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国由“大学扩招”变成“技校扩招”,资源倾斜技校,能培养出德国那样的优秀技工吗?

萧子北唱衰西方


1. 人才需求的结构。。

中国国内需要人才的结构,是三角形。

塔尖是科学家、高级管理人才、专家等等。

塔身中部是两部分:

中高设计师+中高级技师+初中级管理人才。

塔的底部:是低技能人员。

2. 现在各个企业缺乏的是什么?

A. 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中高级技师。

B. 肯学肯干的设计师、初级管理人才。

3. 教育规划的失败。

重视学历教育,歧视职业教育。

大学扩招,导致技校、中专、职业学院的生源急剧减少。(现在各个企业,最缺的人才) 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

大学扩招,管理教育跟不上,导致不合格大学生增多,大学生学历贬值,大学生焦虑,学生家庭的焦虑。影响社会稳定。

大学扩招,学费上涨,给中低收入家庭增加了严重的负担。


大唐安西军骑兵都尉


首先介绍下我自己,本人从事机械行业十六年,在国企,私企,外企都呆过。中专技校毕业,个人目前年收入差不多10万左右。然后为什么说左右呢?目前在外企负责设备维修,坐标天津,全年下来靠工资的收入也就是6万左右(扣除五险一金等)。剩下的就是平时在外面接点活,跑滴滴。就目前这么多年我自己就觉得这个行业特别没意思,每天身上特别脏,有时候办公室的人从你身边过都不乐意多看你一眼,所以现在我自己都讨厌这个行业,之前遇到什么问题还特别喜欢研究下,还看看这之类的书什么的,现在就希望混着,什么都不想干,所以平时出门和别人聊天都不会说自己是在工厂上班的,我都会告诉人家我就是跑跑车,接点活之类的。我身边和我同龄人基本上60%都转行了,有的自己干点小买卖,有的去卖保险,卖车,卖房,有本事的利用之前的关系有的就自己搞一个公司,或者小型加工厂。这个行业真的不行,收入少,社会地位低,最主要的当你一心觉得我想钻研这方面的知识,但是你得收入没有提高,并且当你和别人聊天时候,人家说的什么你是什么都不懂,所以到最后你得人脉越来越窄,如果收入有提高也行,就怕像我这种也不是大学毕业,学了半天人家也不可能给你太高的职位,然后多少年以后身边连个朋友都没有,所以我现在不太想钻研这什么技术,什么问题,多接触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多一些朋友,这样你可能会发现更多的路,最后我奉劝看完的朋友,如果你是大学毕业,你学的这个专业,你也想从事这个行业,那么一定要规划好你的道路,条理清晰,一步一个脚印也会有发展。如果你不是本科毕业并且年纪小,或者没从事过这个行业,那么我奉劝你一句,别想了,这个行业你进来就算是掉坑里了,只要你自己觉得自己头脑还算机灵,快走去干点别的吧!千万别进工厂尤其是一线生产的操作工,根本就没有人那你当人看。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本事,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身边连个朋友也没有,也不想交什么朋友,或者你家里比较富裕,就想找个地方混日子,那你就可以去工厂上班,记住别在意收入多少,自己累了就休息,不想干就不干,谁说也不好使。最后再说一遍,这个行业真是特别没意思!


史吧啦估大师


如果技校能做到跟西方国家的大学那样,宽进严出,真正能达到毕业的技能水准才发毕业证,我相信肯定能培养出一大批高级技工,但是看目前的技校,真正培养出技术人才真的很少很少,学生基本是混时间,老师是应付完成教学任务,学校是看中学生的学费!满了两年,就发一本毕业证书,毫无含金量,就跟一个初中毕业证一样。出校门了,能做的只是个流水线员工!其实我觉得把培养技工人才交给企业才是正确的,而不是给这些学校,国家可以把职校生国家补贴给公司,一家企业培养出了多少国家考核合格的技工人才,就把原本补贴给学生的钱补贴给企业!这是我认为正确的路线!作为一个06年毕业的老技校生的建议。


史书点评老道


当一个技术工人能独立养活全家(德国没有计划生育)的时候,不用这个扩招,那个培训。人自己就会去学习更好的手艺,更精湛的技术,因为他能得到的更多。而不是当下这种人人都干微商,各种群里发链接找人砍价。60.70后为什么愿意做工人,因为衣食住行能在当时的环境下比其他人好。住房即使不能及时分配也总有盼头,到月各种肉票布票能分发到手。现在做工人,单一个住房就很遥远。


谢康123


这问题不是如果了,已经是国家战略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技校扩招”呢,这里面的事情太深了,时间也是太长了。咱们就说道说道

首先,技校扩招是为顺应发展的要求,为产业升级提供高素质人才,尤其是一线人才。技校跟大学有什么不一样呢?就是技校教的全是生产一线的内容,有大量的实操、实训。但是,现有的技校还有多少有经验的老师傅在?还有多少高质量的技校在?

第二,技校现在国家将他们提升到了“技师学院”的层级,归口劳动保障部管,技校或者技师学院的层级定位也刚刚有了明确的说法,教育部和人社部商量后,同意将技师学院的层级等同于职业技术学院,也就是大专的水平。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我举个例子,西安的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它的前身就是航空技校,是一所比较牛的高职学院。现在很多的大国企技校基本上都换成了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还都不错。因此仅仅是技校扩招是没有意义的!那高校扩招是怎么回事呢?

第三,咱们国家提出高校扩招是1999年左右,扩招前咱们大学的招生比例一直比较低,连本科和专科都算上也就35%左右,100个人只有35个人能参加高等教育。这样的人才培养比例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第四,高校扩招也是高校发展的需求,这里面就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周济提出了“教育产业化”,要把教育当成一个产业来发展,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到高校的发展和扩张中来。因此也就诞生了所谓“本三”。从2000年开始,全国大规模的本三设立,高校扩张的大局也就开始了。同时,我们国家当时还有人口红利。

第五,到了2017年左右,大学的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每年的毕业生700万左右,问题也就充分的暴露出来了。第一,大学教育一直就是科研为主导,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都是理论多于实践。造成了大学生眼高手低没思想。多少工厂的岗位来了大学生,还不如不来,为啥?因为上学学的内容跟生产实际脱离的厉害,大学生到了岗位还得再培训,形不成战斗力。

第六,咱们国家这么多年,岗位设置就一直分成技术和工人两种岗位,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跟技工—高级技工—技师。大学生到了就是技术岗。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可以是科研岗,但是绝对不是技术岗,因为没有人教给学生“规范!”。不懂规范、工艺,生产的水平就不能提升。

第七,咱们党提出了2025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我们产业升级中遇到的问题是没有大量的高素质的一线工人。就没法提升产业结构和层级!我们之前太轻视工人了,也太轻忽对工人的培养,你看看咱们焊接鸟巢的时候,特种焊接的工人一天能挣多少钱?咱们潜艇、还有深海潜航器的焊接,还有洪都飞机公司的初教6复产的时候,还是把老工人老技师给请回来,因为生产工艺和装配技巧都在他们的脑子里,不在大学毕业的手里。


明明白白说电脑


很不幸的告诉你,德国目前的技工并不优秀,过去二十年确实有一些优秀的德国年轻人报名读技校,因为工作好找,学校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技工,但目前德国的经济已经不如以前,很多年轻人都选择读大学来谋生,德国的技校目前很哀败,所以很多东西要去实地看,而不要听一些别有用心的中国人的美化!


imageboy


人才培养问题说白了就是人力资源分配的过程。国家无数次说了,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决定性作用。技校生少根本原因是发的钱少 不是国家不重视,有人投资了技校,招不到人。为啥技术人员钱少,是因为企业挣不到钱,为啥中国技术企业挣不到钱?因为在产业底层,附加值低。那如何解决?提高研发能力,产业升级,等待下一次产业革命中占据有利形式(当前以美德这些工业强国为主的产业革命 中国是追赶者,比较不易超越)。

另外,大家是不是对产业工人有误解?在车间的技校生就是产业工人,那北上广写字楼里的码农,人力资源主管,财务人员算不算?即使他们有较高的学历。酒店后堂炒菜的是产业工人,那管理人员,ceo是不是?在地里劳作的老农是吗?使用北斗导航的拖拉机犁地的农民是吗?

别的义务教育阶段,必须国家支付费用,产业工人培养阶段,完全可以交给市场调节。何况,现在大学扩招不就是在培养产业工人吗?非得技校出来的才算?


民兵连长9


不能,因为中国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观念,不允许;德国百分之六十五的初中毕业生要上技校,他有它的生存环境,德国毕业生工资收入排序博士、硕士、技校、本科,最低的是本科生,他们认为本科生是半成品,既不是专家,也没有技校生的实际技能,所以技校生的平均工资是3.5万欧,本科生只有3万欧,因此你要是上高中上大学必须得考上博士硕士,否则社会地位还不如技校生;这样人们在面临选择时就要慎重评估自己最终能不能成为专家博士!而中国不是这样的,你只要念个什么三本,社会地位就远超技校生,所以人们会千军万马往一个方向挤,说死也不上技校,归根到底是社会大环境导向的!


北斗58220014


整个技校的品质架构要重建,知识体系认证要重建。我知道有部分民办学校在努力,但更多的民办在⭕️钱,所以如何把技能与学习更好的搭好桥梁很重要


寻路人472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不能。这其实就是质变和量变得问题,大学扩招和技校扩招,都只是达到了一个量变。要想中国技工和德国技工那样厉害的话,量变是不解决问题的,必须要质变,就是社会要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人们才会蜂拥而至的冲向这个技工行列,这个就像现在的人们都喜欢演员这个职业的道理是一样,就是因为演员成功了,金钱和名扬都可以拥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