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談政治理想!即使宏偉,幾百年後秦始皇領功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談政治理想!即使宏偉,幾百年後秦始皇領功

齊桓公的名聲很出名,是春秋五霸的來源,齊國第十五位的君子。在齊桓公執政時間內,他曾任管仲為相,開始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辦法,齊國漸漸走向強盛,最終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很快到周天子鑑賞。可不過後來,豎刁、易牙和衛公子三人。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談政治理想!即使宏偉,幾百年後秦始皇領功

發動了叛亂,他們控制了王宮,困死了齊桓公,不允許放一粒米、一滴水入宮。齊桓公又渴又餓,奄奄一息,艱難地在地上爬行。他呻吟道:管仲你真是個聖人呀,你看透了人心啊!怎麼當時我就不明白呢!那之所以管仲的預言會成真,都是因為看透了人心。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談政治理想!即使宏偉,幾百年後秦始皇領功

在人們的慣有思維裡,秦朝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最為強盛的朝代。而秦始皇也因為是第一個統一六國的皇帝而被載入史冊。當然是一些更遠大的夢想。我們都知道秦始皇被稱為"千古一帝"。當時秦國絕對不是戰國七雄中最強大的,甚至在戰國初期,秦國只能排倒數,然而他卻能夠逐個消滅六國,堪稱一個奇蹟,他的這一壯舉也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形成了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談政治理想!即使宏偉,幾百年後秦始皇領功


不過這也是秦始皇的3個夢想中唯一完成的一個!而秦朝在統一過程中,每佔領一個地區,都會在當地設置郡縣,派秦的官吏帶著秦的法律去進行管理,而且是嚴刑峻法式的管理。秦朝試圖用自己的法律在東方各地移風易俗,改造東方社會,實現文化的統一。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談政治理想!即使宏偉,幾百年後秦始皇領功

按秦朝官方的說法,這叫"普施明法,經緯天下",預期的結果是"黔首改化,遠邇同度"。但實際上,事與願違。秦的那套法律制度,是商鞅從魏國引進的,一開始也遭到許多人反對,但後來獲得成功,受到關中百姓的歡迎,使秦國迅速強大起來。但秦朝統一後,將這套制度推廣到東方各地,便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問題。特別是在楚、齊、趙等自身文化傳統比較深的地區,矛盾更為尖銳。

春秋時期的齊桓公談政治理想!即使宏偉,幾百年後秦始皇領功

他最初的做法是,每幹掉一個諸侯國,會子啊當地恢復郡縣,派官吏用漢法去進行治理,起先始很順利,最終就遇到阻礙,特別是在趙、齊、楚地,收復之後,沒有很快攻下。最後戰爭結束後,劉邦就正式建立了郡國並行制,在帝國的西半部開始郡縣制,在東半部實行王國制。西漢初年用這種所謂的制度,面對文化多元的局面,應當說看到了很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