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擁有眾多情人,三個男人和一個丈夫,卻依舊感到孤獨

應該多多去愛男人。多多益善。對於他們,要為愛而愛。捨棄沒有其他可能,人們實在是無法容忍他們的。


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她是作家、是導演、是編劇。主要代表作有《情人》、《廣島之戀》《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因為她在愛情上表現的獨立精神,她成為眾多文青眼裡的女神,她的每一部小說都散發著激情與慾望,她的愛情就像法國這座城市一樣浪漫。

在大多數人的觀點裡,她是不循規蹈矩的少女,是放蕩的女人。有讀者對她的概括是「 妓女的軀殼,作家的靈魂 」

我的確做了愛,不僅做了,而且還寫下來了

《情人》是我讀的第一部作品,在作家王小波的散文中得知。

王小波在散文中提到:「 我喜歡過不少小說,但這些小說對我的意義都不能和《情人》相比。《情人》解決的是有關小說自身的疑惑。這本書的絕頂美好之處在於,它寫出一種人生的韻律。書中的性愛和生活中別的事件,都按一種韻律來組織,使我完全滿意了。」


杜拉斯:擁有眾多情人,三個男人和一個丈夫,卻依舊感到孤獨

在湄公河上,她戴著平簷男帽、穿著真絲連衣裙和舞會高跟鞋,在這裡和她的第一個情人相遇。

而現實生活裡面,杜拉斯15歲時的確跟一個年紀比他大的華人談過一場浪漫的戀愛。這位中國情人叫黃水梨。

杜拉斯在書裡完整地呈現了這些地方,呈現了貧窮、恐怖和性。她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的確做了愛。不僅做了,深入骨髓地感受了,還寫了下來。只有被寫下來的那一刻它才真的結束了。」

如果說,在《洛麗塔》中,寡母的去世,成全了這對忘年戀;

那麼,在《情人》中,寡母的絕望和不幸,拉近了杜拉斯和中國情人的距離。


杜拉斯:擁有眾多情人,三個男人和一個丈夫,卻依舊感到孤獨

15歲的她身材矮小,比例失調,遺傳了她父親的基因,儘管她的一生開始於白人統治的印度殖民地,但她的外貌長得有幾分亞洲人的輪廓。

她在兩性關係上展現了極大的勇氣,她是不循規蹈矩的少女,是慾望激情的象徵。

因為孤獨而談戀愛;而愛會讓孤獨感加深

《情人》這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小說,杜拉斯以「 依舊愛」延續了這個故事。他們在許多年後相遇了,「他對她說,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她,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愛她將一直愛到死。」杜拉斯的愛一直在。

不管在生活中還作品中,愛情對於杜拉斯來說都是一件大事。她一生,領略愛情;書寫愛情;用影像記錄愛情。《情人》、《愛》、《廣島之戀》這些小說中糅合了杜拉斯自身的愛情經歷和想象,她用筆捕捉到心靈的每一次震顫,在愛中享受孤獨,在孤獨中去愛。


杜拉斯:擁有眾多情人,三個男人和一個丈夫,卻依舊感到孤獨


從她在愛情的掙扎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年輕人的心路歷程,杜拉斯在小說中對愛情的描述,滿足了我們對孤獨和慾望的想象。

杜拉斯的第一段婚姻維持了八年,儘管最後兩個人離婚,但依舊保持了朋友關係。她在和丈夫離婚後,成為丈夫朋友的情人,並和第一位情人生下了她的兒子。

她一生也做過已婚男人的情人,他們的愛情熱烈、粗暴,帶著酒精的迷醉。杜拉斯喜歡喝酒,在酒精的作用,麻醉自己,這樣她會有更多的創作靈感。在愛情中灼燒自己,她的愛成為她筆下的熾熱的文字。杜拉斯身邊雖不缺乏情人的陪伴,但在她的筆尖之間仍舊流露出孤獨之感。

她在小說中寫道:「經歷過孤獨的日子,我終於喜歡上自己的無知,與它們相處我感到愜意,如同那是一爐旺火。這時就該聽任火焰緩緩燃燒,不說一句話,不評論任何事。必須在無知中自我更新。 」

孤獨和愛情是分不開的,有的人因為孤獨而談戀愛;而愛也會產生孤獨。

周國平在《愛與孤獨》一書中,認為:孤獨源於愛,無愛的人不會孤獨。 也許孤獨是愛的最意味深長的贈品,受此贈禮的人從此學會了愛自己,也學會了理解別的孤獨的靈魂和深藏於它們之中的深透的愛。從而為自己建立了一個珍貴的精神世界。


杜拉斯:擁有眾多情人,三個男人和一個丈夫,卻依舊感到孤獨


在現實生活中,孤獨感充斥在每個人的心裡,忙碌的時候,人們無意理會,一旦閒暇起來,放下手中的工作,就會被孤獨感包圍。

有些人在手機交友軟件中,消極孤獨;有些人或許去酒吧,在酒精的作用下,逃避孤獨感;還有一些人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來抵禦孤獨感。

杜拉斯選擇來後者,她沉浸在寫作中,咀嚼悲傷、孤獨。

愛一直在,孤獨也一直在

他二十七歲,她六十六歲,相差近三十九歲。差多少又有什麼關係呢?愛情是不分年齡的。

她是陪伴杜拉斯的最後一個情人,「你是我最後絕望的愛情」杜拉斯對此這樣對待這份感情。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裡,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杜拉斯:擁有眾多情人,三個男人和一個丈夫,卻依舊感到孤獨


《情人》中那段經典深情的對話,也印證了杜拉斯的感情,她一直渴望愛,一直在愛。杜拉斯離不開情慾之愛,她從沒有拒絕過愛情的到來。

杜拉斯的這位小情人叫揚 安德烈亞,他讀了杜拉斯所有的書,對書中的文字爛熟於心,他一連給杜拉斯寫了五年的信。杜拉斯感動了,他們生活在了一起。

平淡的日子裡,他們之間也有爭吵、妥協、酒精、偏見,但更多的是陪伴。揚 安德烈亞的出現,豐盈了杜拉斯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

在杜拉斯眼裡,這個小情人是十分可愛的男孩,靜默不語、桀驁不馴。他們這種關係持續了十六年,他是杜拉斯的秘書、是司機、是伴侶、也是護士。在他人看來,這是段不平常的感情,而在他們當事人眼中,這是一種平衡的兩性關係。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見證過這樣的愛情,楊振寧與太太翁帆的忘年戀,如今他們也已經牽手走過了十幾年。翁帆面對質疑回應:

「 你要知道,當一個你崇拜的人,向你表達喜歡或愛意的時候,你就愛上了。」

愛情中我們探索自己和他人的內心,有時候就這樣發生了,一段平等的愛情是相互的成就,是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互碰撞的結果。


杜拉斯:擁有眾多情人,三個男人和一個丈夫,卻依舊感到孤獨


04 用寫作緩解孤獨

「 我寫作並無目的,我甚至不為寫女人。我寫女人是為了寫我,寫那個貫穿在多少世紀中的我自己。」

在杜拉斯看來,寫作不是簡單的文學實踐,而是生存的需要,寫書的人是需要孤獨的。整整一生,杜拉斯創造了寫作的神話。她離不開文字,但又想離開。她活著,愛一切,愛的瘋狂。她所有寫的書中,都有她自己的影子。

《來自中國北方的情人》有她兒時家庭的故事和年少時愛情故事;《阿伽塔與無限閱讀》表達的是對小哥哥的愛;《勞兒之劫》、《副領事》的寫作動因是杜拉斯兩次失去了孩子。

她人生中的經歷的這些痛苦和孤獨,是她寫作的動因也是她對現實的一種緩解。她在每一段愛情中,產生愛,而愛也滋養來她的作品。


杜拉斯:擁有眾多情人,三個男人和一個丈夫,卻依舊感到孤獨


愛是個人的,也是歷史的;孤獨是個人的,也是歷史的;而小說也是個人的,也是歷史的。

作家用文字記錄內心的世界,記錄自己的故事,書寫孤獨;正如畫家用畫筆表達;音樂家用音符譜曲傳唱。年輕人用網絡語言來釋放孤獨,我們看到的流行的Vlog視頻。博主們拍下自己旅行的畫面,配上抒發自己心情的文字,放在網絡上,來尋求他人的注意和認同感 。

在現代社會中,孤獨是一種常態,孤獨的來源是複雜的,有的時候來源對他人的失望;對愛情的等待;對工作上同事的不理解。為了避免受傷,有些人把自己鎖起來,沉默著享受孤獨。

人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後也將一個人赤裸裸地離開,認識孤獨是一種常態,並學著接受,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種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