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打通戰“貧”最後一公里 推進鄉村振興創美麗家園

包頭:打通戰“貧”最後一公里 推進鄉村振興創美麗家園

缸房地村田園綜合體。圖片來源:石柺區委宣傳部

包头:打通战“贫”最后一公里 推进乡村振兴创美丽家园

“扶貧小豬”助脫貧增收。圖片來源:石柺區委宣傳部

包头:打通战“贫”最后一公里 推进乡村振兴创美丽家园

特色旅遊業態助力鄉村振興。圖片來源:石柺區委宣傳部

包头:打通战“贫”最后一公里 推进乡村振兴创美丽家园

村集體經濟喜獲豐收。圖片來源:石柺區委宣傳部

包头:打通战“贫”最后一公里 推进乡村振兴创美丽家园

歐盟標準生豬養殖項目。圖片來源:石柺區委宣傳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出脫貧攻堅戰的總攻新號令。

內蒙古包頭市石柺區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倒排時間、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抓緊抓實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奮力奪取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開展“拉網式”脫貧成效督查、推進扶貧政策精準落實、壓實“全覆蓋”包聯職責、推動集體經濟穩步發展、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增收……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拿出過硬舉措,下足“繡花”功夫,一條一條梳理問題,一項一項補足短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壯麗畫卷在石柺大地徐徐展開。

“幸福日子就在眼前!”

通過幫扶蓋起了70多平方米的新雞舍,自家增收購置了80多平方米的精品示範安置小二樓……石柺區五當召鎮缸房地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溫在平笑呵呵地說:“精準扶貧政策好,讓我們搭上了‘小康直通車’,好日子就在眼前。”

這樣的幸福生活,在3年前,溫在平一家是想都不敢想的。今年39歲的溫在平18歲時患糖尿病,68歲的父親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64歲的母親也患有糖尿病。一家三口都是弱勞動力,一年到頭收入三四千元,連看病、吃藥都不夠。

2017年,溫在平一家在動態核查識別中,被研判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隨後,區派“一對一”幫扶幹部張冬一項一項盯辦落實各項幫扶政策措施。當年,幫扶溫在平一家3人申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每人每月可以領取390元;2018年,幫扶溫在平找到了一份環衛工作,每月收入1700元。同時,協調區民委提供2頭豬仔、村委會提供30只小雞,幫助他們修繕了豬圈、銷售農產品……

在政府各項幫扶下,溫在平一家三口也不掉鏈子。溫在平不僅把自己負責的路段清掃得乾乾淨淨,而且工作之餘和父母一起飼養雞、豬,一家人逐步擺脫了貧困。2018年,溫在平一家人拿出2萬元,張冬幫助協調社會資金1.5萬元,幫扶溫在平建成70多平方米的雞舍。隨著養雞的規模變大,溫在平一家人的脫貧致富後勁越來越足。

“在扶貧政策和幫扶幹部的幫扶下,2019年,我家3口人全年收入達到44352.62元,人均年純收入14784.2元。下一步,我們準備把養雞產業發展到200-300只雞的規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溫在平充滿希望。

“一對一”精準扶貧結束後,農產品銷路問題怎麼解決?

“銷售不成問題。”五當召鎮缸房地村駐村第一書記胡志軍說,“目前,缸房地村除了成立的兩家合作社以外,還引進了兩個旅遊項目。我們村有貧困戶20戶46人,會全部與企業建立包聯機制。村民們種養殖的產品,不僅能夠通過集體項目消化掉,還能賣上好價錢。”

難怪溫在平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2019年,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溫在平頂抵拆除舊房補貼,拿出6.5萬元,在村裡的精品示範安置點購買了一套精品小二樓。“樓上臥室通透向陽,樓下客廳、廚房寬敞明亮,衛生間設施一應俱全,咱們山裡人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新生活。”溫在平說。

和溫在平一家一樣,近年來,石柺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做細做實“五個一批”“六個精準”扶貧舉措,紮實推進“十項清零達標”專項行動,各類幫扶政策落到實處,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160戶306人於2018年底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3428元增加到2019年的10848元,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

“美好生活更有後勁!”

發展集體經濟,是助脫貧、防返貧的長遠之計。

近年來,石柺區圍繞17個行政村的資源稟賦,著力發展短平快項目和培育特色產業,推動村集體經濟清零遞增、發展壯大。目前已重點打造了14個扶貧產業、村集體特色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格局,今年地區計劃再實施15個扶貧產業項目,通過“訂單式”“託管式”“就業入股”等模式,將貧困人口緊緊吸附在產業鏈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支撐。

吉忽倫圖蘇木的特色種植、健康養殖和第三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各嘎查試種關防風、紅芪、獨活、丹參、黃苓、甘草等11種中草藥數百畝,打造“特色中草藥小鎮”。三岔口嘎查全面鋪開“土地託管”種植模式,種植面積達到2200畝,形成了“耕、種、管、收、儲、售”產業鏈。爬榆樹嘎查集體合作社收儲土地120畝,種植紅薯、紫皮蒜等特色農作物。紹卜亥和白菜溝嘎查利用閒置大棚發展肉羊養殖產業,村集體增收20餘萬元。白菜溝嘎查養殖“黃芪雞”,形成2000只存欄規模。

五當召鎮村集體經濟項目“多點開花”。新曙光村綠色蔬菜深加工項目,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生豬養殖家庭農場項目,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肉羊養殖項目,可實現年利潤3-5萬元;山櫻桃育苗基地,年可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萬元以上。缸房地村打造田園綜合體項目,形成集觀賞性、參與性、娛教性、趣味性、體驗性於一體的特色農業產業鏈,同時推進和邦藥材基地、旅遊服務區、養老度假區等項目實施,2019年村集體經濟突破20萬元。

大德恆街道養生養老、紅色文化、田園觀光等扶貧產業項目“多元並進”。開洲窯子村依託靠近花舞人間、包頭古城旅遊景區優勢,發展綠色小火車餐廳、無釩制粉廠等項目;大廟村承接包白公路修建便道工程,重點打造600畝高產優質紫花苜蓿飼草特色種植產業;馬場村成立興農物業有限責任公司,雞毛窯子村村集體物業公司助力開發喜桂圖“紅色之城”康養旅遊項目……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

發揮肉蛋土雞養殖、生態移民舍室圈養等項目易地搬遷後續發展生力軍作用,確保搬得出、穩定住、能致富;計劃爭取1693萬元扶貧資金,建設年出欄4800頭德康育肥豬家庭農場2個、五當溝家禽養殖、500KW光伏發電等項目,延長區主導產業鏈條;計劃投資7000萬,新建6萬頭生豬養殖基地,計劃投資625.9萬,建設3120畝高標準農田;鼓勵基礎較好的嘎查村,整合自然資源、產業條件、扶貧資金等優勢,推動集體經濟穩步增長……

翻開2020年工作記錄,石柺區一項項扶貧工程正在推進,一件件扶貧舉措正在落實,一個個扶貧產業平臺正在搭建,把產業和項目規劃到村到戶,帶動貧困居民和全體村民增收致富,建立健全預防產生貧困風險的防控體系,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展開了一幅新圖景。

“用繡花功夫書寫脫貧答卷!”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緊要關頭,3月20日,石柺區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推進會,對全年全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各項工作進行再推進、再部署,推動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衝鋒號角再次吹響,總攻戰鬥已全面展開。

對標“兩不愁、三保障”要求和脫貧攻堅普查標準,推動講黨恩、政策、變化,算收支明白賬、政策支持賬、產業扶持賬、保障兜底賬、長效增收賬,看吃穿、教育、醫療、住房、飲水、面貌、環境“三講五算七看”工作,一戶一戶查、一人一人過,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和政策宣傳,深入查找弱項短板、列出問題清單整改……脫貧攻堅問題排查整改工作全面推進。

14個專項工作組抓住政策兌現焦點,梳理政策落實情況,清理各自領域扶持政策到戶到人兌現情況,推動退耕還林還草補助、農牧區低保與扶貧政策銜接、特殊貧困群體綜合服務保障、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等綜合保障措施落實,做好持續跟蹤,全面抓好教育、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就業等重點方面保障,認真落實精準幫扶……政策落實、精準幫扶上再發力。

“防止返貧和繼續攻堅同等重要。”這是石柺區全區上下的共識,脫貧攻堅越是深入,就越需要奔著問題去,把工作做得更細更深更實,下足“繡花功夫”。

包頭市石柺區建立《防返貧致貧風險戶預警監測臺賬》,錄入扶貧大數據平臺及時更新、動態監測;完善優化防返貧基金運行機制,推廣實施“防貧保”,變“輸血式”扶貧為“扶持型”扶貧,針對因病、因學、因殘返貧等情況,第一時間增添幫扶措施,通過“一臺賬雙保險”模式堅決防止貧困戶返貧、邊緣戶致貧,確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在全區範圍內迅速展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十個一”活動,即開展一次關於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攻堅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溫故知新”大學習;開展一次“感恩黨、感恩總書記”脫貧攻堅系列宣傳宣講活動;開展一次上級巡視反饋問題、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回頭看”活動;開展一次集中入戶大摸底、大排查活動;舉辦一次貧困家庭就業培訓和春季就業對接會;開展一次貧困戶醫療、教育、住房等政策落實情況及安全飲水達標情況的排查活動;開展一次貧困戶明白卡及收入對比核實活動;開展一次扶貧資金使用情況自查自糾;制定一項扶貧產業項目覆蓋有勞動能力貧困戶人口就業增收和覆蓋無勞動能力貧困人口政策兜底制度;探索建立一項穩定脫貧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效,實現脫貧效果的可持續性。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石柺區全區上下正以背水一戰的使命感、兵臨城下的緊迫感、軍令如山的責任感,在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基礎上銜接好鄉村振興,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石柺區委宣傳部 李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