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企上線戰“疫”AI心理機器人 已服務全國數十萬人

浙企上線戰“疫”AI心理機器人 已服務全國數十萬人

面對疫情,心理防護不可或缺。記者獲悉,杭州企業浙江連信科技推出的人工智能心理服務機器人已為超過40萬武漢人民提供心理服務,並陸續和餘杭區衛健局、寧夏總工會、湖州三院等機構合作上線“定製版”AI心理機器人。

連信科技產品總監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不久,武漢市相關部門就提出需求,定製線上智能心理服務機器人。企業緊急開發“武漢心理援助小天使”,1月20日上線,

具有疫情科普、減壓遊戲、疫情動態、心態評估、心理援助、在線自助心理諮詢等功能。

截至3月22日,總共有近40萬武漢用戶找過這個心理援助小天使。其中,有10萬多人使用了人機互動服務,7萬多人接受了智能心理干預,有效干預率超過65%。數據顯示,武漢人最困擾的問題就是疫情心態建設,其次是焦慮情緒,“疑似肺炎”恐慌心態排第三。對比同時期的杭州,8萬杭州用戶中,排名第一的問題同樣是疫情心態建設,而“隔離”心態建設排第二,第三是抑鬱情緒。精準有效的不同的用戶畫像數據為各類政策的精準制定和實施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支持。

疫情期間,高效的心理服務機器人不僅在武漢“大顯身手”,短短几天全國各地部門和企業也紛紛引入了該系統。“目前,我們已經和全國超過19個省市的相關部門達成了合作,例如餘杭衛健局、湖州衛健委、山西共青團等等。此外,我們也為各類大型上市企業例如華潤集團、中鐵集團、中國電信等提供服務。”連信科技相關負責人現場介紹。

“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在疫情面前一樣有焦慮有擔心有緊張有害怕,擔心病毒會感染到自己,希望自己能救治更多的患者而拼命在堅持。”餘杭為此推出醫護版定製智能心理機器人,直接服務人數近千人。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所有的社區工作者幾乎都一直奮鬥在一線。工作緊張繁重,心理壓力較大。”杭州市濱江區西興街道社區治理辦副主任王小紅表示,心理服務機器人上線後,累計使用人數已經近3000人,智能干預超過420次,平均心理干預有效性達到70%。

大型危機之後,人們渴望重新設計未來,恢復正常生活,“心理重建”必不可少。早在2019年6月,杭州就入選了國家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首批試點城市,要求到2021年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智能化心理機器人的出現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帶來更多的可能。

連信科技創始人徐濤認為,數字化、智能化是未來心理服務的趨勢,社會問題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原因造成的,需要大數據的支持,提前干預。“接下去,我們將進一步提供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數字化解決方案。在現有基礎上,我們會投入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專業資源用以加強與完善機器人心理健康服務的有效性,形成符合中國特色的心理健康數字化解決方案,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服務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