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生上學要注重什麼?

麒麒奶奶7


我們家有一個六年級的小姐姐,也經歷了從幼兒園到一年級的轉變過程,對於一年級學生上學要注重什麼的問題,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表

雖然小學和幼兒園都會按照固定的作息時間表來運作,但是兩者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核心就在於幼兒園的生活以玩耍為主,隨意性較大,小學的生活則是以學習為主,因此,要特別注重給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表。

首先是要按時的睡覺、起床,晚上不拖延,早上不賴床,按照規定的時間表來執行,中午最好養成午睡的習慣,一天的學習時間很長,如果睡眠不足,很容易出現疲勞、困頓的感覺,影響學習效果。

其次是要強調上學守時不遲到的幾率,幼兒園的時候,往往比較隨意,遲早、請假的情況多,想不去幼兒園就不去了,上了小學以後就必須改變這種觀念,沒有特殊情況,一定不要遲早、請假,要讓孩子意識到上學的嚴肅性。

小學的生活,隨著年級的升高,學業和作業壓力會越來越大,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上,因此在吃飯、玩耍的方面,需要控制時間,不能太磨蹭,否則會對學習計劃的執行帶來很大的影響。


養成一日事一日畢、不拖延的習慣

小學學習生活,每天都會有當天的學習任務,也必須要求孩子當天完成,不要形成拖延的習慣,作為家長,需要督促孩子完成當年的學習任務,包括作業、複習、預習等內容。


培養複習、預習的習慣

學校學習的知識,通常就是課堂上老師講一遍,回家做一次作業,到第二天往往就會開始學習新的內容,如果孩子不及時的進行回顧複習,在經過十天半個月之後,很容易將學過的知識忘掉,這個時候,複習就非常重要的,及時、反覆的複習,有助於孩子鞏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甚至可能有新的感悟。

畢竟,“溫故而知新”是我們都明白的道理。

預習也同樣重要,提前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助於上課的時候更好的理解老師的講解,提高學習效率。

這個習慣的培養,特別需要依賴家長的督促、指導,別指望著孩子自己會主動進行有效的複習、預習,對於年幼的孩子,自覺性、自律性都不夠,家長的干預很重要。


培養閱讀的習慣

現在小學的學習和知識的範圍,已經遠遠不僅限於教材的範圍了,需要孩子閱讀更多的課外讀物、涉獵很多領域的知識,才有可能更好的完成小學階段的學習。

我女兒這幾年的經歷來看,每年都會完成十幾本課外讀物的閱讀(這個強度算很低的了),學校每個學期都會提供課外必讀、選讀的書目,讓家長自行購買給孩子閱讀,因為在課堂學習、課後考試中都可能涉及到相關的內容。

此外,現在小學的學習已經不像我們當年只有語文、數學了,英語、科學等科目的內容非常的豐富,科學課甚至有很多初中物理方面的知識,如果學習的範圍不夠,理解這些知識的時候將會非常的吃力。

孩子的閱讀不可能靠強迫,一定要營造家庭的學習氛圍,這種情況下,家長最好是放下手機、關上電視,拿起書本和孩子一起閱讀,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習慣。


培養鍛鍊身體的習慣

學校的學習、成年以後參加工作的生活,對於孩子的人身來說就是一場馬拉松,需要健壯的體魄、良好的體質,因此,建議鼓勵孩子、帶著孩子一起開始鍛鍊身體,養成喜愛鍛鍊的習慣。

5、6歲以上的孩子,具備了較好的奔跑、跳躍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耐力了,可以讓孩子學習游泳、跑步、打球等運動,增強體質、培養自信,也給孩子培養一個興趣愛好。


加強和孩子的溝通

開始上小學的孩子,很可能會面臨學習的知識沒學會、上課沒聽懂、不敢發言、和同學之間不敢溝通甚至有小矛盾等問題,家長一定不能當甩手掌櫃,將孩子扔給老師不聞不問,需要經常跟孩子聊天、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期間的情況、想法、感受,進行適度的干預,幫助孩子更快的適應學校的生活。


*************************************************

元寶爸爸:我是兩個孩子的全職爸爸,70後花樣大叔,專注育兒、教育和親子旅行的話題,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轉發我的觀點,更歡迎評論發表您的意見,謝謝!


元寶爸爸聊育兒


很高興為您解答疑惑。一年級學生上學注重什麼?在我看來,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習慣。在人的一生中,習慣很重要。沒有一個好的習慣,將來就不可能有所作為。這一點想必朋友們都應該清楚。


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習慣呢?我有自己的看法。

第一:父母做榜樣。我們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的。肯定會有樣學樣,如果父母沒有做到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孩子又怎麼培養好的習慣呢?我鄰居家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事,小孩的媽媽經常看手機,可是就是不讓孩子看。很明顯,媽媽也是為孩子好。可是孩子卻這樣說,你都看為什麼我不能看?媽媽沒話說了。由此可見,家長對孩子影響真是挺大的。

第二:關注孩子的學習。作為父母,你去過幾次學校?有沒有了解過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即使在忙,也要抽空到學校和老師溝通。不僅可以瞭解孩子最近的表現,也可以安撫孩子的內心。最起碼讓孩子瞭解到父母是很關心自己的。

第三:適當鍛鍊。小學生喜愛玩,這是正常的現象。不妨在學習過後,留點時間玩耍。既可以放鬆壓力,又可以活躍腦子,還可以活動筋骨。何樂而不為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咪咪噠


第一、良好的學習習慣。

包括按時作息,按時寫作業,每天固定時間閱讀的習慣、每天鍛鍊身體等。

第二、跟同學相處的能力。

一年級跟幼兒園有很大的不同,幼兒園老師兼顧代理家長的作用,孩子洗手、吃飯、睡覺、上廁所、看書、學習,這些大事小事,幼兒園都會管,包括小朋友之間的矛盾。但是到一年級之後,老師基本上只負責孩子的學習,生活上只有意外情況,老師才會管理。一般老師是給大家講規則,要求大家遵守。小朋友需要學會自行和同學相處,自行照顧自己的。孩子開始跟同學相處,處理跟同學之間的小矛盾。

第三、溝通的能力。

孩子要學會表達自己,在班級之中,想要讓老師和同學注意到自己,孩子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看法,學會溝通能力。

一年級正好是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一定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受益終生!


Veeyn


首要要感謝我們的家長,願意花時間來讀這封信,內容比較多篇幅比較長,願意閱讀並且讀完說明你很重視孩子們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教育。

一年級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孩子能不能較快教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對今後的發展也會有比較重要的影響。然而作為一位一年級的學生家長,不知各位真的準備好了沒有?一年級中我們可能會碰到這些問題,學習上:上課不聽講、效率低下、回去作業拖拉厭學等,行為習慣上:遲到、沒禮貌、沒有責任意識、丟三落四等,也有可能面臨打架、受傷或者被人碰傷等問題,我們甚至還可能會碰到更多的奇奇怪怪的問題,你都準備好了嗎?

我有一個朋友在法國讀博士,她是做教育研究的,她有一句話給我印象很深刻:“家庭教育是拉開學校教育差異的潛在基礎性因素”。因此,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一年級是塑造孩子一生的關鍵

一年級是孩子人生的“幼小銜接期”——如果家長沒能及時地對孩子進行科學的引導,那孩子的心理水平還將長時間地處於幼兒階段;

一年級是孩子學習生涯的開端——如果孩子不懂得學習的真正目的,他就會把學習視為一種不得不為之的“勞役”;

一年級是孩子習慣、性格定性的關鍵期——這一時期是培養孩子好習慣,避免孩子壞習慣形成的最佳期;

一年級是孩子自我意識地重要萌發期——在這一時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決定著孩子的性格是自信還是自卑;

一年級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黃金期”——在這一時期,家長可以使孩子成為天才,也可以讓孩子變得愚笨。

一年級如此重要,作為家長,要如何去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個轉折期呢,我們需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呢?

一、家長要幫孩子順利走過“幼小銜接期”

1.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首先,孩子學習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

環境的變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是校園環境的變化。升入一年級以後,孩子們所處的校園更大了。對孩子們來說的學習生活環境也相對變複雜了。比如說:孩子們上廁所不再像幼兒園那樣在本班教室中,而且男女廁所分開了。平時,孩子們還要到上大操場去做操、上體育課。所有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不僅如此孩子們還要自己學會在學校裡吃飯,收拾好自己的東西,這些都需要鍛鍊。在小學的教室裡,我們給每個小朋友安排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並讓兩個小朋友的座椅和在一起成為同桌。因此,一個教室一般由4個大組構成。這樣的班級環境變化,無疑是對孩子的合作和交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個方面是師生和生生關係的變化。小朋友在幼兒園,每天都有老師全方位的保護和陪伴,師生之間接觸很密切。而進入小學,每門功課都由不同的教師執教,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學生人數也相對較多,所以師生個別接觸時間相對較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會感到生疏。尤其是一些家長把學校裡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喜歡歸咎於老師身上,老師也是普通人,沒有三頭六臂,更無法同時照看51個小朋友,老師的教育是針對大部分孩子的教育,如果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孩子情況特殊,請自己根據孩子特點,在家對於孩子進行個性化教育,在學校老師主要還是考慮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制定學習計劃,師生關係也是總有照顧不到的地方,每個孩子在家都很寶貝可以理解,但是在學校老師是教書育人不可能24小時看護,請家長根據孩子在校情況有重點的針對性補充教育。

其次,作息時間發生了變化

幼兒園裡到校時間可能更為靈活一些,如果小朋友起床遲了,那遲點就遲點,沒什麼關係。但進入一年級,就不能隨便遲到了。早上我們要求小朋友們在7點45分左右到校,一年級的老師每天都會更早到校,迎接小朋友們的到來,並且組織小朋友開展內容豐富的早讀。一年級上半學期,老師們一般都會利用好早讀這一段非常寶貴而有效的學習時間,通過各種形式,幫助孩子複習鞏固已學的知識。因此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準時到校,參加早讀。

再者,教育內容與目標的變化

幼兒園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習形式以輕鬆活潑的遊戲為主。而進入一年級後,學習有了明確的任務、目的,而且以各門課程的形式出現。目前,一年級開設的主要課程有:語文、數學、英語、唱遊、美術、體育、道德與法治、主探、體活、寫字等。這就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要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掌握一定量的知識,並且以測驗的形式加以檢驗。此外,為培養孩子各方面的才能,我們週一下午還開設快樂活動日,根據孩子的興趣進行畫畫、講故事、文學社、古詩詞等課程。

2.讓孩子在情感上接受小學

從幼兒園步入小學,是兒童身心發展的一次重大轉折,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一次考驗。在心理方面,家長要讓孩子覺得“做一名小學生是很自豪的事”。與孩子聊天時,家長要有意識地聊一聊小學生及小學校的事情,告訴孩子上學的種種好處,比如可以認識很多新朋友,學到更多的知識等等。好孩子是鼓勵出來的,要多鼓勵、讚賞孩子,並由衷地祝賀孩子長大了。比如,家長可以說:“今天玩具收拾得真乾淨,真像一名小學生!”讓孩子從家長的口吻中,感受到成長的自豪,從而產生羨慕小學生、嚮往小學生活的情感。入學前,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參觀一下小學,這樣,入學後孩子的陌生感就不會太強烈。

家長要特別注意,不管上哪所學校,你應該對小孩講,這所學校是最好的,這所學校的老師是最好的。這樣才會更加激發孩子的自信,感覺到自己能在這樣的學校讀書感到驕傲。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決不能用上小學對孩子施加壓力,比如:“你再不聽話,讓小學老師來管你!”這樣的話語,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的恐懼感,產生不該有的心理壓力。

3.讓孩子瞭解,“沒有玩具的課堂” 同樣有趣

因為一年級的孩子剛剛從自由玩耍的幼兒園走過,所以他們之中的大多數,都不能很快適應小學這種相對比較緊張的學習環境。而也有很多小學老師針對一年級孩子的這種不適應,把一年級的課堂笑稱為“沒有洋娃娃的課堂”。

當一年級的孩子抱怨自己坐不住的時候,如果家長責備他們,或者否定他們的情緒,或者認為他們的這種抱怨是無理取鬧,那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因為家長的不理解而對家長產生反感,進而使親子關係出現裂痕。

我的同事的女兒也曾向她抱怨過上課沒意思,想要重回幼兒園。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因為一本名叫《一年級的小豌豆》的書使她的女兒的觀念產生了很大轉變。她閉口張口的“小碗豆說了”,並且對這個虛構的同齡孩子所說的話深信不疑、死心踏地,進而會按著她說的話去尋找“沒有洋娃娃的課堂”的樂趣。

同時,一年級的孩子非常感性,當他們的情緒得到家長的認同,而且他們覺得家長所講的話很有道理時,他們會按照家長所說的去做。

一年級,孩子自我意識的重要萌發期

1.面對消極、自卑——引導孩子深入地瞭解、認識自己

對於剛剛入學的孩子來講,由於他們即將面對的是重重的困難和不適應,所以這一時期,他們很容易產生消極的自我意識。因此我們引導孩子深入地瞭解、認識自己,區分自己心中的“自我”和現實中的“自我”,可與同伴比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並主動去挖掘自己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

2.面對推卸責任、悲觀——培養孩子積極的“自我歸因”能力

我曾教到這樣一個孩子,幾乎每天都遲到,每當我問他原因時,他都會說:“媽媽起床晚了,所以我也起晚了。”在我的建議下,孩子的媽媽給他買了一個鬧鐘,但第二天他仍然遲到了,我再問他原因時,他仍然理直氣壯地說:“媽媽給我買的鬧鐘聲音太小了,我都沒有聽見鬧鐘響。”

也許有家長會說:“這個孩子是在撒謊,他是在為自己的錯誤尋找理由。”其實,確切的說,這應該是孩子的一種歸因方式,也就是說,他習慣了把由自己失誤而造成的錯誤推給別人或者周圍環境。家長們可不要小看孩子的這種歸因方式,久而久之,它就會變成孩子的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情況下,孩子是很容易悲觀的,接著他的人生也必將走向失敗。

作為教師,我建議家長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你培養孩子積極的“自我歸因”能力:

①告訴孩子,不管是由於睡眠原因,只要是出現了錯誤,首先應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彌補錯誤;

②引導孩子從自身的方面尋找原因;

③繼續向孩子傳達這樣的觀念,出現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錯誤中沒有所得,引導孩子的吸取錯誤的經驗中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3.面對以“自我”為中心——讓孩子學著吃點“虧”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抱怨孩子:

“好吃的都是他的,家務都是我們的,這孩子太精了。”

“每次讓他做家務時,他都表現出十二萬分的不滿意,就好像他就不應該做家務一樣。”

……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很容易就會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自己和他人是有區別的,但他們很難意識到對所在家庭、集體也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從許多成功的家庭教育中,我們發現讓孩子“吃虧”也是他們成長的一種方式。也許他們不會輕易相信家長的“大道理”,但“吃虧”會讓他們清醒,進而會自己總結不再“吃虧”的經驗。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孩子自我意識的繼續發展,他們會明白家長的一片“苦心”。到那個時候,他們會為自己擁有的能力,比如強烈的責任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關心他人的能力等而感到驕傲,他們更會感激家長對自己的教育。

一年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時期

同樣的年齡,聽同一個老師在講課,為什麼孩子的學習成果會有如此大的不同?很多家長把這一問題的原因歸結在,孩子的智力存在差異。而事實我們知道大多數孩子的智力相差無幾。決定孩子學習成果好壞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1.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多重要,我們必須把目光先放長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一個疑惑:“孩子的一二年級時成績優秀,怎麼到了三年級就忽然大幅度下降呢?”原因一:一二年級知識簡單,只要孩子去學,他們都能學會;三年級不僅知識難度增加了,其他各方面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原因二,早跑的孩子對學習重複的內容失去興趣,養成了不認真聽課的習慣,到了三年級時常“碰壁”,厭學情緒更為強烈。因此,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很多老師把三年級稱作為孩子們的“一道坎”。

那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會碰到這道坎呢?答案是:並不是。擁有濃厚學習興趣的孩子就能夠成功跨過這個“坎兒”。

關於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法有很多種,內容比較多,家長們可以自己上網蒐集資料,根據孩子的個性“量身定做”。

2.端正學習態度,讓孩子體會到學習是件快樂的事

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形成正確地學習態度是很重要的因為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學習態度,往往決定他今後整個學習生涯中對待學習的態度。如果說孩子能在入學初期就感到學習是件有意思的事情,是件快樂的事情,那孩子的一生都將在這種快樂的學習態度中受益。所以,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一年級是家長培養孩子正確學習態度的關鍵期。

在入學初期,我們需要不斷地向孩子傳達這樣一個觀念——學習是快樂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持平常心,永遠用欣賞的態度對待孩子的學習;幫助孩子去發現學習中的新鮮感;給孩子創造一個積極的學習“輿論環境”。

3.明確學習動機,讓孩子明白,他在為什麼學習。

正確的學習動機是孩子形成科學的學習態度,以及正確地學習習慣的前提。到了二、三、四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逐漸開始定型,如果我們在那個時候才去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學習動機,將會難度增加很多。

心理學家們曾經在一年級的班級裡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第一天,心理學家對學生說:“如果你們能認真地寫滿一頁生字,我就給你們每人5元。”結果,孩子們都認真地完成了。

第二天,心理學家對學生說:“如果你們能認真地做完這幾道數學題,我就給你們每人4元。”結果,開始有孩子不滿了:“昨天還是5元,今天怎麼少了?而且做數學題比寫生字難多了!”

接下來,心理學家給孩子們的金錢獎勵越來越少。最後,當這些金錢獎勵消失時,孩子們都憤怒了,他們集體“罷學”,再也不做心理學家給他們分配的學習任務了。

事實是這樣的,一年級的孩子們都喜歡物質獎勵,但家長們絕不能用物質獎勵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因為物質獎勵一旦消失,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消失。所以我建議:精神鼓勵增加,物質獎勵減少。同時給孩子打好預防針,讓孩子明白,他在為自己學習。

有了學習的興趣,但要形成能力,還需要我們做以下幾點:

一年級,學習能力養成的關鍵期

1.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孩子打好漫長學習生涯的“地基”

在孩子漫長的學習生涯中,一年級是一個重要的開端。如果把孩子的整個學習生涯比作一幢高樓大廈,那一年級就相當於這幢高樓大廈的地基。如果地基打不好,不管這幢大樓有多高,它都是不牢固的。

在這裡我列舉一些:

①養成愛護書本的習慣

當孩子拿到書後,家長協助孩子包好書,在書的封面上寫好班級、姓名。書或作業本的角有褶皺,提醒孩子把它弄平,讓孩子的書、本子,始終像新的一樣。這無形之中就是在告訴孩子,尊重書的態度就是尊重知識的態度。

②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

我們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提前教孩子認字、寫字,往往忽視了孩子寫字的姿勢。在長期的教學中,我感覺到,現在的學生寫字方面最大的問題不是寫不好字,而是寫字姿勢不正確,有60%以上的學生在寫字姿勢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錯誤的寫字方法,既影響字體美觀,又影響寫字速度,對學生的學習極為不利。比較常見的問題有:寫字時身體趴在桌上,眼睛離書本太近,手腕往裡摳、手指離筆尖太近……希望家長們讓孩子完成一定的小任務時,要特別注意留心孩子的寫字姿勢,一旦發現問題要馬上糾正,而且不提倡孩子一次寫太多的字。另外教的時候一定要教正確了,特別是一些筆順、字音,如果錯誤的內容先入為主了,那改過來就更麻煩。(豌豆、蒲公英;車、火、扔、及、方)而且家長為孩子選購的鉛筆呢,也應該是硬度適中的木杆鉛筆,如適用於繪畫書寫的HB中華鉛筆;橡皮呢,一般選用比較軟的。

最關鍵的是孩子總是趴在書桌上寫字、看書,這體現的不僅是一種不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一種懶散的學習狀態。用這種狀態對待學習,學習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正確的讀書姿勢應該是:要求書本平攤在桌子上,人坐正,腰挺直,眼離書本一尺,左手押書,右食指指字,大聲朗讀,不加字、不漏字、不讀破句,更不要拖腔。

正確的書寫姿勢應該是:寫字時也要人坐正,腰挺直,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沿一拳,一筆一畫寫好每個字。

③多看課外書

今年,上海的一年級也開始全面施行國家部編語文教材。新教材重在培養孩子的字感,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在識字的迫切願景下學習拼音,而這兩點,都是為了“延伸課文,海量閱讀”鋪墊的。為什麼要那麼重視閱讀?因為少讀書,不讀書,一直是語文學習中最大的問題,老師無奈,家長苦惱,原滬版教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將大量閱讀放在了語文書上,最後老師教學時課時緊張,而本冊教材雖然課文數量不多,但注意往課外閱讀延伸,鼓勵學生不帶功利地讀一些“閒書”,鼓勵“似懂非懂”地讀書,“連滾帶爬”地讀書,目的就是為了培養閱讀的興趣。一年級的語文書上有一個欄目叫“和大人一起讀”,我們希望在整個小學階段,您能始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開展親子共讀,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本次家訪中,下發的《新生入學指南》上,我們為大家推薦了一些書目,希望您能通過購買、借閱等方式和孩子在一學期或是一學年中讀完,在促進親子關係的同時,激發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一舉多得。有些家長想要培養孩子閱讀習慣,但是孩子不重視,所以我建立了微信閱讀打卡群,這個閱讀群我會監督孩子們讀書一個月,如果家長覺得是負擔比較重可自行退群,一個習慣養成需要21天,等孩子們有了閱讀習慣閱讀群就解散,因為我還是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書本內容的教學上。

開學後,家長們需要調整學生的作息,爭取每天6點30起床,晚上8點30睡覺。並且讓孩子每天擁有30分鐘的固定閱讀時間,讓孩子學會閱讀,愛上閱讀。

④做好孩子的預習、複習

每天做好預習的作業,老師要求讀幾遍必須做到,讀書聲音響亮、流利,而後根據孩子熟練與否再可多讀幾遍,家長簽好名和日期,如已讀3遍,家長姓名,日期(統一簽在該課題的右角);

引申一點:預習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問題,而是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興趣。

一個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幫助孩子預習的:

明天孩子就要學習 “生命”的“命”這個字,媽媽告訴了他這個字的讀音,當孩子要求媽媽告訴他這個字的寫法時,媽媽這樣告訴他:“關於這個字的筆順和寫法,明天老師會詳細地給你講的。你要認真聽,明天把這個字的筆順告訴媽媽,好不好?”

當然,媽媽還幫助孩子用這個字組個詞——“生命”,然後接著問孩子:“你知道這個字還能怎麼組詞嗎?”

孩子興奮地又說了個“命運”。接著就說不出了。

媽媽說“沒關係,明天老師會用這個字組很多詞,到時候你要把那些新鮮的答案告訴媽媽!”

孩子鄭重地點點頭。

讓孩子帶著疑問和積極性去聽課,這才是孩子聽課的最佳狀態。

再來說說複習——

對於任何年齡段的孩子來說,複習都是幫助他們鞏固知識的最好方法。但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複習卻具有一種特殊的意義。因為複習不僅是一種學習方法,更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說到這兒,我們必須要說一點,關於一年級需不需要回家作業?我的想法是口頭作業與書面作業並存,但老師在佈置作業時會注重作業的質與量。原因之一,我剛也說了,複習舊知很重要;第二,為了更好地與三年級銜接,寫是必須的,如果一二年級不寫,到了三年級突然讓學生提筆寫回家作業,那麼孩子們肯定是不願意的;再者,城區、市區的學校的一年級都有佈置回家作業,有的學校的作業量還很大。當然如果有哪位家長有不同意的,請私下告知我。

舉個例子【出示預習、複習】

也就是說基本上一篇課文有兩個簽名。老師檢查孩子的預習、複習情況時最直觀的您的兩個簽名,一個是預習後籤的,還有一個是複習後籤的。為了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項作業的檢查權,家長務必再忙再累也要認真負責行使!

⑤學有餘力的學生,家長可以適當讓孩子寫寫或默默我們教的拼音和字

注意:寫字量不要太多,關鍵要孩子觀察該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正確,書寫要端正、美觀,現在考查中,寫字分值很大,許多學生失分大多在寫字這一塊。當有默寫的要求時,讓孩子事先寫寫、默默,有點基礎,就不會那麼累了。


sevenworkroom


一年級學生上學我認為應注重於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作息習慣”!


我們家現在是第二個一年級學生了,第一個時我沒有好好管理與教育,以至於之後的幾年時間裡我又慢慢的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現在是第二個一個級學生了,我總結出一些經驗,分享給你。


一年級學生在學校學的知識還是很簡單的,且大部分都在幼兒園學過。

一年級學生在學校要養成上學不遲到,上課要認真聽講,認識記好每天所學知識(家長每天可以還孩子交流,問孩子今天學的知識是什麼,以加強鞏固孩子記憶),並養成每天放學回家後獨立按時完成每天的家庭作業(不會的家長講解與輔導);

每天晚上和早上可以讀兒童讀物十分鐘(當然是有“拼音”標註的書),時間久了就養成良好習慣了,對以後學習有幫助;

每天早上讓孩子看課程表,知道今天上什麼課,需不需要帶輔助物品;

吃飯飲食上要給孩子養成不挑食、按時吃飯的好習慣。孩子們都愛吃零食,但是一定要放在飯後吃(因為飯前吃零食多了,可能會導致不吃飯);

每天午休30分鐘,晚上按時睡覺。

每天的看電視時間也要控制,有空時多帶孩子戶外玩耍,有助於孩子成長與身體健康。

更不要給孩子養成從小玩手機的習慣,除非學校佈置的有手機上的“一起作業”,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後,要立把收掉手機。


我們家裡也是一年級學生,我能想到的就是這麼多,我一直在照著做,希望孩子能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


人在風上走


我今年教一年級,所以來談一下。第一,注重習慣的養成,包括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第二,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態度大於能力。第三,培養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孩子在學習成績上突出,必須注重興趣的培養。第四,注重培養孩子對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簡單說這些。


聽雨41913248


孩子的教育,我認為首先是父母的教育,尤其是母親的教育。錢是重要的,品性也是一樣重要。要求孩子讀書,自己卻在打麻將,孩子內心也不會服氣的。一年級孩子至少寫作業認認真真,不能馬虎了事。課外閱讀很重要,不識字也要看繪本,考試做題離不開讀懂題目,正確理解題意,父母讓孩子慢慢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接納孩子的不完美,因為父母親也並不是完美的。做父母的,自己也多讀點書吧,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引導的。與之共勉。


冰鍾玉670


一年級養成良好的習慣特別重要,每天整理書包,坐姿,握筆姿勢,一開始必須家長費點心,把所有的好習慣養成


妍岐媽


應注重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比如預習、課後複習、按時完成作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