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在彈琴時,我在想什麼?

彈琴時最難做到的其實就是心平氣和。作為古琴愛好者,或由於自己日常待人接物、家庭瑣事、工作中的原因,或由於師承、流派風格的不同等原因與琴友爭論,這些都會導致在彈琴時心靜不下來。


嵇康在《琴賦》中講“心閒手敏”,如果內心不能閒靜,指法也會受到影響。其實,各人有各人的方式方法。但是古人在這方面也自有自己的一套理論、想法,不妨可以留作參照:


當我在彈琴時,我在想什麼?


崔子玉說——

他覺得世上的名譽、別人的讚譽不值得羨慕的,只要把仁愛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就行了。


他強調,在行動前要審度自己的心是否安適、泰然,做事前“問心無愧”,這樣就算別人有誹謗、議論,內心自然也不必在意。


保持真我之性,這才是寶貴的;表面上暗淡,低調處事,其實內在的東西蘊含著光芒。


《論語》裡講過一個故事,鄙夫問孔子有沒有知識,孔子說自己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然後這邊敲敲那邊敲敲,“叩其兩端”,實際是知中的意思。


君子要慎言,節飲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


如果持久地實行它,經常這麼做,久而久之,修養就高起來了。修養高,則心靜也~


當我在彈琴時,我在想什麼?

此外,白居易曾有詩云“聞君古淥水,使我心和平”(《古淥水》是琴曲名),安靜下來,多聽聽優秀琴家演奏的琴曲,比如“老八 張”,也能使人心平氣和,“音成於外而化乎內”,和諧的音樂對人的身心有著良好的作用。


古琴有著非常好的修身養性功用,通過了解古琴本身也有助於我們做到心平氣和。


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受到什麼啟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