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缺父母愛的人有什麼表現?

用戶2436865615816


1.同學受傷了或者不小心摔倒,我都會輕輕的提醒她:小心一點,別摔著了。同學流血了,也會關心一下。然而我的內心毫無波瀾,我所做的都是在敷衍,大概不想被人看穿冷漠的本質,不想被當成異類。我知道社會道德人情世故需要我這麼做,其實我只覺得:和我有什麼關係。敷衍的多了會覺得厭煩。

2.看到甜甜的戀愛會很羨慕,但第一想法總會是:最後會分手吧?嚮往愛情卻又抗拒,因為自己不會愛,容易用力過猛或者程度太輕。覺得有男生喜歡我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我自己認為自己缺點太多。總是喜歡不喜歡自己的人,如果得知喜歡自己的人也喜歡自己,就會很快失去新鮮感,也不會再喜歡他。如果知道自己不喜歡的人喜歡自己,會本能的抗拒,甚至產生厭惡的情緒,但這些絕對不會表現出來。

3.比別人更早的獨立成熟,喜歡自己獨處,不習慣和別人結伴而行。同學說會給人一種很高冷的感覺。喜歡一個人靜靜地思考一些很深刻的問題,比如死亡和愛。

我覺得缺愛的人最直觀的感受應該是冷漠吧,骨子裡透著的冷漠。但不是所有人都會表現出來,比如我。大家對我的印象都是溫柔的、善良的,只有我自己知道這些都是偽裝的。小時候父母天天吵架,我哭著求他們別吵。四年級的時候他們偷偷揹著我離婚了,但他們卻還沒有分居,以所謂的為我好的名義。可這樣有什麼意義呢?天天吵架。初中有一次舅舅來我家,目睹了爸媽吵架的過程,他一直都在勸架。最後他批評我:我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樣做女兒的,父母都吵成這樣了你還在那邊看電視,不會幫忙勸一下嗎?我沒說話,內心想的卻是:你不知道他們吵了多少次了!你不知道我剛開始勸架卻沒用時內心的絕望!久而久之,就變得很冷漠。不會和媽媽撒嬌,也不會有太多親密的舉動。後來媽媽說出他們離婚的事,我只是“哦”了一下而已,內心沒有任何波瀾。

我知道自己有很大的性格缺陷,在父母的影響下我對愛不抱任何希望,想法很悲觀。大概如果有人接觸我的內心會被涼透吧,我知道這樣不好,但好像很難改變。

現在我的生活看起來很棒,滿意的大學滿意的專業,和同學們關係都很融洽,也被人誇懂禮貌情商高,然而內心的疏離感從未消失,一切都是在演戲,演一個正常人,不被孤立而已。



翹乃


我身邊就有這樣朋友,她很強勢,也很懂事;她很缺乏安全感,但是卻很獨立。

小時候她家裡經濟條件不好,父母早早的就離開了她去遠方工作,從小就在外婆家長大的她,慢慢的獨立了起來,懂事了起來。如果身邊能有父母關愛,誰願意變成一個獨立的小成年人?

每次放學回家,看著身邊的同齡小夥伴都會有父母來接送,內心是多麼不好受,但還是強忍著微笑跟我們說再見。如果能感同身受,我想也只有同等境遇的人能感受這樣的孤獨和堅強了吧。

從小就缺父母愛的孩子,表面上會很叛逆,很強勢,這是他的生活環境造成的,這也就是為什麼留守兒童容易出現問題的原因,他父母不能在他身邊照顧他,他會變得很強勢,而且人格也會很叛逆,但每個缺乏父母愛的孩子,內心深處都渴望一份愛,渴望能有一個人關心他、愛他。


情感怪獸



香妃存在嗎


小時候的生長環境確實會對人格的形成、性格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被關愛的環境中長大心理才會健康,如果從小缺少父母愛的人是什麼表現:

1、在長大後多表現為個性冷漠,不願與人接觸,更習慣於同自己交流。喜歡獨來獨往,在他的思想認知裡自己本身就是常常被人忽略的存在。對待問題不會尋求他人的幫助,心中充滿了孤獨感。

2、對身邊的人缺乏信任,內心也會充滿了失落和寂寞,表現為總是對身邊的人缺乏信任,難以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3、通常也無法體會和表達。或者他們成長以後會對人忽冷忽熱,難以分辨他人情誼的真假性,對交友以及情感的需求度很低。

4、我們都無法選擇自己的童年及原生家庭。這真是一件很無奈的事。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愛,並不是你不夠好,只是不夠幸運而已。

5、我們無法穿越到童年改變過去受過的忽視和傷害,但是認識過去,可以改變在你人格中的負面特質,治癒自己,變成一個可以擁抱幸福的人。

6、所以說,更要懂得自我治癒吖。同一片天空下,不要覺得自己缺了什麼。人世冰河,沒有什麼不同,大家都一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有愛與被愛的能力。靈魂是平等的,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幸福。





我是蒙氏教師


從小缺少父母愛的孩子最大的特點可想而知,就是比溫室中花朵的孩子要獨立,但同時性格上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形成兩種不同的極端,第一種就是性格非常內向,缺乏安全感,比較自卑,這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和成長,第二種就是有自己的主觀判斷,想法比同齡人要成熟的多,同時有野心。在日常生活中,這一類孩子從童年到成人都與其他孩子有很多不同之處,不管是在生活質量、飲食營養、遊戲娛樂或是學習當中,強大的內心會促使他與其他人格格不入或者與眾不同,所以,從小對孩子足夠的愛與認可,會使孩子的童年在快樂和自信中度過,而不是看人眼色使之缺乏自信,小編是一位教育人,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從小父母不在身邊,或者是有家庭離異的情況,一般都會對子女的影響還是挺大的。所以說父母帶給孩子的影響,還是會對孩子的性格和認知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我想通過下面的分別解答,來勸告大家沒什麼大事不要輕易家庭分離。因為這個真的會對小孩的心裡影響很大的,不考慮自己也要考慮一下孩子。不要因為自己的一點小任性,就影響孩子的以後生活。

首先從小父母不在身邊,對孩子的心裡影響肯定是有的。如果沒有的話,也說明家裡其他的長輩教導的不錯。接下來我給大家分別說明一下,因為導致孩子從小缺父母親情的情況還是挺多的,不同的方式導致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

首先先從最嚴重的父母離異來說吧,其實這個對孩子的心裡影響,和人生認知影響還是挺大的。一般在父母年輕的時候,可能因為某些事情一時賭氣。男方說過不過了,女方說不過就不過了。在這種賭氣下可想而知,因為父母的一時任性導致離婚。首先不說父母間的傷心程度,對小孩的影響程度也是非常大的。那麼小孩看到自己父母離婚,心裡會隨著時間的增長。以後結婚談戀愛了,假如過的不順心了。有很大幾率也會選擇離婚,因為他們可能覺得婚姻就是不可靠的存在。因為他們從感受到父母的情感,到他們長大後也會對感情失去信心。當然這個不是絕對的,需要區別一下概率事件。

從小有過父母離異的小孩,在內心裡其實是很渴望有一個靠譜的人的陪伴。而這種靠譜程度,在他們的心裡定位裡其實是一種高於正常家庭的存在。而大部分人其實很難獲取他們的認可,所以說假如各位身邊有一個這樣的對象。還需要多一點耐心,以及多一點等待和包容。

假如是從小父母去外地工作的這種情況,可能帶給孩子的內心程度,大部分都是沒有父母的一些人生指導吧。

在普遍現象裡,從小父母不在身邊。小孩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都會偏向有點嬌慣形式,當然這個也不是絕對的,還是有一部分的小孩在爺爺奶奶的賦予下,變得挺懂事的。

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就是家庭變故,這種多半是由父母一種一人或者兩人突然離事。假如有這種情況小孩多半會產生自卑內向性格,因為在他們心裡會認為自己是沒有爸媽的孩子,而別的孩子都有。所以說導致孩子的性格差異還是挺大的,有的是自卑內向,有的是攀比難以合群。

假如是父母再婚的情況,其實可以發現小孩大部分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從內心裡不認可這個家庭,在他們心裡認為這個不是他真正的爸爸媽媽。第二種是從小變得很懂事,因為在他們心裡認為,這個不是自己的爸爸媽媽,為了使他們不拋棄自己,不得不去談好他們,其實每當我看到這種情況,心裡都有點莫名的心酸。

總體來說假如從小孩子缺少父母的親情,對孩子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從而小編也在這裡請求看到這個文章的讀者,沒啥大事不要輕易分手。首先拿你們自己來說,分開了就真的失去這段感情了。對小孩來說從小缺少父母感情,對小孩的心裡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好了本期到這裡就寫完了,這期不要點贊,不要轉發,不要關注。因為我現在心裡有點難受,想去一個人靜一靜。





小意特製


從小缺父母愛的人,長大後會有這8種表現:

一、擅長剋制自己的內心需求

小時候為什麼會缺愛,就是父母沒有及時地去關愛孩子,滿足不了孩子的需求,要是孩子想要什麼,父母不但不給,反而還罵或者批評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向別人表達自己的需求,越來越擅長剋制自己的內心需求。

二、性格內向、孤僻

由於小時候沒有大人關心,所以和大人也缺乏溝通交流,自己只能和自己對話,慢慢地,就會變得沉默寡言,不太想和他人交流,性格變得內向、孤僻。

三、不自信甚至自卑

由於性格內向、孤僻,所以不經常與人交流,交流少了,就越不敢和他人說話,還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和別人是比不了的,老是想著別人都有父母關愛,而自己沒有,也總是認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會做不好。

四、對他人缺乏信任

父母不關愛孩子的表現還有不信任孩子,認為孩子做什麼都是錯的,孩子就會覺得委屈,才會認為父母不夠愛自己。長期處於這樣的環境下,也讓孩子變得多疑,對別人做的事情都持懷疑態度,就是對他人缺乏信任。

五、極度敏感

小時候缺乏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得極度敏感,要是別人做了一點對不起自己的事情或者是別人嘲諷了自己兩句,那麼自己就會立刻受不了,情緒就會徹底爆發出來。

六、缺乏安全感

小時候體驗不到父母全部的愛,就意味著孩子可能在心理還是身體上缺乏安全感,可能有人欺負自己,父母也管不了,那自己肯定會認為這個世界不安全。

小時候就缺乏安全感,那長大會這種感覺也是不會消失的,除非有個人是真正關愛自己的。

七、說話、做事容易走極端

小時候缺愛的人會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產生厭惡感,認為父母都不愛自己,還有誰去關愛自己,所以要是有人不小心惹怒了自己,自己可能在說話、做事上很容易走上極端。

八、佔有慾強

由於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全部的愛,所以長大後特別渴望得到愛,一旦擁有,便想永遠地佔有,不光是對愛,凡事認為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自己都想要去佔有它。

小時候缺愛的孩子長大後和不缺愛的孩子在許多方面相比是有缺陷的,雖說這些缺點都是可逆的,但是卻需要花費很大的努力,

所以作為父母,不管自己再忙再累,也不要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當然,也不能過於溺愛。






解析兩性


小時候的生長環境會對人格的形成、性格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被關愛的環境中長大心理才會健康,如果小時候缺愛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今天的文章將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從小缺乏愛的人長大以後有哪些特徵。

1、個性冷漠

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作為孩子最親密關係的監護人需要給與足夠的關愛和引導,如果都沒有時間關心孩子很容易引起性格孤僻,缺少依賴感和安全感。在長大後多表現為個性冷漠,不願與人接觸,更習慣於同自己交流。喜歡獨來獨往,在他的思想認知裡自己本身就是常常被人忽略的存在。對待問題不會尋求他人的幫助,鮮少建立人際交流,心中充滿了孤獨感。

2、對身邊的人缺乏信任

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過程中,家庭給予的教育十分重要,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呆在家裡。從擁有孩子那一刻起父母便出現了不可推卸的責任感,每一種行為、習慣、思維、概念都將對孩子的思想產生浸染和薰陶。情感上的交流是最為細膩且重要的,在孩子的世界裡撫養人的理念是判定一切是非的標準,他會遵循父母的要求來建立自己的觀點。

倘若父母只帶給孩子威嚴和要求,幼小的內心會缺少溫情的東西,只會更武斷和絕對的追求目標以贏得肯定。即便長大後可以在某些方面取得令人佩服的成績,內心也會充滿了失落和寂寞,表現為總是對身邊的人缺乏信任,難以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3、缺少愛的表達

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表達有很多的途徑,可以是最直接的言語表達,也可以是一個親密的擁抱,一個溫暖而堅定的眼神,甚至一個緊握的拳頭,這些肢體行為配合的方式是傳遞內心情意很好的方式。如果父母不給予孩子關愛和在乎的表達,孩子通常也無法體會和表達。或者他們成長以後會對人忽冷忽熱,難以分辨他人情誼的真假性,對交友以及情感的需求度很低。

電影松子的一生就是對此類情況最為真實的寫照,在她的世界裡:只要別人給予她一點點的好,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她都會覺得彌足珍貴,繼而把希望寄託在別人那裡。分寸感是他們思維裡較為模糊的概念,倘若逐步掌握好情感的尺度,人際關係的能力便會自然恢復。


夢緣146617083


從小缺父母愛的人,他們漸漸會變的自卑,缺乏安全感,渴望被愛,敏感多疑,不善於與人交談,往往會自己鑽進死衚衕裡。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我認為大部分應該都是這樣的。

而且我認為缺父母愛的人是有很多的,以前父母們去外面打工,把孩子交給家中的老人來帶,一年能有幾次見到孩子?恐怕一個巴掌都能數的過來。現在智能手機普遍了,有一些大人們也許玩手機的時間都勝過陪伴孩子的時間。就是這樣的漸行漸遠,父母們和孩子慢慢疏離,導致孩子的性格也越來越往偏的方向發展,甚至嚴重的到最後孩子都不知道怎樣和自己的父母相處。

真實案例:一個男孩子他的學校要開家長會,他的父母都已經答應男孩子要去了,但是最後他的父母爽約,沒有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導致男孩子要跳樓,消防員來了,得知了來龍去脈,男孩子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一年都見不到幾回,好不容易答應了來開家長會,最後卻沒有來。消防員答應男孩子他會去和男孩子的老師解釋,也跟男孩子說會讓他的父母寫保證書之類的,最後男孩子才願意讓消防員靠近自己,消防員才成功救人。

一個學期才一次的家長會,我想說來一次就那麼難嗎?難道只有真正的失去了孩子,才知道後悔?世界上可沒有後悔藥。但也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缺父母愛的孩子,他們是自卑的,缺乏安全感的,以為父母不愛他們了,做事是有些偏激的。

所以還希望既然把孩子帶來這世界上,就好好的愛他,給他關懷,讓他體會溫暖。不要把他帶來這世界上,只是為了讓他體會落寞。


多樣的路


從小缺乏父母關心和愛護,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自己去探索什麼是愛,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搞清楚如何愛自己如何愛他人,才能讓自己感受到幸福。

缺愛的人主要有以下表現:

  • 整個人散發不自信,容易自卑和焦慮。因為沒有愛的滋潤,人的內心容易乾涸,變得鬱鬱寡歡。
  • 大量的索取愛。往往缺愛的人,對愛的需求量是龐大的,就如即將枯萎的植物,急需甘露和水源來澆灌,才能茁壯成長。
  • 不懂愛。因為長期沒有得到愛,也沒有體驗過愛,常常不知什麼是愛。冒冒失失地跌入一段感情之中,以為那就是愛,後來才發現只是依賴。
  • 一個人扛下所有的事情。不喜歡麻煩他人,覺得自己不配被人愛被人關心,遇到傷心的事自我消化,一個人孤單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以上僅為我個人經歷後的一些感受,或許你也有相似的情節和感受,那就是我說到你心坎裡了。

我認為,還是要樂觀地去看待從小缺父母愛這件事情吧!也要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也許他們也是因為缺愛而不懂愛,不知道如何愛你,並不是有意不愛你。

為了終止這份不足的愛再傳遞給我們的子女,從現在起我們就要學會去愛自己,愛他人,我們才能收穫到加倍的愛,也能讓我們的後代生活得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