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亲情爱情家国,杨康天人交战,是小王爷的身份拉他下水的吗,还是不止如此?

手心我心bxl版


杨铁心夫妇双双自杀了,杨康依然跟着完颜洪烈做着大金国的小王爷。不是杨康不懂什么是认贼做父与家国仇恨,而是他野心勃勃,欲做皇帝,不得不继续把完颜洪烈当做靠山。在大金国皇室中长大的杨康谋求政治利益才是他的人生目标。

杨康出生在大金国的赵王府,从小也在赵王府长大。大金国六王爷完颜洪烈痴爱包惜弱,爱乌及乌,杨康虽然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却视杨康为己出,百般疼爱,胜似亲生。杨康在大金国皇室中长大,耳濡目染,自然对于权势地位有着异于常人的渴望。什么家国情怀,自古以来,都不是皇帝子弟的道德规范,实实在在的政治利益才是他们心中所求,杨康也是如此。

杨铁心夫妇的死亡是杨康人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杨康,性格骄横无理轻浮放荡,行为举止充满了骄横的皇室子弟的标签。杨铁心夫妇的双双自杀,对杨康的心理造成了重大的打击。杨康的内心充满了挣扎,他将何去何从对他来说是个重大问题。回杨家村做杨氏后人,当一个普通的南宋子民?还是杀了完颜洪烈,为父母报仇?又或者继续做完颜洪烈的儿子,亨尽荣华富贵?相信在一段之间内,杨康是迷茫的。杨铁心夫妇已死,他总得活下去。怎样更好地活下去对于一个皇室子弟从来不是个艰难的诀择。杨康很快有了诀定,继续做起了他的小王爷,但也将对于完颜洪烈的仇恨放在了心底。杨康从此变了,他变得心机深沉,工于心计,不再是那个轻浮的小王爷了。相信完颜洪烈也发觉到了杨康的变化,他也只会觉得杨康长大了,变得成熟了。

得到武穆遗书,是完颜洪烈施展毕生抱负的一步大棋。虽然包惜弱死了,完颜洪烈也只能收拾起情怀,重新策划如何取得这部旷世兵书。杨康主动请缨,先行下江南寻找武穆遗书的下落。完颜洪烈高兴地答应了。杨康一路南下,亲眼见到了南宋的积贫积弱,也亲眼见到了南宋官场对大金国的畏惧与顺从。杨康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他觉得得到了武穆遗书,大金国灭掉南宋可以说是指日可待,那么完颜洪烈献书必是首功,凭此大功,完颜洪烈完全可以继承大金国的皇位,那么那时他杨康必为大金国的唯一的大子。杨康的内心不禁火热了起来,这正是杨康到达铁掌帮前的所感所想。在铁掌峰,杨康与穆念慈有了夫妻之实后,杨康对穆念慈发下

了许以为后的誓言。

在铁枪庙中,杨康身中蛇毒,自知命不久矣,遂把完颜洪烈唤到身边,意欲咬伤完颜洪烈,让其做第四条中了毒的“鲨鱼”,以为父母报仇。虽然未能如愿,可见,自杨铁心夫妇死了之后,杨康对完颜洪烈离心离德,只有利用之意,完全没父子之情。可怜完颜洪烈一直还视杨康为视如己出。

金老爷子笔下的杨康没有被当时的世俗道德观念所束缚,深刻地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从皇室中长大成人的杨康的形象,把复杂的人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青峰顶的那棵松


我觉的坏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可恨而不可怜,此为真恶人;而另一种则是可恨又可怜,这种恶人就比较难分析了,比如杨康。

完颜洪烈养了他十八年,和完颜洪烈拥有十八年得父子感情,这十八年,完颜洪烈对可以说是视如己出,哪怕他明知道不是自己得亲子,可是他却让做了自己唯一的儿子。但是完颜洪烈也是迫害他一家人罪魁祸首,在知道身世之后,陷入两难的抉择;在杨康处于两难境地的时候,从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扶他一把,或是以同理心去理解他。所有人都是站在他们的角度,用他们的道德迫切地要求杨康做出“正义”的行为,而最终的结果你们也知道了,杨康成了个背信弃义,卖国求荣的大奸人。

生恩不如养恩,这个道理放在现在是相当正常的一件事,然而放在过去,却是天理不容;所以个人感觉,杨康最后的结局有很大程度被那群“正义人士”间接逼死的,多少有点是环境所逼迫导致的。又有许多不公平的地方,虽然是恶人,也很容易引发博爱的人同情和理解。





恋上打开的窗


对于从小在完颜洪烈身边长大的杨康来说,国仇家恨只是上一代的。因为他受到的教育就是以金国的教育。他生长在一个尖锐对立,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环境中,无论怎么做,他都是背叛,一方是亲生父亲,一方是视如己出,抚育多年的养父。如果他没有理想和抱负。有可能会和亲生父母一起走,但如果这样,生父尤很难逃脱金兵的追杀,母亲因为这也可能会愧疚及失去性命。所以他做出了选择,母亲和生父走,享受幸福。自己在养父身边继续当小王爷,实现理想,这样可以保全双方。


节日使者五阿哥


浮世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