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死后,曾国藩为何还要将他尸体剁碎放在大炮中发射出去?这是解恨还是另有所图?

醉墨客


天京城破十一天后,天王洪秀全的遗体被找到,经过两天查验,最终遗体被粉碎掺进火药,装入炮弹发射出去。即使洪秀全死了,也没能躲过挫骨扬灰的下场。

曾国藩为什么要用如此残忍的方法来处理洪秀全遗体?因为这不仅是天王的遗体,还是太平天国的命运的象征。曾国藩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泄愤,为十多年间死去的清军湘军报仇;二是以儆效尤,造反者的下场就是如此。

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被围得水泄不通,在曾国荃的猛烈炮轰下,太平天国都城已摇摇欲坠。很快太平门处的城墙被炸开个大缺口,杀红眼的湘军挥舞着刀剑,像猛兽般涌向了坍塌的城墙。

此时守城的太平军并没有放弃,他们的英勇让久经沙场的曾国荃不寒而栗。无数的炸药包从城墙上落下,瞬间让四百多名湘军敢死队丢下一片尸体。湘军也想给多年的战争画上句号,他们像潮水般不断涌入。

城墙缺口处的尸体堆积如山,激战一直持续到傍晚,天京的九门才被完全攻破。疯狂的湘军入城后为了泄愤,是见人就杀,见屋就烧。残留的太平军与之展开激烈的巷战,城中许多人举家自焚而死。

此刻攻入城中的湘军已近癫狂,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寻找天王洪秀全。然而当湘军将整个天王府和京城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洪秀全的踪影。十一天后,突然有个姓黄的宫女向总兵兵熊登武告密,说洪秀全已于两个月前去世。

湘军在宫女的指引下,从天王府大殿中挖出了洪秀全的尸体。尸体被十几层的厚布包裹着,洪秀全生前很神秘,死后同样以神秘感示人。湘军将洪秀全的裹尸布全部扯烂,把尸体扛到城南的雨花台给曾国藩查验。

这两人可谓是十多年的冤家对手,如今以这种方式见面。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洪秀全:“胡须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绣龙袍包裹。”查验完毕后,晴空万里的天京城突然狂风暴雨。

经过两天的深思熟虑,曾国藩决定以最残忍的方式处理洪秀全尸体:戮尸,举烈火而焚之。随后洪秀全的尸体被拖出,湘军用刀斧将其剁得粉碎,为了泄愤和断掉太平天国所有的念想,曾国藩要用炮火使其灰飞烟灭。

湘军随后将洪秀全的尸骨肉泥拌进火药,装进炮弹接连发射出去。从实际意义上讲,这种焚尸扬灰对死后的洪秀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报复。但唯有这种才能平息整个湘军的愤怒,才能断绝太平军的念想。

洪秀全在湘军攻城前的两个月就已病死,其实他的信念早已破灭。当时的天京城弥漫着恐慌情绪,人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天王洪秀全也不例外。

洪秀全长期的享乐生活,早已消磨了他的心智。他将自己锁在金碧辉煌的天王府中,一面思考着一些神学问题,一面苦练房中术,摸索解脱之道。

惊心动魄的天京事变使洪秀全丧失了道德权力,人们开始对天兄的身份表示怀疑,对他的后宫生活也提出质疑。随着安庆失守,洪秀全愈加麻木自欺。

李秀成劝他“让城别走”时,洪秀全愤怒的训斥道:“朕承上帝、天兄圣旨下凡,做天下独一真主,何惧之有?不用尔奏,政事不用尔理。尔欲外去,欲在京,任由于尔。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

此时天京城中能战斗的不过四千人,李秀成担心天京城内兵微将少。洪秀全答道:“尔说无兵,朕的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政事不与尔干。”洪秀全断然拒绝了李秀成“让城别走”的建议。

天京被围后,洪秀全精神彻底地崩溃,整天嘴中念念有词,不断呼唤乞求上天让地下长出食物,让天兵饱餐杀敌。天京陷落前三个月,洪秀全用苔藓野草之类东西来充饥。李秀成曾劝此物不能吃,但洪秀全却不以为然。

最终,洪秀全因食野草过多而病倒,而他却拒不服药,他可能知道自己活下来后是什么结果,于是希望早日解脱。临终前,洪秀全发布诏书:“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洪秀全死的悲壮,死后更加悲惨,他虎头蛇尾的人生,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的感慨。曾国藩与洪秀全斗了十一年,最终以挫骨扬灰的方式来结束这段恩怨。除了泄愤和以儆效尤外,我想也是给清廷的一个交代吧。


野史也是史


洪秀全死后,可以说是真的灰飞烟灭了,不过并非只是被剁碎,放在大炮中发射出去的。洪秀全的实际结局,比这个更惨。

洪秀全所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起义之初,如同飓风卷残云一般,快速席卷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苏等地,聚集了数十万大军,将清军打的是满地找牙,落荒而逃。

1853年,起义军顺利攻占了江宁,即现在的南京。洪秀全将之改名天京,并定都于此。从此之后,洪秀全再也没能离开天京半步,甚至自此之后都很少出天京宫城的城门。洪秀全所倡导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的理想社会,他的确实现了,可惜的是,只有他和手下的天国王爷们实现了。而洪秀全的结局,也让人意想不到,天天想着“无人不温饱”的洪秀全,最后自己竟然是被饿死的。

1856年,刚刚定都天京不满三年的天平天国发生内讧,洪秀全借助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以及燕王秦日纲对东王杨秀清的不满,下诏让三王诛杀杨秀清,天京之变爆发。一场内斗下来,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先后被杀,仅剩石达开主政天京。

大业未成,洪秀全已经开始诛杀开国将领了,很快又开始猜忌石达开。他加封自己的亲兄弟洪仁发、洪仁达为王,逼走了石达开。终于,洪秀全夺回了太平天国的全部控制权。可是,此时的太平天国再也不是名将云集的强盛时期,开始走上了下坡的道路。

清军得到消息,借天京之变的大好时机,逼近天京。在年轻将领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的苦苦支撑下,太平军暂时挡住了清军的进攻。1862年,陈玉成被叛变的太平军将领苗沛霖诱捕,并在押往北京的途中,为了防止太平军半路劫人,被凌迟处死。

陈玉成被杀之后,清军很快攻陷了天京附近的很多太平军据点。李秀成奉命调集大军回救天京。李秀成猛攻清军四十余天,清军仍不退却。刘秀成采取围魏救赵之策,转攻安徽,却因为军中缺粮,被迫退回江南。李秀成率领下的太平军主力,经过数次大战,损失数万人,而围攻天京的湘军却得到了数万增援的兵力。

李秀成是英雄不假,但为什么英雄却没能打胜仗呢?苏州陷落后,清军进入了位于苏州的忠王府,只见“内外四五十间,纯用金银装饰”。太平天国失败,不正常么?了解了细节,就知道太平天国的失败是必然的。看看首领们都在做什么,一个躲在深宫长期不出,另外的天国王爷们,一个个比着搜刮钱财宝物,攀比府邸的奢侈。这太平天国还没统一天下呢,如果统一了天下,天下百姓要供养这么多天国的王爷,还不如早点送这些王爷们去天国呢。只是可惜呀,百姓们送天国的王爷们去了天国,他们照样没好日子过。

当时的李秀成还算清醒,看到太平军仅凭现在的实力,已经难以取胜,就建议洪秀全放弃天京。结果,李秀成被洪秀全痛骂了一顿,导致天京最终被湘军团团围困。

1964年3月,天京被湘军包围的严严实实,城内粮食开始供应不足。洪秀全为了骗太平军的战士继续坚守,将由杂草和观音土混合的团团称为“甜露”,并带头食用。杂草,也许还可以消化一些,但是观音土虽然可以饱腹,却没有营养,而且很不容易消化,会导致严重的腹胀症。结果可想而知了,在吃了两个多月的观音土之后,到了6月初,洪秀全病逝。洪秀全到底是被饿死的,还是被观音土撑死的?已经说不清楚了,一代天王竟然落了一个如此的下场。

7月底,天京陷落。忠王李秀成倒是不负忠王的称号,他带着洪秀全年仅15岁的儿子洪天贵福突围。李秀成为了让洪天贵福快点逃出清军包围,将自己的马让给了洪天贵福骑,自己歩战。洪秀全的儿子顺利突围了,而李秀成却被曾国荃所俘。曾国藩试图劝降李秀成未遂,随即下令将李秀成处死。

原本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并未进行屠杀,“百姓安堵如故”。可是,在南京百姓的心中,认为太平军是匪,所以日日“盼官军之至”。等到湘军攻入南京之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自此之后的三四十年,金陵都没能恢复元气。

湘军占领了南京城,那洪秀全的尸体呢?

根据曾国藩所上奏折记载,湘军屠城之后,洪秀全的宫女也全部被曾国荃及其部下所得。其中一个总兵熊登武抓到了一名黄姓宫女,在黄姓宫女的指引下,曾国荃从天王府的一座大殿内挖出了洪秀全的尸体。第二天,曾国荃就拖着洪秀全的尸体,给曾国藩验视。

曾国藩看到洪秀全的尸体,并没有使用棺木,全身仅使用“绣龙黄缎”包裹。从曾国藩的奏折中可以得知一个秘密情况,太平军本来是留长发的,所以通常被称为“长毛”,而洪秀全却是“头秃无发”,这洪秀全竟然是个秃子。

洪秀全的尸体因为已经埋葬了一个多月,而且没有加棺木,更没有防腐,所以,曾国藩看到时,仅剩“左股有膀肉犹未脱”,基本上已经腐烂到只剩骨架了。

曾国藩验视完毕之后,下令“戮尸,举烈火而焚之”。洪秀全的尸体,先被剁碎,其实就是被施以醢(同海音)刑,剁成肉酱。这可是殷纣王发明的刑法,曾国藩不愧为晚清一代顶尖儒将。然后,曾国藩又命人将洪秀全的尸体烧成了灰。

这时候的洪秀全已经没剩下多少东西了,就是几把灰而已。曾国藩还不肯罢休,命人运来红衣大炮,将洪秀全的骨灰拌入火药之中……一声巨响之后,洪秀全彻底灰飞烟灭了。

曾国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

曾国藩在奏折中说:“逆尸尊尚邪教”。这点我们都知道了,洪秀全就是以拜上帝会起家,聚集了大批的信徒,然后才举兵起义的。太平军的将士,把洪秀全当成神一样膜拜,洪秀全所下命令,就是神的旨意。天京之变前,杨秀清还自称天父,把洪秀全这个天子给压下去了,这才导致洪秀全要杀杨秀清。可见下面的太平军将士是有多么迷信。

正因为此,如果有人说洪秀全未死,并以洪秀全的名义号召天下会众,很快就可以聚集一大批人追随。所以,曾国藩一定要让洪秀全灰飞烟灭,并且昭告天下,洪秀全的遗体已经被烧成了灰,并用炮打散了,用来彻底打散太平军的凝聚力,让太平军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奕天读历史




1851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聚集教徒两万多人,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洪秀全是以一种迷信的方式来拉队伍,来给信徒洗脑的。



2011年,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遗体被美军用卡尔文森号航母运到阿拉伯海,遗体绑上重物以后沉入海底,美军还安排专人从潜艇中观察,确保本拉登的遗体沉入深海。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埋葬本拉登的地方就会成为圣地,拉登的追随者会因此聚集,酝酿出新的麻烦。



同样的道理,洪秀全依靠拜上帝教的教规教义来洗脑追随者,湘军好不容易才剿灭,如果让洪秀全得以安葬,那就会阴魂不散,太平天国的残余势力会围绕墓葬举行新的集会,搞不好又闹出一个新的农民运动。所以曾国藩才下令把洪秀全遗体剁碎,放到炮筒中发射出去,这样遗体就找不到了,自然也就没有人惦记。


毒刺剑客


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清朝晚期的一次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这场战争历时14年,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交战激烈的江南地区,保守估计人口损失达5000万,而在湘军和太平军反复拉锯的安徽南部,真的是一片“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像。

1863年底,清军清光了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城外的所有据点,开始围城。1864年7月19日,在围困南京城数月后,清军开始攻城。正午时分,数十门大炮对这天京城墙怒轰,整个天京城地动山摇,城墙瞬间被扯开一个大口子,早已杀红了眼的湘军士兵,向发狂的野兽般涌进城。太平军在城内疯狂的向湘军开火,弓箭和枪炮像雨点般射出,冲在最前面的湘军像割麦子一样倒下一大片,但是后面成千上万的湘军视若无睹,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向前冲。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太平军再也抵挡不住,战斗从中午达到傍晚,九个城门全部失陷,天京落入湘军手中。

进入城内的湘军依然兽性未减,“见人即杀,见屋即烧”。而城内残存的太平军也誓死不降,与湘军展开激烈巷战,有的甚至喊着“不留半片烂布与清妖享用!”,举家自焚。整个天京城,宛如一座修罗场。

但是此时的湘军主帅曾国藩却似乎对这一切都不关心,他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在下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有亲眼见到洪秀全,他才能安心。但是,湘军搜遍全城,却一直没有找到洪秀全。

时间回到7个月前,即1863年底,此时湘军即将完成对天京的合围,形势急转直下,李秀成一再劝洪秀全突围,“让城别走”,但是这个提议不仅没有得到同意,还惹得洪秀全勃然大怒。十一年声色犬马,酒色销骨的帝王生活,已经将这位洪天王的精力与心志侵蚀一空,当湘军围城后,他除了说几句“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这样的梦话外,再也没有什么主意。

当时城内真正能战的太平军只有四千人,李秀成问怎么办,洪秀全答道:“尔说无兵,朕的天兵多过于水,何惧曾妖者乎?尔怕死,便是会死,政事不与尔干。”全然一副自暴自弃的样子。在湘军发起总攻的前夕,城内军民已经完全崩溃,全城弥漫着地狱般的恐怖气氛,一时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以致于“人妖鬼妖互相为患,殊令眠不贴席也。门以内则见妖见鬼,时时哄闹;门以外则拘奸缚盗,救火驱鬼,时时鼎沸。”

洪秀全自己也陷入精神错乱的状态,嘴里念念有词,不断乞求天兄上帝派天兵天将来援助他。城内粮食已经消耗殆尽,他就让人去挖苔藓来煮着吃,并说这是“甜露”,是好东西。李秀成说 “此物不能食”,洪秀全却说:“取来做好,朕先食之!”没过几天,洪秀全就因进食过多“甜露”,食物中毒,一命呜呼。临终前,洪秀全发布了最后一道诏书:“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此时离湘军总攻只有十多天。

曾国藩满城搜捕,当然找不到一个已死的洪秀全。最后,还是被洪秀全身边的人告密,才找到洪的葬身之处,湘军士兵将洪秀全的尸首抬到雨花台,给曾国藩校验。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记述这位老对手的遗骸:“胡须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绣龙袍包裹。” 不过,曾国藩并没有因为洪秀全死了就因此放过他,而是对他进行了最恶毒的刑罚---将洪的遗骸焚烧,骨灰拌入炮弹中,用大炮发射出去,真可谓是挫骨扬灰。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 报复心理

洪秀全是曾国藩一生的宿敌,洪起兵建立太平天国后不久,曾也在湖南老家组织团练,对抗太平军,此后曾国藩的团练武装慢慢壮大成湘军,并成为清朝抗击太平军的主力。但是,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曾国藩却是败多胜少,曾经一度还被逼得差点跳江自尽。所以,对洪秀全,曾国藩一直是欲杀之而后快。

二摧毁太平军的信仰,震慑太平军余部

虽然天京城已破,但是太平军并没有消灭殆尽,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由谭体元领导,向广东方向突围,江北的太平军赖文光部投入捻军,并于1865年击杀清军名将僧格林沁,继续对抗清军,石达开部将李文彩则率太平军余部在西南流窜,直到1872年才被彻底消灭。洪秀全临死前不是下诏书,说自己就要上天国,向天兄天父借兵吗,曾国藩对洪秀全处以如此酷刑,就是为了向太平军残余部队宣示,你们的天王已经灰飞烟灭,阴魂无归,还怎么上天国借兵,趁早投降吧,不然就是和他一样的下场。

三向清廷示忠

曾国藩由组织团练起家,成为湘军统帅,手上拥有当时整个中国最强大的武装力量。当时,曾国藩手下的人向曾建议,取代清廷自立,或者割据东南,与清廷分而治之。“东南半壁无主,公岂有意乎?”但是,曾国藩却不为所动,他追求的是名声,向往的是“入圣”,没有取代之心。所以,将洪秀全挫骨扬灰,也是为了向朝廷宣示,他与太平天国不共戴天,绝无养寇自重之意。


历史风暴




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破天京,太平天国宣告正式灭亡。有一种传说,曾国藩派人把洪秀全的尸体给挖了出来,然后填进大炮里,轰向天空,最后尸骨无存。

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我们不妨来做一下推理。

洪秀全在此前的6月1日,早已身染重病,再加上天京城被围很久,城内各种物资缺乏。洪秀全的身体早已不堪重负,面对着内外的紧张局势,就直接病死了。



当时的慈禧太后要求曾国藩把洪秀全的人头砍下来,然后送往京师,让天下人围观,引以为戒。但曾国藩提前把洪秀全的尸体给处理掉了,接到圣旨后才后悔了。这是另外一种说法。

当然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这些说法都没有史料可以佐证,很多都出自于后人小说中的描写。很大程度上都是虚构出来的,只是为了吸引别人眼光的一个噱头罢了。



1864年7月19日天京城破,10天后也就是7月28日,曾国藩才乘坐小火轮,从安庆到达了南京城。当天晚上主要突击审讯了李秀成,安排了一些重大政务,然后就休息了。

7月29日,曾国藩向湘军下达了一道军令,那就是要把洪秀全的尸体给找出来。李秀成在这方面不愿意配合,此前的9天,湘军在城中展开了一场大屠杀和大抢劫,知情人已经没有几个了。


但很快峰回路转,在七月三十日的早上,有一个黄姓宫女声称自己参与了埋葬洪秀全的过程,直到埋葬的地点,就在大殿内。曾国藩亲自询问了这个宫女,并安排了一队人马,开始挖掘坟墓。

到了7月30日晚上,洪秀全的遗体被挖掘了出来。根据太平天国旧部的指认,这确实是洪秀全的尸体。按照历史上的传统,对于叛贼要斩首示众。



这个道理曾国藩当然是懂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可行。在洪秀全尸体被挖出来的时候,他已经死去两个月了。这个时候正好是7月底8月初,在这样的三伏天,在当时的情况下,很难拿着洪秀全的人头在洪秀全曾经战斗的地方来一个巡回展出。

恐怕走不出几天,尸体就全部腐烂了,更重要的是味道臭不可闻。这还并不是最主要的,太平军转战过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山区。这时在江西和浙江战场上,还有30多万太平军。如果这些人把洪秀全的头颅给抢了回去,那就太没面子了。


根据曾国藩身边的幕僚赵烈文的记载:是日,焚斮洪逆尸。也就是说,在洪秀全的尸体被挖出来的当天,就被曾国藩派人用火烧掉了。根据当时英国人艾特蒙德的记载,同样是先把尸体剁碎,然后一把火烧掉了,只是日期稍有差异。

关于洪秀全的尸体被剁碎,然后和火药一起装进大炮里被发射到天空,最终挫骨扬灰的说法是前些年一位所谓的历史散文家杜撰出来的。既不可能,也不真实。



曾国藩和洪秀全真的有这么大仇恨吗?为什么会这样处理洪秀全?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儒家思想从宋朝开始就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曾国藩信奉的是宋明的理学派,这是儒家学派的一个分支。应该说曾国藩是坚定的儒家知识分子。

洪秀全原本也是读四书五经的学子,但屡次参加科举不中,一怒之下才信奉并创办拜上帝教。洪秀全在太平天国的起义中,所到之处都打砸孔庙,烧毁儒家书籍。


这种行为引起了广大知识分子和士绅阶层的不满,把这些人推向了起义的对立面。在曾国藩的讨伐洪秀全的檄文里,明确了双方对立的焦点,那就是要誓死捍卫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

在曾国藩看来,洪秀全的思想就是邪教,洪秀全就是邪教头子。对于这种罪大恶极的人物,自然要先除此而后快。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因此焚毁洪秀全的尸体,在曾国藩看来就是最好的方式。


新知传习阁


洪秀全,天平天国的建立者,占据了大清的半壁江山,天平天国运动最鼎盛的时候发展到了十个省洪秀全也是占据了六百多座城市,天平天国运动也是持续了十几年,是中国封建历史末期最为庞大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农民起义的巅峰。天平天国运动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后来的革命者很多都是拿洪秀全做榜样的,后来的孙中山都是自诩“洪秀全第二”。可见洪秀全对于中国近代产生的影响之大了。

那么这样的一个人真的死后被曾国藩剁成肉酱还用大炮发生出去了吗?

其实这个本来就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谎言,根本就没有这档子事,都是网上炒作出来的,在之前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说法,也是最近几年才在网上流行起来的。因为在2010年的时候网上出现了一片散文,就写到了曾国藩攻占了天京之后就把洪秀全的尸体挖了出来,被剁了粉碎,最后曾国藩为了泄愤又把洪秀全剁成粉碎的尸体放在打炮里发生出去了。意思就是挫骨扬灰,让洪秀全灰飞烟灭,魂无归处。之后这个说法就在网上开始流传起来了。

其实这个说法也是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的,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从曾国藩的为人来说也不会这样做的,曾国藩,死谥“文正”,在整个大清历史上也只有八个人。文正是什么意思呢?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曾氏家族也被称为是中国几百年来最为成功的家族。这个就是从曾国藩开始的。曾国藩不光是对别人严苛,对自己家人更是严苛,曾国藩不管是在朝廷上,还是在民间来说评价都是非常高的,从个人来说曾国藩饱读诗书,充满了学问,从政治上来说忠诚,施民以仁义之政,行事以仁义之道,建树以王者之功业。而在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死者为大,作为一个传统的学者曾国藩怎么会把洪秀全的挫骨扬灰呢?

当然还是要从正史上面来找证据,翻阅整个大清历史,近现代历史,根本就找不出来任何记载曾国藩把洪秀全挫骨扬灰。

所以说这个说法本来就是假的!


中国历史研究所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其首领洪秀全的尸体被曾国藩剁碎并用大炮发射出去。此举仅仅是为了解恨吗?实际上,曾国藩心里另有打算。


1851年,自然灾害严重,封建统治腐败,沉重的皇权剥削使阶级矛盾被激化。众多压迫下,由洪秀全等人领导的集团率先从广西金田村发起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及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运动,史称太平天国运动。

仅用短短两年时间,太平军便攻克武昌,入军金陵,并宣布于定都于此,改城名为天京,正式建立了太平天国农民政权,与清王朝封建统治对峙。但占领南京似乎将太平军引入一个温室里。

由于封建小农思想的根深蒂固,领导高层开始贪图享乐,沉迷金钱与美色,甚至为了争夺主权而内讧,完全走了清朝统治者的老路。最终,太平军土崩瓦解。


为首的洪秀全连续数日都只能以野菜充饥,后因营养不良惨死。历时十三年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洪秀全打着这样的口号,想要建立一个理想主义社会,但最后却因食物短缺而死。

有一种说法是洪秀全因饥饿而食野菜和观音土做成的“草团”,最后因气腹症而死。但在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中言及的洪秀全死因却是自杀:

“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这种说法疑点颇多,极有可能是当时曾国藩放的一个“烟雾弹”。


《湘乡曾八本堂·李秀成亲供手迹》里明确记载洪秀全是病逝的:

“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斯时我在东门城上,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天王之病,因食咁露病起,又不肯食药房,故而死也。”

这一说法是比较可靠的。但这食因“草团”而殒命的方式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曾国藩便将洪秀全的死改定为服毒自杀了。无论哪一种死法,对于呼喊着“无人不温饱”的洪秀全都是极其可悲的。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湘军攻进天京城后,将天京城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掘地三尺,将洪秀全的尸体挖出,又将裹在他身上的十几层厚布扯烂,交予曾国藩验尸。

曾国藩在日记里描述洪秀全尸体之惨状:

“胡须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包裹。”

古时没有办法防腐,洪秀全的尸体又仅仅是厚布包裹,连个棺木都没有,所以曾国藩看到时,尸体几乎只剩个骨架了。这苦苦搏杀了十几年,曾国藩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位老对手。


两天后,曾国藩下达了最为严酷的惩处命令:

“戮尸,举烈火而焚之。”洪秀全的尸体先是被剁成了肉酱,又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然而即便是这样,曾国藩还是不肯罢休。

他命人将洪秀全的骨灰拌上火药,再装进大炮中,“砰砰砰”地全都打了出去。至此,洪秀全算是彻底的灰飞烟灭了。那么曾国藩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只是为了给自己十几年的光阴一个交代,让自己解恨吗?原因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年洪秀全是聚集了大批信徒,才组建了太平军起义的。所以可想而知,太平军大多都十分迷信。洪秀全在家乡时,还写下《原道醒世训》《原道救世歌》等系列作品,为起义做足了思想舆论传播。

太平军上上下下,都把洪秀全作为信仰,当成神明来膜拜,觉得洪秀全的命令就是神的旨意。正因为这样,曾国藩才要用这种方式来昭告天下,洪秀全已经灰飞烟灭,死的彻彻底底了。

以防太平军残军散播洪秀全未死的舆论,再以洪秀全的名义集结兵力卷土重来。这一炮,打出的是洪秀全的遗体灰烬,也彻底打断了太平军的精神支柱。


精神世界一旦崩塌,太平军就会彻底丧失凝聚力,也绝无东山再起的可能了。


策神历史


1853年,起义军顺利攻占了江宁,即现在的南京。洪秀全将之改名天京,并定都于此。从此之后,洪秀全再也没能离开天京半步,甚至自此之后都很少出天京宫城的城门。洪秀全所倡导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温饱”的理想社会,他的确实现了,可惜的是,只有他和手下的天国王爷们实现了。而洪秀全的结局,也让人,天天想着“无人不温饱”的洪秀全,最后自己竟然是被饿死的。



1864年7月19日,天京(今南京)内外,黑云压城,火光冲天。正午时分,随着曾国藩弟弟曾国荃一声令下,“轰隆”一声惊天巨响凌空怒炸,太平门处的城墙被炸塌二十余丈,整个天京城地动山摇。数万眼睛血红狂狼暴兽般的湘军一齐呐喊如潮,挥舞着刀剑像龙卷风一样席卷向坍塌的城墙。守城的太平军再也抵挡不住洪水般呼啸而来的敌人。战至傍晚,九门皆破,天京失陷。湘军“见人即杀,见屋即烧”。他们无一例外都只想猎取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天王洪秀全。 然而湘军将整个天京城翻了个底朝天,也不见洪秀全的踪影。7月30日,湘军总兵熊登武得到一个太平军黄姓宫女告密,这才知道洪秀全已死十多天了。在她的指引下,曾国荃派人从天王府的大殿内挖出了洪秀全的尸体。尸体被十几层厚布包裹,异常神秘,士兵们将尸体抬出让曾国藩查验。



这两人可谓是十多年的冤家对手,如今以这种方式见面。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描述洪秀全:“胡须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绣龙袍包裹。”查验完毕后,晴空万里的天京城突然狂风暴雨。 经过两天的深思熟虑,曾国藩决定以最残忍的方式处理洪秀全尸体:戮尸,举烈火而焚之。随后洪秀全的尸体被拖出,湘军用刀斧将其剁得粉碎,为了泄愤和断掉太平天国所有的念想,曾国藩要用炮火使其灰飞烟灭。 湘军随后将洪秀全的尸骨肉泥拌进火药,装进炮弹接连发射出去。从实际意义上讲,这种焚尸扬灰对死后的洪秀全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报复。但唯有这种才能平息整个湘军的愤怒,才能断绝太平军的念想。


大老二爷


“曾国藩将洪秀全的尸体剁碎并用大炮射了出去?”答案是否定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过曾国藩将洪秀全的尸体当成炮弹发射出去这么一回事,这只不过是近些年来一些网络作家的无稽之谈,不过曾国藩在攻入南京后对洪秀全的尸体挫骨扬灰这件事倒是真的。


洪秀全之死

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在天京逝世,6月11日沉棺下葬,7月19日清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宣告灭亡。但是攻入天京城内的湘军士兵,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去寻找洪秀全的尸体,而是在城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导致当地百姓民怨沸腾,将曾国藩、曾国荃两兄弟称作“曾剃头”和“曾屠户”。


直到7月31日,天王洪秀全的尸体才被湘军士兵挖了出来,曾国藩看到之后并未立即将这个罪魁祸首的尸身进行处理,反而扔在一旁去给洪秀全写挽联了。第二天一大早,早已腐烂发臭的洪秀全尸身才得到了处置——烧成灰烬,但并没有装进大炮这么一说,而且装进大炮也不符合常理,违背了科学规律。

死有余辜,百姓无辜

说句公道话:“曾国藩可恨吗?”对于老百姓而言,确实可恨,短短一个月时间湘军让南京城内血流成河、满目苍夷,这是曾国藩和湘军的罪;但实事求是的说,或许洪秀全比曾国藩要更可恨,太平军比湘军更恶劣,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几年时间里,整个南方的人口死了四分之一,而这其中有一半的人是死于太平军的刀下,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简直就是汉民族自身引发的第二个“五胡乱华”事件。



所以说,洪秀全的尸体就算真的被挫骨扬灰也不为过,湘军有罪、太平军同样有罪,苦了的只是南方数千万平民老百姓。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南京城,并在一名宫女的指引下找到了洪秀全的尸体。曾国藩下令“戮尸,举烈火而焚之”,然后把烧完的骨灰装进炮弹中发射出去。曾国藩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认为,这是一种变态的心理!

曾国藩——儒雅背后的黑暗

我们现在所了解的曾国藩是一位儒雅的文人,他一生崇尚儒学,但他的所作所为却与“儒”有着巨大的反差。

曾国藩在民间有一个外号叫“曾剃头”,说他杀人砍头就像剃头一般——冷血、无情。

咸丰三年正月的时候,曾国藩奉命前往长沙设置审案局,到了六月份的时候,他向咸丰皇帝发了一份奏折,里面列出了他设局以来的“功绩”,短短四个多月时间里,他在长沙就杀了137人!是当时的长沙不太平,还是曾国藩杀人杀上了瘾?

曾国藩在与太平军对战的时候,更是表现出“嗜杀”的性格。他曾在攻打江西九江、安徽宁国府的时候,都造成了大量的屠杀,最厉害的还是攻打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时候,二十多万湘军在城中烧杀掳掠,城内血流成河。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中是这样描写当时惨状的:

“……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就是当时湘军的将领,他看到城中的惨象都感到“良心颤抖”,曾写信给哥哥说:“杀人太多,怕遭报应。”曾国藩的回复是:“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


洪秀全之死

洪秀全的死在曾国藩给咸阳的奏折中是写“服毒自尽”,但在李秀成的供词中却说他是病死的:

“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斯时我在东门城上,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天历)而故。”

那么曾国藩为何要篡改李秀成的供词呢?有传言说,李秀成曾在供词中劝说曾国藩反清为王,不要再为清政府卖命,而这些对于在朝为官的曾国藩来说都是大忌,所以他修改了供词,并把洪秀全的死因改为“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结束语

曾国藩将已经下葬的洪秀全刨出来,将其挫骨扬灰,这并不是朝廷的命令,也不是清朝律法所规定,完全是曾国藩的个人行为。结合他的性格,我认为他的这一行为就是一种变态的心理。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