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昌又發現一處革命遺址

在革命遺址眾多的瑞昌市洪一鄉,最近又發現一處革命遺址——中共瑞昌縣蘇維埃政府(後轉雙港村大塊地)和紅軍三師指揮部所在地。據初步考證,這棟古建築建於1922年,位於該市洪一鄉大畈村,房屋的原主人是一對父子,父親名叫談松茂、兒子名叫談滌泉,都是清末秀才,當時是這裡的大戶人家。

瑞昌又發現一處革命遺址

瑞昌又發現一處革命遺址

這棟磚木結構的古建築,屬於晚清時期江南一帶典型的古建築,青磚石刻,木刻精美,古居雄偉,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整棟房屋佔地400多平方米,一廳八間上下兩重共計有六個天井,彩塑的風火垛飾,前飾彩塑簷帶,彩塑以山水花鳥、人情風物為主,造型活潑,栩栩如生。

瑞昌又發現一處革命遺址

記者根據當地村民提供的談氏宗譜瞭解到,這棟房屋主人之一的談滌泉,原名談際溪,清郡庠生,字滌泉,號紹仙,官名孝生,生於光緒壬午年(1882)正月初四,於光緒壬寅年提督江西全省學政吳士鑑歲試取入九江府學第十四名,宣統庚戌、辛亥兩年,任柯姓八門義學教員,後聘為縣署及各公團官醫,娶陽新廣敷羅安萬之三女貞姐,生女碧桃,歿於宣統庚戌年;復娶本縣城西門口徐世楠公之長女,伯芳之胞妹德寶。公殃於中華民國辛末年,即民國20年,也就是1931年。

瑞昌又發現一處革命遺址

據當地村民介紹,談滌泉生前在國民黨縣署任職,但也認識了許多共產黨人士,而且相交甚篤。後來,在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中,許多共產黨員慘遭屠殺,瑞昌也不例外。由於談滌泉的身份特殊,從中保護了不少共產黨員,很快就遭到了當地國民黨民團的妒恨。1931年,談滌泉到雙港村辦事,突然遭到不明人員的槍殺,後被發現死在雙港橋的河灘上。不久,國民黨對談滌泉的死還扣上了一頂“通共、保共”的罪名。

談滌泉被國民黨地方民團殺害時,正值彭德懷、李燦、何長工、程子華等革命先輩在這裡創建鄂東南革命根據地,擴展紅色土地,建立蘇維埃政府,掀起的革命浪潮發展迅猛。1931年,鄂東南革命根據地不斷向中羅、小港、燕窩、下磨、石壁等地擴大,建立紅色政權,發展黨組織、創建地方武裝。同年,位於大畈村的這棟大房子一度成為中共瑞昌縣蘇維埃政府的辦公地點。11月,中共瑞昌縣蘇維埃政府又遷往雙港村的大塊地,隸屬鄂東南特委。此後,這裡又先後成為少共瑞昌縣委辦公地點和紅三師指揮部。包括當年解放內洞下這塊國民黨保壘村時,紅三師就是在這裡指揮作戰。

瑞昌又發現一處革命遺址

“當年,大畈村有許多仁人志士加入了共產黨,參加了土地革命。談仁存就是大畈人,當時擔任中共瑞陽邊特區委副書記,後又擔任蘇維埃瑞昌縣委副書記兼少共縣委書記、王元姣任委員。他們經常由此出發前往湖北省陽新縣龍港彭楊軍事學校參加學習、開會、培訓,積極在本地開展革命工作。隨著中共地下黨組織和武裝組織不斷髮展壯大,創建了赤衛隊,村民談際章擔任赤衛隊大隊長,王足山任赤衛隊政治指導員。隨著赤衛隊的發展壯大,後改建為紅八軍第三師。”現年94歲的談榮忠老人告訴記者。

“我們大畈村三義頭自然村村民談際才,年輕時在這裡擔任文書,直到前幾年才去世。當年擔任少共瑞昌縣委委員的王元姣,就是我爺爺奶奶從小抱大的童養媳,長大後就參加了革命,與談仁存是同事,我們兄弟叫王元姣‘大媽’!”大畈村退休多年的老黨支部書記談華平對記者說。 “去世不多年的紅三師老戰士談榮雪曾經對我講過,1933年臘月,紅三師在開往湖南會師途中,在湖北通山遭到了國民黨部隊的伏擊,經過激戰,紅三師被打散,談際章帶領部分戰士被迫轉移到大畈村一帶開展武裝鬥爭。大革命失敗後,1934年初,這處蘇維埃政府舊址遭到國民黨破壞,放火焚燒;1938年,武漢保衛戰打響,日軍進攻到了洪一,房屋再度遭到焚燒。”談華平說。 “解放後,黨和政府組織群眾修復,土改時並分發給幾戶貧下中農居住。改革開放後,這些貧下中農先後發家致富,這棟古居從此空閒多年,已是年久失修。滄桑幻變,風雨剝蝕,許多古蹟逐漸消失,時至今日,所幸這棟民居格局猶存。”談華平說。

九江市史志辦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年為了擴大鄂東南革命根據地,成立多個蘇維埃政府,鄂東南革命根據地不斷從湖北陽新的龍港、洋港所轄的中羅、小港、燕窩、下磨向江西瑞昌所轄的石壁、大畈、麥良、雙港等地擴展,這棟老屋的革命史與這一歷史史實完全相吻合。

記者注意到,雖然該房屋已經破敗不堪,簷條、門框都已腐爛,蓋瓦所剩不多,屋內雜草叢生,但整棟房屋的結構完整,正大門上方“擁護蘇維埃政府”字樣的標語仍然清晰可辨。 “大畈村歷史悠久,地靈人傑,仁人志士生生不息,業績輝煌,光照千秋。我們準備將這棟房屋作為革命遺址,向上級有關部門進行申報,爭取作為歷史文物保護下來。目前,這棟房屋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些紅色史實正有待進一步考證、挖掘。”大畈村黨支部書記談榮光告訴記者。

(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談思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