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唐朝第一詩歌男團

初唐四傑,是指中國唐代初年的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 是初唐詩壇的第一集團。

關於他們,後人概括出了幾個共同點:

比如“四傑”都是天生早慧,少從名師,苦學經史子集,年紀輕輕都中了進士,都做過王府的文學屬官,但因為成名太早,狂妄、自負,潦倒、天真這幾個特質,讓他們的開始很精彩,結局卻潦倒。

初唐四傑:唐朝第一詩歌男團

01 王勃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他的代表作《滕王閣序》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名篇,久為眾口傳誦。

他的詩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那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被人們傳頌了幾百年,詩詞水平,相當厲害。

在求取功名的道路上,王勃年紀輕輕就得到了一份不錯的職業,在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二兒子李賢的府上做事。

但是,少年得志的王勃,後來因為鬥雞一事,寫了一篇助興文,卻惹怒了唐高宗,被逐出了長安。

不過,王勃最慘的時候,還是腦子一熱,收留了犯事的朋友。自此王勃再也沒能睡上一宿踏實的覺,因為他只要一做夢,就夢到官差上門抓人,把自己也給抓走了,他常常半夜被嚇醒,後來神經衰弱的他,竟然把這人給殺了!事情敗露後,王勃也身陷牢獄。

出獄之後,王勃覺得人生悽苦,就去家裡尋去溫暖。結果王勃在看望完父親折返途中,失足落水,連驚帶嚇,就這麼一命嗚呼了,終年連三十歲都不到。

初唐四傑:唐朝第一詩歌男團

02 楊炯

楊炯天生聰穎,十歲左右即被舉為神童,具備了參加科舉的資格後,他很快參加了“制舉”。隨即一舉登第,入朝為官。

年輕氣盛,才華出眾,出身卻尋常,這樣的人往往心比天高,一心要比別人更成功才甘心。

而楊炯,就是這樣的人,有才氣,但更有野心。從他的作品裡,便可以得出。

從《從軍行》《出塞》和《紫騮馬》這些作品中,看到的只有他的不安分,卻讀不到作者對戰爭的反思、對黎民的憐憫、對人生的思考。

後來他在浙江衢州當官的時候,有一年大旱,好長時間不下雨。他在地上跪了三天三夜,祈求老天爺下雨,令人沒想到的是,最後沒辦法他竟然選擇跳井求雨,結果可想而知。神奇的是他死後,就下了一場特別大的暴雨。

初唐四傑:唐朝第一詩歌男團

03 盧照鄰

盧家是河北的世家大族,盧照鄰被寄予厚望,飽讀詩書,十八歲就中了進士,進入太宗之弟鄧王的王府擔任文學屬官。

鄧王看重他的才華,將他比作司馬相如,任他在府中遍閱詩書。盧照鄰的成名作《長安古意》就寫於這個時候。

現在的人即使不太熟悉這首長詩,但對當中那句“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一定不會陌生。這兩句,成為了讚美愛情的千古名句。

但是,這首成就了他名聲的詩作,在後來,卻讓他因文生禍。

據說武后的侄兒武三思,因盧照鄰的《長安古意》中有“梁家畫閣天中起”之語,後面又有“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等點評時事、譏諷權貴的話語。

當時武三思讀了之後覺得這是諷刺自己的,下令將盧照鄰投入大牢。雖然後來經過審訊,雖然僥倖脫身,卻從此厄運纏身。

出獄後不久,盧照鄰就患上了風疾,先是一臂廢掉,後來一條腿也癱瘓。

被疾病纏身的他,在45歲那年,終於堅持不住,跳水自殺,結局確實也是挺慘的。

初唐四傑:唐朝第一詩歌男團

04 駱賓王

最開始認識駱賓王這個名字,還是源於那首兒歌一樣的詩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朗朗上口的詩句,既喜歡,又佩服古人的才情。後來瞭解到此詩是駱賓王七歲時創作出來時,頓心裡的敬佩之情更加高漲,因為我7歲的時候,連漢語拼音都沒有學透,更別說漢字的博大精深了。

除了這首有名的詩詞,駱賓王還有一篇流傳千古的作品《討武曌檄》。

當時,武則天的勢力雄厚,朝堂上大多數人,包括李唐宗室的人,雖然反對武則天當皇帝,但迫於現狀,也只是暗地裡發發牢騷,不敢公然反抗。

只有駱賓王,他參加了反抗武則天的鬥爭,公然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後來起兵失敗之後,盧照鄰迫於無奈,縱身一躍,投入茫茫潁水,一死解千悲。

這一去,雖說是壯志未酬,亦算是求仁得仁。

初唐四傑:唐朝第一詩歌男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