应变能力的训练,简便易行、能够轻松提升人的精神和身体素质,防卫健身,精进卓越,快乐通融。

2、中国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3、中国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4、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5、中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帛或宣纸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我们要求每个百姓熟读文化的魅力在于广度,不在于深度。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仅仅在少数人的思想里,纵有多深也是枉然;民族文化思想如果普及至乡间田舍,贩夫走卒,才能显现出这个文化的能量。

用各种方式传播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都是功不可没的传播者。只有这种有效的传播,才能让我们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我们万不可在对先哲经典仰慕之时,蔑视身边的浅斟低吟,平易小唱。深度出自广度,水最深的地方一定在大海中,不会在江河湖泊之中。庄子故曰: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观复钧天


一讲月令: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菊花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

第一年 纸婚

第二年 棉婚

第三年 皮婚

第四年 花果婚

第五年 木婚

第六年 糖婚

第七年 毛婚

第八年 铜婚

第九年 陶婚

第十年 锡婚

第十一年 钢婚

第十二年 丝婚

第十三年 花边婚

第十四年 象牙婚

第十五年 水晶婚

第二十年 瓷婚

第二十五年 银婚

第三十年 珍珠婚

第三十五年 珊瑚婚

第四十年 红宝石婚

第四十五年 青玉婚

第五十年 金婚

第五十五年 绿宝石婚

第六十年 白金婚

五讲年龄: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幼儿时期

总角——童年时期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花信——女子24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喜寿——77岁

米寿——88岁

白寿——99岁

耄耄——80-90岁

期颐——100岁

六讲时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

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

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七讲花卉:

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莲花:是花中“高尚君子”。美称“花君子”,雅称“净客”,别称“水华”、“水旦”、“水苏”、“泽芝”,还有称“君子者”。

兰花:“美称”空谷佳人”,雅称“幽客”。其他有称之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兰”、“话中君子”。梅、兰、竹、菊共称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历来被称为“人间不老春”。她的美称为“月月红”、“四季花”、长寿花“、”斗雪红”。

菊花:别称:“黄花”,雅称“寿客”。还有称“隐逸者”,与兰花、水仙、菖蒲称“花草雅”。

茉莉:古尘“没利”,美称“人间第一香”,雅称“神客”。

梅花:雅称“清客”。它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与山茶、水仙、迎春合称“花中四友”。

杜鹃花:雅称“山客”与山茶花、仙客来、石腊红、吊钟海棠称“盆花五姐妹”。

八讲老人:

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 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九讲器物(部分):

笔(管城子、中书君):古时人毛颖,封成管城,累拜中书令,与用管做成的笔能书写有联系,故得名;

砚台(石虚中、即墨侯):石虚中被封过即墨侯,又为人器度方圆;

墨(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

纸(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

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

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

小船(蚱蜢):小船很轻快,像小虫一样,所以叫蚱蜢;

镜子(菱花,专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里开的一种花;

竹箫(玉参差):因姜白石两句诗“剪烛屡呼银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而得名;

手杖(鸠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鸠杖,因鸠是一种不噎的鸟,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钥匙(鱼样):传说周穆王时造的一种门锁,样子同鱼一样,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取其能守夜意;

琴(绿绮、焦桐):绿绮系汉司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汉代蔡邕的琴名;

香(龙涎、鸡舌):以珍贵材料得名;

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闻名;

十讲中国的别称: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

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十一讲,别称、借代杂集:

钱的别称:泉、方孔兄、邓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

酒的别称和雅号:琼、玉液、金浆、家酿、香醪、红友、玉友、欢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汤、杜康、白堕、曲生、曲秀才、金浆太醴、福水;

雪的别称: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琼乱玉;

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

书信的别称:鸿、鸿雁、尺牍、尺素、函杞;

接信:烹鲤、青鸟飞来;


攀阅


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国家。传承了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有一部分极具中国特色的经典被称为国粹。它完全发源于中国、传承于中国、是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1.《易经》是我国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2.中医、中医源于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医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就是《黄帝内经》。

3.中国茶、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

4.武术、中国武术源远流长,有太极拳、气功、少林拳……霍元甲、李小龙便是中国武术的代表。

5.围棋、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6.书法、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汉字,随着汉字的发展便产生了中国书法。书法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7.国画、国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等。

8.京剧、京剧又叫做平剧,是中国的著名国粹,也中国戏曲中的榜首。

9.瓷器、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10.汉服、汉服也称华夏衣冠,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11.丝绸、5000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丝绸,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贡献。

12.刺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蚕丝的国家,随着蚕丝的使用跟纺织品的产生与发展,刺绣也慢慢的兴起。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

13.剪纸、兴起于唐宋时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


流峰装饰光头哥


中医,易经,武术,茶艺,书法,汉服等


水仙山人


京剧,书法,武术,中医


桃核77


京剧 中医 武术 书法


如是花开


京剧、中医、武术、书法


文刀之君


不知道。


玉米窝头特别香


三大国粹:中医 京剧 国画

书法 武术等也是国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