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一些人的素质跟他受到的教育程度不相匹配?

花田里的瓜


有知识的人不一定素质就高,相反没有文化的人不一定素质就差,这和从小的家庭教育和他成长的环境有关,这个事很难说,也可能只是对某些事和人,才会素质低


梦净土


我认为人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我们会感受到有些人他的素质和他们教育程度不匹配。

一、受教育程度高并不等于素质就高。前段时间闹得比较火的澳籍华裔女,在疫情期间不戴口罩在小区跑步,受防疫人员劝阻后还大喊非礼,据报道她大学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后到澳洲深造,是一外企高管,妥妥的受过高等教育,可她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差之极远。

二、人的素质教育主要在家庭。都说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因为孩子的素质,精神培养都主要在家里。中国的应试教育,老师主要传授书本知识。父母在素质方面言传身教,才能培养出素质高的孩子。我就要求四岁女儿垃圾一定要扔进垃圾桶了,购物时要排队,在公共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希望她以后能成长为一个有素质的人。

三,低学历不等于素质低。我外婆大字不认识一个,在我看来她就是高素质的人。我小时候,农村有很多的流浪汉,每次我外婆看到流浪汉就会到家里端一盆粥或一盆饭给他们,如果看到他们没衣服穿还会经常拿家里的衣服送给他们穿。从小教育我们要有爱心。在网上也经常看到农民工为了不弄脏座位宁愿坐在地下。他们就是高素质的一群人,和受教育程度没关。

我是觉得作为一个人,你可以没有高的学历教育,但一定要受素质教育。做个高素质的人,不给社会和身边的人添麻烦!


秋之风夏之日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的素质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匹配,有点德不配位的意思。

由于每个人的阅历不同,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实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素质关系不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一、教育程度和素质的关系

一个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谈起经济学头头是道,凯恩斯、李嘉图、边际效用、比较优势等等,有理有据。但他也可能随地吐痰,也可能不孝敬父母。

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谈起普鲁斯特、文艺复兴、毕加索、塞林格等等,也是兴致勃勃,甚至看起来文质彬彬,但他可能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也可能背叛女朋友。

数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对线性代数、高等数学,很明白。但是待人接物、温良恭俭让,未必就比其他人强。

和珅是大贪,心狠手辣,但和珅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诗词歌赋书法也不错,并且是个理财高手,其实这些和人品有什么关系。

现在用的宋体字,创始人是秦桧。有才华的人未必人品就高。

一个人受的教育,是帮助他提高谋生的技能,而不是修养和品性。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为什么总是上当受骗,就是不懂识人,看事物不会分析本质,总是看表面。

哇哦,他是一个博士哦,博学之士,应该是温文尔雅,善良体贴的吧。也许最后发现他也会剽窃,也许会脚踏几只船。

二、素质人品因人而异和教育程度关系不大

对子女家庭中,往往那个读书少的人反而更孝顺一些,当然了,事情不是绝对的。

如果我们考虑问题的时候不注重表象,而关注事情本身,一切就变得稍微简单一些了。譬如我开了一家商店,我才不管你什么学历,你买东西就要交钱。谈恋爱也是如此,你的对象什么学历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他即使是哈弗、常青藤,清北复交,对你不好又能怎么样呢,你不能因为别人是名校的就觉得人家做人就会善良,名校里也有杀人犯呢。

同理,不要先入为主的看待一个人,张三初中毕业,但张三未必就素质低下,张三一样可能孝顺父母,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也可能努力赚钱养家糊口,对妻儿老小照顾的很好。



一日荷花开TT


一般人都认可学历高与素质有关,都也非绝对。我认为原生家庭的教育与父母的某些习惯会潜默化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后天的教育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抗疫期间的武汉,有个三岁的小朋友因冠状病毒入院治疗。在医务人员的精心医治和护理下,后来康复出院。走出医院的大门口,看着曾日夜精心呵护他的护士,他情不自禁的深深地鞠躬,护士也同时鞠躬了,这动人的一幕感动哭了许多人!三岁的孩子在患病期间,按理说对医院的医生护士应该是非常排斥的啊!因为打针的疼痛会使小孩很害怕这个环境。然而,在他患病期间,正是医生护士精心的呵护,他早已和这些白衣天使熟悉了,并产生了亲切感。所以护士也依依不舍,他们彼此依依惜别,此刻小小的他却已懂得了的心怀感恩!这就是素质,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是具备了一定素质的。

你能说三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学识吗?他所感悟到的是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事,还有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的习惯,都潜移默化了孩子的素质。

诚然,后天的学业会有助和提升个人素质。丰富的知识不但让人在学术的专业上有所成就,同时也会让人明白做人不能光靠讲而应该勤于思索。“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嘛。生活中有些读书少的农民又或家里的长辈们,凡事都喜欢大声嚷嚷,极个别的还会有随地吐痰的习惯,而高学历者却鲜少有这种不文明的习惯,这也是素质的表现。

然而有些高学历者,却养成了凡事以我为大的习惯。肚里有点墨水,就个性张扬不懂收敛。有些表现出来的是:骄傲自大,唯我独尊。在思想行为上比较自私,未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常表现为粗暴的一面。有些人是因为受家庭的影响,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尽管成就了学业,却在道德习惯方面,正在复制自己父母的德兴,甚至还有过之无不及!这与学业无产,与原始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与后天的个人品德及社会恶俗有关,这些人的素质跟他所受的教育程度是不相匹配的。




日冉海天


首先,说明一下,素质与教育的问题。学识、学历与教育的认知问题,不能混为一谈。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方面只能算是学识,而不是“教育”。唯有内受圣人之德育,树立良好的道德品格、行为规范,才能称之为教育。

一个人的“素质”与受教育程度不匹配;几乎都是从小就缺失了德行教育。没能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一个不修德行之人,又怎能谈得上什么“素质”呢?无德之人,必是无论何事,皆会先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损人利己。

所以,想要“素质”与学识学历相匹配,就不能缺失了古圣先贤之道!




竹云溪


美女作家罗玉凤大师说:必须紧急立法强制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素质包括良心素质法律素质礼貌素质防疫素质智商情商素质心理素质卫生素质逻辑素质伦理素质科技创新创业素质敬业素质工匠素质责任素质秩序素质敬畏素质知足素质自知素质………………等等)


hc3305


先举个例子吧:安徽蚌埠,一个下半身完全残疾的女孩,仅仅依靠一只手撑地艰难行乞,乞讨维持生计,却为地震灾区捐出大半年的积蓄45元钱,当她在破旧的衣服中翻出45元钱投入募捐箱时,现场人全部沉默落泪,她自幼残疾,从末上过一天学,却有一颗善良的心。

素质其实包含:思想,文化,身体三方面。学历与素质从来不是等价关系。好的教养,从来与学历无关。

不要高估了学历,不要低估了教养。因为,教养可以弥补学历上的不足,而学历却填补不了教养的空白。

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是最好的教养。


悬崖的马


这个素质和学历文化程度没有直接的关系,素质差和一个人的成长生活环境,家教有关系,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生活环境,性格就会趋向于那个环境的的影响。

不过有些人读书多了,见识广了,然后看问题更加全面,更能理性分析.遇到听到看到的事情多了,这样也能增加个人见识,在很多事情上妥善处理,这样的人,才能体现一个人遇到任何事的良好修养.


微安说


一个人的素质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不是相对的。你看看现在好多小朋友,都知道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小朋友应该说有高文凭的不多吧,当然可能其中有神童的存在。许多时候,成年人做的都不如一个孩子,这个与平时自己父母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素养是有关系的。


加菲猫1608388


人的素质来自人性和阅历,而教育根本改变不了人性。所有一切来自内在,外在的是皮毛,无关轻重,仍然是江山移改,本性难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