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有片假名和平假名为什么还要汉字?

一点生活NJ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理清一个概念。表音文字还有表意文字。我们汉字是表意文字,同时也有许多文字兼有是表音文字。

平假名和片假名就是表音文字,平假名是表达原来日语的一些发音,而片假名表达的是许多外来语,主要是英语的一些音。

如果单纯的只使用片假名和平假名,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就看看现如今的韩国和朝鲜,这两国就是只使用表音文字。只使用表音文字就会造成有许多字音书写表达出来,都变成同音字,而无法辨别它实际要表达的意思。

现如今韩国人名字用谚文写出来,都出来,都是同音同字。但却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只能靠猜。我记得韩国似乎有出现过一个事故。一个工程需要做“防水”,但是用韩文写出来和“放水”是一个同样的文字。这就造成了后续的人直接放水而造成了施工事故。

汉字是直接表意的,文字写出来就是表达某种特定意思,往往不会造成歧义,如果有一定歧异,结合上下文更能清楚表达!

日本的将平假名和片假名与汉字共用,这是历史的传统。他们看到了汉字学习成本的巨大,由汉字的草书演变出了平假名。为了更好的学习外语,他们又演变出片假名。但他们又希望能够用汉字来表达更为直接准确的意思。

因此,对片假名和平假名与汉字混用,既有现实需求的考虑,也是他们长期学习外来文化的一种体现!


庄瓦寒南閩閒人




这个问题要分几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个层次:日语本来没有文字,后来引进汉字,成为汉字文化圈里最重要的成员了,现在可以说汉字是日本的“宝贵财富”。因此,说起汉字,日本是有发言权的哦。

最初从汉朝开始.,日本人开始大量接触汉字,至东汉已经开始使用古汉语了,也就是日本的文字是从使用古汉语开始的。而且古汉语是以一种非常强势的文化传入日本的,这就造成汉字汉语在古代日本拥有崇高的地位,虽然并没有普及到下层百姓,但是已经大大影响了日本的语言。结果,日语很多固有的词汇,被汉语词汇代替。另外,日语里没有的概念,也直接引用汉语概念,比如像天皇这样的词汇,都是来自汉语。更不要说什么寿司,拉面,鞠躬这些词汇乐,这么说吧,凡事一切文明相关的几乎都来自古汉语,甚至一些生活语汇也来自汉语,比如筷子(箸)之类,因为日本与古中国的交流是一个学习中原先进文明的过程,因此改变的绝不仅仅是语言,还包括生活方式,以及思考方式。

这就造成日语中留下了或填补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原来日语可能有的一些固有词汇也逐渐消失了。这些来自汉语的词汇,就始终用汉字书写,读音也保留了古汉语的读音,比如“读书tokushio”。这种汉子音是古汉语的读音,和现代汉语不太一样。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写的是汉字,但是读音还是读成日语固有的音,比如“草”,这种东西日本本来就有,词汇也是真正的日语词汇,发音为kusa,这种读法被称为“训读”,就是用的是汉字,说的却是日语。

综合两种情况,目前,日语的许多概念、表达是离不开汉字的,汉字已经深入日语的骨髓,融为一体了。

第二个层次:日语一方面本来就有很多同音词(不知道怎么发展出来的),一方面引进汉语词汇也导致大量同音词。这些同音词,不写成汉字不足以区分。

试举一列,比如:

いし (ishi)意思 意志 医師

かいとう(kaitou) 回答 解答 解凍

假名,就是假借的汉字,每个平假名就是一个汉字,只不过是汉字草书的写法,和汉子原来的模样有点不同。比如

あ,音a,草书“安”

い,音i,草书“以”

せ,音se,草书“世”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共有50音。但是这些草书汉字(假名)已经没有原来的意思了,在日语中只代表“音”,或音节。

原来假名只是用来表示汉字读音,或者表示语法关系的,书面语还是以汉字为主,后来平假名写成的词越来越多,汉字的使用不如以前频繁了。

现在普通年轻人有一种趋势,能不用汉字的地方就不用汉字,尽量写成假名,尤其是知识文化层次低的人,甚至一篇笔记不见一个汉字。这难道是学韩国?还是汉字太难学了?

第三个层次:汉字已然是日语的一部分。语言这个东西,有时候不仅仅单纯为表达,它还是文化,是根基。因此,许多日本人,尤其是在知识阶层,正式文件,正式场合,高端文雅之环境,人们还是喜欢用较为正式的汉字。

报纸,公文,文书,合同,著作等,日本人还是尽量使用汉字,否则一堆假名,明显档次相当低。

即使中国,在官样文章,文学性作品,著作,报刊杂志中,不是也经常使用“文言”吗?也经常使用“成语”吗?比如汗牛充栋这样的词,用起来文雅,又古意盎然。

日本也一样,汉字不仅文雅(主要传到日本的时候就是高端文化),而且不易混淆,简洁清晰,日本人用起来一点也不比中国人差哦。

语言,是很神奇的。你用什么语言,你就会用什么方式思考。这就是文化输出的厉害之处,日本人用汉字,因此也会用东方式思维思考一切问题,所以日本人对中国之观念非常熟悉。我们对他们就了解的比如他们对我们的了解,为啥?因为日本人还使用拼音文字“假名”,所以他们也学会了西方的思维模式,厉害吧?



题外话:总感觉日语总有一天会完全拼音化,感觉能写汉字的日本人越来越少,生活中使用也有减少的趋势。再加上韩国越南的“脱汉字”榜样示范作用,不得不担心日本汉字的未来。


泳思历山


最近抽空正在学习日语,带着这个问题我问了下我的日语老师,他的回答和下方的回答差不多,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想也看不太懂那些过于复杂的表达。而且我感觉题主问这个问题并不是想要知道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含义。所以我总结了下他的话:

1. 很多日本年轻人已经不认识汉字

2. 很多汉字已经开始大面积的平假名化,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鸡蛋,日文翻译是“卵”但是大部分鸡蛋现在已经写成了平假名的形式

3. 和我们一样由于电脑的普及,他们也是以打字为主,连我么很多人都不会写中文了,更不用说他们了,不信你找篇文章自己听写下试试

4. 由于日文中的汉字都是繁体字,所以书写更为麻烦,对,大家其实都看得懂繁体字,但是你写几个试试?所以日本年轻人都不愿意写

5. 对于日本年轻人来说,汉字有两个意义,一个是装B,会写汉字,然后写假汉语已经变成了他们一种游戏,另外一个就是在他们心中汉字只是日语平假名的简化形式,属于类似我们一个符号代替很多字的意思,类似于缩短了句子的繁复程度。如果大家不是很理解这个说法,你可以把一段文字写成拼音试试,不仅繁复而且也很难懂,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了

6. 外来词,就是英文用片假名形式书写的形式现在非常流行,导致很多平假名都开始消失,比如说他们写的お土産就是我们礼物的意思,但是现在日本人已经不愿意使用这种词,都是60+年龄的人在用,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也觉得这种字眼很土,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用英文的present礼物的平假名形式プレゼント。这也加速了汉字的淘汰

日本学术界早就全面开展了讨论仅使用平假名片假名去汉字化的大讨论,由于一些德高望重老学究的坚持所以希望去汉字化的年轻势力还没有得逞,不过语言的魅力在于使用,所以即使老学究守住了这一方阵地,但是无人使用的窘境还是不可避免的导致汉字在日语中的渐渐消亡。

大致就这样,如果喜欢我答复的信息,麻烦点赞,谢谢!


阿布说说的新视野


汉字是文言文,平片是表音,


用户76234457793


日语本质上是表音文字,而平假名,片假名其实是它的表音符号,类似英文的大小写!初学者千万不要被它的汉字迷惑,以为跟中文一样!汉字对日本人来说是借用的复杂符号,比如,日文汉字(掌),他的日文读音是てのひら,て是手的意思,の助词,意思是...的,ひら本身也是手掌的意思!只是掌这个汉字符号更直观!一个掌有4个音节,与汉语完全不同!


欧阳佳思


日文是表音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两者融合才能正确表达含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