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次疫情暴露出的問題,品德和學習成績,你如何看待?有何建議?

創作之談


這次疫情已經波及全球!可以說這是一次全人類與病毒的殊死博弈!“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本次抗疫戰爭中得到完美詮釋。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們相互幫助,相互支援,相互鼓勵,都盼望著早日戰勝病毒,共同守護我們美好的家園!

可是,就有一些品德敗壞的人出來作梗,其行為言語引起公憤,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最典型的如澳籍“跑步女”、重慶機場“口罩女”等。先來說說澳籍“跑步女”梁某妍,典型“三高”白領(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在隔離期不戴口罩跑步,不聽工作人員勸阻還罵人。

再說說重慶機場“口罩女”,拒不履行“隔離”要求,囂張跋扈,大鬧機場。

這種自私自利、沒有社會公德、不顧別人安危的人實在是太可恨了!此時,我不禁要問:你是高學歷又怎樣?!缺失道德的高學歷就是最危險的壞人!所以我們講“德才兼備”,“德”必須居首位!這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也提個醒:教學生不能光教知識只重成績,必須先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有擔當有責任的人!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給出的結論,歡迎小夥伴們來說說你的看法!


茶花心語2020


從這次疫情暴露出一些人的表現,讓人反思教育上有關品德和學習的討論,我認為品德教育更重要,為國家民族大計要踐行教育為本、德育先行的教育理念。

一個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才能為家庭負責為人民負責報孝國家;一個人學習好 不知報恩沒有愛心與家與國又有何用?典型事例如這次爆光的回國避災的澳州跑步女,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學習好重點大學畢業,但人家學業有成後移民他國;還有清華大學培養的國內學霸級的才子們,有多少人在為祖國服務,據說僅在美國硅谷的清華畢業生多達2萬多人,難怪有人說清華在為美國培養人才。此類例子太多了,就因為在教育上對品德教育重視不夠。

解決此類現象唯有把品德教育抓好,從小學到大學重視起來認真慣徹到教育中。



地球上的星空人


疫情中的問題:

1、我國政治(思想品德)教育非常成功,平時90後、00後傲嬌叛逆突然消失,民族榮譽和集體服從直接爆棚。

2、疫情結束,擺在各國領導人桌面上,會有一個戰力評估,中國的動員能力肯定是頂級的。

3、對比大眾教育,我國精英教育需要反思。精緻利己和從小留學隱患都很多,他們留在國外中國損失還小,如果大量“人才”引進,充斥中高層😱😱😱。

4、學科設置中,為了維持英語三大主課地位,正方辯論手過度美化歐洲美國。疫情中從科技論文到美國神藥,都不怎麼給力。

疫情結束,中國學科改進:

1、政治仍需加強,主要是加強鍾南山等國家脊樑的宣傳。不要寄希望於媒體,媒體追星八卦有它利益存在,鍾老等不會出錢自己打廣告,教育界應該在課程中體現。

上學時對政治課很討厭,覺得呆板教化。聽著聽著就習慣了,觀念慢慢就滲進骨子裡。

2、英語變副科必須果斷,本次疫情至少影響教學三個月以上,教學任務需要調整。英語直接變副科,小學教學取消,中學難度降低。可以騰出部分課時,維持語文、數學和理科教學進度。


粟米之憂


品德和學習成績,都很重要。過去講又紅又專,現在講德智雙豐收,教育(方針更講得全面,德智體美勞,都重要。這次疫情暴露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學習習慣十分重要。學生很多,網課學習,全靠自覺學。學習習慣沒養成的,天天睡懶覺,不上網學習,知識差距就拉大了。二是德的不同。全國人民都很守規定,按.規矩辦事,進行隔離。個別人明明是冠心病毒的人,不守規矩,到處亂跑,傳染他人,很不道德。還有從外國回來的僑民和外國人,也有人很不守規矩,到處亂串,傳染給他人,很缺德。這些事都說明德和智,都很重要。有德無智不行,有智無德也不行,德智很重要。|


鍾靈毓秀饒


總結起來就是“品德”與“學習成績”的關係

品德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品德是地基部分,學習成績是樓層部分,地基部分決定樓層高度。

舉個例子,我們要建一棟一百層的高樓,那是不是要打一個能夠承載一百層的地基,這樣才能保證這棟大樓是安全的。如果我們打了一個能夠承載一百層的地基卻沒有建夠一百層,那這棟樓也是安全的。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打能夠承載一百層的地基,卻建立了超過一百層的高樓,那麼這棟樓遲早會倒塌。才華之於人格也是如此,就像我們的朱鎔基總理,在清華大學一百週年校慶的時候,就講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為人不行,才華再好,遲早有一天會成為害群之馬。

孩子先成人後成才,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優秀卓越的人才。孩子的成績不是我們一定要去關注的方面,我們更應該去關注的是孩子人格的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未來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去。

為什麼大家對“澳洲跑步女”的反應這麼大!這是大家在心裡約定俗成的:這樣的白領應該有與其相匹配的品德!

但實際呢??

惡劣不堪!




老張講數學


有句話說的好,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世界上的真朋友和假朋友、照出了責任擔當和逃避甩鍋、照出了溫暖和冷漠、更照出了人性的多面性,其實,說到底反射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教育的根本。

更加呼喚我們的教育要回歸育人的塑造培養,而非只追求成績的培養。

建議如下:1、 重視家長的教育知識素養的培養,因為從小孩子的教育受家庭影響。

2、學校教育轉變,教育環境(包括校長老師等)傳統文化的薰陶滋養。

3、社會正價值觀的環境營造。


yuzhiyi568


一目觀天下,一目觀家庭,一目觀健康,一月觀疫情,一目觀美好,一目觀醜惡。一耳聞東風,一耳聽西風。半語吐真話,半句也不真。語到口時塞,言到舌尖藏。本來老糊塗,無聊且來狂。君莫笑肚疼,我且飲茶香。抬頭觀花鮮,夕陽依山傍。不關他人事,暫且入夢香。夜裡聽風雨,夢裡回故鄉。白天多少事,半醒不惆悵。今日想無語,但人叫我張。無心言一句,平安恆吉祥!謝謝!


夢中晴雨


高學歷不一定高素質,今年疫情暴露了一些高學歷的自私一面,所以學歷不能是判斷一個人的標準。學校家庭都應該更加註重品德教育。不要只看分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