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最近热播的《安家》已经落幕,结局是大家想看到的大团圆,一群人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但是关于安家的热议话题并没有结束,比如,房子的话题,有人认为它很真实,道出了普通人卖房子的艰辛和痛苦;也有的人认为它夸大现实,过于戏剧化,赋予了房子太多的意义。

无论这部剧的剧情是否合理,是否贴合实际,但是,在这背后却为我们呈现出房子里的人情冷暖,也为我们解读了人类对于房子的情怀,有了房子才算有家。

普通人的一生,终究逃不开房子这件事。

《安家》里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房子的故事,有的人买房子易如反掌,例如,金太太只因上次买的房子少了女主人会客的地方,不方便她和闺蜜聚会,于是决定再买一套;有的人为了房子要搭上全部积蓄,例如,老严夫妇为了给儿子准备套婚房,用老两口一辈子的积蓄,完成了夫妻俩的心愿。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有的人买房像买菜,有的人买房能要命。房子,承载着很多人的喜怒哀乐,艰难辛酸,也演绎了很多扎心的故事。

房子是什么?

1、房子是一个人在一座城市的身份象征。

宫蓓蓓,博士生,一家医院的儿科大夫,却和公婆、孩子一家五口挤在一套一居室内,平时回到家连办公的地方都没有,无奈时只有躲到卫生间,当她仰望狭小的空间时,总是莫名的心酸。

因为怀了二胎,必须要改变居住环境,打算买个面积更大、全向朝阳的学区房,却总是选不到心仪的房子,最真实的原因,房价太高。

夫妻二人看完房,坐在车里感慨,俩人都是博士毕业,在上海奋斗了七八年,却连一套像样的两居室都买不起。

经过半年的努力,宫蓓蓓第一次换房成功,这次的房子满足了宫蓓蓓的需求,拥有了独立的办公空间,公婆也有了方便照顾孩子的地方,儿子也得到了可以随意涂鸦的“画廊”,也为老公开辟了安静的空间,顺便还可以仰望星空,远离尘世的喧嚣。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这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完美,那么圆满。

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跟老人之间的育儿冲突浮出水面,一场“喂饭”冲突爆发了家庭战争,宫蓓蓓作为妈妈感觉自己教育孩子的权利被剥夺了,于是,她要第二次换房,跟公婆分开住,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几经周折,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房子,给老人在同小区内租了一套住房,既保持距离,避免了跟老人之间的育儿冲突;又近在同一小区,遇到事情又方便照顾。

宫蓓蓓的房子问题,只是众多知识分子们在大城市住房问题的代表,学区房、育儿观念的冲突、是否跟父母同住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在大城市打拼的人需要面对的现实。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在今年年初刚开播的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中这样闫晶说道:

“房子是自己给人生的一套盔甲,盔甲很重,但是穿上盔甲负重前行的人生才会有分量感。”

有了房子,仿佛就有了在一个城市待下去的底气。所以,现实中的宫蓓蓓们才会拼命地想拥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生活。

2、房子是扎根于一个城市,是孩子结婚生子的前提。

老严父母,从年轻来到上海,经营着一家包子铺,为了给儿子在上海安家,打算买套一居室给儿子做婚房。夫妇二人勤俭节约,起早贪黑地忙碌了几十年,卖了一个又一个的包子,倾其大半生,就是想在上海扎下根。

希望能帮儿子带带孩子做做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成为“上海孩子的爷爷奶奶”,然后颐养天年。

然而,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当他们把自己租的房子退掉,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欢天喜地地准备跟儿子同住时,却被儿媳一家人挡在门外,最终,连门都没进去,老两口无奈又回到包子铺,临时住在包子铺,继续卖着包子。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之后,被罚款,搬家,儿子也从未露面。

但是,老严夫妇对儿子却没有半点怨言,从老严夫妇身上,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式”父母的影子,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成全孩子,只要儿孙过得好就心满意足了。

对于他们来说,买房=安家,房=家,有了房就有了家,在一所城市有了根,就不再是浮萍,灵魂也就有了安放之处。

房子究竟是什么?

店长徐文昌说:“房子不光是房子,因为里面装着的是家,也承载着这一家人一辈子的幸福。”

有房子,还要有幸福,这才是家。

所以,买房≠安家。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1、房子是家人幸福的承载。

阚先生,家有娇妻豪宅,四个孩子,按理说,他们是幸福的。但是故事一开始,就是阚先生带着知否小姐一起看房,阚先生沉浸于诗情画意温柔似水的知否小姐创造的“温柔乡”,回头看看,整天忙于家务老人孩子的阚太太似乎已经难于给予阚先生想要的温柔,看似美满幸福的家,却暗流涌动。

数十年的婚姻,阚太太付出了青春年华,付出了全部感情,借钱开店帮助丈夫,怀孕期间帮丈夫跑客户,最终夫妻二人走出环境,她告别事业,回归家庭,照顾老人和孩子,让老公专注于事业。

可是她错了,老公对她所做的一切视而不见。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房子里没有了温度,没有了幸福,便不再是家。于是,阚太太决定结束这段失去自我的婚姻,掌握老公出轨的证据,离婚,分财产,把老公赶出家门,通过法律追回老公送出的房子,拿回自己的财产。

对于阚太太来说,这也是一场自我救赎,不再依附于男人,自己参与公司经营,用心找回失去的自己。

没有了感情的房子,便不再是幸福的承载。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2、房子是彼此深爱的凭证。

剧中最让我动容的是,江奶奶和宋爷爷的房子故事。

故事一开始,老夫妇俩就委托房似锦帮他们卖掉老洋房。宋爷爷认为,有了钱可以换个电梯房,这样江奶奶就不用每天爬那条窄窄的楼梯,即使自己将来不在了,她一个人也很方便。

而江奶奶却坚持,她要拿卖房的钱给宋爷爷治病,他们可以去美国,哪怕别人认为这病治不好,觉得这钱白花了,但她觉得只要是花在老伴宋老师身上,就觉得安心。

此刻的房子对于两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具体的房子,而是彼此深爱的凭证,两个人都愿意用房子去换彼此的幸福和健康。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当房似锦跟着老人去看房子,两个人都偷偷叮嘱房似锦要听自己的,还说这个家是自己作主,看着他们互相为对方着想的样子,真的让人动容。

“我家美廷,是小孩子脾气一根筋,把这个钱留下,来给她养老。”

“我要他活着,他哪怕成为一个植物人,他躺在床上还有一口气,我就有个伴。”

真正的爱情就是这样。

没有算计,没有得失,更不会去计较值不值得。

但是,由于江奶奶的外甥的百般阻挠,房子没有卖掉,宋爷爷带着对老伴的爱离开了人世。

宋爷爷走后,房子里没有了往日的温暖和生气,几天后,江奶奶在家中离世。

正如江奶奶说的,“慢慢走,等着我,你等着我。”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江奶奶走的很安详,或许还带着憧憬,去跟她的宋老师重聚了。

正所谓,他所安处,正是吾乡。

房子最终捐给了国家,在这对老人眼中,房子确实是彼此深爱的凭证,没了爱人,房子一文不值。

剧中的故事已经落幕,我们还不肯散去,对着屏幕久久回味。

回到生活中,我们的爱情已经添加了太多的现实意义,没有房子不结婚,房产证上必须加上对方的名字,这样做似乎给自己的婚姻多了一层保障,尽管这样,很多人的婚姻还是走不到尽头。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因为疫情,我们的都宅在家里,比平时多了相处相伴的时间,本来以为彼此的感情会随着时间的增多而升温,令人没想到的是,疫情结束后,迎来的却是前所未有的离婚高峰。

上海婚姻登记处复工,离婚预约爆满,闵行预约4月已满。

达州婚姻登记处复工,预约离婚近百起,排到了3月底。

西安17个婚姻登记处复工,离婚预约天天爆满。

这样的现状,令人唏嘘。

有房不一定有家,房子里的婚姻需要两人的用心经营,细心呵护,才能成为家。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追求的“房”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夜幕降临,万家灯火,其中有一盏灯为你而亮,这种归属就是房。

什么是家?

有人说,袅袅炊烟,锅碗瓢盆,三餐四季,这种安心就是家。

这个时代背景下,一份安全感,一种身份认证,一重评价体系,一套房子被赋予了太多重的意义,捆绑住了我们太多的生活定义。

围绕着买房、卖房、租房一系列问题的争执和讨论,我们好像都忽略了一个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社会、高强度工作、高压生活下、来不及思考的最重要的东西?

我想应该是,人生的自我实现和灵魂的安放。


《安家》:吾心安处,便是家——解读我们的房子情结

故事结尾,徐姑姑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和房似锦一起为他们的梦想打拼,为所有在这座城市漂泊的年轻人打造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城家公寓;王子健也卖掉了房子,加入创业的行列,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朱闪闪为了爱情,放弃了坚持许久的择偶标准——上海户口,必须有房,跟男友一起加入创业行列。

最终,他们都挣脱了房子的牵绊,投入到自我实现的路途中。

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不仅仅是一套房子,而是房子以外的人生,家人之间温暖的牵挂,温暖和谐的关系,人生的自我实现和可以随处安放的灵魂。

房,是身体的安放所在;家,是感情的安放之地;事业,是自我实现的呈现,心安,才是灵魂的归属。

无论何时何地,比房子重要的是家,是幸福,是自我实现,是灵魂的安放。

正所谓:“吾心安处,便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