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退休了,为何一定要回老家?留在京城或就任地岂不更好?

MinRinDa-


官员退休了后回老家生少,不仅是为了衣锦还乡,更是为了节省生活成本与远离政治斗争。留在京城一是开支大,而是容易陷入党争,那怕退休了一旦被皇帝怀疑也性命不保。留在任上免不了被豪强大户或者百姓们报复,又或者为他们请愿,总而言之不得安宁。回到家乡则可以享享清福,远离名利场,过几天舒心的日子。

官员退体后回老家或者封地过日子跟官员的俸禄制度是密切相关的。今天的公务员都是发工资,走到那里都可以生活;古代官员的俸禄最开始是封地,后来变成食邑,再后来变成工资。先秦时代的官员是没有工资一说的,都是国家赐给封地,自己的收入从封地来,封地越大,自然收入越多,权力也越大。比如姜太公、周公旦退体后分别回到齐国、鲁国养老,那是他们的封地。

秦始皇统一华夏后,废除分封制,各级官吏没有封地,国家赐给食邑。所谓食邑就是百姓家的税收不交给国家而交给官员本人,这些食邑就是官员的收入来源。食邑跟封地的最大区别是食邑只有经济权,无治权更无军权。所谓万户侯,就是有一万户百姓的税收归你,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食邑制度会导致一个很严竣的问题,那就是官吏对百姓的压迫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一个十分尖锐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土地兼并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隋唐开始官员开始发工资了,官员们失去了食邑。官员们发工资最开始是根据官员的食邑数量,折算出钱粮,由国家发给官员;当然在折算过程中就会打折扣,这样可以减少国家开支。

明清时代官员们直接发银子或者发粮帛,当然明清时代官员们的工资是十分低的,他们多数靠贪腐才能维护体面的生活。官员们贪污了钱财后,一般都回家乡置办田产或者开设商铺,因此他们退休后就回老家生活,以确保经济有保障,财产有传承。

京官们退休后也是选择回老家,一则为了老家的田产,二则为了远离权力的游戏。刘伯温就多次以身体不好为由要求回老家休养,其实就是想离开老朱,他十分怕喜怒无常的老朱那天不高兴把他杀了。

地方官们在任上,不是得罪当地豪强大户,就是得罪当地百姓,或者两者都得罪。退休后不离开任地那么不仅皇帝不放心,百姓们也会不放心;结局要么死于国法,那么死于私剑。所以还是回老家度过余生是最佳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