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李玫瑾教授:堅持4個基本原則,輕鬆搞定

小美的女兒今年3歲多了,最近總是讓小美鬧心,比如說,母女倆逛街,孩子見到有新上市的娃娃,就挪不開腳步了,一定要小美買。小美說,家裡已經有好幾個娃娃了,而且剛買了沒多久,再緩緩,過幾天買不好嗎?孩子不高興了,開始哭鬧,坐在地上蹬腿。小美沒轍了,就又給孩子買了一個新娃娃。

當小美將這件事講給姚姐聽時,姚姐說,當初,自己的孩子也有類似的“哭鬧要挾”的情況發生,一開始時,姚姐就堅持住了,後來,孩子就不再哭鬧了,因為孩子知道,即便哭鬧也不管事。姚姐告訴小美,孩子的小腦袋瓜轉得很快,一直處於和家長“較勁”的過程中,相信孩子的這次哭鬧肯定不是第一次了,正是因為上次哭鬧管事,孩子似乎抓住了家長的軟肋,才會如法炮製。

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李玫瑾教授:堅持4個基本原則,輕鬆搞定

許多時候,孩子的這種哭鬧行為都屬於“無理”的範疇,若是孩子能夠通過正當的渠道和家長商量而達到目的,孩子就不會以哭鬧來“要挾”家長了。而當孩子第一次這樣做時,不管是自己學來的,還是想來的,就是在試探家長的反應,以便今後孩子採取相應的對策。因此,當孩子用哭鬧的方式來要挾父母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一、當孩子用哭鬧的方式來要挾父母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1、家長冷靜處理講道理。

當孩子哭鬧時,有些家長還是蠻有耐心的,會以溫和的態度來勸說孩子,給孩子講道理,告訴孩子,不買娃娃的理由是什麼等等。但在情緒激動的孩子面前,這種冷靜的處理方式往往不太理想,很大的可能就是考慮到家長的面子問題,最終以家長的讓步為結局。

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李玫瑾教授:堅持4個基本原則,輕鬆搞定

2、家長採取迂迴手段處理。

這種家長不是直接地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是會用一種迂迴的手段來進行,比如,孩子要買的玩具比較貴,家長可能用一種較為便宜的玩具來取代,並且試圖通過哄誘的方式和孩子達成一致協議。家長採用這種方式,有時管事,有時不管事。

3、家長威脅孩子,硬碰硬。

孩子哭鬧,家長也不示弱,甚至搬出“警察”等厲害的角色來“鎮壓”孩子,讓孩子因產生恐懼而聽話,不再哭鬧。此時,孩子可能因為害怕而聽從了家長的話,但在孩子內心深處,可能會留下陰影,也不是一種上上策。

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李玫瑾教授:堅持4個基本原則,輕鬆搞定

3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對外界的好奇心也在不斷增強。孩子的哭鬧就是想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若家長在孩子第一次哭鬧時就滿足了孩子,孩子就會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要挾”方式,可以得到外界的回應,以後就會重複利用了。針對此現象,心理學家有話要說。

二、李玫瑾教授:堅持4個基本原則,輕鬆搞定孩子哭鬧要挾。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玫瑾長期致力於青少年和幼兒犯罪心理研究,她發現,應對3~6歲孩子的哭鬧要挾行為,只要掌握並且堅持住以下4個基本原則,就可以輕鬆搞定“熊孩子”。

1、不罵。

家長不要輕易地罵孩子,會給孩子留下不文明的印象。而孩子也是會有樣學樣的,會將家長施加給他身上的一切,最終記在心裡,遇到類似的情況,可能實施於其他小朋友。

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李玫瑾教授:堅持4個基本原則,輕鬆搞定

2、不打。

罵不是辦法,打也不是辦法,這些行為都會產生負能量,何況,孩子還小,現在對孩子施以拳腳,對孩子也是一種不公平的待遇,打也不能解決問題,還可能讓孩子滋生反抗心理。

3、不說教。

當孩子在哭鬧時,家長的大聲說話都不管事,孩子怎麼能夠聽進去家長的說教呢?家長在此時的說教,起不到絲毫作用,還可能會激起家長的煩躁心理,變得也很激動。

4、不走開。

個別家長在孩子哭鬧時,或許是礙於面子,會走開而不想看孩子,其實,家長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當孩子哭鬧時,家長就站在旁邊,沉下心來,看著他鬧,等他鬧累了,鬧煩了,情緒平靜下來為止。

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李玫瑾教授:堅持4個基本原則,輕鬆搞定

李玫瑾教授曾經在多個場合強調,3~6歲是孩子形成性格的關鍵時期,若在此階段,家長能夠正確地認識到拒絕哭鬧孩子的要求,不是不愛他,而是不遷就他。家長要在具體的事例中學會向孩子的“任性”說“不”!若此時不在孩子心中樹立起權威,以後會更加難以管教孩子了。

三、父母要在孩子心中樹立權威,向孩子的“任性”說“不”!

1、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規則的界限。

孩子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越來越多的拒絕和禁止,家長要讓孩子從小意識到,不是什麼事情都會順著孩子的主觀意圖來進行的,孩子要懂得世界上還有一種規則叫“不”,只有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允許做的,哪些是不被允許的,才能在今後的生活或者工作中被拒絕之後,不會太過心碎。

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李玫瑾教授:堅持4個基本原則,輕鬆搞定

2、對孩子說“不”並不是不愛他。

當孩子心情平靜時,還是要和孩子講清楚,家長拒絕孩子的請求,是有一定的理由的,不是毫無理由的滿足,也不是沒有由頭地拒絕,家長的目的是什麼?是如何全面考慮的?這些都可以給孩子講明白,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家長拒絕了孩子的行為,並沒有拒絕孩子本身,還是喜歡孩子的,避免孩子產生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3、家長的態度要簡潔明確

當家長拒絕孩子時,在不會傷害孩子的前提下,態度一定要簡潔明確,斬釘截鐵,不能有猶豫或者含糊的語氣或者語調,孩子是能夠從家長的細枝末節中感受到家長的心理。所以,家長要說到做到,不給孩子留下任何一點兒幻想。

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李玫瑾教授:堅持4個基本原則,輕鬆搞定

孩子小時,即便是哭鬧,也不會犯本質上的、嚴重的原則性問題,家長們這一點是需要放寬心的,家長也不能因為第一次反應較弱而讓孩子形成慣性思維,試圖突破家長的弱點,將家長掌握住。家長要正確對待孩子的哭鬧,掌握以上四種原則,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此不再煩惱。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您家的孩子會經常以哭鬧的方式“要挾”家長嗎?您又是怎樣解決問題的呢?歡迎您積極留言,一起參與話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