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现在没有谁不清楚和关注病毒,此刻的你我可能正因为它而限制于种种日常活动。

有学者认为,病毒和细胞一样,有着一个共同的祖先——毒胞体!

该类观点认为,地球上所有病毒的祖先从一开始可能和细胞很相似,只不过在漫长的生命发展过程中,渐渐抛弃了细胞的复杂结构,转而开始过起了寄生的日子。

无论是病毒,还是细胞,它们都需要以DNA或RNA为自己的遗传物质——里面承载着生命代谢、繁衍等一系列复杂的生命信号。

但是,今天提到的朊病毒却和其它病毒完全不同,它没有DNA或RNA,却可以和病毒一样进行繁殖代谢。以至于很长时间里,科学家都不知道将其归类为什么。

笑死症——不由自主的大笑直至死亡!

上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卡尔顿·加杜塞克和澳大利亚医生加索姆首次记录了一种叫做笑死症的疾病。

笑死症,顾名思义,罹患该病患者会不由自主地大笑、表情狰狞,最后无缘无故地死去。

该病是在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原的一个叫做霍尔(Fore)的部落发现的,当地土著人称之为库鲁病。“库鲁”是当地部落的语言,代表“颤抖”“变坏”的意思。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得了这种疾病,病人开始只是偶感头痛、关节痛,但数周之后就开始步态东倒西歪,行走困难,再过少许日子,就最终再也无法自主站立,需要外界搀扶。

晚期的笑死症患者,会丧失记忆,无法辨认家人朋友,部分病人会发出阴森的笑声。

食人习俗与“传染病”

在很长时间里,人们并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但是,随着美国科学家加杜塞克一步步的深入调查,立马充斥在他的脑海里的是该部落食人的习俗。

他发现,霍尔部落存在历史悠久的食人传统。当然,他们的不是吃活人,而是吃去世的族人。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部落里那些地位高、受到人敬重的前辈,会被当地人分食。

部落的传统观念认为,通过食用去世人的尸体,可以获取他的智慧和高尚品质。

这是一种对去世者的敬重,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享用”的,只有那些受到敬重的人才可以享此殊荣。

虽然,食人习俗是一种陋习,但是,这加杜塞克一开始并不认为其与食人习俗有关,因为有的部落也存在食人习俗,但是并未发现库鲁病的存在。

但是,当加杜塞克将病人的脑组织放在镜下观察之时,他发现上面有着密密麻麻的小洞,就像细菌感染脑组织之后,引起的脑细胞坏死。

随后他就推测这应该是一种类似细菌感染的传染病。

他将病人的脑组织切下一小块,接种在动物身上,随后该动物也出现了类似的表现。

于是,加杜塞克认为,一定是村民们将病人的脑组织吃下之后,引起的感染。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通过仔细梳理,他也找到了证据。

在当地部落,成年男子的地位最高,他们在“享用”时,可以吃到肌肉等组织,而妇女儿童只能吃到“边角料”,其中就包括脑组织。

而在部落里,妇女儿童罹患库鲁病的几率是最高的。

于是,加杜塞克就提醒村民要杜绝是食人风俗,但是,“移风易俗”对于当地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最终在联合国和澳大利亚政府的联合干预下,该部落渐渐开始被杜绝该习俗,而库鲁病也就开始渐渐消失了。

加杜塞克后来因为杰出工作,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但是,人们对于脑组织里面到底什么是该病的传染因子并不清楚。

疯牛病

1984年,英国的农场里有些牛开始出现异常。它们走起路来东倒西歪,时不时会莫名其妙地乱撞,而且这些牛还会将自己的身子不停地去蹭树干和石头,即便皮都磨破了,却没有丝毫想要停下的意思。

没过多久,有消息报道,该农场的养殖人员因为接触到这种牛而离奇死亡。

因为牛的这种诡异行为,渐渐被称为疯牛病。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其实,在疯牛病之前,欧洲人早就有报告一种叫做“羊瘙痒症”的疾病。

羊得了这种疾病之后,会不断去蹭身子,最后以至于毛发都掉光了,远远看去,这些羊光秃秃地走在羊群里,很显眼。

因为羊的这种举动,当地人认为羊肯定很“痒”,所以称之为羊瘙痒病。

当时人们并不认为这是个大问题,也就渐渐淡忘了。

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英国农场里的牛开始大面积的爆发疯牛病,随后在全世界各地也相继报道疯牛病病例。

再加上一些关于食用疯牛病牛肉而导致生病死亡的病例报道,一时间,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打算调查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疯牛病。

他们从农场、牛等各个环节进行调查,最终在牛的饲料环节发现可疑之处。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当时的欧洲人牛羊出栏之后,牛羊肉是最终产品,而牛羊的内脏、脑组织等则会被以蛋白质等方式回收制成饲料,再次喂养牛。

而科学家们坚信,来自羊的瘙痒病的致病因子就是通过这种饲料传染给牛的,而得病的牛又以这种方式传染给其他牛的。

食用得了疯牛病的牛肉,可损伤人的神经系统,先表现为焦躁不安,继而精神错乱而死去。

后来,科学家们通过仔细对比笑死症病人、食用疯牛病感染的病人等的脑组织切片,结果发现它们极其的相似,冥冥之中似乎有种联系。

朊病毒-病毒界的bug

198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的神经病理学专家斯坦利·普鲁辛纳(Stanley B.Prusiner)经过自己多年来对羊等动物的瘙痒症的研究,最终在得病宿主身上分离了这种“致病因子”。

只不过令人感到震惊地是,这是一种蛋白微粒,不含任何遗传物质,却可以“繁殖”致病。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有一段时间,科学家们为这种蛋白微粒苦恼不已,因为它超出了此前人们对生命认知的经验。

我们一般认为只有具有核酸的结构体才能叫做生命,才具备自我繁殖、代谢等一系列生命现象。

但是,眼前的这种蛋白没有核酸物质,也能进行自我繁殖。

最终,科学家们还是认为这种蛋白是一种生命体。

1982年斯坦利·普鲁辛纳等给它取名为:朊病毒(prion)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Prion在英文中指的就是蛋白质的意思,而中文“朊”也是蛋白的意思。

1997年,普鲁辛纳因为他的杰出工作,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05年,来自美国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朊病毒可以通过自身,将其它的正常蛋白质转变为朊病毒。

朊病毒的结构和其他正常的的蛋白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的拓扑结构(空间位置)发现了改变。

朊病毒只需“策反”正常的蛋白,让其改变空间结构,就可以变成具有破坏力的朊病毒。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通过细致的研究,科学家们最终确认,库鲁病、克雅氏病、疯牛病的都与朊病毒感染有关。

而甚至有学者认为,引起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因,也是可能是朊病毒引起的。

然而,人们目前对其还不是特别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般认为同类相食、食用感染朊病毒的肉类等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尤其是食用脑髓并不是一种好习惯!


病毒界的bug——朊病毒!从食人陋习到疯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