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神州的國粹有哪些?

弘揚國粹


大中華的國粹,首先是官方定義的三大國粹:京劇、中醫、國畫。


  1. 國畫

“畫如其人,什麼樣的人畫什麼樣的畫。”———彭承軍

中國畫的歷史悠久,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石繪畫,那時候的繪畫手法雖然有些幼稚,但也能準確的描繪出動植物的特徵。這些繪畫都在於表達了先人的信仰、美好願望以及對生活的美化裝飾。到了戰國和楚國時期出土了帛畫,筆墨簡潔精煉,人物神情生動有趣。代表作有《人物御龍圖》《龍鳳仕女圖》。


  • 魏晉南北朝時期,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畫出現了。代表作 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 隋唐時期社會安定團結,國家繁榮昌盛,對外交流也比較活躍。這更是給國畫注入了新的血液,中國畫也迎來了一次高峰。隋唐時期尤其以人物畫著名。初唐的閻立本和中唐的吳道子都是人物畫的大家。尤其是吳道子的宗教人物畫被譽為“六法俱全”。他畫的人物衣帶如風吹波動,被稱為“吳帶當風”。代表作《送子天王圖》等都是當時人物畫的典型代表。由初唐至中唐,逐步出現了其它繪畫門類,山水畫、花鳥畫等開始發展了起來。唐朝的畫家邊鸞和薛稷就是畫花鳥出名的畫家。
  • 五代兩宋時期時期,中國繪畫技術進一步成熟和完備,進入了鼎盛時期。無論是內容、形式還是技法都出現了豐富多彩的繁榮局面。
  • 明代的畫派分為“浙派”和“吳派”,而“明四家”就是吳派的創始人和代表人物。明四家是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
  • 清代,繪畫出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空前盛世。這一時期,湧現出許多著名的畫家,像“清初六家”“清初四僧”“金陵八家”“揚州八怪”等,這些畫家都呈現出不同於前人的特點。並且這個時期,一些畫家開始吸收一些西洋畫的畫法。東西結合,更是讓傳統的人物畫、山水花鳥畫令人耳目一新。著名代表作有《木葉丹黃圖》《仙山樓閣圖》《孔雀竹石圖》《荊棘叢蘭圖》等許多精品。

    至此,中國畫已經發展的很完善,但是隨著時代變遷,中國畫一直髮展至今,並且會以更獨特的形式發展下去。

2.京劇

京劇發源自乾隆年間,老乾隆很喜歡戲曲,又好大喜功,經常擺戲,客觀上促進了京劇的成型和發展。三慶、四喜、春臺、合春四大徽班京劇標誌著京劇藝術的成熟。是我國影響力最大的劇種,被譽為“國劇”。

京劇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講究“四功五法”、“言必歌,動必舞”,是精美的舞臺綜合藝術。

代表人物有“同光十三絕”“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等,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

3.中醫

中醫是個偉大的寶庫———屠呦呦

這個就不用介紹了吧,有人奉之如珍寶,有人嗤之如敝履,中醫未來發展如何,能不能推進科學化,都是目前國家關注與支持的。


快語


我華夏神州的國粹有:中國武術,中國京劇,中國醫學,中國書法,中國畫。

1、中國武術:是修習一門制止侵襲的高度自保技術,它在切實解決安全問題的基礎上,使我們的頭腦得到應變能力的訓練,簡便易行、能夠輕鬆提升人的精神和身體素質,防衛健身,精進卓越,快樂通融。

2、中國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場景佈置注重寫意。被視為中國國粹,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3、中國醫學: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4、中國書法: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漢字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因素,因為中國書法是在中國文化裡產生、發展起來的,而漢字是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5、中國畫: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我們要求每個百姓熟讀文化的魅力在於廣度,不在於深度。一個民族的文化如果僅僅在少數人的思想裡,縱有多深也是枉然;民族文化思想如果普及至鄉間田舍,販夫走卒,才能顯現出這個文化的能量。

用各種方式傳播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的人,都是功不可沒的傳播者。只有這種有效的傳播,才能讓我們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我們萬不可在對先哲經典仰慕之時,蔑視身邊的淺斟低吟,平易小唱。深度出自廣度,水最深的地方一定在大海中,不會在江河湖泊之中。莊子故曰: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


觀復鈞天


一講月令: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徵月,初月,泰月,楊月,寅月,孟陽。春陽,初陽,首陽,新正,月正,開歲,獻歲,芳歲,華歲,歲歲。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陽,如月,杏月,麗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蠶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維夏,槐夏,仲月,梅月,陰月,乏月,麥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呂,麥候,麥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陽。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蘭秋,申月,蘭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壯月,酉月,獲月,仲商,南呂。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涼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開冬,吉月,良月,坤月,陽月,小陽春,亥月,應鐘。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龍潛月,葭月,暢月,黃鐘。

十二月:嚴冬,季冬,殘冬,末冬,暮冬,窮冬,臘冬,嚴月,臘月,冰月,大呂。

二講季令:

一年四季,一季三個月,常用孟、仲、季來稱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陽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豔陽,陽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寧。

三講節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無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日。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燈節。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節。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節,蒲節,午日。

六月初六:天貺節。

七月初七:七夕,星節,乞巧節。

七月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節,仲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菊花節,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歲。

四講婚齡:

第一年 紙婚

第二年 棉婚

第三年 皮婚

第四年 花果婚

第五年 木婚

第六年 糖婚

第七年 毛婚

第八年 銅婚

第九年 陶婚

第十年 錫婚

第十一年 鋼婚

第十二年 絲婚

第十三年 花邊婚

第十四年 象牙婚

第十五年 水晶婚

第二十年 瓷婚

第二十五年 銀婚

第三十年 珍珠婚

第三十五年 珊瑚婚

第四十年 紅寶石婚

第四十五年 青玉婚

第五十年 金婚

第五十五年 綠寶石婚

第六十年 白金婚

五講年齡: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幼兒時期

總角——童年時期

及笄——女子15歲

弱冠——男子20歲

花信——女子24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喜壽——77歲

米壽——88歲

白壽——99歲

耄耄——80-90歲

期頤——100歲

六講時辰:

一晝夜分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別稱”分別為:

子時——“夜半”

丑時——“雞鳴”

寅時——“平旦”

卯時——“日初”

辰時——“食時”

巳時——“隅中”

午時——“日中”

未時——“日映”

申時——“哺時”

酉時——“日入”

戌時——“黃昏”

亥時——“人定”。

七講花卉:

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雅稱“貴客”,還有稱是“國色天香”、“百兩金”、“木芍藥”、“富貴者”。

蓮花:是花中“高尚君子”。美稱“花君子”,雅稱“淨客”,別稱“水華”、“水旦”、“水蘇”、“澤芝”,還有稱“君子者”。

蘭花:“美稱”空谷佳人”,雅稱“幽客”。其他有稱之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蘭”、“話中君子”。梅、蘭、竹、菊共稱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歷來被稱為“人間不老春”。她的美稱為“月月紅”、“四季花”、長壽花“、”鬥雪紅”。

菊花:別稱:“黃花”,雅稱“壽客”。還有稱“隱逸者”,與蘭花、水仙、菖蒲稱“花草雅”。

茉莉:古塵“沒利”,美稱“人間第一香”,雅稱“神客”。

梅花:雅稱“清客”。它和松、竹合稱“歲寒三友”,與山茶、水仙、迎春合稱“花中四友”。

杜鵑花:雅稱“山客”與山茶花、仙客來、石臘紅、吊鐘海棠稱“盆花五姐妹”。

八講老人:

老先生:年高學博者之稱。《史記·賈誼傳》:“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力為之對。”

老父:對老年人的尊稱。《漢書·張良傳》:“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對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稱呼。《稱謂錄》卷三十二引《孫公談圃》:“周孟陽春卿,英廟宮僚也。聖眷 素隆,書簡以老丈稱之。”

老宿:年老而在學藝上有造詣的人。如文壇老宿。汪啟淑《鹿菲子小傳》:“黃景仁著有《浮湘賦》,老宿鹹稱之。”

老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蒼:謂頭髮蒼白的老人。杜甫《壯遊》詩:“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

老子:老人自稱。《晉書·庚亮傳》:“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

老夫:老人自稱。《禮記·曲禮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稱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稱。《北史·穆崇傳》:“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謙之稱。蘇軾《章質夫寄惠崔徽真》詩:“卷贈老夫驚老拙。”

老朽:老人自謙之稱。蘇軾《與馮祖仁書》:“辱箋教累幅,文義粲然,禮意兼重,非老朽所敢當。”

九講器物(部分):

筆(管城子、中書君):古時人毛穎,封成管城,累拜中書令,與用管做成的筆能書寫有聯繫,故得名;

硯臺(石虛中、即墨侯):石虛中被封過即墨侯,又為人器度方圓;

墨(松使者):傳說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號松使者;

紙(楮先生):傳說紙是由楮葉造的;又稱“剡藤”,浙江嵊縣剡溪產的藤枝能造紙,故又名:又稱“玉版”,成都嘗花溪製造出來的紙如同玉片一樣而得名;

劍(干將莫邪):因春秋時鑄劍名家干將莫邪得名;

扇(仁風、便面):仁風,系晉朝袁宏因謝安送他扇子,稱是“當奉揚仁風”;便面,傳說漢朝張敞走馬章臺街,以扇擋面,故得名;

小船(蚱蜢):小船很輕快,像小蟲一樣,所以叫蚱蜢;

鏡子(菱花,專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裡開的一種花;

竹簫(玉參差):因姜白石兩句詩“剪燭屢呼銀鑿落,倚窗閒品玉參差”而得名;

手杖(鳩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鳩杖,因鳩是一種不噎的鳥,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鑰匙(魚樣):傳說周穆王時造的一種門鎖,樣子同魚一樣,因為魚在水中晝夜不閉眼,取其能守夜意;

琴(綠綺、焦桐):綠綺系漢司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漢代蔡邕的琴名;

香(龍涎、雞舌):以珍貴材料得名;

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聞名;

十講中國的別稱:

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濟州、薄州、陽州。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穀梁恆五年傳》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神州《中華大字典》:“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海內,《辭源》“四海”條注: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外國叫海外。

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後稱華夏為中國。

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佈德,瞰四裔而抗稜。”

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據《漢書?郊祀志》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九域,《漢書》:“《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十一講,別稱、借代雜集:

錢的別稱:泉、方孔兄、鄧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

酒的別稱和雅號:瓊、玉液、金漿、家釀、香醪、紅友、玉友、歡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湯、杜康、白墮、麴生、麴秀才、金漿太醴、福水;

雪的別稱:瓊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瓊亂玉;

月亮的別稱:蟾宮、月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望舒;

書信的別稱:鴻、鴻雁、尺牘、尺素、函杞;

接信:烹鯉、青鳥飛來;


攀閱


中國擁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濃厚的國家。傳承了許多的歷史文化遺產,其中有一部分極具中國特色的經典被稱為國粹。它完全發源於中國、傳承於中國、是我國固有文化中的精華。

1.《易經》是我國最古老而深邃的經典,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2.中醫、中醫源於7000年前的神農時代,中醫藥的鼻祖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神農,有“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的傳說。中醫的理論基礎和源泉就是《黃帝內經》。

3.中國茶、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

4.武術、中國武術源遠流長,有太極拳、氣功、少林拳……霍元甲、李小龍便是中國武術的代表。

5.圍棋、圍棋是中國“五帝”之一的堯帝發明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發明。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6.書法、我們的祖先發明瞭漢字,隨著漢字的發展便產生了中國書法。書法是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書法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

7.國畫、國畫是中國漢族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有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等。

8.京劇、京劇又叫做平劇,是中國的著名國粹,也中國戲曲中的榜首。

9.瓷器、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發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10.漢服、漢服也稱華夏衣冠,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

11.絲綢、5000多年前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絲綢,是一項偉大的發明貢獻。

12.刺繡、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蠶絲的國家,隨著蠶絲的使用跟紡織品的產生與發展,刺繡也慢慢的興起。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

13.剪紙、興起於唐宋時代,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


流峰裝飾光頭哥


中醫,易經,武術,茶藝,書法,漢服等


水仙山人


京劇,書法,武術,中醫


桃核77


京劇 中醫 武術 書法


如是花開


京劇、中醫、武術、書法


文刀之君


不知道。


玉米窩頭特別香


三大國粹:中醫 京劇 國畫

書法 武術等也是國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