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之冠到底是誰?

在考試中,會涉及到一些文學考點,其中作者與作品對應考察是較為經典的考法,所以各位同學在複習時要做好充分準備,既要知道作者、別稱、作品及作者的人生經歷。


“初唐四傑”之冠到底是誰?


一、“初唐四傑”之冠

(一)王勃生平事蹟

王勃,唐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王勃自幼聰明伶俐,才思敏捷,六歲時便能作詩,詩文構思巧妙。十四歲時,未冠而仕,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但是,在不到三十歲時因渡海而不幸溺亡。《舊唐書·王勃傳》裡:“勃六歲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勔、勮才藻相類”,中提到王家三兄弟各有千秋,被贊為“王氏三株樹”(唐代詩人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的並稱)。

(二)代表作品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滕王閣因李淵的幼子——滕王李元嬰得名。李元嬰驕奢淫逸,精通歌舞,富有藝術才情,但是在政績上毫無建樹。李元嬰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更好的歌舞享樂。《滕王閣序》中有一句詩提到“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此詩句王勃自述講到:“我,地位低下,一個書生。雖然和終軍一樣都是弱冠之年,但沒有報國立功的機會;儘管像班超那樣有投筆從戎的胸懷,但也仰慕宗愨乘風破浪的志願”。其中“無路請纓”體現出王勃心繫天下,但是作為一介書生,很遺憾沒有報國立功的機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的一首離別詩。描寫的是王勃的好友,姓杜的少府將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長安相送時贈送給他的一首送別詩。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流傳千古的一句離別名句。作者強調離別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算是在天涯海角也如同鄰居一樣相近,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體現出作者對於離別情感的豁達,真摯的友誼並不會因為天地的廣袤、山川的險阻、路途的遙遠而變得疏遠,友誼是永恆存在的。此後,這句詩也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二、考察形式

文學常識中人物考察較為簡單,但是容易混淆。一般屬於常規性記憶性考點,在備考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每個作者的背景和作品,分類去記憶才會事半功倍。

三、例題展示

1. (單選)唐代有很多著名詩人,其中“初唐四傑”之首是( )。

A. 駱賓王

B. 王勃

C. 楊炯

D. 盧照鄰

解析:B。王勃,唐代詩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為四傑之首。故本題答案選B。

2. (單選)《滕王閣序》中有一句詩提到“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其中“無路請纓”與“有懷投筆”分別指的是( )

A. 王勃,班固

B. 王勃,班超

C. 王維,班固

D. 王維,班超

解析:B。《滕王閣序》中有一句詩提到“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此詩句王勃自述講到:“我,地位低下,一個書生。雖然和終軍一樣都是弱冠之年,但沒有報國立功的機會;儘管像班超那樣有投筆從戎的胸懷,但也仰慕宗愨乘風破浪的志願”。其中“無路請纓”體現出王勃心繫天下,但是作為一介書生,很遺憾沒有報國立功的機會。故本題答案選B。

3. (多選)唐代王家有三兄弟,各有千秋,被贊為“王氏三株樹”,那麼這三兄弟是( )。

A. 王維

B. 王勔

C. 王勮

D. 王勃

解析:BCD。《舊唐書·王勃傳》裡:“勃六歲屬文,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勔、勮才藻相類”,中提到王家三兄弟各有千秋,被贊為“王氏三株樹”(唐代詩人王勔、王勮、王勃三兄弟的並稱)。故本題答案選BC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