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鍛鍊的注意事項

今天和大家談談個人對鍛鍊的一些體會,如何避免鍛鍊的誤傷。

淺談鍛鍊的注意事項

我們鍛鍊,基本都是為了讓身心更好。然而,現在很多健身方式走在了純粹鍛鍊身體的誤區,盲目追求肌肉,體型......個人認為是不可取的。

比如,抖音等各大平臺,快餐式的教學,盲目去照搬外形動作,而不去注重細節,是很容易受傷的。我們鍛鍊,首先先別想著得多少好處,先把壞處堵起來才好,特別是網絡上講鍛鍊,現實場景中,可能一擺弄就能解決的問題,因為隔著屏幕,只能靠各自的語言或者圖片去判斷,難免有誤差,因為有時候我們的眼睛是會騙人的,我們的覺知也是會騙人的,說出來的覺受,不一定是那麼真實的。比如,站的正不正,自己說了不算,可能要別人看一看,量一量才是那個真實。不信,大家讓身邊的人看一看自己平時站的正不正,有沒有左右傾斜?有沒有前後傾斜?...所以,我在群裡分享,也不求大家得多少好處,至少不讓大家越練越差才好,不然就是我的罪過啦。


先說以下幾個要點

一、守規矩

我們許多優秀的功法是許多老前輩智慧和經驗的結晶。一個功法,必然有相應的規矩,這些規矩,都不是無緣無故的,有的是為了避免損傷,有的是為了增長功力,有的是為了糾正體態......有的甚至於或多或少都包括了,只是因為我們不知,或者我們的不敬,不在意,而忽視了。一旦忽視,有什麼結果呢?就是,很有可能就練偏了,該練得地方沒練到,不該練得地方越來越強,自然也就偏了。不但不漲功夫,反而讓身體出現一些偏差了......所以,守規矩,很重要。這個守規矩,也算是“戒”的一部分吧,我們用武學鍛鍊的規矩,來看住我們的言行舉止,並且堅持這麼做,那麼“持”也就有了。有持,有戒 ,也就是“持戒”了。

二、適度

這個適度,一個是質量上的,一個是指時間上的。總歸是讓大家不要越級,不要練過度了。寧可慢一點,也不要練偏了。質量上,不要過於追求一步到位,打個比方,一個功法可能有許多的要點和規矩,我們把每個規矩按要求做到算做10分。那麼,在實際操作中,特別是網絡上學習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先做到一個規矩,或者說先做到某些規矩的5分甚至更低。(這個規矩的靈活變化是以沒有損害為前提的,只不過難度低一些,漲功慢一點。)然後,循序漸進的慢慢加規矩,增加難度。最後去做到那個標準甚至於超出標準。我們拿馬步樁來舉例,可能有的先天條件好的,身體素質比較棒的,可以蹲的低一些,時間久一點,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我建議還是站高一點,哪怕前期站直了,微微曲一點點,慢慢練下去,慢慢增加難度和時間,我相信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慢慢慢都會有的......本來只能提50斤,去提100斤的東西,就代償了。時間上,也請大家不要盲目去追求鍛鍊的長時間。道理同上。我們其實都是很弱的,沒有自己想的那麼強大,就怕不服輸,不認慫,鉚足勁憋著氣練,逞強,那就麻煩了。越級鍛鍊,是不自知的一種表現,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這句話,我覺得放到鍛鍊中也是很恰當的。(因人而異科學有計劃的增加訓練難度除外)

三、練功前 要熱身

練完功 要拍打放鬆,練功前的熱身能有效避免鍛鍊中的意外損傷,比如筋出槽,韌帶撕裂等等。怎麼說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老木匠做一些傢俱,有的匠人在用竹子或者木材做一些傢俱的時候,會用火去烤,烤一會,然後再把竹子彎曲成合適的樣子,再烤,再彎曲......

淺談鍛鍊的注意事項

沒有熱身的時候,一般我們的筋肉韌帶是偏冷的,是比較脆的,而冷脆的東西,往往是不容易彎曲,是比較容易斷的,特別是在做某些動作的時候,我們的筋肉韌帶很可能就偏了,甚至“斷了”。所以,正式鍛鍊前的緩緩熱身是非常重要的。再說幾個現在大家權當一樂:我們早上醒來,一般不會馬上去做劇烈運動,或者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那個時候,身體和思想都還有點懵懵的,需要緩一緩,讓自己醒一醒。泡茶也是,也有個醒茶的過程,特別是在倉庫放了很久的緊壓茶,如果能提前弄散,放到罐子裡,醒上半個月一個月,讓茶葉充分適應當下的環境,沖泡的時候一般能更好的展現他的滋味。我們熱身也有類似的效果,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進入狀態。

四、練完,要拍打放鬆。

練完,拍打放鬆,有助於身心氣血的整理,歸位,更有利於進步,有利於把鍛鍊的收穫增大。同樣是鍛鍊,花了10份的精力,一個鍛鍊完就完了,可能能得個3分好處;另外一個鍛鍊完,拍打放鬆了,可能能得個7分好處了。老一輩有的練完功,會去溜溜彎,溜溜腿,也是這麼個道理,讓身心鬆軟下來,逐漸回覆歸位。這裡也舉個例子樂一樂:煮飯,電飯煲跳了,有時候再燜一會,米飯會更好吃。箇中妙處,大家鍛鍊完,空了試一試練完拍打放鬆與不拍打放鬆的區別就知道了。再摘錄我老師的博文內容供大家參考


摘錄:絕世武功:內家拳怎麼看待拉伸鍛鍊的問題

現在說說抻拉的環節,說說這是為什麼?

大凡物質,大多具有一些相似的特性,比方我們身上的筋肉就類似於具有彈性的皮筋,皮筋有遇熱變軟,遇冷變脆的特點吧,我們的筋肉彈性消失就相當於皮筋老化變脆了。為了防止鍛鍊意外發生啊,我們鍛鍊之前要熱身,熱身之後皮筋的柔韌性增大了,意外的危險也就消除了,危險解除,我們開始鍛鍊這個物質的軀體,這是熱身的目的之一。鍛鍊之後我們又為什麼要進行拉伸這個環節呢?這個道理也不會很難懂,大家都見過鐵匠打鐵的吧?匠人上灶,火爐通紅,一塊黑鐵燒紅之後大錘小錘叮噹響,星火四濺,捶打,延展,塑形,不一會一把鐵撅就有型了。這個拉伸也是這個道理的,為什麼不把拉伸放在前面去?我們需要熱度,沒有熱度就不行。熱度有了,我們趁身體活動的熱度在那裡,趕快趁熱打鐵,再把肌肉的能力度通過特別的動作,人為的再往外開闊一下,順勢做一些加強與擴展,而這個時候的拉伸動作啊,常常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拉伸的部位與方法去網上查一下,多的不得了,我們在這裡不多講了。

摘錄結束。


摘錄:絕世武功:武學大忌,何謂代償

部分內容

我曾經說過一個詞,叫動作代償,什麼意思呢?本來自己的事情做不了了,叫別人來幫忙,就叫動作代償,這是替別人幹活的意思。這就像搬大缸,自己搬不了了,叫人來,是不得已的事情。鍛鍊就是這樣的,一般練拳的人都是弱的不得了了,才放下這個那個的丟不下,來想健康的事情,人啊,又都是急功近利的多,總想一下子怎麼樣,好像健康就是一句口號的事情。我只要一決心,該有的就有了,該沒有的也就都跑了。這不是學拳的態度,這基本就是找難受來了。動作有動作的目的,所以,形是很重要的,一個功法,要把形做對,基本也就是對的了,因為,框架可以約束內在的基本聯繫,體位跑出了圈圈,那又是一個動作模式了,這個很簡單,我們常常看到有走路不順暢的人,為了走得快些,他不得不左扭右晃起來,他用最大的活動範圍來代償不健全的地方,完成快速行走這個動作軌跡。這在康復訓練中是很不科學的,不贊成。不要以為我們的鍛鍊就是高級哦,叫太極或是內家拳,叫拳學鍛鍊,其實,我們的基礎鍛鍊也就是一種康復鍛鍊罷了,我們要承認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這也是一種誠實。動作代償的例子有許多,我們舉一個大家熟悉的認識一下,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鍛鍊舉一反三,慢慢也就上道了。

我們的身體運動是綜合運動,為了更好地理解並且分析運動模式,我們可以粗淺的把運動分為:穩定肌與運動肌,運動肌是執行官,是負責執行運動的主要責任人,穩定肌是因為地球的特殊性,參與維持身體平衡的動作輔助責任人。大家都練過彎舉啞鈴吧?這是鍛鍊肱二頭肌的最好法子了,它利用肘關節的向上曲,向下伸的關節體位變化,運動肌群肱二頭肌,肱肌,肱橈肌執行運動,以及穩定肌群,包括:軀幹,肩關節,肩胛骨,以及前臂曲腕肌的綜合穩定協作來進行鍛鍊的,這是功法的運動軌跡及體位動作比較準確的描述。

可是,在鍛鍊中,因為個人的情形體質差異性,會出現許多不規則的動作模式,譬方,有人通過自己下背部肌肉的強力收縮來代替肱二頭肌的力量薄弱造成的無法耐受力,產生肘關節的屈伸運動,初看似乎也是這麼回事,其實,運動機制已經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了,這種運行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形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造成不正確的運動模式,這種模式在單一的動作軌跡下,似乎沒有很顯眼的差異性,一旦有綜合性的連續運動模式組合出現,就會產生運動缺陷,這就不是那個無有凹凸的節節貫穿了,這是拳學的分析弊端,當然,對於健康來說,該練的練不到,不該練的地方天天長,時間久了,就是痙攣,僵硬,氣血不通那肯定的事情了。怎麼辦?能力小就用小啞鈴,動作做不了大的,就用小動作,實在做不了動作,就曲曲肘麼。

​關於太極拳,傷膝蓋的事情太多了,這也是代償的問題,規矩是膝蓋一定不要過腳尖,有人說,我實在不知道怎麼辦?也有辦法的,往前弓步走動的時候你把膝蓋定死它,這個膝蓋不動,你走就是了,有人說,走不了麼?胡說,往前弓步,膝蓋不叫動,可以向下落胯麼,你看,一樣走得過去了。​現在大家都喜歡練陳氏太極拳,在我看來,不得法者十有八九,​在這種情況下,還是練大松大軟的楊氏太極要好些,很累,就站著打吧,用腳託著自己踏實的慢慢來。這是最好的健身了。

摘錄結束。

最後面的摘錄有點長,但是很重要,​希望有興趣鍛鍊的都看一看,很有益處。​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代償的,太多了!只是我們沒有注意。也提到了鍛鍊中如何去避免傷膝蓋。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