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秧好半年糧,如何培育水稻壯秧,實現水稻高產?

1 水稻壯秧的主要標準

水稻育苗的壯苗主要標準是:出秧苗到一葉一心期,要求秧苗整齊一致,莖基粗壯嫩白,葉片鮮綠;一葉一心到二葉期,要求紮根好,根水洗後呈白色,葉鞘白嫩,葉色深綠;成秧期苗高 13~15cm,葉尖略呈黃綠色,莖粗扁圓,有分櫱芽,單株有根6~10 條。

俗話說,秧好半年糧,如何培育水稻壯秧,實現水稻高產?

2 影響水稻壯秧的主要因素

(1)種子的因素。

水稻秧苗是否茁壯健康,與育苗人選擇的種子品種密切相關。如果種子本身就有出芽率低或芽勢弱的特點,那麼不僅很難出齊苗,而且秧苗的抗病毒能力也很弱。

(2)病原的因素。

水稻秧苗如果發生病害,主要是鐮刀菌、綿梅菌和絲核菌這些病原菌導致秧苗的病理病害,它們在土壤或殘茬上過冬,雖然屬弱寄生菌,如果不採取有效地預防措施,很容易使秧苗受到感染。

(3)溫度和溼度管理的因素

水稻秧苗從播種到二葉一心期,如溫度長期在 13℃以下,則出苗期會拉長,且芽弱。如果長期在 35℃的高溫下,則苗會徒長;二葉一心到播種期,如果溫度長期在 13℃以下,則容易感染各種病害,還會抑制苗的生長。如果溫度長期超過 35℃,則苗的適應性會減弱,移栽後的返青期會延長,也不可能實現壯苗的目的;水稻的出苗期如果床面積水,則出苗立針時間會延長;出苗到二葉一心期,如果溼度過大,會導致爛秧的後果,缺水嚴重,則會導致僵苗、幹尖甚至死苗;二葉一心到移栽期,如果溼度過大則不利於壯根壯莖,如缺水嚴重,則會出現生理萎蔫甚至死苗的後果。

俗話說,秧好半年糧,如何培育水稻壯秧,實現水稻高產?

3 水稻秧苗培育壯秧的改進措施

(1)在旱田地上育苗。

目前的水稻育苗技術基本都是在水田上直接育苗,這種方式較難培育出壯秧,主要原因有以下 4點:

①多數在本田床上育苗,而本田多為長時間蓄水的水田,土壤溼度大,地下水位較高,冬季容易形成凍土。春季溫度回升,而土壤回溫慢導致氣溫較低,對育苗極為不利。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在旱田地上育苗,實驗也證明,春季旱田地的地下土溫比水田的地下土溫高 2℃左右;

②水田土壤較長的通透性,使土壤容易滋生厭氧性微生物,而微生物會產生硫化氫氣體,對秧苗根系的生長與發育造成不利影響。而旱田的土壤中含有充足的氧氣,更有利於根系的生長髮育;

③水田由於漬水時間過長,其土壤極易結板,阻礙了土壤中多種養分與有機物的快速分解,不利於被秧苗吸收,會導致秧苗發育時的營養不良。土壤結板還易出現漏肥和漏水現象。而旱田則能夠通過耕犁整理來提高秧苗的養分吸收率;④水田育苗很難把握田地的水分溼度,也容易造成秧苗質量下降。而旱地育苗則更容易把握水分。

(2)利用人工配床進行育苗。

好的床土是培育壯秧的基礎,在本田地做床,最好以水田土或旱田土的 70%配 30%的腐熟好的優質農肥,使床土鬆散,以增強土壤的通透性,使其有足夠的氧氣供給根部。同時需要每年都使用固定的秧田地,連續每年培肥,並要做到秋天整地和做床。

(3)使用大中棚進行育苗。

水稻育苗時,用大中棚育苗效果比用小棚好。比如中棚的容積大、保溫性能強。中棚可使用高 1.8m* 寬 7m* 長 15m 的規格,可採用木製結構。

俗話說,秧好半年糧,如何培育水稻壯秧,實現水稻高產?

(4)適期早播和適當稀播。

水稻育苗可以依據種子發芽率最低溫度、插秧後秧苗成活率最低溫度、秧齡三個指標來適期早播。中苗的秧齡期一般為 30~35 天,成活溫度為 13℃,而大苗的秧齡期一般為 40~50 天,成活溫度為 14℃,再確定安全播種氣溫指標。試驗表明,當氣溫上升到 6℃時,中苗和大苗適時播種也能達到安全插秧期的氣象指標,插秧後可以成活,而且早播還有利於早插和壯根,優點明顯。

傳統的播種採用密播方式,表面上可以獲得更多的秧苗,但事實上播種過密,會加劇秧苗間的生存競爭,養分更分散,容易出現弱苗,且不利於秧苗返青與插秧。因此,密播方式並不利於壯秧的培育。反而是在播種時適當減小播種的密度,能夠使秧苗獲得更好的光照條件,更多的壯苗。需要注意的是,中苗播種量一般不大於 275g/m2,大苗則不超過 200g/m2。

(5)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

水稻秧苗培育中,多數人是等秧苗出現病害之後才進行治療,這顯然是錯誤的培育方式。應該轉變觀念,改治病為防病,要在育苗早期對秧苗的生長環境進行有效控制病蟲害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