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西州兩會,2020年重點工作④:以“四種經濟形態”為導向,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海西州兩會,2020年重點工作④:以“四種經濟形態”為導向,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

培育壯大生態經濟。以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目標,推動生態與農業、工業、文旅等產業深度融合。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完善柴達木生態文化建設平臺功能,推進海西德都蒙古省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依託海西特色生態資源和產業基礎,重點發展清潔能源、生態旅遊、生態畜牧、蒙藏醫藥、高原康養等產業,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描繪生態與發展互促共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持續推進循環經濟。堅持“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以打造柴達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升級版”為目標,培育引進一批建鏈、補鏈、延鏈、強鏈項目,構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產出的循環產業集群。爭取《柴達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示範區總體規劃》年內獲批,將更多重點項目納入國家和省重大工程。繼續實施柴達木綠色找礦勘查大會戰,為未來發展提供資源支撐。實施一批園區重點產業項目,不斷優化特色產業佈局。加快推進格爾木工業園汙水處理廠、德令哈工業園鐵路專用線等基礎設施項目,提升園區承載能力、配套功能、服務效能和輻射帶動作用。

著力發展數字經濟。研究制定推進數字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產業領域的運用。推進數據備份中心、智慧城市、大宗工業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等大數據平臺建設。率先在德令哈、格爾木主城區實現5G規模商用,年內5G基站建設數量達到150個以上。加快“數字中國·智慧海西”項目建設,紮實推進海西大數據中心、政務網平臺、海西工業互聯網等項目建設。

加快發展“飛地經濟”。研究制定發展“飛地經濟”配套政策措施,創新“飛地經濟”合作方式,完善成果分享機制,大膽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飛地經濟”發展模式。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依託援青平臺、招商平臺、園區平臺,加強與省內外的協調對接,力爭年內落戶一批“飛地經濟”項目。加大州內“飛地經濟”建設力度,推動天峻、烏蘭、都蘭等地區產業項目落地德令哈飛地經濟產業園。大力支持藏青工業園發展,做實浙江工業園。搶抓國家支持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綠色可持續發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等歷史機遇,積極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力爭“飛地經濟”發展走在全省前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