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當道士的宰相:《長安十二時辰》中他一出山,大唐立刻就穩了

《長安十二時辰》改編自馬伯庸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劇中的精彩劇情,高度還原的場景、服飾、對話,再現了往昔的大唐盛世。

劇中主角之一的李必是由易祥千璽主演,剛一出場便是驚豔眾人,可以說把李必這個角色演繹得無比真實:務實務本、心思縝密,乃是當朝太子的重要心腹,最終也是在李必的主導下,成功化解危局。

事實上,劇中的李必,其歷史原型乃是唐朝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李泌,而劇中的皇帝與太子,自然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與太子李亨(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而歷史上的李泌,那也是為了李唐天下鞠躬盡瘁,只要李泌出山,天下必定。

只想當道士的宰相:《長安十二時辰》中他一出山,大唐立刻就穩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

我就愛當道士

李泌的出身在當時可以說是僅次於李唐皇族,其出身於“五姓七望”中的趙郡李氏,那可是典型的高門大閥。(其餘六望分別為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李氏)

趙郡李氏家學淵源身後,李泌七歲就已經精通黃老、列莊學說,也因此得到唐玄宗賞識,而與當時還是忠王的李亨一起學習,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成年後的李泌又深入研究《易經》,遊歷嵩山、華山、終南山,仰慕神仙學說。

唐玄宗後期,任用楊國忠為相,楊國忠與太子李亨並不對付,李泌作為太子好友,時常寫詩譏諷楊國忠等人。楊國忠因此極其討厭李泌,以其詩譏諷朝政為由,將李泌發配湖北薊春,李泌從此脫離官府,鑽研老莊學說,遊山玩水,好好當起了道士。

因此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李必也是一身道袍,倒是高度還原了。

只想當道士的宰相:《長安十二時辰》中他一出山,大唐立刻就穩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

出山安祿山也得消停,但最愛當道士

公元755年,大唐爆發了安史之亂,從此唐帝國陷入兵禍,由盛而衰。

唐玄宗倉皇出逃,路上又發生了馬嵬坡之變,唐玄宗入蜀躲避,太子李亨則在靈武稱帝,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李亨,也就是歷史上的唐肅宗,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李泌。李泌一來,就教這個發小該怎麼辦了,具體建議就是:

一、長安和洛陽不重要,讓郭子儀從河東出發,李光弼從井陘出發,直接攻打叛賊老巢。讓安祿山的軍隊在老巢范陽,長安之間疲於奔命,。

二、郭子儀和李光弼打仗不要太激動,以逸待勞就可以了,慢慢就能把叛軍拖死。

唐肅宗李亨頓時茅塞頓開,隨後他按照李泌說的去做,當然盡善盡美,但在後面李亨又急功近利,所以還是有點遺憾的。

李泌是李亨的發小,又是忠臣,兩人的關係自不必多說,坐轎都是同一個,兩人同乘同行,以至於民間都指點說:“著黃者聖人,著白者山人。”穿黃衣服的是皇帝,穿白衣服的是山人道士,指的就是李泌。

收復長安後,唐肅宗寵妃張良娣和權臣李輔國見皇帝如此信任李泌,於是就聯手逼迫李泌。李泌壓根不鳥他們,朝堂權力對他來說就是浮雲,一收復長安,李泌就和唐肅宗告辭了,又去做道士了。所謂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只想當道士的宰相:《長安十二時辰》中他一出山,大唐立刻就穩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

幫了你兒子還得幫你孫子

李泌離開朝堂不久,唐肅宗李亨就病故了,新皇帝是唐肅宗的兒子李豫,是為唐代宗。

唐代宗即位後,就立刻召回李泌,結果呢,明明是來幫自己發小兒子的,結果先後為兩任宰相元載和常袞妒忌,於是就又被外放到杭州做刺史,當然憑李泌的實力,治理杭州自然是功績斐然。宋朝時期蘇轍就說:“杭本江海之地,水泉鹹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於水,故井邑日富。”到後來又不想幹了,去衡山隱居。

後來唐代宗去世,唐德宗李適即位,這都是李泌發小唐肅宗的孫子了。公元783年,發生了涇原兵變,唐德宗再一次丟掉了長安,開始瘋狂逃跑,路上也沒忘記,立刻就去找李泌了。李泌出山,又搞定了一切,唐德宗又可以回長安了,拜李泌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可惜的是,當時的唐朝藩鎮割據,內憂外患,根本已經是迴天無力,但李泌還是盡力挽救,例如堅決在安西、北庭對抗吐蕃,保證對西域的控制;改制稅賦,增加國庫收入;反對另立太子,避免了皇室危機等等。

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歲。德宗追贈他為太子太傅。

只想當道士的宰相:《長安十二時辰》中他一出山,大唐立刻就穩了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李必

只想做道士的宰相

李泌出生於中唐鼎盛時期,卻又經歷了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歷任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深得肅、代、德三任帝王倚重,做到了“出為高士,入為卿相”。

南宋大儒羅大經認為,隱士出山而有所作為者,僅有六人:伊尹、傅說、姜尚、嚴陵、孔明和李泌。

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及?

《長安十二時辰》裡出現的那首《長歌行》,乃是李泌一生的寫照,也是其自身意氣的抒懷。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昇天衢,不然鳴珂遊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不過劇中倒是故意漏了兩段,這前面三段所抒懷的是李泌的人生志向,自然就是為帝王師,輔佐王業。

事實上後面還有兩句,道盡的才是李泌歸隱山林,志在田園的意向。即是: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