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學主義內在於東亞之時

近代東西方發生關係的最主要的方式是衝突,不管是中國的鴉片戰爭,亦或是日本的黑船來航。衝突過後,這兩個代表東方的國家便被動或主動地吸納西方以科學主義為代表的各類學說,在這個過程中,西方的科學主義便開始內在於曾經受中國儒家傳統浸潤的東方社會當中,直至今天。


當科學主義內在於東亞之時

黑船來襲(1853)


東方的儒家學說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東方人中關於西方學說的看法,既有福澤諭吉《文明社會概論》的“追求有用之實學”,亦有嚴復由《天演論》演繹而來的“物競天擇”的殘酷的社會競爭學說。在東西方遭遇的危機階段,中日兩國在這兩位思想家的影響下,為求不“亡國滅種”,紛紛選擇以科學主義為核心的西方學說來對抗西方。直至今天,從表面上來看,東方在運用西方學說的同時,成功的似乎抵制住了西方的東侵,但是如果進行深入的思考,西方的學說也在不斷的溶解東方的傳統,其中就包括“天人合一”這樣樸素的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在溶解的過程中,在大家無意識的過程中,西方在東方站穩了腳跟,不僅建立了“人定勝天”這樣“天人分裂”的思想觀念,也殖民了東方人的大腦,在東方建立了話語上的霸權,從而完成了東方的西方化。

當科學主義內在於東亞之時

福澤諭吉(1835-1901)


“科學主義”作為西力東侵的重要的工具,在殖民東方世界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相對於科學來說,東方關於事物的創造僅有“經驗”來與之對應,科學是精密的,經驗是粗陋的,科學是形而上的,經驗是形而下的,科學創新的,經驗卻是守舊的,科學可以確定的,經驗卻只能模糊,科學可以為人類帶來豐富的物質生活,經驗卻只能滿足於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正是由於此,人類盲目的發展科技,與其說是探索大自然,創造新事物,不如說發展科學是來滿足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欲求。


當東方的每個人都在講科學的時候,“科學”似乎就成為一個時髦的話語,誰講“科學”,誰就是“科學”,“科學”開始跟東亞特有的家長制結合,家長制特有的產物,便是善於製造統攝一切的“權威”。既然科學是權威,便會顛補不破的真理存在,既然科學有真理,誰若膽敢挑戰,便是以科學為敵,以權威為敵。由此科學開始成為一種宗教,名曰“拜科學教”。

當科學主義內在於東亞之時

福柯(1926-1984)

近來西方頗為流行以福柯為代表的“後現代主義”哲學流派,“後現代”一個重要的含義體現在“後”上,“後”即是對現代所表現出來的一切宏達的敘事的“不信任”的態度,而現代社會賴以存在的重要基礎便是職業性的科學,普遍道德準則與法律,自由的藝術創作。當今社會,職業性的科學創造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例如“機器人”,“AI”,“核能”等等,但是科學也如一把雙刃劍一般,今日的機器人明天可能就會“翻身做主人”,今日的AI,明日可能就會主宰你生活的一切,今日的核能,明日可能就會成為你的切爾諾貝利。


當科學主義內在於東亞之時

人工智能機械姬


當以科學主義為主要特徵的西方學說,內在化於東方的肌體當中之時,想要排解似乎是一種不可能的事情,此時是引進西方的後現代話語,對此進行反思,消解,重建。還是重拾以儒家為代表的東方傳統智慧,進行重新的組合,搭配,調和。這對於我們來說仍然是一個進行時的思想探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