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理財】今天,我們坦誠聊一聊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下行這件事


“我太難了,幾年前很容易在市場上找到年化收益率5%的產品,最近收益率怎麼常常跌破4%了?”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看看國外都已經負利率了,把錢借給別人不但沒有利息,而且還會虧損本金,國內的4%不香嗎?”


近年來,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呈現下行趨勢,這也是投資者迫切關注、卻很少得到正面反饋的話題。作為一家以投資者利益為優先的理財子公司,我們需要和投資者坦誠地聊一聊,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到底是怎麼回事。


市場上的理財產品都投向了哪些地方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們需要明確理財產品都投向了哪些地方。根據2019年中的數據顯示,全市場的理財產品主要投向債券資產(56%)和非標資產(17%),且投資債券資產的比例提升

,這其中又以信用債為主(佔投向債券資產的86%)。


【聰明理財】今天,我們坦誠聊一聊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下行這件事

圖1 2019年中全市場理財產品投資資產佔比(數據來源:Wind)


按圖索驥,我們來看佔比最高的債券和非標類資產近年來的收益率,如圖2所示。1年期AAA等級企業債到期收益率和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常年存在倒掛現象。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債收益率和債權類非標收益率也呈現下行趨勢。


【聰明理財】今天,我們坦誠聊一聊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下行這件事

圖2 2014年以來理財產品、債券和非標預期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


如果要提高資產的收益率,只能通過提高槓杆、下沉信用、增配權益或非標類資產等增加風險的方法實現。但這些方法並非“萬金油”,在金融監管趨嚴、實體經濟增速放緩的形勢下,不僅優質資產稀缺,而且基礎資產的整體收益率呈現下行趨勢,倒逼理財產品負債端的收益率下降。因此,理財產品收益下行的“罪魁禍首”是宏觀利率的下行。


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增速放緩背景下,全球無風險利率下行


既然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與宏觀利率下行因素有關,那麼宏觀利率下行會是長期方向嗎?


宏觀利率的決定性因素是投資者對於未來經濟增長的預期,而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如果沒有出現較大的技術革命,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個長期方向,圖3和圖4從數據角度說明了這個問題。


我國人口結構在過去幾十年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1964年,我國0至14歲青少年佔比4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4%。到了2010年,0至14歲青少年佔比下降到17%,而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到了9%。同時,長期來看我國GDP增速和人口增長率均出現了回落,人口增長率從1990年的1.47%下降到2018年的0.46%,GDP同比也從2007年的15.2%高位回落到2019年的6.1%。此外,我們也看到全球人口增長率逐漸下滑,經濟增速長期維持低位。


【聰明理財】今天,我們坦誠聊一聊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下行這件事

圖3 我國各年齡組人口比例:人口老齡化趨勢 (數據來源:Wind)


【聰明理財】今天,我們坦誠聊一聊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下行這件事

圖4 我國人口增長放緩,經濟增速回落 (數據來源:Wind)


放眼海外,西方國家的國債利率已經大半淪陷至負利率,這也從另一方面預示著中國利率的長期方向。對於還有一定國債正收益的中國,大家且行且珍惜。如圖5所示。


【聰明理財】今天,我們坦誠聊一聊理財產品收益率整體下行這件事

圖5 全球國債收益率矩陣 (數據來源:中金固收)


因此,人口增速下滑、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增速放緩在國內乃至全球都屬於長期事件,海外長期無風險利率已經見證了幾十年來的長期下滑態勢,由此可見,我國宏觀利率的下行趨勢也是長期大概率事件,投資者需要做好資產收益率下滑的準備。


選擇招銀理財,給未來更好的答案


知識點:投資的“不可能三角”理論是指在投資中,收益性、安全性、流動性是難以同時兼顧的三元悖論。這意味著如果選擇高收益,就要承擔相應的風險,或對持有期留有一定的空間。


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對於投資者來說,短期的高收益產品往往意味著承擔較高的風險,需要投資者擦亮雙眼去辨別,否則會得不償失。因此,在當前環境下,投資者應當將資金交給專業的投資機構來打理。招銀理財已經構建了強大的投研體系、完善的風控架構和豐富的產品條線,為客戶提供穩健的長期回報。


在收益率下行的環境下,選擇招銀理財,做時間的朋友,給未來更好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