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這句話古人早在兩千年就告訴我們了,它一點都沒有過時。

國民黨敗退大陸,困據臺灣孤島,除了政治經濟方面外,情報無能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有些果粉說戴笠戴老闆不死,國民黨情報機構肯定不會輸得一敗塗地。

在這裡我希望他們動動腦子,在國民黨那樣的條件下,就算是孫武,吳起再世也翻不了盤。再說了,戴笠恰恰是國民黨內部動亂的犧牲品。和共產黨的同行相比,國民黨情報機構在解放戰爭期間的表現真的是令人堪憂啊!


在我們瞭解國民黨情報系統失敗之前,首先就要了解國民黨情報系統的結構。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國共黨旗

國民黨情報系統的結構

國民黨情報系統比較多,在經歷了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戰爭期間的發展和合並裁撤。到了解放戰爭期間主要分為黨通局,保密局,國防部二廳三大情報機構。

1、黨員通訊局簡稱黨通局,前身是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的中統。

由於抗日戰爭的爆發,使得國民黨深感原有的情報機構的不足。所以在1938年3月,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經蔣介石提議,以原來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一處為基礎,成立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正式成立中統。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中統以各級國民黨黨部為活動基地,在省市黨部設調查統計室,在省以下黨部設專人負責“調查統計”,在文化團體和大專院校、重點中學廣泛建立了“黨員調查網”,進行各種抗日,鋤奸甚至反革命特務破壞活動。

解放戰爭爆發後,由於國民黨上層政治的變化,使得中統局越來越不適應當時的政治環境,於是陳立夫與中統一幫元老最後決定將中統局保留在國民黨中央系統,以免受到政府立法部門的制約。在1947年4月,中統改為“黨員通訊社”,歸於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轄下,其規模縮小到原來的五分之二或二分之一。又於1949年3月改為“內政部調查局”,隸屬於行政院內政部。中統包括改組後黨通局一直都由國民黨C.C系陳果夫、陳立夫兄弟控制。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陳果夫、陳立夫兄弟


2、國防部保密局。保密局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軍統。軍統在1938年8月抗日戰爭爆發中成立,直到解放戰爭國民黨失敗敗退臺灣前都是中華民國最著名的情報機關之一。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軍統是國民黨統治集團為維護其統治而設立的以軍人為主體特務組織。前身是“軍事委員會密查組”(1927年建)、復興社特務處(1932年4月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第二處(1937年建)。軍統早期的負責人主要負責人為戴笠,在戴笠死後的1946年8月改組國防部保密局。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戴笠戴老闆


改組的保密局除了一些不太重要的公開特務武裝部分和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併為國防部第二廳,核心部分仍然繼承了原軍統的老班底,說白了軍統改換保密局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而已,只是對外宣稱負責軍事保密工作,像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反共反人民的特務活動一直都在幹。

保密局由於繼承軍統,所以其內勤組織和軍統幾乎一模一樣,在中央部分共有八處、六室、一所;外勤組織在各大城市設“區”,在各省設“站”,在一些重要城市設“特別班”。其基本組織為“組”及直屬情報人員。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等重要部門和社會各階層都有軍統保密局特工的身影。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軍統組織


3,國民政府國防部第二廳是於1946年成立,主要負責國家情報的收集和分析。它是在原軍事委員會軍令部第二廳的基礎上擴大改組成立的。相比前兩個老牌特務機構實在是不出名,不過也在對共產黨的情報戰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國民政府國防部第二廳


強悍,令人畏懼的實力

國民黨國民黨情報系統的實力,從水平實力最高的軍統中就可見一斑。

軍統在抗日戰爭結束時期,權力和地位達到了巔峰時刻。

軍統在抗戰勝利後,擁有超過5萬名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的情報人員和殺手,還在全國各地擁有超過20萬的特務。當時軍統掌握著全部中華民國諜報系統,除此外還間接領導著全國的交通、運輸、經濟、警察等機構,軍統的影子遍佈全國每一個角落。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軍統女特工


如果再加上“軍統”勢力範圍內控制的調查、警察和治安機構,以及地方武裝、日偽力量,則軍統實際上能夠影響到的人員數量可達百萬。當時的人們莫不談軍統色變,戴笠也在接受這些輝煌後走向死亡。

有了怎麼強大的勢力,軍統的抗日戰爭期間的戰績也相當可觀:

1946年6月3日上海《申報》刊有大致的統計:擊斃敵寇26799人,傷2641人,俘虜508人。破壞橋樑183座,舢板19只,汽船35艘,飛機1架,車頭車廂425節,倉庫271座,鐵路303段,機動機車269輛;營救盟國飛行員130名。敵後遊擊部隊已擴編為四個縱隊及一個南京行動總隊。共轄26個大隊和兩個直屬大隊,總兵力近三萬人,分佈於浦東、上海,及京滬、滬杭鐵路,京杭國道公路一帶。

而且國民黨的特務在大陸的特務活動也是相當頑強,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後,留下了相當部分的保密局特務在大陸進行暗殺、破壞、情報獲取等活動。

像什麼1954年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就是保密局所為,建國初期大陸嚴重的政治,經濟破壞事件基本上都有國民黨特務的影子,據不完全統計,光在首都北京潛伏的國民黨特務就一度多達1.6萬人,而194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420萬人。這就說明在四百人中就有一個是國民黨特務,這些人潛伏在社會各階層中,乘機搞暗殺,破壞,給新中國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危機。

像那些預計在開國大典放炮等等未遂的嚴重事件都是數不勝數,逼得五十年代的政府面對如此多殘餘特務分子,進行肅反運動、四清運動、清理階級隊伍運動,追查殘餘軍統人員以及和懷疑曾和軍統有關的人物肅清,並且打出了“活人要落實到人頭,死人要落實到墳頭”的反特標語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五十年代肅反運動


經過艱苦卓絕的反特運動,到了五十年代中期,才基本肅清了國民黨特務。

可見,國民黨特務給新生的人民政權帶來了多大的麻煩。

衰弱並且糟糕的機構

有了抗日戰爭的光輝,就有解放戰爭中的不可避免的衰弱。

情報人員情報業務水平有多糟糕,在《特殊1959》中國民黨14兵團司令,中將宋希濂有過一段非常中肯的評價:

難怪在解放戰爭期間,你們的軍事情報系統沒有發揮過丁點作用。情報的收集分析判斷比gs還臭,我就沒見過你們給過一份可靠的情報。所有的情報都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一說到共軍永遠都是傷亡慘重,潰不成軍,一路竄逃。一提到國軍永遠都是高奏凱歌,奮勇向前。每份情報都是這樣,報喜不報憂。謊話說多了,怕是連你們都信了吧!

不僅宋希濂這麼說,同是兵團司令的黃維還滿臉不屑的說:

整個淮海戰爭期間,你們提供過一份有價值的情報嗎?賈汪起義,你有情報嗎?共諜都潛伏到我們國防部了,你們發現了嗎?東北的共軍一夜入關,你們預告過嗎?華東華北的共軍他們合流,你們事先發現了嗎?你們給我提供的情報永遠都是共軍傷亡慘重,共軍潰不成軍,共軍狼狽逃竄,共軍一蹶不振。說實在的,如果沒有你們提供的情報,我今天還恐怕不會呆在這裡。

國軍情報系統的糟糕程度可見一斑,雖然這些將軍和特務有著一些矛盾,說出來的話有一些不實之處,但是像黃維說的現象,如果這些現象都能被及時發現並作出相應的措施,那麼解放戰爭很有可能會發生一些改變,至少不會輸得一敗塗地,兵敗如山倒。

就拿淮海戰爭中賈汪起義說,當時一共有2.3萬名官兵在運河前線戰場起義,使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通過防線直插隴海東線宿羊山、八義集一線,包圍碾莊之敵,殲滅國民黨第7兵團的4個軍10萬餘人,取得了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勝利,讓淮海戰役國軍一開始就處於非常被動的狀態。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還有東北的共軍一夜入關指的是四野入關。當時四野剛剛打完遼瀋戰役,還未經過休整就入關。四野還沒進關時,位於平津之中傅作義還有五十萬人的作戰部隊還沒有投降,憑著華北軍區的部隊是無法吃掉其的。就是因為四野進關,才給傅作義極大的軍事壓力,迫使其投降的。如果能早點發現的話,國民黨至少可以撤出幾十萬作戰部隊,不至於讓這麼一個有生力量被徹底包了餃子,被敵人一口一口吃掉。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國防部的共諜就是指國民黨中將作戰廳長郭汝瑰,他堪稱最大的紅色間諜,就是因為他的存在,國民黨山東會戰作戰部署,包括江防計劃、江南作戰計劃、西南地區兵力配備等等絕密情報源源不斷的送入共產黨的案頭。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郭汝瑰


華東華北的共軍就是二野三野合兵,淮海戰役時期假如沒有陳毅的三野幫助,劉伯承的二野直接吃掉黃維兵團還不好說,還很容易讓邱清泉、李彌、孫元良、黃百韜、黃維兵團抱成一團,變得更難對付。而這些戰場態勢,國民黨情報部門依然沒有做出預警。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一系列軍事行動都屬於戰場必須偵測到的消息,否則南京國防部就無法做出有效的措施來應對,而國民黨情報系統居然沒有發揮任何作用,他們提供的情報永遠是過時的,錯誤的,報喜不報憂。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國民黨的情報機構之所以那麼出名,不是和英國軍情六處美國聯邦調查局一樣擁有過硬的情報能力,反倒是靠著暗殺,綁架勒索一系列骯髒下流的手段出名的。乾脆讓這些情報機構改行做暗殺,估計國民黨特務搞這些業務比搞情報更遊刃有餘。

國民黨失敗的情報機構,逐漸成為世人的笑柄。


失敗原因

國民黨情報機構失敗最根本的癥結在於政治逐漸反動內部腐敗混亂

政治逐漸反動

國民黨這個黨在建立之初就有著難以克服的缺陷,本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特別是經過改良後的新三民主義,非常符合當時救國新時代的浪潮。

只是可惜,在1927年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扶持的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別發動了四一二事變和七一五事變,徹底宣告國共合作破裂後,國民黨右傾程度不可避免,徹底淪為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附庸。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四一二事變


淪為附庸的國民黨在政治上越來越反動,瘋狂排除異己,全面倒向江浙政治金主,對佔有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的利益訴求置若罔聞。並且不斷採取措施攫取他們的利益,來充實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絕對利益。

國民黨在政治上反動舉措越來越失去了民心,導致當時基層國民黨和對國民黨有好感的人漸漸喪失了對國民黨的信心,紛紛脫離國民黨加入共產黨,使得國民黨基層組織趨於崩潰。一個諜報機構最重要的就是基層情報,而國民黨在這方面的先天畸形終其大陸統治期間都無法改變。

如果是先天畸形的話,國民黨上層在後天努力改變這種現象還是能有所改變的,不過隨著抗戰勝利後國民黨上層不是想著如何恢復淪陷區的政治經濟,而是像紅了眼的餓狼一樣瘋狂搞“五子登科”(房子、條子(指金條)、票子、車子、婊子),又用法幣與偽幣兌換率的規定攫取了淪陷區老百姓大量的財富。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國民黨統治下的通貨膨脹


一系列混亂不堪的接收、貪贓枉法的表現,徹底打垮了中國老百姓和國民黨基層黨員對國民黨的一點好感,國民黨在抗日戰爭期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權威也在這些黑心饕餮的瘋狂啃食中淪為烏有。

像這樣腐敗無能的政權,還值得老百姓去支持嗎?還值得諜報人員拋頭顱,灑熱血的為其賣命嗎?


內部腐敗混亂

國民黨諜報系統內部腐敗混亂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情報系統建立之初,就有著派系林立的固有缺陷。其根本原因就是老蔣用人唯親,而不是擇才選用。這就導致了情報機構的上層絕大部分都是蔣介石本人的親屬、學生、同鄉。

就拿軍統的戴笠來說,他是是蔣介石的黃埔學生,中統的“二陳”(陳果夫、陳立夫)是蔣介石的同鄉加親信。但即使是這些親上加親的人,蔣介石還是不能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以才在特務系統內建立許多互不統屬的機構,使其互相制約,讓這些特務機構不能威脅到蔣介石的絕對地位。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任人唯親這就使得情報系統中上層人士專業水平遠遠達不到標準,即使有那麼幾個人確實有真才實學,但在那種情況下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設置許多互不統屬情報機構,又消耗了本就不充裕的情報資源,造成大量浪費。

腐敗現象更是加劇了國民黨情報系統的墮落,國民黨情報系統在成立初期就染上了國民黨上層的一系列惡習,並且在往後的發展中不但沒有戒除,反而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

中統、軍統特務在抗日戰爭期間的一系列外快就讓世人所不齒,他們借抗戰巧立名目,在邊境走私貨物,牟取高利;又與日偽分子勾結,將國統區的物資販運到淪陷區,將淪陷區的物資販運到國統區,榨取鉅額利益,國家為這些情報人員所打造的情報,武器線路都被他們拿來走私緊俏貨,這種現象不是一兩個人能幹的,而是大面積的國民黨特務所為的,這種無恥的行為,讓上至戴笠戴老闆,下至小特務,只要幹了這些,無一不賺的盆滿缽滿。電視劇《偽裝者》對此現象就有著非常辛辣的批判,在這些國家碩鼠面前,情報系統什麼的,無非就是他們發大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罷了,不管日本人,汪偽政府,還是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只要給他們真金白銀,他們就會出賣底層諜報人員用生命換來的重要情報。在真金白銀面前,什麼禮義廉恥,都是狗屁。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偽裝者》對此現象的揭露


一系列腐敗現象,造成情報、特工系統方面的人才日益減少,戰鬥力也日益削弱。抗戰勝利後,
軍統、中統又忙於“搶收”“劫收”,使得本就嚴重的腐敗現象更是出現了塌方式腐敗,大小特務們掠奪了大量財富,就開始為身家性命和金銀財富想退路,對於反共業務也漸漸不再上心。反倒會運用手中的情報賣給共產黨,來換取自己的後路或者金條美元,《潛伏》中謝若琳說的一點沒錯:“看看現在那些為官的人,嘴上全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潛伏》謝若琳


在這些一大群“生意人”的操縱下,國民黨情報系統不死也得半身殘廢了。事實上也是如此,在解放軍大軍壓境,國民黨統治大廈傾塌之際,這群特務們不是想想如何挽救黨國,而是在想自己在臺灣,香港或者美國的房子夠不夠,金條美元撈夠了沒有,該以什麼樣的藉口逃離大陸這個是非之地。

許多本有著專業水平的特工也被國民黨這罐大缸染色了,自己手中的情報能力不是用來對付共產黨的,而是用來對付黨內和自己不對付的人,或者拿去搞錢。長此以往,這些人的諜報實力就成為了共產黨情報機構打怪升級最好的選則了。

逃亡臺灣

國民黨情報系統是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叱吒風雲的一大勢力,不過這種勢力敗給了平時不起眼,在他們看來可以輕鬆捏死的共產黨情報系統。這種結果誰都要怪,但又誰都怪不了。

基層是情報最重要的來源,國民黨在抗戰後實行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包括國民黨基層人員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導致上層與基層之間的矛盾達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這就使得弱小的共產黨可以憑藉著本就優勢政策來收買民心,憑著強大的實力來輕鬆的打開諜報系統的局面。面對著支持共產黨的社會各階層,國民黨獲取情報越來越困難,成本也越來越高,情報價值越來越低。

無能加腐敗:從國民黨情報系統看國民黨解放戰爭必敗原因

逃往臺灣的國民黨統治者只能終身老死在孤島之下了


長久以往,強大的共產黨終於把敗絮其中的國民黨趕到臺灣。而殘留在大陸的國民黨特務就如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貌似強大的國民黨情報機構和特務組織,最終在共產黨發起的人民戰爭中徹底滅亡,成為世界諜報歷史最好的反面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