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男”詩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引言

“媽寶男”一詞是現代網絡用語,是指那些比較聽媽媽的話的男人。這裡用來說唐代大詩人孟郊,因為孟郊相當聽媽媽的話,而且孟郊的媽媽對孟郊不僅關懷備至,而且對孟郊的學習,仕途都擁有很大的發言權。唐代詩人孟郊以一首《遊子吟》響徹古今,可以說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我們對其背後的故事,以及詩人孟郊的瞭解又有多少呢?

“媽寶男”詩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人

孟郊的悲催從童年開始

公元751年,天寶十年孟郊出生在了一個幸福的小康家庭,爸爸是崑山縣尉,也就是在崑山縣主抓治安安全的公安局長,媽媽裴氏則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在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自幼聰明有大志的孟郊順利的話一定會有一番大作為,但現實往往就是朝著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

公元755年,孟郊四歲,安史之亂開始了,戰亂席捲了大半個唐朝,持續八年。這八年可以說是孟郊性格、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但孟郊卻在戰亂中度過。安史之亂六年後,孟郊十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家裡的頂樑柱突然去世,這對一個剛剛開始認識世界,展開自己未來規劃的孟郊無疑又是一記重錘,但孟郊在母親裴氏的全力支持下還是能夠順利的讀書學習下去。

“媽寶男”詩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安史之亂使唐朝人口銳減,由盛轉衰,影響了一代人


我願分眾泉,清濁各異渠。

我願分眾巢,梟鸞相遠居。

此志諒難保,此情竟何如。——孟郊《湘弦怨》節選

從湘弦怨中可以看到孟郊的理想,也可以看出安史之亂對孟郊的影響。同時,十歲喪父,靠著單親媽媽的獨自撫養自己以及兩個弟弟,從原來幸福的小康家庭一下跌入谷底,這種落差對一個人的性格影響也是不可估量。

好在孟郊尚有才氣,這也慢慢變成了孟郊的傲氣,同時也奠定了孟郊以後的苦吟的詩路以及不順的仕途。

中年奉母命參加科舉選士,起落中看盡人間冷暖

孟郊有才氣,能夠入仕為官是當時困境中孟郊一家的唯一出路。孟郊的才氣,從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的推崇中可見一斑。

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吾與東野生並世,


如何復躡二子蹤。東野不得官,白首誇龍鍾。韓子稍奸黠,
自慚青蒿倚長松。低頭拜東野,原得終始如駏蛩。
東野不回頭,有如寸筳撞巨鍾。我願身為雲,
東野變為龍。四方上下逐東野,雖有離別無由逢。——韓愈《醉留東野》

詩中韓愈對孟郊,孟東野的推崇近乎極致,也說明孟郊確有其才。有才氣,唐朝又以詩賦選材,孟郊豈不是如探囊取物,然而現實並不是這樣,孟郊到了41歲才中貢舉,也就是才有資格進京參加科舉。

“媽寶男”詩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高中後的孟郊馬不停蹄的回家報信


42歲的孟郊終於可以進京參加科舉了,終於可以一展其才華抱負了,而且還認識了他人生的摯友韓愈。可以說第一次科舉就是落榜了,也是值得的。

騎驢到京國,欲和薰風琴。

... ...

舉頭看白日,泣涕下沾襟。

朅來遊公卿,莫肯低華簪。

諒非軒冕族,應對多差參。——韓愈《孟生詩》

詩中描繪了孟郊騎驢第一次到京都的情景,也寫出了孟郊不善交際,為人孤傲的性格。當時唐朝的科舉不是封卷糊名閱卷,所以考試前參加各種交際活動,拜訪都城上層名流是個加分項,這需要有高情商。但是家境貧寒,從小孤傲的孟郊空有才氣,卻融不進這個繁華的京都,落第也在情理之中。

落第後他並沒有放棄,第二年又再次參加了科舉,現實是,他再次名落孫山。

一夕九起嗟,夢短不到家。

兩度長安陌,空將淚見花。——孟郊《再下第》

兩次落第的孟郊,受到了不少的冷眼,看盡了冷暖。

古人結交而重義,今人結交而重利。

... ...

我亦不羨季倫富,我亦不笑原憲貧。

有財有勢即相識,無財無勢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卻向東溪臥白雲。——孟郊《傷時》節選

這可能是孟郊比較推崇古風的原因之一,也可見時人浮華入不了孟郊的眼,孟郊也不願與之同流。

獸中有人性,形異遭人隔。

人中有獸心,幾人能真識。

古人形似獸,皆有大聖德。

今人表似人,獸心安可測。

雖笑未必和,雖哭未必戚。

面結口頭交,肚裡生荊棘。

好人常直道,不順世間逆。

惡人巧諂多,非義苟且得。

若是效真人,堅心如鐵石。

不諂亦不欺,不奢復不溺。

面無吝色容,心無詐憂惕。

君子大道人,朝夕恆的的。——孟郊《擇友》

能寫下這樣毫不掩飾心中憤怒的詩文,也足見孟郊對時人人心不古的憤恨。

第二次落第的孟郊終於不能再忍受京都的人和物,決然的回到老家,回到母親的身邊。回家後,母親也沒有多說什麼,想著時間可以撫平兒子心中的憤恨。在第二次落第後的三年,母親再次鼓勵孟郊進京趕考,孟郊不敢違背,就再次參加了科舉考試,這次他出乎意料的高中了。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高中後的孟郊毫不留戀長安,只想儘快將喜訊告訴自己的母親,所以馬不停蹄的趕回了老家,同時毫不掩飾心中喜悅的孟郊,作了一首後世僅次於《遊子吟》的另一首曠世佳作《登科後》,因為這首詩,孟郊死後也受到了千年的貶低,真的可以說他生前苦,死後也苦。

晚年奉母命外出為官,孟郊的人生也以悲劇結束

科舉高中並不會馬上封官,需要侯缺,而孟郊在將近五十歲才高中,現實早就磨平了他心中的志向,也奪取了他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他對為官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進士身份的補貼勉強餬口了。好在自己最敬愛的母親仍在,可以膝前盡孝。

五十歲時,母親再次希望兒子能夠為官,所以孟郊再次去了都城,這次謀到一個缺,就是去溧陽當縣尉。上任後,安頓好了,就將自己的母親及家人接了過來,生活也終於有了起色。同時寫下了《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媽寶男”詩人孟郊的悲催人生

母慈子孝,一片祥和

可惜的是,自己一個文人管不來縣尉這種工作,也沒有了工作的激情和精力。縣令就將這種情況上報,希望另外委派合適人選,同時要求用孟郊的俸祿去養。孟郊在任乾的並不愉快,抽空就去溧陽縣唯一的景點去散心,母親也看出了他心中的不快,終於說出了讓他辭官的請求,孟郊再次奉母命辭官歸隱。

歸隱後不久母親就去世了,母親去世後沒多久,自己的三個兒子相繼離世,“天昌其詩不昌其後”的悲劇再次讓孟郊備受打擊。

一閉黃蒿門,不聞白日事。

生氣散成風,枯骸化為地。

負我十年恩,欠爾千行淚。

灑之北原上,不待秋風至。——孟郊《悼幼子》

母親及兒子的相繼離世,讓這個悲催的老人終於走到了人生的盡頭,死後無錢下葬的孟郊,最後在友人的贊助下才得以入土為安,諡號貞曜先生。

一生聽媽媽的話的“媽寶男”孟郊,在苦難悲催中成長,最後又在悲催中離去,死後沒有後人,沒有錢財,淒涼至極,悲催至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