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消息越来越少的时候,坏消息少了也变成了好消息。你觉得呢?

随我远行sj


为什么坏消息更吸引你?

比起好消息,人们为什么更愿意相信坏消息?心理学家做了一系列研究。

2007年,美国著名的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美国消费者对新闻偏好的数据。

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近二十年的新闻偏好保持着“惊人一致”:战争和恐怖主义、恶劣天气、人为和自然灾害,这些主题的数量和阅读率在所有新闻中的排名遥遥领先。

研究人员认为,负面消息备受关注,与心理学上的「消极性偏差」有很大关联。

坏消息:人类进化的选择

什么是消极性偏差?即比起积极事物,消极事物对人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会更认真透彻地分析消极事物。

积极性偏差: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大部分事物抱有积极态度的倾向。

这两种心态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人们出现了心理上的落差和矛盾。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我们向往美好,但更看重坏消息带来的影响。

如果忽视这些坏消息,可能会让我们面临更大的风险。比如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在人类的先祖中,善于察觉威胁的人更可能存活下来。

对消极事物保持戒备之心,有助于我们在探索过程中远离危险,对坏消息的关注也成为一种生物保护机制。

浏览坏消息时,你在想什么?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坏消息的快速传播背后可能有5种心理。

01猎奇心理

坏消息往往涉及不能公开的、难以告人的内容,甚至可能会涉及一些真相,这对人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听到坏消息的感觉,就像背后听到“八卦”一样,会产生先知先觉的优越感。

02“受害者”心理

人们在潜意识里喜欢扮演一个被逼无奈的受害者,看到坏消息时,会觉得“社会中处处是危机,所以如果过得不好,不是能力差,而是大环境不好”。

03“比坏”心理

“知道你过得不好,我就放心了”。当今社会每个人压力都很大,看到别人的处境比自己更坏,会获得一种隐隐的心理安慰。

04“减压阀”心理

坏消息是个“减压阀”,不顺心时看到坏消息,会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尤其是当关注的坏事有了好转时,我们就能获得继续前行的动力。

05“情绪共同体”心理

坏消息会让有相似经历的人产生类似的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人原本就有一些被压抑的消极情绪和想法,而有些坏消息,比如疫情下热传的一些谣言,本身就是迎合人的这些怀疑、攻击、戒备等消极心态编造的,给这些阴暗心理提供了得以“见光”的载体。

几招远离情绪“污染”

过多关注坏消息,会让人形成习惯性质疑,产生憎恨、厌恶、愤怒、逃避等坏情绪,幸福感降低。如果得不到合理释放,可能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发现自己身陷坏消息的泥潭,该怎样拯救自己?

强迫自己离开电脑、手机

如果过多的坏消息已经引起心理不适,要强迫自己暂时离开这些消息源。

空闲时间多在家里运动,与朋友家人多进行线上交流,但别谈论让你感到消极的消息。

敢于判断、做谣言终结者

别一味听信某个网站、某个发布者的消息。正如当下,面对海量的疫情新闻,我们要理性思考、综合分析。

比如引起你恐慌的新闻是个案还是普遍情况、是否有后续跟进报道,道听途说的谣言到底是否属实,别急着自己吓自己。

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

快乐的人不会总是盯着生活的阴暗面,如果发现自己总是关注坏消息,而且喜欢发表负面评论,不妨反问自己 :是坏消息太诱人,还是自己的心态“崩”了?

专心完成一道美食、做半小时家务、听听轻音乐……不要等着负能量消失,快乐要自己找。

身陷过度频繁的坏消息中,要学会倾倒内心的情绪垃圾桶,世界没你想象得那么糟。

你的关注和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樱桃番茄GO


不知道你想说的是什么?


用户妙音水莲


不那么认可.看坏消息到什么地步.都是比较喜欢好的消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