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期的庆历重宝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北宋中期的庆历重宝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闲扯古玩事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每每看到庆历重宝,就会想起上学的时候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北宋中期的庆历重宝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庆历重宝

北宋庆历重宝,始铸于宋仁宗赵祯庆历年间(1041—1048)。宋仁宗在位(1022年-1063年)达四十年,改元年号九次,铸钱11种。

北宋中期的庆历重宝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其中,庆历重宝可是宋钱冠以“重宝”的开始,之前的宋钱都是“通宝”或“元宝”。庆历的钱文有楷书直读、旋读之分,铜、铁兼铸,庆历重宝铸造量一般,不算太少,

最初是铸折十钱,后来民间盗铸严重,逐渐减为折三、折二钱。

小平钱也称折一钱,即当一行用钱。直径一般在2.3厘米左右(参考数据)。折二钱即当二行用钱,也就是指 一枚当二枚普币 ,直径一般在2.7~2.9厘米左右。折三钱即当三行用钱,直径一般在2.9~3.2厘米左右。折五钱即当五行用钱,直径一般在3.3~3.6厘米左右。当十或称折十,即当十行用钱,直径一般在4厘米左右。

北宋中期的庆历重宝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历史环境

宋仁宗赵祯执政时期,由于长期的和平,宋朝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李元昊对宋方又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宋朝对辽、夏是以每年支出数十万两银、数十万匹绢,以及大量其他物品以换取和平。

成为庆历(1041年-1048年)初年政治经济重大危机的,是所谓“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

北宋中期的庆历重宝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赵祯在位时,冗兵特别严重,全国军队总计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占赋税十分之七。宋夏战争结束后才略有裁减,亦维持在一百一十余万人。巨额的军费开支占国家总收入的大部分。

所谓“冗费”,是指皇帝的各种祭祀活动、修建佛寺宫观以及各种赏赐等等的开支。“三冗”导致宋朝廷入不敷出。为了维持庞大的开支,只有加紧剥削。

另一个原因,可能与当时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有关。

据史料:“公元1043年,仁宗委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推行新政有十条: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朝政风气为之一新,国库略有增加。

北宋中期的庆历重宝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但好景不长,加上此时发生宋与西夏的战争,仁宗对西夏、辽用兵,屡战屡败,所以铸行大钱以减轻财政负担。

同时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朝廷主政官员互相倾轧,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使庆历新政犹如昙花一现,以失败告终。

朝廷“岁入”不敷应用,铸钱铜源难以为继,铸钱又随之“瘦身”变小了一圈。

北宋中期的庆历重宝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公元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都是看图写的。

范仲淹借文抒意,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而我们此时也就只能看着庆历重宝,读着《岳阳楼记》,来感受一下北宋中期当时历史纷繁的气息了。

北宋中期的庆历重宝折射出范仲淹未抒的新政胸襟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认为小编写的还可以的话,请点击小程序看一看。您的点击,就是我最大的支持,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