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機制化力量高效推進“兩穩一促”


以機制化力量高效推進“兩穩一促”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等部門快速完善了全國市場運行與流通發展服務平臺和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對做好市場保供和“兩穩一促”等重點工作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經受住了疫情的大考。

全國市場運行與流通發展服務平臺、外貿外資協調機制。這一平臺和機制因此受到關注。

商貿物流正常運行

“近期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價格穩中回落”。商務部網站在3月20日發佈的這一消息被多家媒體報道和轉載。的確,在疫情發生之後,商品供應和物價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民生問題。

保供穩價離不開商貿流通業的快速復工復產。商務部3月1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96.4%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已恢復營業,肉菜交易量比2月初增長超過50%。作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領域,截至3月16日,全國生活服務企業復工率超過60%。此外,大型超市、品牌連鎖店、電商平臺、快遞業開業率均超過90%。

一組組牽動民生的數字背後,離不開全國市場運行與流通發展服務平臺的持續高效運轉。該服務平臺有著豐富的內容,著眼於保供穩價和商貿流通業健康發展。

在湖北市場的保供一役中,九省聯保聯供機制功不可沒,該機制協調湖北及其周邊八省區市調運物資,聯合保障武漢生活必需品供應。從全國層面來看,商務部建立了包括生產企業、大型農批市場、連鎖集團、電商平臺等在內的500家保供企業,保障防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供應,還建立了龐大的價格監測體系。

“兩穩”有機制保障

“我們復工復產已經一個多月了,出貨也基本恢復到了正常水平。”浙江久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逐步從疫情的陰影下襬脫出來。該公司副總經理施泉兵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隨著原料供應、用工保障等問題加快解決,企業比預想中更早地實現了復工復產,快速恢復了常態化運轉,並通過加班加點把耽誤的時間追趕回來。

這是涉外企業復工復產的一個縮影。截至3月12日,除湖北外,全國六成製造業重點外資企業復產率達到70%以上。商務部3月19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全國66.7%的重點外貿企業復產率達到70%以上。外資和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比一般企業更加複雜,然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便取得上述成果,離不開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在關鍵時刻持續保駕護航。

在3月17日召開的2020年全國進出口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介紹,疫情發生以來,商務部進一步完善外貿外資協調機制,陸續出臺多項舉措,會同相關地方和部門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加快復工復產。

外貿和外資相關司局負責人在介紹相關工作時都將完善外貿外資協調機制放在首位,項下包括信息溝通和跨區域、跨部門調度等內容。此外,從公開文件中可見,商務部近年來加快推動機制化建設,在穩外貿、穩外資領域制定的相關機制有很多,如貿易救濟預警體系和法律服務機制、外資企業投訴機制、與外資企業協會和外國商會的聯繫機制等。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貿外資對中國高水平開放意義重大,且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建立協調機制有利於高效解決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紮實有力地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不斷提升中國開放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