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皇帝不成被“剝人皮” 在民間卻成了降妖伏魔的“文曲星”

歷史是最有名的刺殺就是荊軻刺秦王,雖然失敗了,但荊軻卻成了慷慨俠義的正義化身,讚歌唱了兩千年。荊軻之所以受到讚揚,是因為歷代統治者對秦始皇的醜化,把他塑造成了暴君的典型形象,自然刺殺暴君的刺客就成了英雄。但是,明代也出了一個刺客,刺殺的還是被稱為明君的皇帝。刺殺失敗後被處以明代最殘酷的刑罰:

剝皮揎草,就連家鄉的族人也被株連。但是他的老家至今還在流傳著他的故事,甚至他還成了伏魔捉妖的文曲星!

他就是景清,《明史》上說他的原名應該叫耿清,因為口音的原因,被誤稱景清

刺殺皇帝不成被“剝人皮”  在民間卻成了降妖伏魔的“文曲星”

景清的老家是甘肅慶陽正寧縣,在洪武年間就中了進士。先是當了一個叫“左僉都御史”的官。不久就因為犯了點小錯被彈劾進了監獄。放出來以後奉詔去川、陝一帶巡察私茶,可能巡察比較有成效吧,政績不錯被升為金華知府。可以看出,這個景清官當得還是不錯的

建文初,為北平參議。燕王與語,言論明晰,大稱賞。再遷御史大夫。燕師入,諸臣死者甚眾。清素預密謀,且約孝孺等同殉國,至是獨詣闕自歸,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

建文帝朱允文繼位後,又當了北平參議。當時鎮守北平的正是燕王朱棣,朱棣覺得這個人說話做事很靠譜,比較常識他,總之是燕王的老熟人。後來景清升為御史大夫,可不久燕王就攻破南京城,皇宮裡著了大火,建文帝朱允文不知去向。燕王登基當了皇帝,建文帝朱允文的死忠們,相約要以死明志,絕不投靠新皇帝朱棣,這其中就包括了景清和方孝孺

。結果方孝孺之流因不肯為新皇帝服務,接連被殺。而景清卻老老實實地接受了朱棣的任命,照樣做御史大夫,在朝堂上像沒事人一樣。他的這種行為,自然受到一些人的不齒。

刺殺皇帝不成被“剝人皮”  在民間卻成了降妖伏魔的“文曲星”

然而,別人不知道的是,這位御史大夫景清卻在偷偷醞釀做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日早朝,清衣緋懷刃入。先是,日者奏異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獨著緋。命搜之,得所藏刃。詰責,清奮起曰:“欲為故主報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裡為墟。

說一天上早朝的時候,景清外披朝服,內著緋衣,腰藏短劍就來了。但是前幾天,欽天監就觀測到天象有異常,“異星告變,光芒甚赤,急犯帝座”,有紅色光芒要犯帝星。當時朱棣就覺得蹊蹺,早早就做了防備,早朝一結束,景清藉著和皇帝說話的機會,邊罵邊就撲向皇帝。朱棣立即讓人搜身,結果就發現身上藏著刀。被逮住了還不罷休,掙扎著說要給朱允文報仇。這一下激怒了朱棣,景清被凌遲處死,而且族人、甚至老家的鄉親都一起受到牽連,全部被殺,以致於景清老家的村子都成了廢墟。

這是《明史》的記載,說景清被“磔死

”,也就是凌遲處死。但有其它文獻記載,他被“剝皮揎草”,也就是被殺後皮被完整地剝下來,裡面填上稻草掛起來示眾。一句話,不僅死得慘,而且牽連眾多,以方式瓜蔓抄的方式,牽染甚廣,以致於家鄉人都被殺光,後世評說比“株連十族”還狠

刺殺皇帝不成被“剝人皮”  在民間卻成了降妖伏魔的“文曲星”

按正常的邏輯來說,牽連這麼多鄉親無故而死,肯定會有人記恨才對。但恰恰相反,在他的家鄉甘肅慶陽至今還流傳著景清的傳說,說他是一位腳心有毛,行走如飛,能降妖伏魔的文曲星下凡。而且像成書於清初的

《明語林》《慶陽府志》中都有記載。最有名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

景清赴京趕考路過陝西淳化縣時,天已經黑了。就到路邊一戶人家借宿,但這家人不讓他住,說他十多歲的女兒被“妖魔”纏身,已經摺騰了好幾個月了,鬧得人心惶惶。請了不少和尚道士做法,也沒辦法。現在天黑了,那妖怪又要來了,你還是趕快走吧!景清卻沒有走,就在這戶人家的門口蹲一晚上。可這一晚上平安無事,妖怪卻沒來。第二天,景清走了那妖怪又來了。後來家主一問女兒,才知道這妖怪是怕景清。這家主人立即快馬去追景清來降妖。景清怕耽誤了考試,就寫了一個一個“景清在此”的帖子,讓主人貼在其門道口。主人照辦以後,“妖遂絕”。從此以後,誰家要發生了什麼怪事、邪事,都要在門上貼一張“景清在此”的帖子!

刺殺皇帝不成被“剝人皮”  在民間卻成了降妖伏魔的“文曲星”

“景清在此”的民俗,現在慶陽地區的一些農村還有保留,就像許多地方貼“太公在此”,“泰山石敢當”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