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二,恭賀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師陸修靜祖師聖誕

三月初二,恭賀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師陸修靜祖師聖誕

陸修靜(406-477年),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師,字元德,吳興東遷(今浙江吳興東)人,其父陸凱曾是三國時東吳名相。《茅山志》記載:真人蹠有重輪,足有雙踝,掌有大字,背有鬥文。陸修靜篤好文籍,尤好清靜養生,對大易象數,河洛圖讖等均感興趣,性喜道術,精研玉書,勤而習之,不捨寤寐。後來棄絕妻子,堅志入山修道,起初隱居雲夢山。他為了繼承道業,蒐集道書,尋訪仙師高道,曾歷遊名山洞府,只要聽到何處有異人,皆不遠千里而拜訪。元嘉三十年(454年),他來到建康賣丹藥,時宋文帝命左僕射徐湛之請他入宮講道。旋即入宮,論道說玄,不捨晨夜,孜孜誘勸,未顯倦容,帝服膺尊異之。這時,太后王氏雅信道教,崇拜黃老,行門徒之禮於先生。後避太初之難,離京南遊,遊至廬山,因慕廬勝景,遂止於廬山,於宋孝武大明五年(461年),選址廬山東南瀑布巖下,建立道館,後名簡寂觀,他在這裡度過了長達17年的隱居修道生涯。宋明帝即位,思弘道教,欲以清靜濟民,屢詔陸稱疾不赴。後於泰始三年(467年),再赴建康,為帝講道,禮遇甚厚,於北郊天印山,修築崇虛館,供陸修靜居住修道,大約10年。在此期間,他大闡道學真風,朝野關注,門徒俱增。後返廬山,三月二日,於廬山解化。據《道門通教必用集》說:升明元年(477年)正月,忽謂門人曰:吾迫於恩命,違其宿,尚今將還舊山矣。弟子訝之,至三月二日,忽然解化,膚色輝映,異香芳鬱(卷一)。仙化後三日,廬山信眾見車從霓旌紛然歸舊址,不久,不知所在。諡簡寂先生。宋徽宗封其為丹元真人。

三月初二,恭賀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師陸修靜祖師聖誕

陸修靜對道教的最大貢獻是他將長期收集的眾多道經加以校刊整理,辨別真偽,把經戒、 符圖、方藥等道書1228卷分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類,簡稱三洞,其主要是由上清經系、靈寶經系、三皇文經系構成的,他於泰始七年(471年)編定《三洞經書目錄》,開創了中國道教最早的道經總目。

三月初二,恭賀茅山上清派第七代宗師陸修靜祖師聖誕

陸修靜自稱三洞弟子,這與他一生所學有關,他著述《道門科略》,整頓改革天師道組織;他在建康崇虛館得楊許真經手跡並加以整理,風行於世。他從茅山殳季真處得到了《上清經》,從句容葛粲處得《靈寶經》,又獲得《三皇文》。《雲笈七籤》卷5《齊興世館主孫先生》中有得到楊真人許掾真經手跡的記載。泰始三年(467年)陸修靜從廬山入京,居崇虛館,得到朝廷收藏的楊許手書《上清經訣》的真跡,他早年就開始收集道教經書,尤其對上清經系的蒐集更為突出。《玄品錄》卷三記載他南詣衡湘九疑,訪南真之遺蹟;西至峨眉西城,尋清虛之高躅。這裡南真指魏華存元君,清虛指王褒真人,他們都是早期上清派系的重要人物。

陸修靜考訂靈寶經文,撰寫靈寶齋儀,據傳他撰齋醮科儀達百餘卷,但大多已佚失。目前 ,《道藏》保留下來的有《靈寶經目序》、《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洞玄靈寶五感文》、《洞玄靈寶齋說光濁戒罰燈祝願儀》、《陸先生道門科略》等科範道書。道教齋醮法事活動的意義是宣傳道教,弘揚道法的特殊形式,一方面是道教徒日常修行的功課,另一方面也用來為帝王或世俗民眾祈福禳災,祈願國泰民安。齋醮法事屬於祭祀祈禱活動,它通過道觀設壇上供、焚香誦經、書符念祝詞、請神降神、踏罡步鬥、上章申表等儀式。陸修靜齋法的目的是以禮拜、誦經、思神等來檢束身心口三業,說明齋醮在道教活動中的重要性。陸修靜說:是故太上天尊開玄都上宮,紫微玉笈,出靈寶妙齋,以人三關躁擾,不能閒停,身為殺盜淫動,故役之以禮拜;口有惡言,綺妄兩舌,故課之以誦經;心有貪慾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靜行,心行精至,齋之義也。陸修靜制訂了九等齋凡十二法,對於洞真上清齋法,他規定有二法:其一法,絕群離偶,無為為宗,寂胃虛申,眠神靜炁,遺體忘形,無與道合。其二法,心齋,疏瀹其心,澡雪精神。由於他規定了上清、靈寶、三皇齋法的品次,且考訂《 靈寶經》真偽,又編制了大量靈寶經儀範,在齊初,靈寶之教,大行於世,在齊梁時代超過了上清派。《真誥》卷11注曾記載,茅山每年三月十八日的廟會,上清派信眾作靈寶唱贊,這顯然表明靈寶派信眾在當時的影響力。

總之,陸修靜整理三洞經書,對上清靈寶三皇經系進行系統彙集,且撰述大量齋醮科儀,唐朝吳筠說:齋戒儀範為將來之典式焉。無論是站在整個道教,還是從上清派的角度出發,其貢獻都是非常突出的,茅山上清派尊他為第七代宗師,應是當之無愧的。陸修靜門徒眾多,最著名的弟子有孫遊嶽、李果之等。其中孫遊嶽繼陸修靜之後,大振其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