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上性心动过速如何自救?

陈修修


室上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一种可以通过射频消融进而根治的心律失常。在室上速的患者中,绝大多数的室上速都不具有直接威胁生命的可能,但也有室上速发作时出现低血压以及出现合并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的情况,而且室上速持续时间较长,还有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进而导致恶性并发症发生。既然室上速多数不要命,那么出现室上速,我们应该怎么自救呢?


绝大多数的室上速,可自行恢复窦性心律,如果患者室上速持续发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刺激迷走神经,进而使得患者恢复窦性心律。


一、刺激咽喉

使用手指、棉签、或者是筷子等其他工具,反复刺激咽喉部,使得出现恶性不适的感觉,可以刺激迷走神经,进而转复为窦性心律。

二、按摩颈动脉窦

颈动脉窦按摩的方法,也是室上速转复为窦性心律常用的方法之一,持续用中等压力按摩颈动脉窦,可以依次对左侧或右侧颈动脉进行持续按摩。按摩店选择在胸锁乳突肌上1/3,约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可刺激迷走神经反射,转复为窦性心律。

三、吸气憋气法

大口吸气后,屏住呼吸,屏气时间越长,患者越有可能恢复窦性心律。这就意味着需要在可忍受的憋气范围内,尽可能的屏气。

四、瓦氏动作

无论是瓦氏动作还是改良版的瓦氏动作,往往需要另一个人进行配合。以改良版的瓦氏动作为例,患者大口吹气,在吹气足够时需坐位时改平卧位,同时双下肢呈90度持续上抬30-60s以上,可复律大多数室上速患者。


事实上,还有包括按压眼球,增加眼压刺激迷走等诸多方法,但对于持续反复发作的患者,以上动作不能回复窦性心律时,仍然需要考虑药物复律的可能性。而且对于此类已经发现是室上速的患者,仍然建议首选射频消融手术来治疗,毕竟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看懂了吗?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


心健康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是有自救方法的,好好学习掌握,关键时候可以救自己或者他人于危险之中。

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为“室上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的特点是好发生的于年轻人,突发突止,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有的人由于心跳非常的快,而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病症。

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病的机制是由于异位激动形成的部位或折返环路在希氏束(心脏传导系统中的一员)分叉以上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自律性增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触发激动所致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典型临床特点是:起始和终止常较突然,有时候有明显的诱因,有时候是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作。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身上,频率<200次/分的,且持续时间较短的,大多患者仅有突然心悸、心慌感,偶有恐惧不安和多尿等不典型症状。如果发生在原来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患者身上,频率>200次/分者,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的话,由于心跳频率较快,心脏泵血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血流动力学,导致重要脏器例如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头晕、黑蒙、心绞痛、心力衰竭、濒死感等。发作者也会有恐慌和无助感。

检查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表现为一系列快速而规则的QRS波群,频率大多数在160~220次/分,平均在200次/分左右。QRS波群大多接近正常,不增宽畸形,基本保持窦律时形态,但可以出现ST段压低和T波倒置常见;如果同时伴有束支传导阻滞、室内差异传导或预激综合征时,会QRS波增宽变形,类似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

以上说的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和检查的表现。

下面重点说一说,如果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我们该如何自救才能够脱离危险的环境,避免其他的附加伤害。

第一 首先一定要大声呼救,引起旁边人的注意,如果病情允许,要及时拨打就近医院的急救电话,如果不允许的话,可以让别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 因为病情的进展是未知的,所以保险起见还是要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 刺激迷走神经,终止发作

这种方法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无明显心衰者。有如下几种方式:

1、刺激咽部

用手指或者压舌板刺激咽部,以产生恶心、呕吐的感觉为准。

2、憋气法

深吸一口气,用力憋住,在可忍受的时间范围内,尽可能的延长憋气时间。

3、压迫眼球法

同时用力的压迫两侧的眼球,以可忍受为度,切不可压迫过度造成眼球的损伤。

4、压迫颈动脉窦法

用手指按摩一侧劲动脉窦,可以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发作。

5、其他的例如潜水法、吞咽热水法等都类似于以上的方法。

当然这些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现场急救的一些基本方法,不一定能够确保终止室上速的发作。如果发作持续进行,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应用药物控制发作。

如果发作频繁、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就需要考虑做射频消融术了,大多数人都能够因此而治愈。

室上速发作现场如何急救,您学会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