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三国,你喜欢哪个人?

沙沙小观园


闲谈曹操

曹操这个人,喜欢的说他是英雄,贬的说他是奸贼。

的确,曹操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我们从历史上的记载来看,也会发现这个人是个很有故事的人,是个多面性的人,应该是个血粘的人物,血型大概是B型。

曹操有智谋,善于运用权术,懂心理学,会看人,尤其善于用人。他还善于运用兵法,曾注过《孙子》,还写个兵书《孟德新书》。曹操会使朔,又是文学家,《观沧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谓前无古人的绝唱。慷慨激昂的壮志华夏无出其右。

在曹操的生平《述志令》里,他十分坦诚:"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是老实话。曹操说自己不愿解除兵权,是“诚恐已兵为人所祸也”,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他爱惜人才,招揽贤人,三次颁布求才的诏令,极看不起虚伪的儒家道德。曹操不喜欢装神气,摆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的领导样子,去喜欢高高兴兴轻松随便的生活方式,和一大群文人武士打成一片,难怪典韦冒死受伤也要把他救出来。这就是情谊。

曹操为军费,刨人家坟墓,掠取金银珠宝;但又提倡节俭,禁止厚葬,甚至因为曹植的媳妇穿得华丽锦绣,就被赐死。曹操性格多面性的无法捉摸,他好色荒淫,又滥杀无辜屠杀一城之人,但是却饶恕曾害死自己儿子曹昂的张绣。也可以放走关羽。其实曹操完全可以称帝,但他坚决不干:"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然而,他又杀董卓和伏皇后,可谓心狠手辣。

这就是曹操的多面复杂形象。

东汉末年的拼杀角逐中,曹操可谓位卑言轻,谁都可以欺负他。讲出身,论实力,有袁绍、袁术哥俩;论骁勇善战,得看吕布脸色;比老成稳重,刘表首屈一指;讲人心归服,刘备最强;比据险地,孙权天下第一。此外还有数不清的大小军阀。他们看起来都是很强大,但是比较一下,还真是无人能及曹操。

人说格局多大,就有多大的事业,这话放曹操身上太合适了。曹操的政治手腕和战略眼光,在东汉末年那场争斗中,没有人超过他。

袁绍的身份可以吧。世家大族,享有广泛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军事实力更是当时最强的军事集团。那么,曹操为什么最先灭的就他呢?曹操指出:“袁绍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审配宗族,乃至藏匿罪人,为逋逃主。欲望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岂可得耶?”曹操深知豪强地主的专横对国家的危害的,所以他消灭袁绍以后,立即颁布“重豪强兼并之法”,禁止大地主豪绅势力抢夺土地,禁止把赋税负担转嫁给农民头上。这肯定赢得民心。巩固政权。

董卓的混战,使生产力受到极大的破坏。军阀抢夺地盘,百姓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全国发生饥荒。当时吕布、袁术这些军阀,“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流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葚;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军队的困难可想而知,百姓又怎样呢?

曹操连年征战,他深知这样是不能长久下去的。在定都许昌以后,采纳枣袛、韩浩等人的意见,一方面招纳流散壮丁,给以土地,让他们安心耕种,另一方面,让军队和自己屯垦开荒,保持自给。设立典农中郎将来监督管理。“五里置一营,管六十人,且佃且守。”收成对分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天下富足。数年间,“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得天下指日可待。


贺兰燕语


闲谈三国,我最喜欢司马懿。

咱们都知道三国里的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曹操反映民生疾苦,政治抱负强烈。诸葛亮神机妙算,一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孙权反复无常,引致群下党争,唯独司马懿磨剑十年,用剑一时。

从这一点,我们就看出各有各的本事,言归正传,我们不看他们的过程,就看结果是谁赢了,请问是不是司马懿?

咱们举个例子,老一、老二、老三和老四有着同样的任务,任务就是比比看谁从广西出发第一个能先到北京。老一在吃完饭准备要启程的时候,没想到老二竟然比他提前一步,在他的家门前上了把锁,让他出不了门。老一想想办法,终于破窗而出。老二以为老三和老四肯定没我这么聪明,于是赶着去买机票,没想到走到半路却被老三挖的陷阱掉下了坑。老三以为这次去到的第一肯定就是我了,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自己打的去机场的时候,老四竟做下了梗,提前跟打的司机商量好把他拉到山里面去。老四最后认为没啥阻碍了,就在自己得意洋洋赶去机场时,却接到了老妈的电话说“我被老二拿着刀顶着脖子啦!赶紧回来救我。”……

从这个例子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不是看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谋之术?每个人似乎都挺厉害的?但是你厉害归厉害,我认为能第一个到达北京的人才算最厉害。

话说回来到三国,三国之争那么多年,到头来却被一个隐藏在曹操底下干事的司马懿夺得了天下。所以你们想想,你三国怎么打的天花地坠都好,你三国没国的人怎么聪明都好,但是咱们用结果来评判谁最牛,三国中没有一国牛,用结果来看的话,最牛的就是司马懿夺得了天下。


喊我阿林Y


诸葛孔明:小人物的大情怀


(我是任兄,执笔文史,关注我@任兄文史汇,览中华文化精粹,知文史趣事~)


三国时期涌现出太多太多的英雄人物,互相争霸天下的刘备、曹操、孙权,也有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诸葛亮、庞统、司马懿、郭嘉......今天任兄来说说自己喜欢的三国军事家——诸葛亮。





说起孔明先生,我脑海中首先想到了孔明先生的大情怀,故事需要从历史典故三顾茅庐说起。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在自己的诗作《出师表》中写到,“臣本布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一个布衣之士,可以让比自己地位高贵的刘备三顾茅庐,可见当诸葛亮是具备很高的价值的!诸葛亮在日后无论是对政治还是对经济都做出来杰出的贡献。



在刘备三兄弟的邀请下,诸葛亮离开茅庐,踏上他的政治仕途。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策略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对战曹操,也就有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损失惨重,无奈北还。




《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无奈刘备病重早逝,当时依旧三足鼎立,天下未定。当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刘禅,如果刘禅没有才干,诸葛亮可以自行取代刘禅。”




显然,凭借诸葛亮的才能取代刘禅是没有问题的,说不定还可以结束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诸葛亮并没有这样做,他尽心尽的辅佐刘禅,我想尽管刘禅不具备做帝王的能力,但是诸葛亮这样做他自己绝不会后悔,他完成了先帝刘备托付他辅助刘禅的遗愿。



诸葛亮不仅在军事上见解独到、战功显赫,在政治、经济上也做出甚大贡献。



政治上,诸葛亮带头提倡廉政,以身作则,提倡政治廉明。不仅如此,诸葛亮还与法正、李严、等人共同制订了蜀国的法典《蜀科》。诸葛亮还亲自起草了各种科条律令数十则,在当时对蜀汉的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经济上,诸葛亮实行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同时也扩充了人口。同时还兴修水利,为后世的水利事业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刘禅: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朕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陨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纪行命谥,所以光昭将来,刊载不朽。今使使持节左中郎将杜琼,赠君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君为忠武侯。魂而有灵,嘉兹宠荣。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这是刘禅对诸葛亮的评价,从刘禅的评价中也不难看出诸葛亮一心一意辅助刘禅,同时诸葛亮也具备明睿笃诚的品质。当然个人喜欢诸葛亮还是因为诸葛亮的兼济天下的大情怀。




从《前出师表》中可以知道,诸葛亮不求富贵,也不行闻达于诸侯,觉得做个布衣之士,安安心心的也是挺好的。但是最后是什么让诸葛亮离开了茅庐,辅助刘备的呢?是诸葛亮兼济天下的大情怀!



诸葛亮是一个小人物,自己过得很好,能够满足,原本可以安心悠闲的过自己的乡野生活,可他心中兼济着天下的苍生,放心不下战争中的老百姓,为了能够让老百姓尽快过上好的生活,诸葛亮不得不离开茅庐,踏上政治仕途。



诸葛亮的才智,不是我所喜欢的,他的大情怀才是我所敬佩的,我所以喜欢的!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任兄文史汇


既然是闲谈,那就不必论成败得失,只聊一聊是否有趣。三国中,我最喜欢的是"鬼才"郭嘉,只因为乱世中他的那一份真实,一份洒脱。

郭嘉的才

三国中谋士如云,但有称号的寥寥无几。卧龙、凤雏、毒士、冢虎……,郭嘉的称号是"鬼才"。天才总是比别人更好的解决问题,鬼才也是永远用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郭嘉的一生都是与众不同,"十胜十败"论给了曹操信心,下邳擒吕布稳定了后方,遗计平二袁则是属于鬼才的绝笔。郭嘉从来不像诸葛亮或是荀彧一般走到台前,但幕后本就是属于鬼才的舞台,“才策谋略,世之奇士”,做张良其实更加潇洒。

郭嘉的真实

颍川是三国迈不过去的一个地方,荀彧、荀攸、徐庶、陈群等等都出自这里,当然还有郭嘉。郭嘉来自颍川的寒门,虽然没有家势的支持但也少了世家子弟的束缚,所以他可以一心一意的辅佐曹操。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曹操是郭嘉的伯乐也是知己。

在曹操诸多谋士中,最了解他的是郭嘉,不只把他当主君的也只有郭嘉。二人行则同车,坐则同席。在严于治军的曹营帐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为,但在偏爱他的曹操眼里,“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陈群曾因郭嘉行为上不够检点奏了他一本。但是,曹操一面表扬陈群检举有功,一面却对郭嘉不闻不问。不仅如此,曹操还暗地里为郭嘉一仍其旧的生活作风喝彩。

两个人都是放浪形骸的人,都喜欢喝酒喜欢女人。郭嘉的一生都忠于曹操,也只忠于曹操。他不用像荀彧那样在忠于曹还是忠于汉之家徘徊,也不像贾诩一样担心不被信任而藏拙,他是曹操最信任的谋士,他可以活的真实自我。

郭嘉的早夭

郭嘉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信任他的主公,能够尽情的展现自己的光彩;郭嘉也是不幸的,因为他未能坚持到理想的实现。郭嘉见到了曹操击败袁绍,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却等不到统一的一天。"鬼才不死卧龙不出",如果赤壁的时候郭嘉还在,会不会是个不一样的结果,魏国会不会统一三国?我们不知道结果,只会留有遗憾,遗憾的还有曹操自己,还有他口中的奉孝!

郭嘉算不上严格意义的成功者,他倒在了成功的路上,留有遗憾。但喜欢他不是因为成败,而是他的才华,他的洒脱与真实,以及那一点点的遗憾。


诡狐w


曹操

以我们对三国文化的认知,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正史,如三国志,二是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二者同源于历史,却又带给我们不同的历史认知。

先从对大众更为熟知的《三国演义》来说,“奸绝”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千年,曹操就是正统思想中的不安因素。挟天子令诸侯,乱世中的枭雄。在小说中,曹操生性多疑,切可算作是天下混乱的始作俑者之一,让读者感觉似乎没有了曹操,天下就会太平。同时,对曹操反派角色的刻画,恰恰衬托了刘备,诸葛等一众正面人物的光辉,这也是小说创作的需要。但正是如此描写带给了我们一个不可多得的曹操,一个在书中传承几百年,甚至刻进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人物形象。

狡猾奸诈,生性多疑,残酷无情的曹操。“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大杀一阵,斩首万余”。"刺卓逃难",曹操明知自己错杀吕伯奢全家,依然用阴谋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挥剑砍死."杀吉平",将其残杀后,又"分其肢体号令"。

珍惜人才,以诚待人的曹操。用现在的话讲,曹操是一个政治智慧高到极点的人。单从待人这方面说,曹操礼贤下士,“赤脚迎许攸、两祭典韦、三哭郭嘉”,对待明知不会归顺的关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爱惜,甚至是敬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性格的复杂程度,远不是以上两段就能概括的,也正因此,小说带给了我们一个值得细心品味,回味无穷的人物形象。

再说正史中的曹操,毛主席评曹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在政治及军事方面:曹操统一了北方地区,客观的说曹操也是以相对弱小的实力起家,结束了东汉末年北方地区的军阀混战,建立魏国。在当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平衡氏族与新生精英的矛盾,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从三曹诸多流传千古的诗章中不难发现,曹操的气魄,抱负,以及他对其继任者和后世的影响。

文学造诣方面:

《观沧海》——何等的家国情怀!

《龟虽寿》——何等的壮志豪情!

《短歌行》——何等的心怀天下!

《蒿里行》——何等的悲天悯人!

曹操的诗句大多表达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悲悯,也是心中壮志豪情的流露。若无人间疾苦在心中,何以凯歌流传了千年!



学者为王


姜维吧。

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九岁的时候,年幼无知,我仰慕的对象是勇冠三军无人匹敌的吕布,年轻勇猛,一手方天画戟无人能敌。

再大一点偏爱周瑜,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又能如何?

十五六岁的时候,青涩热血。俯首于诸葛武侯鞠躬尽瘁,三分天下游刃有余,翻云覆雨天下如棋。

即将二十岁的现在,学会了理解姜维,生不逢时又如何?只要有半分希望,便用尽万分之力、只要不曾身死魂消,一身热血便永远燃烧。


陈寿说他“玩众黩施”(耗费民力国力)

胡三省责备他“屡败而不止, 为亡蜀张本”(屡次北伐失败而不停止,导致蜀国被曹魏灭亡)。

说个题外话,我不喜欢胡三省这个人,宋亡时他也只是闭门写字罢了,凭什么指责一个为蜀汉付诸生命的姜伯约?

后世对姜维的点评大概只看到了他的刚戾自用与所谓的穷兵黩武,人们总是喜欢忽略时代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却不看当时局势的好坏。蜀汉末期的时局,天下大势尽归曹魏,你姜维一人又能如何?执念再深又能如何?

大敌当前,蜀汉朝堂内部却党争不断。有姜维这样的人继承诸葛武侯遗志,一心北伐;也有诸葛瞻张翼这样提倡防守的人;也有谯周这般益州人士,只关心益州本土会不会被烧火烧掠。

姜伯约算不上诸葛亮唯一的继承人,但他绝对是承武侯遗志,一心北伐恢复中原最坚定的那一个人。

姜维崇拜儒家学说,儒家学说信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翻译一下就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在邓艾偷渡阴平蜀汉亡国的关头,他表现得比刘禅更像个君主,以一个降将的身份说出:“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这般的言语。

姜维死,汉亡。


蝉鸣八月


个人比较喜欢,贺齐——不为人知的三国优秀将领之一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今浙江省绍兴市)。本姓庆氏,为避汉安帝父亲孝德皇帝清河孝王刘庆的名讳,改为贺氏。

在孙策进入江东以前,贺齐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平定山越者。

贺齐年轻时做郡吏,从基层公务员起家,做到剡(今浙江省新昌县)县长。县里的一个叫斯从的雇员依仗家族势力,勾结山越,为非作歹,贺齐准备治理他。县主簿劝阻贺齐说:“斯从家族是县里大族,山越都依附他家。你今天治理他,明天山越就会来报仇。”

贺齐听了大怒,立即斩杀斯从。斯从家族果然纠集了一千多人攻打县城。贺齐毫不畏惧,率领官吏民众打开城门突击而出,一举打败了斯从家族和党羽,威震山越。

贺齐平时性喜奢华绮丽,他部队中士兵的兵器、甲胄、器械都非常精美良好,所乘坐兵船都是上等木材所做,上面雕刻装饰得异常华丽,大小战船排开,看上去象山在水中游动一样。曹休看见此等气势派头,不明底细,产生畏惧心理,引军返还。贺齐因功迁为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这是贺齐第二次出现在与曹魏争战的战场上,其功劳是吓退了曹休。

贺齐最后一次征讨也与曹魏有关。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驻守戏口(位置不详,长江沿线)的将领晋宗杀了另一守将王直率众叛降曹魏,被任命为蕲春(今湖北省蕲春县)太守,准备偷袭安乐(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内),取回其留在安乐的人质。

孙权非常愤怒,引以为耻,在六月盛夏时出其不意地命令贺齐带领麋芳、鲜于丹、刘邵等袭击蕲春,生擒晋宗。

四年后(公元227年),一代名将贺齐去世。

贺齐虽然没有成为广为人知的三国英雄,但在其创建并执政多年的新都郡却得到民众的拥戴和敬仰。









君临天下小霸王


大家好,我是观历史品人心,作为一名历史领域创作者,非常荣幸有机会交流这个话题:

通过三国人物对比来讲,我还是喜欢司马懿。 因为他有智谋、有隐忍、有韬略。

三国中,有英雄豪杰,如关羽、赵子龙等;有乱世枭雄,如曹操等;有隐忍不发者,如司马懿等,就是因为司马懿的性格特点,他笑到了最后,成为了三国最大的赢家。

一、司马懿的性格特点是不显山不露水,主要是通过韬光养晦来积蓄自己的实力,不到关键时候绝不会暴露自己的实力,他就像一只老虎,在捕食过程中,不会轻易暴露自己,待时机成熟,会一击毙命。司马懿遵循了大自然的适者生存的法则,隐忍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

二、司马懿智谋过人,与诸葛亮不相上下。诸葛亮北伐时遇到了司马懿,所以北伐并未成功。司马懿因时因势而变,找到了诸葛亮北伐的致命弱点,就是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司马懿对于他的上司曹操的计谋就是“装傻”,不表现出任何的野心,也绝不会让曹操看透自己真实的想法。

三、司马懿先后伺候了曹操、曹丕、曹睿,活到了73岁,比诸葛亮多活20年,正是因为他的长寿,才有机会奠定了他一统三国的根基。司马懿长寿与家族基因与养生都有关系。司马家族普遍都长寿,这是基因的影响。另外,他非常喜欢练

五禽戏,每日必练,至今五禽戏还被人们俸为养生的秘诀。他的弟弟因为练习五禽戏竟然活到了93岁。还有一点,就是司马懿性格温和,遇事不愠不火,做事有章法,这也是他长寿的因素之一。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也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谢谢!


观历史品人心


曹操

关于曹操,我知道许多人对他褒贬不一,他本人确实也劣迹斑斑。但是在我看来,刘备太过伪善,诸葛太过完美,只有缺点多多的曹操才更像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的气度、魄力。

曹操是个知错能改的人,诸葛亮火烧新野的时候,曹操手下的谋士提醒他要注意敌人用火攻,但是曹操并没有放在心上,以至于大败而归。换了别的君主,恐怕是要一顿大发雷霆,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甚至可能要将之前提意见的谋士杀掉。但是曹操打了败仗安顿好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赏哪些提醒过他的谋士,丝毫不掩盖做错事情。

曹操当年出兵征讨张绣时,张绣不战而降,因此曹操相当飘飘然,先是霸占了张绣的婶婶,后是想要挖走张绣手下的一个人才。是兔子也有脾气吧,何况张绣还不只是个兔子。于是张绣直杀进曹营,打了个措手不及。在这场仗里,曹操损失了自己最得意的大儿子、侄子和爱将典韦。最后曹操是怎么处理的呢?召集将领,当众检点自己的错误。要知道,在古代一军之将要道歉认错有多么不容易,然而曹操做到了,这就是他的气度。

当然,敢于认错只是曹操值得称颂了一个方面,曹操的气魄还在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在此也就不再多做赘述。除了这些具体的事情之外,曹操的诗作也是将其气魄体现了淋漓尽致,《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能写出此番诗作的人,必是胸中有乾坤。





軍少影视


我喜欢张飞,张飞拥有爽直的性格,而且它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和军事家。真想看一看张飞的书法作[捂脸][捂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