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政治,你覺得歷史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

關心婷


歷史其實還是偏唯心的。

雖然我們現在談到歷史,都會拿出很多歷史文物或者古籍史冊作為證據,看上去是唯物的,有理有據的,但還是細思極恐的。

首先,要談歷史,必須要談個人的歷史觀。沒有歷史觀的人,是不可能說他了解歷史懂歷史的。而歷史觀是個比較主觀的東西,是跟個人的精神世界狀態關係密切的,歷史觀不同,對同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就會完全不一樣。舉個例子,劉備和曹操,誰更是奸臣?

涉及到文物的話,只能說文物可以反映當時社會的一些情況,但這些情況,都是現代人根據現代生活的感受而進行的想象。合理的想象可以有很多種,但沒有人可以百分百肯定就是那一個想象是正確的。

至於古籍就更不好說了。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而勝利者書寫的歷史裡,肯定會美化自己一方犯下的錯誤,甚至妖化被滅勢力的一些合理行為。而中國人尤其喜好象徵和想象。《史記》中的上古傳說和商周事蹟,其實多為經過人們想象加工的產物。而正史和野史的記載究竟誰更正確,其實一直以來都沒有絕對定論,只不過對於歷史研究來說,正史更受青睞。

歷史沒有真相,有的,只是根據我們能看到的屬於歷史的東西而進行猜想罷了。可能後面發現了新的歷史遺蹟或書籍之後,以前我們堅信不疑的歷史真相也會被重新改寫一次。


全職奶爸孤島君


歷史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

從理論上來講,從真正意義上拋開政治……我認為歷史應該屬唯物的。

然而,究其歷史,政治又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

但是,儘管政治在左右著歷史,而歷史也在客觀和現實中不斷的淨化、還原歷史的真象……

——我認為:歷史,是唯物的!


本是文創人


歷史唯心與唯物,今來古往已分明。

心源因物而豐富,物象為人始有情。

事物發生存在中,謎團解破得標徵。

情由心起皆因物,無物如何論枯榮。





書劍客申聯軍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之前,唯物主義思想早就產生了,儘管尚未形成辯證法的概念,但已經具備對立統一的學說,只不過僅限於對立統一規律的泛泛而論,尚未將系統思想和系統規律列為辯證法的核心繫統。所以,人類在二十世紀前的歷史觀方面大都是客觀唯心主義的。與主觀唯心主義認為的,是傑出英雄人物主宰社會歷史的變遷,“大人物心裡之動進稍易其軌,而全部歷史可以改觀”不同,客觀唯心主義史觀主張某種神秘的精神實體決定歷史,認為歷史運動的秩序要麼是神的有目的的安排,要麼是由某種神秘力量的邏輯指令所規定。

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天道、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如:各種宗教所崇拜的神、佛及其天國、極樂世界。同時,客觀唯心主義歷史觀主張某種客觀精神、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決定歷史的發展,如:老子認為,天下萬事萬物的過去未來、出生入死、循環往復都是由“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天道自然決定的;黑格爾認為,人類歷史是“絕對觀念”發展到一定階段而外化的產物;孔子認為上天主宰人世,各民族的偉大歷史人物不過是“客觀精神”的體現者……。

歷史唯心主義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奴隸社會。但其唯心主義觀點在古代只涉及到國家、政治等某些領域,還不是對人類社會整體的認識。歷史的唯心主義觀點渾然一體地包含在一般世界觀之中,未形成獨立的系統的理論,佔據主導地位的無非是英雄史觀。因為對英雄的頌揚是先民傳述歷史的最古老的形式。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曾有過類似的情況。在中國史學史上,這種頌揚的方式在階級社會里還被繼承下來。因此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在進行歷史記述的時候作者都會不自覺的運用英雄史觀來進行講述。到了黑格爾跟尼采這裡,英雄史觀算是發展到了一個巔峰,認為“英雄造時勢”,在這個思想的基礎上又引申出另一個觀點,即“群眾是愚蠢的”,將“英雄”與“群氓”對立了起來,於是,無產階級精神領袖,卡爾·馬克思對唯心主義英雄史觀進行了系統性批判:你們說英雄決定一切,那現在怎麼咱們越研究越覺得不是英雄決定一切呢?生產力、社會因素、自然環境,這些不都對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嗎……?恩格斯也對英雄史觀予以駁斥:恰巧某個偉大人物在一定時間出現於某一個國家,這當然純粹是一種偶然現象。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人除掉,那時就會需要有另一個人來代替他,並且代替者是會出現的——或好或壞,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總是會出現的……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是不否定英雄存在的,並且認為,沒有英雄甲也會有英雄乙丙丁,只要歷史發展的大趨勢如此,那麼總會有一個人跳出來成為英雄。所以在考察歷史的時候,討論這個英雄的所作所為雖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考察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的生產力跟生產關係、當時群眾的行為。這樣就涉及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群眾史觀跟唯物史觀能不能直接劃等號。

從19世紀以來的無產階級革命的成敗中不難發現,當革命把群眾發動起來的時候,“數風流人物”在革命時期不是讓運動帶著走,就是被運動拋棄。英雄也不能逆歷史潮流而動,而且必須順應人民群眾的意願。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味強調群眾史觀、實行群眾專政,有可能發生副作用,如糟糕的民粹主義、多數人暴力、民主極端主義抬頭。試想,一群人說弄死誰 就弄死誰,要誰服從 誰就得服從…,這是一種多麼危險的思想傾向!因此,儘管我們現在是世界上唯物(群眾)史觀的正統的、也唯一的繼承者,但從我國傳統的評書、通俗史到大部分文獻、專著,仍會多少帶上一些英雄史觀的影子,現在,這種影響反而更加強烈了,這不能不反映出我們潛意識中的“精英”情結。

所以說到這裡,我們大概可以總結一下關於歷史是唯物的群眾史觀?還是唯心的英雄史觀的問題了:

為什麼英雄史觀會佔主導地位?這種現象是如何形成的?

1.英雄史觀符合人類觀察與記述歷史的直覺,是較早成型的史學觀範式;

2.大部分早期史料都是基於英雄史觀形成的,對史學家們(以及一般人)影響很大;

3.群眾史觀出現時間較晚,且受到意識形態影響,有關著作數量遠遜於英雄史觀。


來取笑


我認為歷史是唯心的,因為歷史是人寫的,而寫歷史的人都是接受了帝王或統治者的使命來篆寫歷史,那麼他就受到帝王或統治者對歷史事件好惡的影響,寫出的歷史要附會帝王和統治者的心情,史實就會有偏差。再者寫歷史的史官個人的道德修行及三觀高度也千差萬別,那麼各個史官筆下的歷史真實性就讓人存疑,對歷史大事的對錯判定也有不正確的。還有帝王或統治者以好處利誘史官,史官受誘惑篆改歷史也是有可能的,有的帝王或掌權者甚至利用強權逼迫史官歪曲歷史的事情也是有可能的。

每個史官出身不同,那麼史官的認知天生就帶有階級性,他的筆下寫出的歷史具有強烈的對不同階級人的好惡,這種歷史書是很不嚴肅的。史官個人的文化素質參差不齊,水平低下的史官寫出的歷史當然存在不準確、不真實的情況。

古代的史籍由於戰亂、火災等影響經常會镸失、焚燬,導致歷史記載中斷。後來再補寫斷代歷史就無依據可循,史官可能依民間記載或歷史傳說來書寫,這樣的史書真實性、可信度就大打折扣。

通過上述的種種事情分析、判斷,我當然認為歷史是唯心的。


劉257728326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那麼組成世界的當然包括意識了。所以意識也是物質。

1把意識從物質中分離出來。這是分類標準不同。看不見,摸不著,,測量不到就不是物質嗎?上帝粒子,夸克……你是怎麼測量到的。引力,磁場這些也看不見,但是它們確實在起作用。

2關於物質與意識的關係,我想到了一個物理學定義:物質周圍存在引力,那麼有引力存在就一定有物質。

同時也可以這樣說,有物質就一定會有意識。有意識就一定會有物質存在。

所以物質與意識共同存在。他們之間不能說誰決定誰,因為他們同時存在。

人活著的時候有意識。這是活著的意識。人死了的時候有死了的意識。不同的狀態對應不同的意識。死了就是沉睡狀態的意識。

3現在的物質概念是三維的。那麼意識是幾維的呢?意識可以是任何維度的。因為意識可以超越時間空間,通過想象到達任何地方。古往今來,一念即去,一念即回。

4意識可以改變物質,讓物質發生改變。物質也可以改變意識。二者相互作用。





只要堅持夢想總會實現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理解政治的含義。

所謂政治,如果對一個國家來說,就是政府層面和組織團體等對社會其他層面的經營管模式而最終達到的目的,這就是一個所謂上與下的關係!如果從國際關係角度來講,國與國之間共同討論局勢發展的狀況,根據各自的目的不同,可以是統一的思想,也可以是反對的意見,那最終的結果,那就是謂的政治。政治體現出的是事物發展的方向。

然而歷史的發展最基本的構件要素是勞動者的自身勞動行為和初始的勞動意願,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不同,勞動行為和勞動意願也是不同的,但最終的目標都是統一的,那就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在一般情況下,說歷史發展的話,它是唯無的。好比車輛,只要有路,它就可以行駛,但要讓它朝哪個方向行駛,行駛速度多少,轉左轉右,還是一直前行,這是司機說了算的。

如果沒有這個司機掌握方向盤,那麼我們說車是自由行駛的,這就是歷史發展唯一存在的事物。如果我們把勞動者及其它事物與歷史發展聯繫起來,如同車的自然行駛一樣。

所以,歷史發展本身來說是唯無的。不過真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劃分理論。


上天的棄子


這其實就是一個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的問題!其實,歷史得推進是英雄和時勢的相互作用!比如,漢文帝的繼位,如果沒有呂后除盡劉邦皇子,怎麼也輪不到他!可是也正因為他的英明,開創文景之治,開啟了中華帝國走向世界中心的步伐!


豬豬俠評論


上聯,心由物映

下聯,物隨心轉

橫批,世界人類史唯物與唯心的自白

註釋,

1.物質決定精神

2.存在決定意識

3.唯物決定唯心

為何,因為,心是腦的代稱,人類頭腦的意識,皆來源於現實世界的物質,人體自身,他人,大千世界,包羅萬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為何唯物,物質第一性,為何抗拒唯物,格物致知。為何唯心,意識第二性,正心誠意,母與子,先與後,重與輕,不言自明,不言而喻,抗拒唯物,推崇唯心,從大的說是麻痺人們的精神鴉片,從小的說是望文生義,從居中說是無知無畏,由物質到精神,由存在到意識,由格物到致知,由正心到誠意,由修身到齊家,由治國到平天下,拾級而上,不可或缺,此為道德一線天順昌更逆亡,而非科技雙刃劍治世也亂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同祝福㊗️!㊗️㊗️㊗️㊗️㊗️🙏🙏🙏🙏🙏👍👍👍👍👍





徐敏豪大詩人


無關政治,我覺得歷史是唯物的。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三個詞語的簡單定義。 歷史:過去的事實。 唯物主義: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物質決定意識。 唯心主義:世界的本質是意識,意識決定物質。

當然,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中的兩大基本派別,闡述它們估計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夠說得清的,在這裡不作過多展開。

學過哲學的都知道,物質是客觀存在著萬事萬物的總和,而意識是人腦的機能,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是自然界和社會長期發展的產物。過去的事實雖然消失了,但客觀存在過,它就是物質的。

問題不辯自明,無關政治,我覺得歷史是唯物的。

再說兩句題外話,歷史從來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