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之鑑 多餘的名詞

多餘的名詞

也就是說,去掉了這個名詞,也不影響原意,原文中已有其他元素包含或暗含之。

比如,我們會說:加速經濟改革的步伐,中文說起來很正常吧,只是對應的英文就有點怪了 如有的譯成這樣: 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economy reform, 在這裡,加速的對象成了步伐,而不是經濟建設了,其實只是因為 the pace 多餘了,改成“ to accelerate the economy form"即可。

類似的還有, reforms in the sphere of the economy, 其實就是 reform economy

其他例子:

  • 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in agriculture. 豐收其實就是指農業豐收了。
  • l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inued to rise

生活水平就是人民的生活水平。

  •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in the future will......

will就是表示將來時的,所以 in the future 就多餘了

  • we should adopt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

我們中文都是說一系列措施,很正常的,這裡作者說 measures 已是負數,就沒必要再加 series. (其實我感覺似乎也沒啥太多餘)

大概真的是中英文的表述方式不同,我們中文習慣加名詞表述,比如”我們的計劃工作中“,對應翻譯成英文便是”in the work of planning", 而英語中則認為“the work"是多餘。

作者的解釋是, work 指的是 Planning 的類別,工作有很多種,planning 是其中一種,而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就不必特意指出了。建議改成 in planning 即可。

作者稱這種屬於類別名詞的,多屬多餘,類似的還有:

  • to ensure a relationship of clos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這個倒好理解, cooperation 本身互相之間的關係了,去掉 relationship 好了

  • we must oppose the practice of extravagance

作者建議去掉 practice

  • this, coupled with the factor of price instability, caused...

依然是習慣問題,我們習慣說價格不穩定因素,作者認為 factor 多餘

  • these principles apply to all cases of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我們說各種關係很正常啊,但作者建議去掉 cases。

其實在中文都是很自然的表達,到了英文便成多餘了,有些還真一下子不那麼容易接受和判斷。

想了想,大概是中文沒有複數表達,所以我們加一些後綴或前綴表示多種,比如”關係“,複數便是”各種關係“, 但英語中 releation 有單複數之分,所以當用到複數 relations 時便是我們的”各種關係“了,因此我們的“各種”對應的翻譯便多餘了。嗯,這樣理解似乎就通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