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真的传位给雍正吗?

英雄相惜


康熙真的传位给雍正了!并且是双向选择的结果。

1作为帝王,康熙是有成就的,立储有政治眼光,懂得双向选择的重要性。

康熙于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 后, 十六岁就智除权臣飞鳌拜,后为一统江山,果断平定三藩之乱,在东北奋勇反击沙俄,在西北亲征葛尔丹,在南边用武力收复了台湾,为中国的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对内大胆任用能力卓越的汉臣,如张廷玉,陈廷敬等,力主编修《康熙字典》,促进了文化发展。

以康熙的作为来看 ,他是英明的帝王,立储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雍正没有了两把刷子,没有积极争取,就不会有康熙的抉择,如康熙重用张廷玉,陈廷敬等汉臣,主动权在康熙,但这两位汉臣自己也有治国安邦的能力和强烈的进取心是根本。

2 考虑过其他皇子,但都不是心仪的对象。

在康熙诸子中,四阿哥胤禛腹中自有文韬武略,平时不显山露水,给人修仙求佛的超然印象,因为,他深知,帝位原本就与他无缘,胤礽是赫舍里皇后所生,智慧超群,且很早就是太子了。

可胤礽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不明白储君是皇帝心仪的接班人,储君又是皇帝的威胁!康熙在位时间长,胤礽不懂得消除老爸对自己的疑虑,反而卷入了朝廷的党争,有了两立两废的结果,直到自己身败名裂。

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一度被人们看好,胤禩善于社交,有群众基础,不过人望太高,给父亲带来了不安全感,又由于有个“辛者库贱妇”的母亲,这就大大降低了自己在康熙心中的位置,终于与皇位无缘。

十四阿哥胤禵有文治武功,风华正茂,曾被父皇看好,孟森先生有言

“圣祖末年,诸王大臣所默喻上意,知为将来神器之所归者,乃十四阿哥胤禵。”

这也让老十四觉得自己志在必得;满朝文武似乎猜透了康熙要传位十四阿哥了,为之美誉都多了起来,这让老皇帝提高了警惕,有了防范心理,所以,大将军王战功越显赫,离皇位也就越远了。

3胤禛得到皇帝垂青是自己奋斗的结果。

雍正能够成功,是因为,他把社会当舞台,自己做演员;他会装逼,给人淡泊宁静,懂事孝顺的感觉,其实是在示弱,这样让父皇知道自己对他没有任何威胁;却在暗地里培育势力,安置亲信,悄悄积累自己力量。这是知己知彼的招数。

胤禛掌握了康熙的性格,“皇上有天纵之资,诚为不世出之主”。做好他的儿子很难,太出色,他认为你图谋不轨,意在抢位,太平庸了,他认为你愚蠢,不上进而放弃你。

胤禛的心腹戴铎给他献上了一个方案:

“孝以事之,诚以格之,和以结之,忍以容之”。让老爹觉得你是个孝顺又有大局观的皇子!

告诉胤禛要孝顺,要真诚,要有平常的心态,还要忍耐!就是要做一个普通的 人,把主动权给皇上,这才是致胜之本。

戴铎还建议:“不贪子女玉帛,天下可反掌而定”

而胤禛实践能力强,上面的的条款都做到了,在父亲看来他是处事踏实,待人以诚的老实人,又孝顺自己,注重情谊,对于朝廷的政治生活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毫不热衷,所以,思前想后,康熙垂青于这个大智若愚的儿子了。

胤禛上位,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最好证明,他分析了父亲的性格,用自己的仁慈孝顺面目征服了父亲,所有的政治权谋都在暗中进行,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

朕蒙皇考慈爱教育,四十余年来,朕养志承欢,至诚至敬,屡蒙皇考恩谕,诸昆弟中独谓朕诚孝。

即,上位前,他承认自己是夹着以巴做人的。


希望星晨58298869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在都是争论不绝。有人认为雍正帝继位合情合理;有人认为雍正继位是偷偷修改了康熙遗诏;也有人认为雍正是弑父篡位,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应该是皇十四子胤禵。那么,康熙究竟是想传位给谁呢?

康熙皇帝子嗣众多,而且这些儿子大多都很优秀。对于一个父亲而言,这本来应该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可是康熙帝却为此头疼不已。原来,正因为皇子们都才能出众,所以个个都希望自己成为未来的皇帝。从康熙晚年开始,大清王朝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皇子们为了能争夺储君之位,可谓是使劲了浑身解数,甚至差点骨肉相残。最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角逐,皇长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相继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留在争储“擂台”上的选手只剩下了两人: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

胤禛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关于他的才能无需多加叙述,因为从他当上皇帝后的表现来看,他当之无愧就是康熙帝最好的继承者。不过,这是从后人的角度来看才能知道的答案。在康熙皇帝在世时,他对自己的十四子胤禵,似乎更加偏爱。

胤禵从小聪明过人,皇九子胤禟曾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十四阿哥聪明绝顶,才德双全,我兄弟皆不如也。”康熙皇帝对胤禵也是特别宠爱。比如胤禵的爵位只是贝子,但在很多待遇方面,他享受到的规格和他的几个亲王哥哥都是同样的。而且,康熙对胤禵赏赐的频繁程度,在皇子中无人能及。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起兵进攻西藏。康熙任命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规格率领大军进驻青海,征讨准噶尔。这可以说是康熙打算将皇位传给胤禵的明显信号。因为胤禵虽然是储君的热门人选,但毕竟比皇四子胤禛小了整整十岁,在资历、政绩方面都远不能跟他的四哥相比。康熙有意让胤禵带兵出征,只要能成功打败准噶尔部,立下不世之功,那么继承皇位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了。

所以,从当时的种种情况看来,康熙可能更希望将皇位传给皇十四子。可是,胤禵在西北的战事却并不是完全一帆风顺,虽然他凭借优势兵力多次打败准噶尔部,但却始终无法将其彻底铲除,战事陷入了胶着状态。

如果康熙能再多活几年,胤禵可能真的能平定准噶尔部,胜利班师回朝。不过,上天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在北京畅春园驾崩。康熙临终前,继承皇位的两个热门人选,一个还在西北打仗,另一个则近在身边。那么,康熙帝该选择传位给谁呢?

皇十四子胤禵手握重兵,看上去似乎是拥有很大的筹码,但其实却不然。西北大军的控制权虽然掌握在胤禵手中,但军队的后勤供给却完全掌握在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手里,年羹尧又是皇四子胤禛的心腹。所以,实际上能决定西北大军命运的不是皇十四子胤禵,而是皇四子胤禛。

另一方面,胤禛还有个重要心腹就是步军统领隆科多。步军统领掌管着京师卫戎部队,控制着整个京城的治安和守备。换句话说,即便胤禛在康熙临终之际兵变夺位,那也没人奈何的了他。

因此,从政权平稳过渡的角度来看,康熙去世前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





稗官野记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洋洋。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康熙真的传位给雍正吗?

楼主这样问,肯定也是有看过其他资料,才会有这样的疑问。

历史上,康熙之后,雍正继位。

雍正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伴随他的也是各种骂名。

康熙的实际传位人是不是雍正,民间谣言颇多。史学家争议也比较多,莫衷一是。历史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我们只能从各种文献的记载中去辨别。

野史盛传,雍正伙同隆科多篡改遗诏,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其实这种说法明星不符合常理。大清最早是满洲人,诏书向来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首先,满文不同于汉字,无法通过笔画篡改,其次,以前的于都是繁体字“於”。所以这种说法完全是子虚乌有、后人编造的。



台北故宫档案馆和辽宁历史档案馆都藏有《康熙遗诏》。里面清楚的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舆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诏书已经这么明确了,难道就没有疑点了吗?


当然有疑点,而且不同的记录里还很多。

现代史学家认为,遗诏是雍正登基以后拟就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雍正是否篡位。

了解一段历史,先看看前因后果。康熙先后两次废立太子。也造成了风风雨雨的九子夺嫡。

康熙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康熙去南苑打猎,十一月初七感觉身体不适,即命返回京师西郊的畅春园休憩,延至十一月十三夜溘然长逝。当夜,遗体运回紫禁城。十四日大碱,二十日,在隆科多的主持下,宣读遗诏,奉胤禛登极。


关于雍正登基,还有一种说法是弑君篡位。

康熙是中毒而死,吕留良一案中,曾静供词为“圣祖皇帝畅春园病重,皇上进一碗人参汤,圣祖就驾崩了”。这是说康熙被毒杀,凶手就是雍正。曾伴随过康熙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记载“驾崩之夕,呼号之声,不安之状,即无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变,可断言也”。

清史专家孟森认为,康熙当年的病情并不重,突然死亡,不能不使人生疑。

结合后面,雍正上台后,即诛杀了康熙近侍等人。并且将畅春园弃之不用,另修圆明园。死后,也没有葬在清东陵,而是葬在西陵。如此种种,不由得人们产生怀疑,也为民间争论埋下伏笔。


综上所述,实际上,康熙传位给了雍正。虽有疑点,却也没有历史的直接证据。所以我们还需要对现有史料进行全面整理考察,加强分析,去伪存真,才能揭开历史的真相。

打字不易,谢谢大家。欢迎大家关注、点赞和评论。


彩民洋洋


康熙传位给胤禛,应该是事实。理由如下:

1,康熙在皇位几十年,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也算是一个英明之主。他深知当时的政局,也深知自己众多儿子中谁真正有能力继承和光大自己苦苦经营的整个大清帝国,更深知能担此重任者,唯有四阿哥。

2,康熙在位期间,众多儿子中出现“两大党”,即“太子党”和“八爷党”。这对康熙来说是个危险信号,不仅对自己有潜在威胁,即使自己平平安安,生后众皇子也会掀起血雨腥风。这是康熙不愿意看到和需要剪除的。“太子党”二阿哥胤礽,让康熙痛心失望,以致太子位两立两废,最后被禁锢咸安宫;三阿哥胤祉,派去编书。“八爷党”八阿哥胤禩,聪明反被聪明误,“毙鹰事件”令康熙最后“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大阿哥胤禔,被削爵囚禁;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因是胤禩的左臂右膀,一起结党,遭康熙反感;十四阿哥胤禵,虽深得康熙喜欢,但就从康熙安排他驻防边疆,说明他只是良将而非君王。

3,从康熙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也能佐证康熙的确是传位给胤禛的。

4,传说中的改遗诏比较荒唐,什么本来是“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十改成了于。这是没有常识的。撇开清朝用满汉双文,即使汉子“十”当年也改不成“于”的。这个“于”是现在的简体字,当年“于”是繁体字“於”。


太阳神973


雍正夺得的皇帝位置到底来的是否名正言顺,这一直是在民间被怀疑的问题。关于修改诏书的传言或者是无诏书夺位的传言,在民间都流传的十分广泛,甚至在史学界那一段时间内也认为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不是传位得来的。纵使现在有人拿出了诏书,说诏书上满文,汉文不好改诏书,但是诏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准备另一份假的临场调换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康熙的人生最后几年已经被九子夺嫡,儿子们相互倾轧,弄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


很多传言说康熙连诏书都没来得及留下,临死前只在隆科多手上写下了“十四”的字样,隆科多用手挡住了“十”,说“四阿哥胤禛是新皇帝”,甚至说隆科多用舌头舔掉了十只留下了四。还有说其实康熙皇帝的临终遗诏只留下“传位十四阿哥。”隆科多将“十”改成了“于”。还有的说康熙皇帝将诏书放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隆科多后来给调换成了传位四阿哥的诏书,无论何种说法,都指向了雍正皇帝的位置是夺来的,不是传来的。

但是纵观整个九子夺嫡的历程和康熙驾崩前几年的事情,四阿哥继位其实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古代继承位置一直是以贵不以长,以长不以德,继承人要先以嫡长子来,太子被废,长子被幽禁,三子愚钝,办实事不劳,情商低下,那么接下来就轮到四阿哥头上了。我们再来看看,如果康熙皇帝真的要立十四阿哥的话,为什么要在自己身体越来越虚弱的情况下,把他派到千里之外去打仗,如果哪一天自己突然驾崩,传位十四阿哥,路途千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如果这样的话,康熙肯定会把十四阿哥提前召回。康熙去世前几年,很多祭祀活动和巡检事情都是康熙指派四阿哥代替自己亲自去做的。


康熙对四阿哥的人品和办事能力十分认可。康熙皇帝曾经斥责过他脾气不好,所以没有封他为亲王,后来四阿哥更加主动隐忍低调,并且面见康熙皇帝说自己已经改了这个毛病,其他皇子都在忙着扩建自己的势力四阿哥对康熙皇帝却孝敬有加。所以在废太子之后胤禛获得了了亲王王之爵位,可见康熙对这个儿子越来越满意。四阿哥自幼生长于宫廷,是康熙的第二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胤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康熙是十分清楚的。胤禛成为亲王,以后继续天下第一闲人,表面上各种考察民间人情,记录在册,拉帮结伙的事情都是在暗地里进行他和康熙末年的宠臣隆科多,年羹尧交易好,并没有直接抬到了台面上。所以康熙对于实干的胤禛自然也是十分满意的。



红雨说历史


目前来讲主要有三种说法:顺召继位说,无诏夺位说,改诏篡位说。

改诏篡位说近年来已经被否定了,这里不做阐述。

顺召继位说来讲,最主要的证据就是传位诏书,但目前保存在台湾故宫博物馆的那份遗召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因为诏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份诏书究竟是真是假已经为从得知。

个人比较支持无诏夺位说。康熙的死是很突然的,在偶感风寒的情况下去世,这是他自己也预料不到的(主要原因是太医治疗方案的失误),所以很可能没有留下遗召。再者,康熙末年夺嫡中一个不可无视的人物就是隆科多,当时官任九门提督,相当与现在的北京城区卫戍司令。康熙去世后连续三天下令关闭城门,直到第四天才宣众阿哥,王公大臣宣读康熙遗召,这已经为雍正提供了制造假诏书的时间和条件。

但是不管怎么滴,雍正继位应该说是康熙的遗愿,也是历史的选择。在大阿哥被禁,二阿哥两次被废,三阿哥被斥,八阿哥被断绝父子关系(八阿哥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强大,康熙晚年被革爵停俸),十三阿哥囚禁,九、十阿哥夺嫡无望的情况的,有可能继位的只有四阿哥、十四阿哥。在康熙五十七年十四阿哥奉旨西征时,四阿哥在京处理政务,这时是康熙皇帝考察两人的措施——十四阿哥打胜仗继位顺理成章,万一康熙突然去世则由四阿哥继位。但在康熙五十九年,十四阿哥得胜回朝时,却又被派回西藏,这时应该说康熙已经中意四阿哥继位,不然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不会把十四阿哥派出去。康熙六十年及六十一年,四阿哥两度代父祭天,这是一种信号,四阿哥可以象征皇帝,可以代行太子的权宜。所以说四阿哥应该也是康熙皇帝的理想继位人选。

不管雍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这都抹杀不了他对清朝的贡献,虽然他存在封建帝皇的腐朽一面,但不可否认,如果没有他,清朝也玩不了这么久。


V小曾


传位给雍正了,,


让女人微笑的男人是男神


肯定是真的。康熙作为千古一帝,他肯定会让实干、有能力、有抱负的雍正继位,绝不会让与八爷党有密切关系的十四爷继位。雍正继位后实行了很多新政,触碰了那些达官贵人的利益,加之雍正的继位又有这么多传奇色彩,他们就开始编制谣言,慢慢发酵的后果。


淬炼质变


康熙是否真的传位给雍正,这的确是一个未解之谜。正史一直都是持肯定态度的,而野史一直都是否定的。并且正史也能够拿出证据~传位遗诏,上面写明传位于四阿哥。而野史会说遗诏是雍正上位后改的。这就是争论的焦点。且不说雍正继位的真假,就说说雍正这位皇帝吧,用一个词形容~敬业。真是敬业。在位时间不长,但是干出的业绩是真大,匡正了康熙后期的过失,也给乾隆留下了一个盛世王朝。这样的一位皇帝的确是个称职的皇帝。其实关于雍正的话题一直都是非常多的,也许这和他的登基时清朝的国情有关吧。但不管如何,我们只要知道他是一位称职的皇帝就行啦!


龍Loong


传位当然是真,自身实力能接位也是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