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为何被周王以残忍手段烹死?

陈焕锐


周夷王时 齐哀公称王失败被烹杀 楚渠南方称王成功

齐哀公称王的证据是2009年山东高青县陈庄西周故城遗址出土的周天子级别的祭天祭台。

齐哀公如果不是想称王,干嘛修建只有周天子才能用的祭天祭台?

遗址中还有一位诸侯等级的将军墓——说明当时齐哀公有可能已经暗地里自行分封。

祭天又自行分封,说明齐哀公实际上已经独立,不再奉周天子。

这个铭文是:豐啓 ( 肇 ) 作 车 目 ( 厥祖 ) 甲

齐哀公为什么要称王独立于周

1、齐国从姜太公分封建国开始,就是以东夷文化为主,而非西周周礼文化。

姜太公更分封建国时,齐国周边的东夷部族力量还很强大。姜太公刚到封地,东夷的莱人就进攻了,姜太公迟几天到,齐国就被灭了:

“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

姜太公为稳固齐国统治,减弱周边东夷部族的仇视,一股脑接受东夷风俗: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这和鲁国坚决实行周礼的做法完全不同。齐国是入乡随俗,接纳了东夷文化。

齐哀公之前的齐国国君都是按照商朝的惯例进行:

姜太公,厥祖甲 ,即文祖甲;

姜太公之后是:齐丁公、齐乙公、齐癸公。

齐哀公之后都是按照西周谥号进行:齐胡公、齐献公、齐武公、齐厉公、齐文公、齐成公、齐庄公等。

齐国国君尊号以被烹杀的齐哀公为界线:齐哀公前,是按照商朝的天干地支进行;齐哀公才开始用西周的谥号。

这足以说明齐国早期,连国君都接受东夷文化,抛弃西周礼法。

齐国成为西周时不使用西周礼法的诸侯国。齐哀公想要脱离西周独立称王,是有其社会基础的。

2、周夷王时期西周衰落,出现诸侯不朝贡周天子现象。

《史记 楚世家》:

“熊渠生子三年。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

虽然司马迁没有列举出有哪些诸侯不朝周天子、相伐的事实,但周夷王时西周因为开始出现干旱导致农业减收、国力衰落是不争事实。

周夷王时有哪些诸侯不朝、相伐呢?

最明显就是齐哀公修建祭天祭天意图独立,楚国称王,楚国攻打庸、杨粤、鄂等地诸侯。

经过周厉王的专利改革,让西周重新强盛,这才有周宣王的征伐四方和“诸侯复宗周”。

如果没有周厉王的专利改革,重振西周国力,周夷王之后西周就进入春秋争霸时期了。

如果没有纪侯的通风报信,齐国,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称王的楚国。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姜太公辅政周文王郑武王有功,l立国后,姜子牙封于齐地称齐闺,即今山东临淄、淄博。姜尚治国有方,齐国很快强大。周代时,诸侯国林立,与周王室关系一般,有一定的独立性。尤其是齐国,在齐哀公时,因为离得远一点,不常与周天子联系,甚至两年没晋功。周天子有点意见,想敲打一下齐哀公。

这时,纪国国君摸透了周天子的心思,就打小报告,说齐国想谋反。周天子半信半疑,思考再三,就来了个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即派使臣赴齐,称周天子要见齐王议事。齐哀公毫无戒心地跟着来使赴京。

周天子见到齐哀公,观察来观察去,不像生事之人,但又考虑稳住自已的江山,还是叫来所有诸侯王,烧了一大锅开水,活生生地把齐哀公给煮了。起到了杀鸡给猴看、敲山震虎的作用。

由此,齐国与纪国结下了深仇大恨,但有着周王室的保护,对纪国也无可奈何。

话说到了周厉公时代,其作恶多端,王室不和,诸侯国也不断造反。此时的齐国,又过了9代,传至齐襄公,看到周王室自身难保,就对纪国突然攻击,灭了纪国,替先王报了水煮之仇。


齐声唤贤


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

了解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姜子牙,姜子牙是周朝开国元勋。曾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被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姜子牙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

姜子牙不仅是开国功臣,也是周室外戚,周成王就是姜子牙的亲外孙,姜子牙被封齐国,但长期在镐京担任太师,是周朝的实权人物,还曾经负责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开疆扩土,开创成康之治。

周王烹齐侯

周王烹齐侯,是在西周末年周夷王时期,周王权威下降,许多诸侯已经不很正常朝贡。为了重新树立威信,周夷王通知各地诸侯有要事相商,大集诸侯,齐国的邻国纪国国君告发齐侯,理由是齐国经常攻伐周边小国,不及时朝拜周王,有谋反之心。周王在众目睽睽之下令人将齐哀公投入大鼎之中,活活烹杀,并立齐哀公的弟弟吕静为君。

齐哀侯被烹杀时,已经在位12年,在位期间确实经常欺负周边小国,纪国也感到了巨大压力,于是使出了借刀杀人之计。

而齐哀侯不来朝拜周王,还有一个特别理由,齐哀侯是齐国第五代国君,周夷王是第八代周王(齐国姜姓,与周室世代婚姻,包括首任国君姜子牙也是周室的外戚),按照辈分,齐哀侯比周夷王要高,高辈不用去拜见晚辈。但齐侯作为臣子,不去按规矩朝拜天子,终究是不对的,被纣王杀鸡骇猴烹杀掉,也不算冤枉。

而周王烹杀齐侯,目的是要震慑不尊重王室的诸侯,重树王室的权威,但终究周王的地位还是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了。


郑说豫见


姜子牙是周朝四朝元老。被封齐地后,姜太公仍以“太师”身份辅佐了外孙周成王、重外孙周康王,可以说姜子牙对西周劳苦功高。


齐国和西周既是君臣关系,又是实打实的亲戚关系,一向相处很融洽,直到西周第八位君主周夷王当政,西周和齐国关系出现了裂痕。

为什么关系破裂,还得从周夷王的曾祖父周穆王说起。周穆王在位时,北方游牧民族犬戎崛起,就不太把宗主国西周放在眼里,连“岁岁纳贡”的规矩都不遵守了。

这有损西周的国威,周穆王岂肯善罢甘休?于是发兵犬戎,这个时侯西周还很强盛,犬戎不是对手,但游牧民族机动性强,打不过可以跑啊。所有周穆王一直没机会彻底消灭犬戎。

连年征战,对西周的人力、财力消耗很大。有大臣建议周穆王方式征讨犬戎,但周穆王很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西周的国力就这样被拖垮了,结果犬戎还是没消灭。


周恭王继位后,国库空虚。为扭转困局,周恭王开始大力裁军,并向诸侯国出售国土。周王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对外军事上对犬戎没了优势,对内坐视诸侯国做大。

周懿王继位后,内忧外患,而且天灾不断,西周慢慢走向衰落。为了躲避犬戎的袭扰,周懿王将国都迁到了槐里。

堂堂西周被外族逼得迁都,各诸侯国打心里再也瞧不起老主子了,西周贵族更是视之为耻辱。而他的儿子周夷王也因此没能顺利继承皇位,中间还被叔叔周孝王插了一杠子。

周孝王在位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有力的打击了犬戎,一件就是封非子于秦地。几百年后正是非子后代嬴政,终结了诸侯混战和周王朝。


周夷王好不容易熬到了当政,踌躇满志,一心想中兴周王室。于是他想找机会立威,打击一下那些气焰嚣张,不再朝贡的诸侯国。

周夷王二年,蜀国与吕国派遣使者向周王朝进贡,周夷王很开心,亲自到黄河边上去迎接。

周夷王三年,纪国国君纪炀侯到西周纳贡。国君亲自来纳贡,这给足了宗主国的面子。周夷王很感动,高规格盛情招待纪炀侯。

席间纪炀侯举报齐哀公有不臣之心,理由呢?首先他不向西周纳贡;其次齐哀公好战,不断侵略周边国家,扩充领土、积聚实力。


一提齐哀公,周夷王火就不打一处来。按道理大家都是亲戚关系,西周风雨飘摇,你该拉我一把,结果倒好,你不仅带头不纳贡,还经常以长辈的口吻教训我!

按辈分来讲,周夷王应该喊齐哀公为表姥爷。但在古代皇权为大,你就是长五辈见了皇帝,也得磕头高喊“吾主万万岁”。

想到此处,周夷王决定拿齐哀公开刀。但齐哀公平常根本不来拜见君王,那怎么办呢?周夷王想到一个主意——诸侯会盟。


会盟是西周祖上的老传统,这理由齐哀公没法拒绝,不去齐国就会被孤立。

周夷王三年秋,齐哀公领命赴会。不过他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是一座祭天祭台和一口底下烧着熊熊大火的大铁锅。

齐哀公一到,便被周夷王以“谋反”罪名拿下,然后被扔进大铁锅里“煮烹”。

这场盟会十分血腥,齐、周也因此结下了世仇。但周夷公“杀鸡骇猴”,也并没有达到立威的目的,西周仍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花木童说史


姜子牙(即吕尚)是周朝取代商朝夺取天下的主要功臣之一,在西周建立后,因功分封至东夷之地建立齐国,作为西周王朝在东方地区的重要屏障。

公元前868年,西周第九位天子周夷王(姬燮)在西周镐京,把前来觐见的齐国国君齐哀公(吕不辰)烹杀之。周夷王烹了齐哀公之后,立他的弟弟吕静为齐国国君,即齐胡公。齐哀公也是周朝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烹杀的国君。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从这段记载看,周夷王是因为纪侯向自己说齐哀公的坏话,周夷王这才把齐哀公召到镐京,并下令烹死齐哀公。

西周建立后,在平定了“三监之乱”后,周王朝步入了上升期,特别是到了周穆王时期,国力达到顶峰,但接下来国势开始衰微,到了周夷王继位时朝廷的权威已经大打折扣,因为周夷王是依靠诸侯国的支持登上王位的,一改之前周天子坐堂受诸侯朝拜的惯例,变为下堂站着接受诸侯的朝拜,以示对他们的尊敬。事都有利弊,对于周夷王纡尊降贵的举动,有的诸侯满心欢喜,受宠若惊,有的诸侯却觉得这样有失天子威仪,不合礼法,就有点瞧不起周夷王。不少诸侯因此都没有按时来朝觐周天子,这时候的周夷王对蔑视朝廷权威的诸侯十分不满,正打算找个机会立威,以提升自身威望。另一方面,位于东海之滨的齐国利用周王朝授予的方伯身份,在立国的一百多年时间内,不断开疆拓土,已经成为东方首屈一指的强国。到了齐哀公时期,齐国开始不太服从朝廷权威,与齐国不断侵占周边姬姓诸侯国和纪国莱国等国的封地,接壤的诸侯国鲁国郑国纪国感受到齐国的现实威胁,于是鲁国和郑国就怂恿弱小的纪国向周天子告状进言,再加上齐国也连续几年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周夷王就决定拿齐哀公立威

周夷王为了维护朝廷的权威,并遏制齐国在东方的壮大,决意以烹杀的方式齐哀公,在周朝,烹杀是一种礼刑,但更是一种酷刑。这种刑罚主要是为有身份的贵族而定制的,一般人根本无法“享用”。根据周礼的规定,有身份的人死后应保存全尸,不能流血,于是烹杀之刑诞生。于是,周夷王将齐哀公召至镐京,以对天子大不敬的理由治罪。哀公已经意识到自己此次在劫难逃,万般无奈之下,他给他的同母弟弟姜山写了一封信,交代了后事。周夷王处死齐哀公后,趁机介入齐国的国君继承问题,拥立齐胡公。齐哀公被杀后,齐国很快陷入内乱,姜山不服齐胡公的管辖,发动对齐胡公的进攻,并杀死了齐胡公,自立为国君,即齐献公。西周王室由于忙于应付游牧民族入侵,无暇顾及齐国问题,只得承认现状。

但是齐国由此对纪国恨之入骨,慢慢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报复。经过将近两百年的准备,公元前690年,齐国出兵灭纪,纪国国君弃国出逃,齐国大仇得报,这也是“九世之仇”的典故由来。


沧海拾遗录


相信好多人都曾经看过《封神榜》这个故事,对西周伐纣灭商的历史事件都很了解。在西周的征战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功之臣是不能够忽略的,他就是姜子牙。

西周建立之后,当权者决定实行分封制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为了奖赏建立了巨大功劳的姜子牙,就将他分封为齐国的诸侯。那时候的姜子牙不仅是功臣之一,同时也是西周武王的岳父。身为外戚的他也被赐予了一项很大的权力——那就是可以征战其他诸侯国。

起初的齐地是十分贫穷的,但在姜子牙及其子孙的努力治理下,齐国变得越来越强盛,到了第5位君主齐哀公时,齐国已经变成了诸侯国中最强大的一个。到了此时西周王朝已经传到了第8代君主周夷王,在他登上皇位时,身为诸侯之一的齐国君主却没有来道贺,他认为身为第5世君主自己是长辈,怎么能向身为晚辈的第8世周王低头祝贺呢?这样的说法不仅没有得到周夷王的理解,而且还在心里为齐国君主记了一笔。

齐国的强大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忌惮,其中有一个邻国叫做纪国,是周夷王的母国。在有一次朝见周夷王的时候,就说到齐国想要谋反有不臣之心。这让周夷王十分生气就想找一个方法来治理齐哀公。后来周夷王就称自己患病了,听到国家的主人生病许多诸侯都赶来看望。周夷王在设宴的大厅中架火煮鼎,当水开后就命人将齐哀公扔到水里煮熟了。看到这样的景象,各个诸侯都非常的害怕。

其实,周夷王未必不知道齐国君主会谋反一说到底是真是假,但齐国身为当时的大国之一,不仅不思考如何辅助周夷王治理国家,反而带头不尊重他,这必定会让王者心生不喜。而且当时西周王朝对各诸侯间的控制已经衰弱,齐哀公被杀鸡儆猴也是不出意外的。可惜的是,即使杀死了齐国君主,也没有挽救西周王室权力的衰弱的进程。


资治古今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姜太公的丰功伟绩。 谋略鼻祖, 勤身苦志, 亦人亦神的姜太公。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尽人皆知,在中国民间,许多人把姜太公作为神明供奉,以期避邪驱灾、福佑平安,这是温暖的民间文化,不是封建迷信。姜太公之所以奉为神明是因为他韬光养晦、勤身苦志、智慧正直、圣臣圣君、百家宗师、灭商兴周、建齐兴齐、文治武功、丰功伟绩而被万世敬仰。其实姜太公的历史功绩并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和政治方面,太公在发展经济、兴办工商实业方面的功绩同样前无古人,光耀千秋。推翻一个旧商朝难,兴建一个新周朝更难。做为灭商兴周第一功臣,姜太公辅佐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父子开创周朝800年基业。自己被周天子封于齐地,短短十几年时间就把“地泻卤、人民寡、不事桑麻”的东夷大地治理成经济发达、国富民强的东方大国。

1、同利同得,擅利则失,互利共赢

姜太公正值壮年之时,虽有匡时济世之志,然而纣王无道、忠奸不分、黑白颠倒,大半生穷困漂泊,年过七旬,悬空直钩垂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姬昌闻讯驱猎车、驾猎马访聘为师。二人初次见面于渭水河边,相谈甚欢,当文王问及怎样才能使天下归顺之时,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

纵观太公一生,先是拜师求学,后入商朝为官,不久辞官下海经商,历经七行八业,一事无成,后来幸遇文王从军从政,建齐兴齐造福东夷百姓苍生,最后善终于天年。有人不免疑问,姜太公辞官下海经商,凭他的能力和智慧为何一事无成呢?这话确实问到点子上了,据专家分析商朝是高度官僚垄断的工商业,只有权贵才能够经商成功(商人一词始于商朝),“毫无背景”的姜尚总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济于事。

但所有这些数十年的磨难使姜太公饱经风霜,自我修炼的更加老辣无双,在颠沛流离七行八业的历练中,社会阅历更加丰富,同时,太公也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深知人民的需求和强国富民之道。进而得出了:“同利同得、擅利则失、互利共赢”的万世箴言,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同道同理。

记得20史记90年代初期,央视记者采访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时,该企业家说道:“当我有10万元时,这钱是我的;当我有100万元时,钱是我亲朋好友共享的;当我有1000万元时,这钱是我的员工和股东的;当我有1亿元时,钱是社会的…”20多年过去了,这些话语音犹在耳,今天该企业家早已身价百亿,还曾经当过中国首富。

对客户尖酸刻薄“磨刀霍霍”者,终究只能赚点蝇头小利,难有出息。从某种程度讲,大公即为大私,《道德经》:“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你越是同别人分享,别人越愿意和你合作,当然,你最后获利就更多。

正是由于姜太公治国富民有道、有德、有法、有术,使齐国从贫穷落后的东夷之国变成经济发达、百姓富裕的东方大国,直到3000年后的今天,山东依旧是经济大省。

2、姜太公治国---大农、大工、大商

记录太公与文王的问答史书《六韬·文韬》中提到:“大农、大工、大商,谓国之三宝。”兴农则谷足;工兴则器足;商兴则货畅通。

各安其处,民乃不虑。”粮食供应充足、器具百货应有尽有、货畅其流、经济繁荣。

3000年前的招商引资繁荣了齐国市场经济。太公治理齐国,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因地制宜发展渔业和盐业,妇女则种植桑麻,兴办纺织业。《史记·货殖列传》:“于是太公劝其女攻,极技巧,通渔盐”。

随着技术的改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物品日益丰盈,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生产出如此多的物品,仅靠齐国本地百姓“内需”自己消耗使用难以是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出口”做“国际贸易”。齐国商品销往他国,路途遥远而且盗匪横行,许多商人带货出门往往是有去无回。鉴于此,太公下令:“凡外国客商来齐国做生意免征税费,而且还免费提供食宿”,此令一出随即遭到国内许多大臣的反对,但事实证明太公的“招商政策”是成功的,外地客商带来了齐国人民急需的物品,满足了当地百姓的需求;同时,把齐国的海盐(当时在内地只有达官显贵才买得起海盐,普通百姓皆食用又苦又涩的碱盐井盐)、桑麻织品带至天下各地。就这样,齐国因靠近东海,海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盐业贸易使齐国逐渐富裕起来。

姜太公的招商引资政策,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一样,迅速的实现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强国之梦。

视野回到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中来,今天许多企业都采取各种公关活动、会议营销,诚邀各界人士参加商务活动,均有效的提升了企业形象,有利于宣传、推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比如IBM、SAP等商业巨头每年都会投入巨资举办此类活动,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市场。

3、从其俗,简其礼,因势利导,发展经济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曰:‘何疾也’,太公曰:‘吾简其君臣礼,从其俗也。’”

报政是周朝的封国定期向天子汇报施政效果的措施,相当于今天的述职报告。鲁公伯禽的“变其俗,革其礼”做法是与当地的传统习俗对着干,故民众难以接受;而姜太公的“从其俗、简其礼”做法是顺应、尊重当地百姓的风俗习惯,简化繁琐的周礼,因而受到民众的欢迎,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为民服务思想。

经营企业、开拓市场同样需要做到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奠基人、中国农业大学常青教授谈到期货债券投资时不要固执、不要“同市场搏斗、同大势抗争”,顺风行得万年船。

深谙商道谋略的营销者应时刻告诫自己,绝对不要和客户“发生争斗”,“客户永远是正确的”必须铭记在心智中;随着买方市场到来、信息的透明化,今天的客户已经变得“越来越刁蛮”,即便如此,也要做到顺势而为,避免和客户争吵,即使一时在口头上占了上风,失败还是买方,因为客户可能从此另寻别家不在同你合作了。

做为灭商兴周的第一功臣和被尊称为“齐老祖”的姜太公,他的发展工商之道和他的政治、军事思想一样惠及世人、万古流芳。

至于姜太公的后人被纣王处死一事,一种说法是太公对周王朝的功劳太大了,势力太强了,有些功高镇主使主不安所致,另一种说法是太公的后代过于奢靡,生活太腐化,云云。春秋战国时代,五霸之首的齐国后来就有“田姓取代姜姓”的历史典故。

我们研究姜太公,更主要的是学习他的智慧、谋略和如何古为今用才是“靠谱的事”。

欢迎读者朋友关注“阿宁说管理”,分享知识,创造价值。


阿宁说管理


这个倒霉的人,是齐国第五任国君齐哀公。烹杀他的人,是周王室第八任天子周夷王姬燮。周夷王之所以烹了齐哀公,是因为齐哀公不去朝拜他。齐哀公之所以不去朝拜他,是因为自己有个特别的理由。什么理由呢?

(齐哀公剧照)

说起来,齐国第一任国君姜尚,不仅是周朝开国元老,还是周武王姬发的岳父,周成王的外公。因此,齐国就相当于周王室的外戚,两家关系非常亲密。正是因为这层关系,姜尚在被封到齐地营丘后,还得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征伐大权。

经过几代国君的艰苦创业,生生把本是贫瘠荒凉的齐地,建设得民富国强。再加上不断地开疆拓土,齐国不仅面积增大数倍,人口也翻了好几番,成为诸侯国中第一大经济军事强国。

当时,不光是齐国在奋发图强,所有的诸侯国都在努力变得更强大。就在各诸侯国日子越过越好的同时,曾经被众诸侯马首是瞻的周朝,却因为不断分封土地,导致国力日渐衰微。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诸侯不尊周天子的局面。到周夷王继位的时候,这种局面愈发严重,有的诸侯不光不来朝拜,还学着齐国四处攻伐,扩大疆域。

特别是远离都城的齐国,更是仗着山高皇帝远,对周夷王的号令从来都不理不睬,已经两年没有进贡了。

齐哀公之所以不去朝拜周夷王,他有个特别理由,他常在人前说,自己是五世国君,周夷王是八世天子,按辈分来排,他是长辈,当然不应该给晚辈行礼。

(周夷王剧照)

齐哀公的这个理由很特别。但是周夷王看来,却不能忍受。

同时,诸侯们见周夷王毫无动作,也愈发藐视周夷王,也渐渐不再朝拜,甚至削减或停止了进贡的财物。

周王室的威信受到了挑战,同时西方的犬戎部落也不断侵扰周朝。周夷王深知此时再不重树威信,周朝很有可能就会招来祸患。

周夷王二年,蜀国和纪国向周夷王敬献琼玉。

周夷王非常高兴,居然不顾“天子不迎诸侯”的祖制,亲自率领文武大臣到黄河边去迎接来使,并以宾客之礼,对待两国来使。

周夷王三年,纪侯来朝拜周夷王。

由于周夷王的生母是纪国公主,因此纪国也是周朝的外戚。所以周夷王对纪侯非常热情,两人更是无话不谈。

纪侯得知周夷王很不满齐哀公所为,便在周夷王面前极尽谗言,说了许多齐哀公的坏话。并说齐哀公不仅不敬天子,还有谋反之心。

(纪侯剧照)

纪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原来,纪国在齐国东,纪侯眼见齐国强大,深以为患。但纪国国力弱小,不足以对抗齐国。所以他便想出了这个“借刀杀人”的计谋,希望能通过周夷王的力量,削弱齐国实力。

果然,周夷王听完怒不可遏,下定决心要除掉齐哀公。纪侯于是献上一计,周夷王听后,不由得眉开眼笑,连连点头。

不久,周夷王便“患了重病”。消息很快就在诸侯中传播开来。诸侯们纷纷前来探望,并为周夷王的健康,向上天祈祷,以此显示对他的忠心。

唯有齐哀公“荒淫田游”,根本没把周夷王犯病的事放在心上。

周夷王见齐哀公不来,显见是真如纪侯所言,没有把放在眼里,谋反那也必定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周夷王不久便称有要事与众诸侯商议,将所有诸侯都召集入宫。

齐哀公虽不尊周礼,但这种时候还是需要出个场。所以,他也不远千里赶到了镐京。

然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刚走上大殿,周夷王便命侍卫将他五花大绑,投进一口装满滚水的大鼎中。可怜齐哀公还不知道自己究竟犯了什么错,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活活被煮熟了。

周夷王看到诸侯们面色惊恐,觉得纪侯这一招“杀鸡儆猴”,果然能起到树立天子威望的效果,顿时神清气爽,“病”竟不治而愈了。

不过,这一招有什么用呢?从此天下更乱,诸侯们对周王,更加不尊重了。

(参考史料:《史记》《竹书纪年》)


张生全精彩历史


周朝开国,论功绩,姜子牙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

根据《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姜子牙青壮年时,怀才不遇,甚至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年老时,他就跑去渭水之滨的兹泉垂钓,遇到了礼贤下士的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姜子牙得到了姬昌的重用,两人密谋“修德以倾商政”。姜子牙之于姬昌,就类似于韩信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刘备,为姬昌计划好了以后的发展战略。

姬昌去世后,周武王姬发继位。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大败商军于牧野,迫使纣王鹿台自焚而亡,商朝也随之灭亡。姬发入朝歌,诏告天下,周王朝建立,并在祭天之后,迁九鼎到周国。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就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议后决定,将整个国家分为若干个诸侯国,分封给那些在灭商大业中做出贡献的姬姓王族,以及有功之臣。姜子牙就被分封到了原东夷部落的居住地齐,成了齐国的始祖。

原本,分封制度的初衷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强盛且深得人心的周天子,其势力是越来越衰弱,而诸侯的势力反而越来越强。特别是传到第九代天子周夷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

周夷王时期,因为周王室的极度衰微,诸侯们都开始散漫起来,开始藐视周天子,轻微的就是不再按礼法定期到国都朝见,严重的直接发兵攻打周王室。这让周夷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周王室虽然日渐衰微,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实力还是有的,忠于王室的诸侯也是有的。所以,周夷王就派人胖揍了一顿常来袭扰的太原之戎(先秦时散落西北部的黄帝后裔部落,后来发展成了西戎),缴获了一千余匹马,大获全胜。

不过,小的部落周夷王打得过,但是大的诸侯国,就有点难度了。

当时,楚国国君熊渠就扬言:“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熊渠把自己称为蛮夷,不再尊奉周天子,自称楚王,并将自己的三个儿子悉数分封为王。楚国地盘太大,周夷王一想,征讨难度比较大,算了。周夷王就召开了一个诸侯联席会议,一致决议把楚国踢出华夏圈,以后楚国就是“南蛮”,全是蛮子。

楚王熊渠反正不去朝见周天子,偏距南方,周夷王也懒得管他。可是,另外一位国君,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就是姜子牙的玄孙,齐国国君齐哀公姜不辰。

据史书记载,齐哀公荒淫,好游猎,并且与邻国冲突不断。齐哀公不但跑去邻国抢美女,抢野兽,他还抢地盘。齐哀公只要一高兴,就游猎到了邻国的地盘,除了捕获几只美味的野兽之外,还顺便把邻国的美女也给拐回了齐国,甚至走到哪里,哪里就是齐国的地盘。

纪国与齐国相邻,深受齐哀公的困扰。当时,纪国的国君纪炀侯,刚听说国内有一美貌女子,派人去访,发现美人已经被齐哀公带去了齐国。纪侯对此,深表惋惜,对齐哀公的行为大为不齿,却又不敢去打,真是弱小又无助。还在纪炀侯并未气馁,好吧,齐哀公,我们走着瞧。

纪炀侯就开始非常勤快往周夷王那里跑。周夷王也正空虚寂寞冷呢,突然有人这么殷勤的嘘寒问暖,又有了当天子的感觉,那个开心呀。纪炀侯见周天子高兴,就趁机开始说齐哀公的坏话。纪侯说齐哀公僭越礼法,私自建造了只有周天子,只有都城才能拥有的祭天祭台,齐哀公这是要谋逆篡位呀(根据对山东淄博高青县陈庄西周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当时的齐国国君有没有谋逆篡位的心思不确定,但的确有僭越礼法的行为)。

周夷王一听,楚国也就算了,鞭长莫及,管不了,这齐国还是要管管的。于是,周夷王就组织诸侯到都城会盟,要重申礼法制度,号召诸侯们要友好相处,共尊周天子,也就是他周夷王。

当时的齐国国力强盛呀,齐哀公还想着,这次会盟,正好去震慑一下那些小的诸侯国,展示一下齐国强大的国力。于是,齐哀公一路狂奔,到了都城。可是,在会盟大会上,齐哀公一露面,就被周天子的宫廷卫士拿下。只见朝堂之前,早已支好了一口大鼎,鼎中的水,也早已烧开,冒着热气,沸腾着。

周夷王一声令下,烹之。齐哀公就剥了一个精光,在前来会盟的众诸侯面前,被投入了沸腾的鼎众,一命呜呼。《史记》载:“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周夷王在众诸侯面前烹了齐哀公之后,立了齐哀公的弟弟姜静为齐国国君,即齐胡公,暂时维持了齐国的稳定。后来,齐哀公的同母弟姜山袭杀齐胡公,自立为国君,即齐献公。因为纪侯在周天子面前曾经构陷齐哀公,齐、纪两国自此结怨,直到纪国被齐国吞并灭亡。

周夷王之所以用如此残忍的手段烹杀了齐哀公,无非是想重新树立周王室的威望。之所以选了齐哀公,是因为正好纪炀侯进言,说齐哀公有僭越谋逆之心。只是,齐哀公被烹了,可是周夷王重新树立周王室威望的目的并未达到。正所谓物极必反,想要持续向上,就必须要有比较深入的改革,解决掉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周夷王想只靠烹掉一个人,就解决所有问题,那基本上就是痴人说梦般的幻想罢了。


奕天读历史


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大概是齐国君王中,死得最窝囊的一位了,他竟然被周夷王“烹杀了”。

其被杀的原因,史书上记载得很简单:纪炀侯向周夷王进献谗言!

《史记·齐太公世家》:癸公卒,子哀公不辰立。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史书中的这一句话,显然并不是周夷王随意杀死,开国功臣姜子牙后人的全部原因。

我们先了解一下,产生纠纷的齐国和纪国,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再搞清楚那个时候的周王朝处于怎样一种环境。

1、齐国和纪国的关系

齐国和纪国都是周王朝的封国,两国地理位置相邻,地位却天差地别,齐国是周朝开国太公姜子牙的封国,而纪国却是商朝的封国延续下来的,前朝投靠过来的诸侯自然不如本国的香,这点周王室一直拿捏得很准。

所以,齐国和纪国在地理位置相互靠近的情况下,纪国和莱国一样,都是前期还能和齐国扳手腕,后期就不太行了。

这种环境下,纪国自然要想办法,把这个周王朝派来压制自己的国家打压下去,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纪炀侯进献谗言的事情。

2、周夷王为何接招

关于周夷王时期,《史记》有这样一句评语: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王室的实力日益衰弱,诸侯各自为政,已经不尊重他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夷王特别想重新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为此,他特意做了几项政治举措:

一、指挥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为周王朝夺取战马;

二、赏赐前来朝贡的蜀国、吕国,树立周王室的正统地位;

三、杀死齐哀公,扶持他的弟弟上位。

齐国是周王室亲信属国之一,周夷王在诸侯不臣的情况下,迫切渴望能够掌握更多的力量。

纪国的出现使周夷王看到了机会,他只要借着谗言顺势而为,就可以让齐国成为亲近忠于自己的国家。

齐哀公的死,便是这场计划的关键一步。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