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

蒋丽琴


之所以说张作霖这些北洋军人为“旧军阀”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谓旧军阀的“旧”就是旧在他们普遍不懂、不知国家、民族这些近代以来的政治理念,即使迫于形势说两句内心也是不认同的。


他们真正认同的价值观基本上就是《三国演义》、《说唐传》、《说岳》里面英雄好汉讲究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忠义”,这从北洋军队第二军歌《三国战将勇》就能看出来,这首歌里完全没有近代军队的一丁点成分。在电影《独立大队》里,抗战时期草莽出身的郭振清(李向阳扮演者)让独立大队唱的就是《三国战将勇》。


所以在他们看来末代皇帝溥仪是他们的老上级,老主人,只是民国“落魄”了,越是这个时候以“忠义”自居的北洋军阀们越是愿意在对待溥仪问题上表现自己的“忠义”。


所以当1922年溥仪结婚时,从当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起,北洋上下没有不随份子的,东北的张作霖还专门送来了1万大洋红包,送礼名单里还有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送亲进宫时,沿途上千军警开路护送,还有军乐队奏乐。


就是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北京城住到天津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时,张彪还每天早上拿个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号称执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礼。


而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紫禁城,这件事在社会舆论上自然是大大得分,而在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看来却是“大逆不道”、“白脸曹操”,所以张作霖为了表示他的“忠义”,他跪拜了溥仪。


还有一点就是张作霖跪拜溥仪时正好是1925年,当时张作霖已经准备联合直系军阀进攻冯玉祥国民军,其实张作霖不能算北洋嫡系,只能算是旁支,论远近,冯玉祥可谓是“老北洋”,张作霖为了给他盟友,直系军阀看看他是真正的讲忠义的北洋军人,他就把跪拜溥仪当成了展示姿态的舞台。


事实上他跪的很值啊,1926年春张作霖联合直系军阀就把冯玉祥和他的西北军从北京撵到了绥远。


兰台


1925年,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13年了,溥仪前往天津的曹家花园接见张作霖,当时张作霖已经是民国时期的大人物。

正当溥仪不知用什么仪式来对待这位大元帅的时候,张作霖毫不迟疑,扑通一声跪在了溥仪面前磕了一个响头,并说道:“皇上好”,溥仪有点受宠若惊,不过赶紧弯腰把张作霖扶起来,说道:“上将军好”。

当时的画面还是有点滑稽的,不过也让很多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晚年的张作霖已经是大元帅,见到已经退位多年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呢?

第一: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我先给大家说几个小故事 ,可能就能体会当时张作霖对溥仪态度的原因了:

一直到共和国时期,溥仪特赦回到北京,在溥仪的家里,还有很多满清遗老和前清官员以及旗人给溥仪行跪拜大礼,到了溥仪跟前就下跪口称皇上。

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以后,跑到天津,住在了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这位张大人还每天毕恭毕敬请安,并且这位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大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还美名其曰是执古代臣子侍奉皇帝之礼。

以上说的是清朝遗老,那我们接着说一位领导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物胡适,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的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让胡适去皇宫聊聊天,当时胡适进宫前很激动,还事前向很多人询问,见了溥仪要不要磕头,可见就连新派人物胡适都暂时摆脱不了等级观念。

以上人物对溥仪的态度虽然夸张了点,不过说明当时即使溥仪退位多年,已经是民国,但很多人对“皇帝”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人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张作霖给溥仪下跪也显得很合情合理了。

第二:溥仪对张作霖有知遇之恩

张作霖跪拜溥仪,其实不仅仅是等级观念,还因为溥仪对他有知遇提携之恩,张作霖最初还是个小人物的时候,拉起一帮绿林好汉搞政权,活不下去了选择投靠朝廷,接受招抚之后,张作霖多次剿匪,得到了清廷的重用。

溥仪升张作霖为洮南镇守使,才有了后来张作霖的发迹,因此他从内心感念溥仪对他的知遇和提携之恩,这一跪拜表达了自己的感恩。

第三:收买人心

张作霖当时是“东北王”,东方地区很多满人和八旗贵族,张作霖这样做是收买人心,在满清遗老以及其他人心中留下“忠孝”的名声,更有利于在东北地区的统治。

综上所述,已经是大元帅的张作霖不论是从自身原因还是政治因素考虑,都会选择对这位已经退位的皇帝溥仪下跪,


小聪历史客栈


晚年的时候,张作霖在天津见到了退位已久的溥仪。这时候,张作霖已经是呼风唤雨的大人物,而溥仪的手中则没有任何的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对溥仪依然十分尊敬,毫不犹豫地跪了下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和时代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虽然当时倡导的是开放,但就连那些倡导者自身骨子当中还是有对皇权的敬畏。毕竟,中国的封建帝制延续了数千年,想要彻底扭转,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张作霖的行为一点都不稀奇,像张作霖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比如溥仪在退位后,一直住在张彪的家中,张彪曾是清朝官员,溥仪现在已然没有办法给予他金钱或是荣耀,但是他依然对溥仪毕恭毕敬,每天准时请安。

其次,对于张作霖本人,他对溥仪的感情其实是更为深厚的。当年他之所以能顺利晋升,就是因为溥仪的提拔。

溥仪对他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要是没有当时的溥仪,或许就没有今天的张作霖。

张作霖懂得感恩,他的跪拜中有尊敬,还有感激的意思在。张作霖是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他虽然张狂,但是他有底线,有良知。

当然了,张作霖的毕恭毕敬也有做给其他人看的意思。

1、做给那些普通人看。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立场的,张作霖为了增加在民间的声望,刻意打造出忠心的形象。

虽然普通百姓对于溥仪没有什么好感,但张作霖能在身居高位的情况下依然尊敬溥仪,这确实能提升他在百姓当中的口碑。

2、做给东北地区的满人看。张作霖作为东北王,他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后没有伸出援手,而是选择袖手旁观,这件事已经让很多东北的满人不爽了。

他向溥仪跪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他只需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溥仪的尊敬,就可以实现笼络人心的目的,降低他在统治东北的时候遇到的阻力,这笔买卖是非常赚的。

张作霖的确高傲,不愿意向其他人臣服,但是跪拜曾经的皇帝溥仪,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他当然果断接受。

3、做给溥仪看。他来天津看望溥仪,可不是单纯为了拜访,他是想要将溥仪给接走。接走溥仪是所有计划当中的起始,也是最核心的步骤。

在这之后,张作霖的运作空间是非常大的,他可以把溥仪当做傀儡,拉拢一批想要复兴清朝的人为自己所用。

张作霖的姿态放得非常低,就是为了消除溥仪的戒心,说明自己没有恶意。

但后来溥仪似乎是意识到了张作霖背后的阴谋,所以果断拒绝了张作霖的邀请。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没有办法用强,只能悻悻地离开了。


夏目历史君


张作霖的作为民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大军阀,其心里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在他的眼里根本没看上过谁,就连日本人他都不害怕,一个溥仪,还是一个娃娃,手里也没有实权了,张作霖为什么还会给溥仪下跪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溥仪。最初登基的时候,溥仪就是一个孩子,什么都不懂,登基大典的时候还十分的哭闹,面对着大清王朝,他根本不懂治理。

1912年,清帝退位,溥仪不再是皇帝,但是民国政府许诺他们可以在故宫里居住,每年给皇家提供400万大洋的花销,其实,溥仪在故宫里俨然就是一个小朝廷,他依旧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1924年,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他也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公民,再也享受不到什么优待条件,于是溥仪搬去了天津。

其次,我们再来说一下张作霖。众所周知,这位张大帅是土匪头子出身,本来是死罪的他却被当时的清朝收编,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而张作霖也是在清军里混的风生水起,到了清帝退位之前,张作霖已经做到了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可以说,他的崛起与大清王朝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1925年,张作霖第一次见到这个曾经的小皇帝,他不是用民国的礼节,而是选择用古代君臣的礼法,直接跪下了。要知道,当时张大帅已经是东北王了,可以说跺一脚全国都要颤一颤。

其实,张作霖之所以给溥仪下跪,主要还是感念清朝对他的恩情,毕竟老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而清朝对他有恩,面对清朝皇上,他自然要下跪,身为清朝旧臣,老张这样做也无可挑剔。

还有一点,我觉得老张可能还有一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虽然这可能是臆测,但是我觉得很有道理,虽然此时溥仪已经退位,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是有的,否则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就不会拉着他建立伪满洲国了。

所以说,张作霖给溥仪下跪,既是有感而发,也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毕竟像张作霖这样老谋深算的军阀,做出什么事来都不为过。


历史还有哪些事


1959年溥仪被特赦,53岁的他刚在北京落户还没就业,提亲的就上门了,据说还有满族遗老把自己十几岁的孙女辈要嫁给皇上,正式相亲就七八回。


溥仪1922年大婚,自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起,没有不随份子的,东北的张作霖送来了红包。送礼名单里还有黎元洪,吴佩孚,冯玉祥,送亲进宫时,沿途上千军警开路护送,还有军乐队奏乐。


后来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跑到天津,住在昔日湖北提督张彪的家里,张大人每天早上拿个扫把在溥仪院子门口扫地,据说是执古代臣子侍奉天子之礼。而冯玉祥呢?更是被一顿好骂。




1922年紫禁城装了电话,17岁溥仪为了好玩,打电话叫胡适去宫里聊聊,胡适当时是十分的激动,甚至还特地打听了溥仪的喜好,要不要行礼之类的,之后兴致冲冲的赶了过去。



溥仪在天津当寓公的时候,张作霖也曾求见。见到立马就给溥仪跪下,喊皇上万岁。溥仪连声说:上将军请起。这个人是有传统的忠义孝道在里的。


溥仪虽然是一个亡国的皇帝。但是清朝之后也没有再建立一个封建王朝,而皇帝也不曾再有过,尤其是在清王朝还刚灭亡的时候,总有人怀缅前朝,故而对前朝皇帝行大礼,也是不足为奇的,更何况溥仪还是最后一位皇帝。


是阿维啊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先还原一下张作霖见溥仪的场景和背景及时间。时间为1925年,此时大清已经亡了十几

年了,溥仪早就成一个刚刚在上的皇帝变身为一个在天津闲居的散人了,而这个时候的

张作霖已经成为东北王,可谓名震一方的诸侯,手上是要钱有钱,有人有人,要枪有

枪。

但是让人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在这个时候,张作霖主动拜访了溥仪,两人相见后,溥仪有点不知所措,他是在不知道用什么礼节和这位已经牛过半边天的大人物应付,之间说话间,张作霖就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咣的就是一个响头,嘴里还念念有词道:皇上万福,皇上好。

这个时候溥仪也惊了,他打死也想不到老张竟然还用这老礼,慌忙的弯腰扶起张作霖,边扶边说,上将军好,上将军好。

晚年张作霖跪溥仪其实是有原因的听说在以前溥仪在位的时候,曾经就夸奖过张作

霖,而且还给予他很高的赞赏,送给他很多东西,其中就送给了他一件非常珍贵的蟒

袍。虽然现在溥仪已经退位了,而且张作霖已经是大帅,但是不管他是不是皇帝,毕竟

在以前赏识过他,所以就对溥仪进行了跪拜,并且在跪拜的时候还高呼万岁万岁!

张作霖这个人是非常有思想一个人,自从他加入绿林之后,他的势力就开始慢慢崛起。

清朝政府对他也是很重用,张作霖也没有让朝廷失望,他能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实

力也很是强大。鑫海革命结束以后,清朝政府就直接崩溃了,在这段时间,张作霖还一

直在保护溥仪。

所以说,张作霖向溥仪下跪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大概是很特别的情感吧。

在说个事儿,张作霖是个老传统这个不用在多言了,就连当时标榜新文化运动的新派人

物胡适,按理说他要是见到退位的皇帝不应该有什么意外了吧。

但是,真相还真就让你惊掉下巴,那是在1922年,溥仪一个电话邀请胡适来故宫喝茶

(要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民国11年了,溥仪早就下台了),胡适接到邀请后,屁颠屁颠

的就来到了故宫。


在去之前,他还曾经打电话问庄士敦,见到皇帝要不要磕头呀?所以你看,这种等级观

念,就连所谓的新派也都无法避免,因为有些事儿,真的深入骨髓,深入膝盖了......

欢迎关注江水趣谈,与您一起去解读经典中的奥秘!


江水趣谈


张作霖在清末民初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他出生在清末家境贫寒,自幼没有上过学,大老粗一个,土匪出身,就这样的人居然掌管东北几十年,号称东北王,在军阀混战的年代,他在东北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改革军队,当时的东北军是国内最强悍的地方武装,并且创建了自己的空军,其综合实力在军阀中是最强的几次问鼎中原,是北洋军阀中最后的执政党,他在日本和俄国的势力中夹缝生存,拒绝日本不平等的条约,最后在日本的秘密策划下在皇姑屯被炸死,他的一生是被受争议的,那他为什么见到了末帝溥仪还要下跪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张作霖出生在清末,还参加过甲午战争,多年担任清庭的官职,可以说清朝是他发展的平台!从内心来讲他非常的敬重清廷,其二,虽然溥仪退位了,但他的威信还在,尤其在老家东北是满清的发源地!其势力非常的强大,对溥仪的敬重也是为了更好的安抚满清的遗老遗少!其三,当时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在当时的情况下见溥仪,表示自己永远遵守清庭优抚政策,冯玉祥做的是不对的,为自己以后入关,控制北京打下一个基础,来迎合溥仪,得到溥仪的支持,得到各国公使的支持,张作霖见溥仪行跪拜之礼,是综合了各方的考虑,其目的是为了有助于自己日后入关,控制北京政权打下基础,更不会拥戴溥仪复辟,完全是从自身和东北的发展考虑,老谋深算啊,但却把溥仪高兴坏了,认为自己的皇帝还没过时,大错特错,在当时的情况下,溥仪投靠谁都是一枚棋子,不可能恢复大清,张作霖更不会逆潮流而行,溥仪是空欢喜一场!





且爱且珍惜


张作霖跪拜前任皇帝溥仪是奴性十足的表现,哪怕他贵为东三省的大元帅,在皇权面前也腿软。

这事发生在1925年,也就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把溥仪赶出紫禁城的次年。

当时冯玉祥命令溥仪限时搬出紫禁城,溥仪无奈只好躲进了天津日本人的租界里。

当消息传到张作霖的耳朵里时,他致信溥仪:“你跑到日本租界让日本人保护你,难道我堂堂的「东北王」张作霖就保护不了你吗?这样吧,我去天津拜见你,不过我不去日本人的租界”。



张作霖前往天津,在曹家花园密见到了溥仪。

当时溥仪正为用什么仪式对待这个曾经的手下、现是民国大人物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毫不迟疑地走到溥仪的面前,趴在地上磕了一个响头,毕恭毕敬的地问道,“皇上万福”。

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会给他磕头,受宠若惊急忙弯腰扶起张作霖,忙不迭地说道“上将军好,上将军万福”。

这就是张作霖给溥仪磕头的经过。



张作霖密见溥仪还另有目的,他顺道到北京想把故宫的宝物偷着运出一些占有。

张作霖密见溥仪后,偷偷调动了数百辆军车,准备把故宫的宝物挑着一些贵重的运往沈阳。

当时交通银行的经理叶恭绰往见张作霖,说:“人们一向造冯玉祥的谣,说冯逼宫是为了盗宝,但无确凿证据,说说而已,如今大帅调用数百辆军车公然进故宫搬运宝物,将来人们就会说盗宝的是张大帅而非冯玉祥。”

张作霖听闻恍然大悟,连声说“我几乎上了大当,快把军车撤去。”

张作霖给退位的溥仪下跪除了奴性之外,还有感恩的意思。

民国时期的人身上,都有被奴役留下来的后遗症,说难听点就是奴性十足,贱骨头。

溥仪在1912年退位,清朝灭亡,民国建立。

当时民国规定必须剪掉辫子,就连溥仪自己都剪了辫子(如图)



然而当时有一部分老百姓誓死不剪辫子,比如前清辫子军首领张勋。他就是标准的保皇派。

不剪辫子不算,还在1917年再次拥立11岁的溥仪复辟。不过到最后溥仪只做了12天的皇帝而再次退位。在段祺瑞护国军的攻打下,张勋仓皇逃走。

当时虽然溥仪再次退位了,但跪拜溥仪的人不在少数。

1924年,冯玉祥在直奉大战期间,为防止溥仪再次死灰复燃,在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老百姓称其为“逼宫”。冯玉祥干脆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这时出于政治目的,张作霖臭骂冯玉祥,表现出了对溥仪的同情。当时有人提醒张作霖,不要和帝制走太近,对其影响不好。



但老张是个守旧人物,一方面支持民国政府,一方面留恋皇权,说来说去还是千万年来皇权对人统治的结果。

张作霖向溥仪磕头有感恩的意思。

张作霖最初是土匪出身,到后来被清廷诏安做了巡防队长,再后来一步步高升,直至做了“东北王”。

张作霖上位时,虽然溥仪还很小,主政的都是他父亲摄政王载沣,但是签署任命书的都是皇帝的大印,也就是最后溥仪拍板,尽管是名义上的。

张作霖能有以后的成就也多多少少沾了溥仪的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张作霖向溥仪磕头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张作霖是个老狐狸,磕头归磕头,要想让他像张勋那样辅佐溥仪是不可能的事,张作霖不过是在溥仪面前做样子而已,东三省是他张作霖的一亩三分地,张作霖不傻,不可能找个太上皇压在自己头上。你觉得不是这个理吗?


秉烛读春秋


晚年张作霖已是大元帅,见到退位的溥仪,为何依然选择下跪?(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大名鼎鼎的张作霖可谓是一代枭雄,他1875年出生于东北一个贫苦人家,后来发迹成为20世纪初中国大地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可是就是这么一个一代枭雄,在见到当皇帝时还是个娃娃的溥仪,为什么普通一下跪倒在地,向无权无势的溥仪下跪问好,溥仪为何能受得如此大礼,这还要从张作霖的发家史说起。

张作霖早年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后投身绿林,1902年被清政府招抚后任新民府游击马队管带,1907 年,他出卖辽西巨匪杜立山“立功”而被任命为奉天省巡防营后路统领,这是张作霖及其奉系军阀崛起的开端。

坊间传言,张作霖土匪起家,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天下,这当然不假,但正所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了大舞台才能施展更大的才华,张作霖被清政府招抚后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手腕一步步走上了人生的巅峰。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张作霖被任命为“奉天国民保安会”军事部副部长,因张作霖镇压革命有功,又被清廷任命为关外练兵大臣,以总兵记名,并兼任奉天巡防营总办。

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虽然灭亡了,溥仪也已经不是张作霖的皇帝了,而张作霖的势力却不断增长,这时他开始极力巴结袁世凯,1921年,袁世凯对东三省军队进行整编,张作霖被任命为中将,实力大增。

权力这个东西让人上瘾,人如果有了权力,就会谋求更大权力,这时的张作霖想称霸整个东北,张作霖曾对日本驻奉天总领事落合谦太郎说:“目前东三省兵马实权在本人掌握之中 日本国倘若有何指示,鄙人自必奋力效命。”虽然张作霖没有向自己向日本人吹嘘的那么厉害,但从此,他开始主动向日本人示好,希望得到日本的扶持。

日人本也需要扶持自己利益的代理人,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日本认为欲确保“满蒙生命线”,须全力扶持张作霖。对此,“满铁”首任总裁后藤新平在《日支冲突之真相》中说:“张作霖并无宦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而在满洲,则有特殊之势力与地位。张氏心中惟有权势利欲,别无他种知识。如果利用此特殊之地位,照其心中所认识者而行,则张氏将为满洲专制之王,而日本亦得利用张氏,在满洲为所欲为。”由此可见,日本认识到张作霖在东北的特殊地位,把张作霖成为日本的最佳人选。

张作霖一边拿着日本人的枪炮,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一边还哄骗着袁世凯,1915 年袁世凯为了复辟,打算接受中日“二十一条”,并致电大总统袁世凯:“中日交涉不可让步,倘若交涉破裂,愿战死殉国。”但其真实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东北的地盘,向袁世凯表达自己的“忠心”。在日本势力扶持下,在1918 年,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控制东三省,成为奉系首领。

张作霖这时坐上东北的头把交椅,可是小鬼子的枪炮哪里是那样好拿的,日本支持张作霖目的是让张成为日本人的走狗,然而张作霖这个土匪出身的东北王可最是会耍无赖,给好处全盘接受,想占便宜门都没有,日本人慢慢的失去了对张作霖的耐心,打算扶持新的对象,而后做掉张作霖。

这时的溥仪已经慢慢长大,此时的他已经做了两次皇帝,一次是晚清废帝干了3年,那时候啥都不懂事;一次是张勋复辟帝制,被拉回龙椅当了11天,可以说此时溥仪人人都想利用。

袁世凯死后,溥仪和前清遗老遗少们认为时机已到,想着如何复辟大清,他们觉得张作霖曾经深受“皇恩”,应该知恩投报,何况,张一个草莽,头脑简单。可是溥仪错了,张作霖是个有奶才会叫娘的孩子,才不吃溥仪那一套。

溥仪开始寻求和日本人合作,此时的张作霖已经和日本人彻底决裂了,他知道日本人用心险恶,必须阻止溥仪的投日。在得知溥仪逃往天津日租界后,张作霖想要和溥仪见上一面,让溥仪来找自己,劝说溥仪别上了日本人当,溥仪也屈尊“龙驾”去找了张作霖,心想自己以后还要靠他的势力,之前也毕竟有过君臣关系。

两人见面时,据在场的人记载:溥仪正往里走之际,身着便装的张作霖便快步迎了上来, 虽然两人素未谋面,但溥仪马上认出了他,正在溥仪为用什么样的仪式对待这个大将军而犯难的时候,张作霖却小跑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是一个响头,“皇上好!”溥仪做梦也没想到张作霖能给他磕头,受宠若惊之余, 赶紧弯腰扶起张作霖,连说:“上将军好!”然而接下来张作霖一句话让溥仪无地自容“我有足够力量保护你,你为何要投靠日本人?”

由此看来张作霖给溥仪下跪可以说内含的感情是复杂的,既因为溥仪是自己曾经的老主子,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忠心耿耿”,不是个忘恩负义之徒,更是想向溥仪表示,我们才是一家人,日本人可不会这样待你,更不会给你下跪,千万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皇姑屯事件”,一代枭雄张作霖就此殒命。而张作霖的一跪最终也没用跪醒溥仪,1934年,溥仪又在日本人扶持下,成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这是溥仪第三次坐在“龙椅”上,虽然这次他当了11年,但是,但他却在后来承认:这肯定是他内心中最煎熬的十一年。不知溥仪在之后的人生中还有没有受过像张作霖这样实权派大人物对他的叩拜之礼,也许想到张作霖的这一跪,他心里也有一些慰藉吧。





葛大小姐


1912年,历经12位帝王,传了近300年的清朝灭亡了,溥仪作为末代君王后来也被赶出了紫禁城。

1925年,溥仪与当时手握重兵的张作霖见面。此时的溥仪就是一个普通人了,无权无势,溥仪原以为张作霖会很傲慢,没想到张作霖竟然主动向溥仪下跪,叫溥仪皇上。

张作霖原本是土匪出身,后来被清朝收编,和溥仪并没有太多交集,那么为什么张作霖会在清朝灭亡13年后,还向溥仪下跪呢?

张作霖跪的不是溥仪,而是满清贵族,他为的不是别人,正是为了自己。

清朝历经200多年,清朝后期掌权者,大多是满清的八旗贵族,这些人世世代代富贵,在清朝灭亡13年后,依然是有势力的。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满清200多年的积蓄,断断不会在13年之间就荡然无存。

张作霖向溥仪下跪,其实是在告诉满清贵族,在溥仪亡国之后,在满清不复存在之后,他张张作霖心里还是有清朝的,如果还有人心想清朝,那么就应该与他张作霖联合在一起,张作霖这是在拉拢人心,在壮大自己的势力。

当然,拉拢人心,只是张作霖跪拜溥仪的原因之一,其实还有其他原因的。

张作霖的一跪,让他的人品更加高尚了,让更多人信服他了。

张作霖是白手起家,从土匪做起的,他这样的人往往会依赖一些异姓兄弟。比如三国时刘备白手起家,就是依赖自己的两位结义兄弟。张作霖起初也有7位结义兄弟,这些人在张作霖称霸东北的过程中,都有汗马功劳。

异姓兄弟毕竟不是亲兄弟,在权势面前很容易出问题。作为领头人,张作霖需要让他的7位兄弟感觉到自己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这样他的兄弟们才会安心替他卖命。

溥仪毕竟曾经是张作霖的君主,张作霖在清朝灭亡13年后,依然叫他皇帝,向他下跪,说明张作霖是个念旧情,重情义的人。张作霖的做法让他在军中威望更加高了,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人品。


不是张作霖愿意跪拜,如果他不跪拜,那么有人就会拿他说事。

溥仪在《我的前半身》一书中写到:“吴佩孚曾向我称臣,张作霖向我磕过头,段祺瑞主动地请我和他见过面。”从这里可以看出,溥仪虽然不是皇帝了,但是当时的军阀表面还是很敬重他的。

此时如果张作霖见了溥仪显得十分傲慢,那么其他人就可以借口张作霖对皇帝无礼来针对张作霖。如果是单个军阀对抗,张作霖不怕,但是如果其他军阀联手,张作霖也是有所忌惮的。

再者,别人跪了,只有他张作霖不跪,这不仅是在羞辱溥仪,也是在羞辱那些对溥仪称臣的人。张作霖是个聪明人,他才不会给自己拉仇恨。

张作霖是个有智慧的军人,他拜溥仪,自然是因为这一拜能带给他,他想要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