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地铁拥挤度“爆棚”了!密闭的车厢怎样防疫?

3月24日,北京市交通委回应了早高峰交通拥堵情况,并建议各社会单位继续落实错峰上下班、AB角轮班等灵活办公形式。

但即便如此,包括北京在内的不少城市,公交客流量仍在“疯长”。这让市民们心里难免打鼓:这么多陌生人同处相对密闭的车厢内,会不会感染病毒呢?

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为城市复工复产助力,腾讯医典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联合发布了这份“防疫指南”,给公交、地铁运营企业的管理者支招,不让病毒趁虚而入。

早高峰地铁拥挤度“爆棚”了!密闭的车厢怎样防疫?

公交、地铁公司运营管理

1. 公交、地铁公司的主要负责人,须作为防疫第一责任人

负责制定本营运公司的防疫应急管理机制,并做好监督工作,切实落实防疫措施的有效实施。

2.做好信息备案工作,提倡登记信息电子化

  • 推荐使用腾讯“乘车登记码”或其他健康登记二维码,方便公共交通系统的工作人员,开展乘车信息登记。
  • 可在车厢内的显眼处张贴“乘车登记码”,并广播提醒乘客进行扫码登记。
  • 如所在城市有疫情发生,卫生健康部门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或短信通知乘客,实现乘客信息可查、可追溯,保障公共出行安全。

3.对司机、乘务员、后勤等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健康调查

  • 如来自外地疫区或密切接触者,需提供区、县、乡(镇)级卫生健康部门出具的解除医学隔离证明。可以拨打当地市长热线12345,咨询去哪里可以开具此证明。
  • 无法提供解除医学隔离相关证明的、正在治疗阶段的、有发热等疑似症状的、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四类人群,不允许上岗。
  • 每日需指定专人或工作组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调查健康状况并登记在案。如出现发热、咳嗽、胸闷、乏力等可疑症状需暂停其工作,并要求尽快就医。
  • 若被医疗机构定为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本人和其直管领导应第一时间主动向上级领导和所在地区卫生健康部门报告,配合有关部门对确诊或疑似病例的追踪调查,配合防疫部门进行全面消毒工作。

4.将消毒和公用物品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 对公交、地铁车厢,地铁或城铁站的候车厅、购票厅、站台,公交车场站、快速公交站台、普通露天站点等处,都要进行全面、无死角的消毒(详见下文)。
  • 对可重复利用的地铁车票、进出站闸机、刷卡机等乘客需频繁接触的物品和设备,进行循环消毒,每小时或每单程1次。
  • 对于地铁站或公交场站内的便利店,督促落实防疫措施
  • 停止配备雨伞、报刊杂志、充电宝等公用便民用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接触导致的疫情风险。

5.运营各环节注意事项

售票环节

  • 通过大数据技术,提前预估载客率,动态调整车次。合理调控乘坐人员密度。去往乡镇的短途公共巴士应隔座售票(建议相邻两人至少间隔1米),分散就坐。
  • 对于客流量较大的公交、地铁线路,应加开车次,降低乘客密度。
  • 严格控制乘坐人数,严禁超载。

侯车环节

早高峰地铁拥挤度“爆棚”了!密闭的车厢怎样防疫?

  • 对于地铁站、大型公交站场,须在进入售票厅之前,检测乘客体温。对于体温超过37.3℃的乘客,应询问是否有相关接触史;视情况严重性,引导其离开车站,建议回家自我隔离观察或就医检查,并做好必要的人员信息登记,以利于溯源。
  • 对于地铁站安检处,划定“一米黄线”等候标识,并铺设喷洒消毒液的地垫,进行鞋底消毒。
  • 引导乘客填写电子“乘车登记码”、“健康码”。
  • 建议采用电子客票,大力推广城市公交卡,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 通过广播,公交、地铁车窗,公交座椅背面等,张贴宣传海报或提示性标语等方式,提示乘客有义务配合开展卫生防护工作。

上下车环节

  • 对于人流量较大的站点,应专设1-2名工作人员疏导乘客,保持1米以上的排队距离。
  • 到站时,引导乘客做到“有序、有距”,避免扎堆、拥挤。

6.对司机、乘务人员、出车时间、线路等相关信息进行统计,以便查询及追溯。

7.疫情防控物资应充足,能保证当前的运营规模

相关物资包括但不限于:一次性普通医用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湿巾或免洗手消毒剂、红外线测温仪、医用消毒水/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和个人防护用品。具体可参考下表:

附表(不限于以下数量,根据车站的规模和客流量可调整计划)

早高峰地铁拥挤度“爆棚”了!密闭的车厢怎样防疫?

工作人员职责

1.勤洗手,戴口罩

  • 司机、乘务员等在上班期间应勤洗手,按照七步法严格洗手。没有条件时,可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 工作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使用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普通医用口罩即可。如果所在车站、车厢人流量较大,需面对大量人员时,可佩戴护目镜。
  • 戴口罩之前,请先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至少20秒,流水冲洗。
  • 用口罩遮盖口鼻,并确保脸部和口罩之间没有缝隙。
  • 戴口罩期间,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外部,如不慎触摸,建议洗手。
  • 建议每4小时更换一次口罩。摘掉口罩或更换口罩后要洗手。
  •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立即更换口罩: 感觉到呼吸阻力明显增加;口罩有破损或损坏;口罩与面部无法紧密贴合;口罩受潮;口罩受污染,例如染有鼻涕、飞沫等异物时;确定与疑似人员接触;口罩内出现异味。

2.乘务人员的工作服应保持整洁,每日消毒

  • 使用开水浸泡15分钟,或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常规清洗。
  • 一般来说,84消毒液的有效氯含量为5%,常规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后,其有效氯为500毫克/升。

3.严控接触性感染

  • 单程开始前、结束后,应对车厢进行全面消毒。
  • 对刷卡机、闸机、门把手、扶手、行李架、窗户、地面等进行喷洒或擦拭,应每30分钟-1小时进行一次。可使用有效氯含量为 5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液(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
  • 门把手、扶手等金属和塑料部件,可以使用医用酒精局部擦拭消毒。
  • 可拆卸织物的消毒,可采用80℃以上的热水浸泡至少30分钟,或用有效氯含量为500 毫克/升(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以上。有条件的企业最好每天更换、消毒一次织物座套;如无条件,也应至少每周清洗一次。
  • 如果客流量较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扶手、刷卡机等适当增加消毒次数(每1-2小时1次)。
  • 车门处,可放置免洗手消毒剂等,方便乘客使用。

4.地铁站的卫生间应及时清洁消毒

  • 加大针对卫生间的巡视、清洁频率,每30分钟-1小时进行1次清洁消毒,要求做到绝对不能出现排泄物残留。
  • 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消毒卫生洁具,等待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待用。
  • 在卫生间应张贴告示,建议乘客在冲马桶时盖上马桶盖,以免产生气溶胶。可视情况尽量关闭坐便卫生间,仅开放蹲便卫生间。
  • 建议关闭非感应式的水龙头。若洗手间无感应式水龙头,应提供含酒精免洗洗手液。
  • 洗手池张贴告示,提示乘客洗手后进行消毒。
  • 对于所有卫生间的地漏和下水道,应定期进行检查,防止因下水道堵塞、水封和粪便变干,导致病毒散逸至空气中而发生传播。

5.及时清理候车厅、车厢内的垃圾

  • 垃圾应当进行分类管理、定点暂放、及时清理。
  • 对口罩、手套等常用防疫用品,应设置专用的垃圾箱,并用醒目的颜色或标识,来引起乘客的关注。每天对废弃的防疫用品进行集中回收处置管理,不可随意处理。
  • 垃圾桶内应套垃圾袋,并加盖密封,以防招引飞虫。
  • 垃圾桶及周围可每小时消毒一次,采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喷洒或擦拭。

6.其他管理注意事项

  • 除非必要情况下,工作人员应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离。
  • 公交车在温度适宜、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如果天气不允许,比如下雨、下雪、大风、雾霾等,应增加更换车厢内空调再循环系统风扇气滤的频率。
  • 地铁应加大更换车厢内空调再循环系统风扇气滤的频率。
  • 地铁售票厅、站台、卫生间、车厢内等处悬挂消毒记录单,公示消毒工作人员、时间、次数等,辅助乘客监督消毒工作。
  • 用告示牌、广播等形式告知乘客,已对本车厢或地铁站内各设施采取了严格的卫生防疫措施(每次行程均已全面消毒)、人员管控(全体工作人员已经过体温监测等健康检查)等内容,减少乘客顾虑,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 如遇有乘客出现呕吐、出血等情况,应先用有效氯含量为500毫克/升(84消毒液按消毒液和水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或医用酒精,对呕吐物或血液等进行覆盖消毒;清除后,再使用消毒剂对受污染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乘客行为准则

早高峰地铁拥挤度“爆棚”了!密闭的车厢怎样防疫?

城市公交、地铁等营运公司可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或持续广播等途径,推送、告知乘客下列“防疫期间乘客行为准则”:

1.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前,请先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健康。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请主动自我隔离观察或就医检查,避免乘用公共交通出行,以免传染他人。

2.出行前可准备以下物品,随身携带:消毒湿巾1-2包,备用口罩1个,护目镜1个(可选),手套1副,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3.短途尽量不携带水或其他液体,以免增加安检时间。安检处通常人员密集,应尽量缩短停留时间。

4.乘车时,注意个人卫生行为和乘车礼仪:

  • 严格按照正确方法,全程佩戴有效的口罩。
  • 配合测量体温。
  • 配合填写电子“乘车登记码”、“健康码”。
  • 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使用一次性手套,减少不必要的触碰。
  • 避免与其他乘客近距离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
  • 避免握手、闲聊、拍肩、搭讪等各种近距离接触。
  •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走动、闲逛。
  • 长途乘车期间,有条件的应勤洗手、消毒手。
  • 避免吃东西、喝水。
  •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手帕等遮捂口鼻,防止唾液飞溅;如果没有纸巾、手帕,可以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 废弃的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带有唾液等分泌物的纸巾等,应扔进指定垃圾箱,不要随意乱扔。
  • 严禁随意吐痰。
  • 上下车时,做到“有序、有距”,避免扎堆、拥挤。

5.到达目的地后,进入室内前,用消毒湿巾等做好手卫生等,并对随身物品消毒。

审核专家:

吴安华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乘机返程,给你一颗防疫“定心丸”

http://www.caac.gov.cn/XWZX/MHYW/202002/t20200204_200642.html

2.WHO. Q&A on coronaviruses. 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q-a-coronaviruses.

3.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