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們正共同經歷著有溫度的銷售

我們大部分人在疫中度過一個無聊的春節,苦思訂單從何而來,用直播PKI加持找流量的時候,也有人度過一個充實而忙碌的春節,近三十天努力收訂60多單,還有強意向訂單近80多單,業績遠高於去年的同期,但這案例不可複製,因為是在特定時間段內做對了特定事情,主要底層成功因素是有

溫度的銷售

■ “閒得蛋疼”嘮嗑中萌生想法

疫中大家都隔離在家,長時間空閒也讓人“蛋疼”,找人嘮嗑打發時間是很多人的選擇。一個地市的老友H總也閒著無事跟我微信視頻嘮嗑。其時疫情正緊張,他在一個地級城市經營還比較良性,不怎麼擔心現金流,只是忽然間歇下來也很不習慣,每天除了吃、睡、看新聞、然後每日微信找人嘮嗑之外不知道還能幹啥?在陪嘮了幾回後,該說的都說了,大家有點相對無語了,我就給他說,“老H,你實在閒得慌,不如聯繫年前那些沒交定的用戶,幫他們做免費設計,你現在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去畫個圖打花時間”。我當時說這話的心態也是應酬為主。

■ “賣菜了!”

我年前買了一本柯布西耶的《模度》,想從大師書裡去理解他對人與空間的看法,因此疫情期間主要是在閱讀中度過。看了十來天書,忽然懷念之前每日定時騷擾的H總,就微他,沒想到他竟然不接,回我微信說“忙,晚點聊”四字,“你不是中招了吧?”這是我當時看到後本能反應的回覆。其後當晚他微信視頻聯繫我,他那天聽我瞎扯後,覺得也行,就以提供免費設計的方式聯繫了幾個年前沒下定的業主,通過微信視頻和QQ同屏共享在三維家中幫業主進行免費設計,但是在彼此的溝通過程中,發現溝通的幾個業主隔離在家還有諸如買口罩、買菜、弄娃等很多不便的地方,而他是本地生本地長有一些資源,人也熱心,有些業主自己處理很複雜的事情,他通過人脈關係也就是一個電話的事情,因此,原來他自己建立用於免費設計的微信群,在他自己和員工以及業主的推動下,設計群逐步演變成了抱團幫忙群了,不僅免費設計,還幫忙業主處理一些其他買菜等問題,甚至之後演繹出廚藝PK,帶娃交流等項目。

■ “共同經歷”下有溫度銷售的價值

中國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尤其是在地域範圍有限的中、小型城市中,H總受我一句無意的話推動出發,積極感知其所處環境中的機遇,完美以迴歸人為核心,讓用戶去主導決策,經營好跟用戶的關係,通過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帶來更多的互動和連接,以及更豐富機會的“用戶視角”推動了“信任飛輪”。前不久與其聯絡中瞭解,他收到的定金都是業主自己主動繳納,而且也不擔心群內的剛需用戶不找他買,甚至他還幫原來聯盟中的朋友促成了不少訂單。

通過這個我老友在疫情中的故事,我感知到的是任何機遇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每一次成功也是不可複製,因此我一直主張“懂原理、會演繹”。因為每一個外部環境不一樣,業務不一樣,目的不一樣,運用的科技工具也不一樣,工具是為業務服務的,關鍵是如何克服自己的慣性,秉承用戶視角去感知環境,根據自身資源靈活運用,敏捷試錯及時修正迭代,除此沒有什麼捷徑可尋。直播與否真的不重要,科技工具是為業務服務的。


疫情之下,我們正共同經歷著有溫度的銷售


什麼是可視數字化營銷

在建立《家居可視數字化營銷》個人訂閱號後不時有朋友通過微信諮詢我這個的問題。我用上述在疫情中發生“戴不戴口罩”和“直播”喧囂中的得失差異這兩個我們大部分人都共同經歷的事情一起去感知,我對當下外部環境中的“環境科技”相互作用的理解。

“可視數字化營銷”是我個人用於自己多年來在應對商業進入數字時代的外部環境中,探索通過運用科技工具降低“信息不對稱”和“信任傳遞”這兩個調節迴路對商業行為影響,提升商業交換效率總結、沉澱的系列方式、方法的慨括。觸發我靈感源頭是一句老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可視數字化營銷由可視(Visualization)、數字(D

atamation)、系統(Systematization)構成,核心是“用可視化信息觸發決策”。

“可視”代表人,理解人是如何感知外部環境以及從環境感知後如何決策;從人的視覺需求,用視頻信息滿足用戶的決策需求;

“數字”代表科技,科技是推動社會前行的動力之一,根據自身資源情況和業務需要選擇適配的科技工具,去提升效率,

“系統”則是方法,以“理解人性、善用人性”不為惡的初心,享受信息傳遞便利的同時,以邏輯可推導的底層原則,克服慣性,以理性的決策抵禦信息爆炸的眩暈,不在慣性驅使下迷失在隨波逐流中。

用可視信息觸發決策,驅動資金流、完成貨物流,以更高效的商業效率服務於用戶是初心。


疫情之下,我們正共同經歷著有溫度的銷售

老辦法無法產生新結果,希望疫情形成的傷口,成為行業良性發展的契機!願以10年的家居渠道線下營銷、管理的沉澱,5年的線上數字化工具使用收穫,為您在此期間提供數字化建設的梳理、建議,用系統化思維能力,以能觸發決策的信息流,一起把握當下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