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考的大学一般,考研究生却能上名校的学生?

光华万丈a


高考难省份学生。如果学生是来自于高考难度较大省份的,那么这些学生,即使是考上了很一般的大学,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比较强的。举个山东考生的例子,山东省是孔子的故乡,这里的人们开花比较早,各家各户都是比较注重子女教育的,所以山东省的基础教育也是比较发达的;即使教育比较发达的结果,就是学生参加高考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山东省也是一本线与二本线分数差较小的一个省份;这就意味着学生要么学习成绩特别好能考一所重点大学,如果成绩稍微差一点的话可能就考不上大学了;所以山东的考生即使是考上了一所二本高校,他的总体学习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这些高考难度比较大省份的学生,即使是考上了普通高校,但是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是比其他省份学生能力强的。这些学生如果是去外省上大学的话,一般他都是班上、年级里面的学霸,经常课余时间你都看不见他的人,要么是的图书馆要么就是在自习室上自习。这些学生早早的就给自己制定了考研计划,甚至在大二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着手准备相关的考研事宜,到大三的时候更是拼了命的在学习。所以这样的学生考上了名校研究生毕业也是能理解的,因为他们本身的学习能力是特别的强。



大学知道努力。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强,但是可能他们在上高中的时候荒废了学业,导致最终只上了一所普通大学。

当这些学生到了大学以后,他们深刻认识到学历的重要性,觉得自己这样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将来肯定是很难找到较好工作的。这些学生早早的就制定了考研计划,可能在从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准被考研的相关复习计划了。如果学习计划制定得当,而且自己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努力学习的话,将来考上名校的研究生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人家努力过。


饕餮视听


我觉得这没什么奇怪的而且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啊。

第一、没考上好大学的不代表以后学习也差,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距不大

我觉得高中没考好的有这么几类人吧:

一种真的是学不进去,不开窍的人,这种人是努力也学不好的。

一种是高中没有好好学,结果就玩过了三年(相比其他及其认真学习的人),但是确实聪明的人,这种人还有不少

一种是高考没有发挥好,平时能考600结果考了570,平时能考550结果只考了500等等,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底子好但是略显浮躁,要么选择复读,要么选择去上大学然后准备考研进入名校弥补遗憾。

我觉得对于后两种,能考上名校的研究生不是难事

第二、研究生考试的内容和大学考试的内容完全不同

就以我自己为例来说,我高中选择的是理科,但是我的物理到了高三简直是奇差无比,数学相比来说也不算突出。语文和英语很不错,结果高考就考了一个普通院校。

但是考研的时候,我选择了跨专业,只需要考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英语和政治都是我的强项,两门专业课也是偏背诵的内容,对于我来说,我觉得比高中的物化生简单好几倍,自然考研就有了一个更好的结果。

第三、进入了名校,有些人觉得十拿九稳玩起来或者追求更好的名校;不甘于上普通大学的同学,都铆足了劲

我们宿舍当初几个人,都是被调剂到我们学校的,除了两个早就坚定了工作的想法,其他人都是从大二就开始准备考研,并且早早过了英语六级。

我觉得努力就会有回报的。

上了名校的孩子,也有不少反而是整天打游戏,甚至玩的,当然竞争不过有准备的人。


煮酒论高考


我身边一个真实的例子!

我是地处西北的一所普通二本大学,大一学校升级为211,我是学机械工程的,我们班一个湖南小伙子,平时学习一般,也没有十分突出,平平淡淡的大学四年就过去了。

但是人家考研看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更令人吃惊的是跨专业考研,研究生专业是生命科学学院的神经学科。

其实,高考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关,但绝不仅仅这一关就能决定你的命运,以后还会有很多选择,上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去了,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学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接下来还有更让人吃惊的是,研究生毕业后竟然被哈佛大学录取读博去了!身边真真实实的例子!


火龙果胡


每年都有许多二本、三本的学生考研考上985,但如果让这些人参加高考却基本上没考上985的可能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考研和高考考查的能力不一样。

高考考什么?理科考语数英,物化生,文科考语数英,政史地。而考研呢?考研只考四门,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先说政治,高也很难高过80,低也很难低于60,大家分数基本都是65~75之间,这就意味着政治很难拉开差距。英语也一样,A区工学国家线39分,你死嗑真题能考60分真的不错了。专业课呢?多记多背不需要你创新,而且有的学校真题重复率很高,遇见背过的题考场上直接默写,这在高考是不敢想象的。能拉开差距的只有数学,但这一差距可以通过时间弥补。985的学生复习半年,二本学生可以花二年时间复习,勤能补拙,二年不够花三年,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就不信考不上。


可以把考研比作一场马拉松,二本、三本的学生跑得慢,但可以提前跑,大不了多花些时间,你会发现许多初试分高的反而不是那些985/211的学生。许多二本的学生初试400多分,甚至初试成绩第一名。

今年1000万人参加高考,录取率达80%,但能进入985/211的只有51万人,也就是说非名校学生基数更大。还有就是“幸存者偏差”,你只看到许多本科不好的学生考上了名校,却没看到更多的人连初试都没过而沦为炮灰。


考研小秘书


我的答案比较残忍,心理素质不好的慎入!

虽然很多学生在读大学的时候,依然很努力,笨鸟先飞,用长时间去准备考研课程,在考研时取得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名校的硕士研究生,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依旧不是主要原因!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比你优秀的人不再和你玩了!

考研不是唯一的选择

考研不是所有大学生唯一的选择,但是高考却是每一个在校的高中生的唯一选择!而且在高考中,每个人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希望摘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可以看看高中学生的作息时间,我对我的高三生活真是想想都可怕!可以说,高考的战场是真造真枪的火拼,没有人会藏着掖着。

下图是衡水中学的学生,看看他们跑操之前手里拿的是什么?

但是考研却不一样,到了大三基本上就会出现三种人:一种人保研成功;一种人不读研,准备工作;一种人正在为考研备考。可以看出,考研的人数要比高考少得多,自然竞争不那么激烈。

越名校的学生考研率越低

大部分的学生考研是为了给自己将来工作加一个好法码,而名校的本科生不太需要这种砝码。

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看一个大学生的竞争力,好比看一个球的大小,越大说明竞争力越高。本科是球的内核,硕士生是把球又渡了一层金,读博士又读了一层金!然而对这个球最后的体积取决定性作用的是本科时候的内核,试想一下,一个小球如何镀金才能变大呢?

不妨看看清华北大学生的考研率,真的是非常低,因为人家本科时的球就足够大了,毕业后找工作非常容易!

相反,本科很一般的学校,由于求内核很小,更需要给自己镀金去加大球的体积。所以一般学校的大学生,在考研上所花费的努力也越多!

所以说,名校的本科生大部分不在考研大军,这才给一般学校的学生充足的机会,如果可以假设的话,考研要是像高考一样,全部大学生都参加,一般学校的本科生还是毫无机会的!

话说回来,希望学生们在高中的时候努力读书,争取在高考取得一个大大的球内核,至于将来是否需要镀金,可以再考虑,到时候想镀就镀一层,不想镀出去工作,球也足够大。

以上是我的观点,欢迎大家讨论


数学你新哥


我就有一同学高考成绩一般,而且还偏科,然后读了一个地级市的学院,在省内排名都是靠后的学校,但研究生却考到了中科大,现在都已经成了中科院的某所研究员。从一个成绩平平的普通学生,为什么能够在读大学后一帆风顺?

高考考的内容比较综合,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才能上名校,如果有偏科自然是不行的,但研究生就不一样了,只要专业课够好,英语能跟上,上名校是完全有可能的。

高考失利,上名校的研究生其实也是对高考缺憾的一个弥补,很多人都是憋着一股劲的,在排除了偏科的学科后,是完全能够投入到自己的擅长的学科中。但有一点是需要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本科读名校的学生认可度更高,研究生的话除非在学术上很牛,就像我那位进入中科院的同学一样,否则认可度还是没有名校本科生含金量高,尤其是清北一类的高校。

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哪怕你是清华研究生毕业,他也会要求看你的本科毕业院校,因为他们深知本科院校能看出你的综合能力。

你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支持我的,给我个赞和关注哦


美蛙英语


考大学考的是智商,是学习的天赋比拼,,考研拼的是毅力,可以说是个10%的脑力+90%体力。

大学本科生质量差异大

更多的因素是各地高考不公平,比如河南河北山东的很多三本学生,在北京考个211都不在话下,但是因为当地高等教育匮乏,国家高等教育的分布不均衡,造成各大大学生素质差异很大。尤其是河南、河北、山东的二本大学生,考研能力特别强,让许多985本科生不寒而栗。特别是北京上海的考生,这些当年分数不高考进了985,但是考研时候却被曲阜师范类的本科生吊打。


几十年前很多上过重点大学的学生都知道,同一个大学,高考分数不同省份直接差几百分的都有。

我和很多985教师聊过,他们一方面痛斥河南河北的二本学生考研太疯狂,一方面又大骂本校985考生脑子笨,竟然考不过外地二本。

他们是不想要外地二本学生,却不得不要,想要本校学生,可惜本校学生就是考研上不了线。

考大学,各省严重不公平,而考研,全国统一,很公平

所以在高考之后,智商高的,有学习天赋的考上了北大清华及其他211/985,而到了考研时候,基本上211/985,普通一本,二本,三本差别很小了。

比如高考英语,很多985考生可以考到140,130。而二本三本学生智能考八九十分。


但是到了考研阶段,因为题难,985曾经的英语优势当然无存,985英语好的最多考个60分,人家二本三本也能考个四五十分。

985院校学生基本高考英语都在120以上,很多大学不努力学校,过不了6级,但是很多优秀的二本三本学生却早早过了6级。

另外很多非北京上海的985优秀考生,在北京上海绝对的清华水平,但是高考却绝对考不上,但是保研却可以。

考研题基本都不难,拼体力,不拼脑力

考研题啊。都不难。在考研面前,各个大学生基本上是一个起跑线,任何一个985学生不敢说自己考研能力比二本三本强。

所有最重要的就是看每个人的努力了,985学生学一个小时的学习效果不一定比三本一个小时学习效果好,那如果三本学生学两个小时那就超越985了。下图是黄河科技学院考研情况,不少考取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吉林大学。2019年郑州大学在河南省录取分数是587,而黄河科技学院的录取分数是430分,差了140分。而吉林大学是630,差了200分。



现在985开始限制普通院校学生

985怎么限制普通院校学生考研啊,第一招:超过一半的研究生都是面试推荐生,面试推荐比例,知名院校可以达到50%,一般985院校也在30%左右,一般211院校比例在15%左右,而非211院校保研比例只有5%。三本院校没有保研资格。

比如南开大学推免比例高达57%,统招生越来越少了。

第二招:增加复试分数比例。

初试是最公平的,所以没法操作,很多学校不想要二本三本学生,就想了一个歪招:复试占总成绩的50%,复试这个事,说你不行,你就是不行,一看你是名校毕业,复试分数给你打高,一看是三本直接打个低分。

比如清华大学工物系,面试分数要3.5倍。这就是专门对付一般院校的学生。

保研难度要小与考研难度

对于很多普通非211,或者211院校学生,保研进名校很容易,考研进名校去很难。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子,2018年北京科技大学推免到清华大学的学生是27人。

而北京科技大学


到清华大学读研人数是38人。

相当于自己考上了11个,推免了27个。考试难度很大啊。推免不要太轻松。

2019年,北京科技大学推免到清华大学71人。说明推免的更多了,那对于统考就更难了。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高校专业那些事


高考和考研,还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两个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你说的这种情况很正常,很多二本一本的,考研考到985/211去的。

对于高考和考研,大家也经常拿来对比,高考和考研那个难之类的话题?

阶段不同

高考的时候你要是考上的985,那明显的感觉到分数排名都在全省的前列,那是真的很厉害,一个高中上985的也才多少人,所以高考考名校真的还是挺难的。高考竞争激烈,高考的压力还是要比考研的压力要大的。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面对考试上,同样的会有不一样的心境。

少部分高三的学生都是上的普通一般或者二本,这一阶段的本科生占了大数,所以很多学生他们考的大学就比较一般。

考研选择

考研的选择性要比高考广,高考你选择文理科,你就只能考这些。考研就不一样了,学校和专业都是自己选择的,选择权在自己的手上。

考研的考试科目也比较固定,一帮政治、英语、专业课、数学,就考这些内容,你多花点时间吃透了就可以了。

大学期间毕竟是比较自由的,你要是想考研,就可以早点规划自己的考研生活,基础差就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

考研科目

考研科目中,像英语、政治这两类,稍微复习了有点英语底子的,都不会差到哪里去,考个60分以上,两门加起来就有120分。数学还是比较拉分的,如果你觉得数学不好,你可以选择考数二的,难度就要低一些。我想要是大家都是有高考那个干劲来考研,那估计都能考的不错。

专业课这一门,如果是报考本校的会很占优势,可以获得很多专业课的资料,考研中就会很占优势。

很多考上一般大学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考研能够逆袭,所以考上名校研究生的也有很多。

2020年考研倒计时15天,考研的同学加油!


考研君说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每年研究生考试,都有一大批出身二本、三本的学生考入985、211这样的名校,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逆袭。这在考研大军中已经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了。分析其中原因,我认为有多个方面。

首先,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战场

高考是一个近乎全民参与的考试,是无数竞争者混战的战场,你稍有闪失就会被放大。比如粗心一道题,就可能被拉下1000多名,原本可以上的名校,可能就因此远离了你的人生。另外,高考是一种省内竞争,由于教育资源的省际间不平衡,各省份高考难度相差很大,所以高考成绩和考上的大学,很大程度上跟投胎质量有关系。



但研究生考试不同,由于报考时明确了学校和专业,所以考研战场实际上是被划分成为很多个独立的细分区域,竞争者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在竞争中不需要那么精细,哪怕你笔试比别人少10分20分,面试发挥好了照样能被录取。考研过程中地域已经完全不重要了,比较重要的是本科毕业学校。



其次,普通高校学生和名校学生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很多二本三本高校经常吹嘘自己学校考研录取率多高,但名校却从来不会做这样的宣传。真正好的大学是极度重视本科教育的,追求的是本科毕业后,即便不上研究生,也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材。但那些考研率很高的高校,大三开始课程就为考研让步,很多人虽然以高分考上研究生,但能力素质很差,基本功极弱,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另外,名校学生往往是一般水平的考研,较好水平的保研,而真正优秀的,早就申请国外高校,出国留学去了。普通大学学生拼劲全力,在考研战场上战胜了一大批985、211学子,但实际上,这些人大多都是一般角色,真正优秀的,你仍然难望其项背。



再次,研究生考试的筛选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水平

大家也知道,研究生考试考的科目不多,重点在两门专业课上,而且重在知识掌握,没有太多技巧。说实话,大多数人拼个半年不做别的,就啃这两本书,是很轻松就拿到高分的,所以仅通过考试很难看出这个人的科研能力、学习能力。但高考不一样,它既有知识的掌握,又有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的考察,更像一个智力测试机。智力不够的人,刷多久的题恐怕都难上清华北大。



最后,不能忽略的是个人的努力

我们常说,人生是一次长跑,不跑到最后也看不出结果。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个大站,后面还有很多站。在高考中落后的人,只要能把握好后面的路程,完全是可以超越的。不光是在研究生考试中,还有博士,还有工作中。像这两天在网上很火的南农最年轻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本科,中科院博士,博士期间发表一篇一作nature。她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切皆有可能!


高校人才真经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来为您解答!

现实情况确实是这样,许多本来是二三本学校学校的本科生,却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考研和高考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一方面是考研只考四门课程,包括英语、政治和两门专业课,而且许多专业的专业课不唯一,你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来考,这就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权。而高考只能考语数外加物化生或者政史地。

  2.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高考是以省区为基本单位的选拔。受到政策原因和各地教育水平的影响,高考相对来说受这些因素影响比较大,张雪峰老师不是说过他在郑州大学的学习经历吗?当年他是400多分上的郑大,而和他一个寝室的河南考生考了600多分,由此可见一斑。考研是全国性的选拔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个人能力,受政策的影响较小,这个时候高考压力比较大的省份比如河南、山东等地的考生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而事实也是这样,重点高校的这个两个省份的研究生比较多。

名校有名额供考生报考

许多名校的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以后会选择出国留学、去更好的学校深造等原因而导致这些学校有一些名额供其他考生来考。也许会有人说不是有保研的吗?其实现在虽然许多高校鼓励自己的本科毕业生保研深造,但是除了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保研率超过了50%以外,其他高校的保研率大都在30%徘徊,剩余的名额当然要外招了。

学生的思考更加成熟

相对于高考阶段的学生没有见过太多的世面,可能觉得高考就是为了上大学,没有思考过他的意义,可能导致有些学生的奋斗动力不足。

经过大学四年的洗礼,许多学生更加懂得了自己以后的追求是什么?继续深造做研究还是工作?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当选择了考研这条道路以后就会更加坚韧和执着的去应对考试,心知肚明,只有好的学校才有好的实验平台,才能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因此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学生为了考名校更加努力!

综上,我觉得这些能考上名校研究生的本科生都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的,他们明白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才会不懈追求名校!

以上就是给您问题的全部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您的支持是我的写作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