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经典唐诗与其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边读唐诗边读历史

1.《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对于陈子昂来说,只此一首诗足以让他名垂千古。在他和“初唐四杰”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诗风不振,都是些艳词淫调。如简文帝的“青牛丹毂七香车,可怜今夜宿倡家。”而陈子昂的千年一叹,仿佛平地一声惊雷,唤醒了大唐风骨。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在易水旁修建了幽州台,在此招贤纳,此后乐毅、邹衍等一批贤士前来投奔。在一帮能人志士的辅佐下,燕昭王成为一代明君,而燕国也逐渐强大起来。

1000年后的唐朝边患四起,北方契丹族入侵大唐。当朝皇帝武则天派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侄子武攸宜前去讨伐,结果可想而知,唐军败退。此时的陈子昂高瞻远瞩、心怀韬略,他两次主动请缨,皇帝不但没有同意,还被武攸宜贬为军曹。

报国无望、忧愤满怀的陈子昂独自登上离战场不远处的幽州台。他极目苍穹万里,却满目疮痍,抚今追昔,思绪万千。他看不到前代的贤君,也看不到当今的明主。他只感觉天地之间只有孤独的自己,不禁泪满青衫。于是挥笔写下那千古一叹《登幽州台》。


六首经典唐诗与其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边读唐诗边读历史|收藏


2.《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玄宗和贵妃出游时,身边有一个十五岁的卫士,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他不读书,不识字,只会横行乡里,做违法的事,司隶校尉对他也无可奈何。这个卫士经过安史之乱,大约一二十年后,却成为一位著名的大诗人。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韦应物受王维、孟浩然影响很大,属于清淡一派,并且后来居上。施先生认为王、孟多具有陶渊明诗的仪表,而缺乏陶诗的精神。韦应物的诗反映的是品德极为高尚的人格,他的生活态度是任其自然,待人接物平和诚恳,所以韦应物是超过了王、孟而直接继承陶渊明的。一个“身作里中横”的无赖少年,到中年以后,却一变而为淡泊高洁的诗人,其一生颇令人回味。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两句出人意外,一般人想不到,但又觉得很自然,不像是苦心思索出来的,宋元以来公认是奇特之笔。苏东坡读了《寄全椒山中道士》后,曾和了一首。后人评论: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


六首经典唐诗与其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边读唐诗边读历史|收藏


3.《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柳宗元被贬柳州后,整天郁郁寡欢,终日闭门谢客,以饮酒吟诗打发时光。

闲时,就教小书童柳植写字作诗。这孩子聪明伶俐,一学就会,经柳宗元悉心教导,不但能吟诗作对,而且写得一手好字,特别是能把主人的笔迹模仿的惟妙惟肖,因此深得柳宗元的喜爱。

那年冬天,柳州居然下了一场大雪,整个柳州成了一个银妆玉砌的世界。知府邀请柳州的文人墨客在鱼峰山上的“望江亭”喝酒赏雪。

席间,知府大人要来客每人做一首赏雪诗助兴,并规定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个“雪”字。那帮文人写的尽是些俗不可耐的吹捧之诗。

柳宗元内心感到非常腻烦。他独自不动声色地大喝,轮到他写时,已酩酊大醉,内心极其厌烦,告诫自己绝不能随波逐流,他迷迷糊糊地走到桌前,信手写了“千山孤独”四个大字。写完后,就摇摇晃晃爬在桌上。

知府大人见只写了这么四个字,心里十分不满,卷起宣纸,便打道回府。

小书童柳植见状,知道不妙,主人得罪了知府大人了,这四个字也许会成为整治主人的罪证。他急忙追去,在半山腰拦住轿子道:“启禀老爷,我家主人酒醒了,深怀歉意,命小的来取那没写完的诗稿,让他继续写完。”

知府没好气地说:“叫他快点,我在这儿等他。”

柳植拿了只有“千万孤独”四个字的诗稿,回到望江亭,但主人还躺在石凳上,任凭柳植千呼万唤,又拖又拽,都没法把柳宗元弄醒。

柳植见知府还在半山腰等着,急得他望着茫茫白雪大哭起来。

这时,在柳江江边,恰有一叶小鱼船,停泊在浩渺的江天之中,一位老渔翁,披着蓑衣独自一人在那里垂钓。

柳植触景生情,诗兴勃发,忘我的拿起笔,勇敢地在“千万孤独”四个字下面,挥毫添上诗句,就成了一首咏雪诗,最后一个字正是个“雪”字,符合知府大人的要求。

柳植欢天喜地的写上了诗名《江雪》,兴冲冲地向山腰跑去,知府看着那潇洒飘逸的笔迹,以为是柳宗元之作,高兴地走了。

直到傍晚,柳宗元才酒醒过来,柳植便把自己如何写诗搪塞知府的事告诉了他,并将诗句朗诵给他听。

柳宗元听了赞赏道:“柳植,你写得不错啊!这是一幅绝妙的寒江独钓图!”从此,这首《江雪》诗成为我国诗坛的千古绝唱。


六首经典唐诗与其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边读唐诗边读历史|收藏


4.《赠元稹》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为元君,乃知定交难。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兰。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这首诗写于贞元21年,是现存的白居易赠元稹的第一首诗,白居易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年为34岁,而元稹是27岁。这首诗可谓是把两人的友情描写得非常全面细致了,里面有很多对于两人相处的细节描写,可以说是非常生活化的一首诗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自从参加进士考试到如今做官,在长安已有七年。得到的知心朋友只有元稹,可见选择友人的困难。难道我没有相识的人吗?那都是泛泛之交未经考验,我也认识一些身居要职的大官,可要想和他们深交困难也太多。可元稹这个人就不一样,我和他的友情将永存。元稹他的心地宁静犹如古井中的水面,他的道德操守,又好像长有硬节的秋后竹竿,直而且坚硬,我和他成为知心之友已有三年,我们一起骑着马在春日的花下游赏,冬天一起举杯饮酒赏雪。不穿官服,随随便便,互相拜访我们简陋的家。春天里睡到日高三竿,秋季里赏月直到夜深,我们之所以成为好友,不是因为同在一科考中,也不是由于在同一官署里当郎官,而是因为我们心心相印,彼此没有私心。

5.《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六首经典唐诗与其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边读唐诗边读历史|收藏

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那都是非常的熟悉,而且这首诗,也是众多唐诗中流传度非常高的一首,而且这首不仅景色描写的好,而且还在里讲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当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的崔护,由于科举落榜,只得留在长安,希望可以在四年之后,再次参加科举,能够中举,于是他留在了长安读书。每天他都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为得就是能够在四年之后,可以金榜题名。可能是由于在家里读书的时间太久了,他感到有些闷,于是走出了家门,一路漫无目的地走着,居然鬼使神差地来到了去年清明时节,自己到过那个郊外,而且还来到当时,他在这里遇到的一个女孩家门口。可是去年来的时候这里的大门是开着的,而且门口还坐着一女孩,他向前问她讨要了一碗水喝。此后他便回到了家里,头脑里全是那个女孩的身影,后来由于读书的原因,慢慢地居然把这个女孩给忘记了。今天再次走到这里,只见大门紧闭,那个女孩不知去往了哪里?那层两旁桃花还是依旧开得很鲜艳在那微风中左右摇摆。

崔护到这个时候才知道去年在这个地方相识的那个女孩不在了,原本自己是约好了以后还要再相见,可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忘记了这个约定,于是他提笔在那墙上写下这首诗。

可以这是一首非常凄美的爱情诗,在这首诗里,诗人先从时间开始,然后转入到人和身边的景物,而且还用这种鲜艳的桃花来衬托女孩,让人感觉眼前一亮;原本以为是一首大团圆的爱情,可是后面接着一句,人面不知何处去,那个女孩,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

后面又是写景,那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微风也还是去年的微风,只是自己的心境已再不如去年,不如刚刚出来时的样,早已变了样子。

这首诗可以说是非常的唯美,里面即有画面感,而且还着这么一个唯美动人的故事。

6.《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六首经典唐诗与其中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边读唐诗边读历史|收藏


李商隐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们家的生活过得很苦。但他确实有才华,16岁的时候,写了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被当地的一个大人物看上了,那人开始资助他读书,还让他跟自己的儿子一起读书。

李商隐第一次考科举,没考上。25岁那年再去考,考上了。李商隐很高兴,但他绝对想不到,考上科举,他这辈子也没机会当什么大官。牛李党争,把他害惨啦。

考上科举之后,李商隐娶了一个大人物的女儿当老婆。但是,这个大人物属于李党。当年帮助他的那个人,是牛党的。李商隐娶老婆的前一年,帮助他的那人刚刚去世。牛党的人认为,李商隐这么做是背叛,没良心。

偏偏这时候,牛党当权。所以,李商隐虽然中了进士,但只给了一个都城以外的非常小的小官。李商隐不高兴,干了几年,辞职不干了。辞职不干不是因为他不想当官了,他还想。他又想办法回到京城当了个小官,等机会。

这时候,朝廷又换李党了。李商隐觉得也许自己机会来了,偏巧,他母亲在这时候去世了。当时的人,有规矩,父母去世,得辞官回家守丧三年,不然就是不孝顺。

李商隐回家呆了三年,等他再出来的时候,你猜怎么着?李党又不行了。李党有个大人物被贬,李商隐跟着这个人去了外地,给这人当手下。当了一年,那人又被贬,李商隐连工作也没了。

从那以后,李商隐要么当个芝麻大的小官,要么给大人物当手下,一直也没有实现他建功立业的理想。

因此他的这首诗中的生不逢时的感慨,可以说是成为了千古绝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