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縣畲鄉革命基點村扶洋村: 昔日上杭“烈士村” 今朝小康展新顏

連日來,在上杭縣廬豐畲族鄉扶洋村,村幹部持續開展村民集中居住區、垃圾池等重點區域的清理、消毒工作。疫情期間,該村注重走訪貧困戶、困難群眾30戶93人,幫助解決實際困難13個。同時,該村生產發展與疫情防控相結合,全村菸葉種植等工作有序開展。

扶洋村全村295戶、1114人,是上杭縣廬豐畲族鄉5個少數民族村之一,也是革命基點村、省級貧困村。1929年7月,扶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武裝暴動,建立了扶洋鄉蘇維埃政府,因土地改革、擴紅支前、擁軍優屬等工作成績突出,多次被評為上杭縣東一區模範鄉。紅軍長征後,扶洋人民冒死堅持革命到新中國成立,龍井、凹頭、廬源洞等自然村俱為紅軍游擊隊聯絡點。其中,龍井山村全村總人口25人被槍殺和燒死16人,5戶遭滅絕,房屋全部被燒燬,成為無人村。扶洋共有革命烈士42人、抗日應徵人員41人、失散老紅軍8名,因此成為上杭聞名遐邇的“烈士村”。

改革開放後,扶洋人民傳承“聽黨話、跟黨走”紅色基因,延續紅色血脈,用勤勞和智慧的雙手,走出了一條康莊之路、振興之路。2016年,扶洋村被市、縣確定為鄉村振興的重點村,省高速公路總公司幫扶扶洋村,下派一名幹部駐村擔任第一書記,為扶洋經濟和社會發展步入“高速道”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兩年多來,共爭取各類幫扶及項目資金約1100萬元,新建了50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實施農耕休閒步道、幸福院、衛生室、宣傳文化中心、河道整治等民生項目。過去,通村公路路面損壞不堪,2019年12月份完成了全長5.417公里、6.5米寬、投資790萬元的村級主幹道工程建設,徹底解決了困擾多年的群眾出行難問題。同時,還結合本地實際,建立了沙田柚、百香果等特色農業種植基地。在國家惠農政策引領下,外出務工的村民也陸續回鄉辦起了花生、藥材、養蜂等14家種養專業合作社,建起了農村淘寶網站,村民辦起了集採摘、賞景、餐飲、民宿等的“一條龍”農家樂,和焦柑、臍橙、金花茶等種植示範基地,嘗試做鄉村觀光旅遊的大文章。一個綠水青山、生態宜居的山村正在加速形成,鄉村振興之路正逐漸夢想成真。

(記者 傅長盛 通訊員 邱子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