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转为什么消费还是上不去?

有趣杰子


从我身边情况来看,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大家上很多门店虽然已经开始营业但顾客寥寥,生意一般。虽然有的餐饮门店开通外卖服务但营业额大幅下降已是不争事实。我感觉主要原因如下:

1、此次疫情尚未完全解除危机,国外输入性病例持续增加,还存在有一定的危险度,因此大众的警惕性还没有完全放松,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不需要的人员流动,这导致商业区客流不足“门前冷落车马稀”。

2、目前各地学校还都未开学,一般家庭中几乎都有人留守,因此各种行动以“家”为中心的模式和链接还未打破,比如“回家吃饭”、“回家辅导孩子作业”等家庭需要占据了更多业余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商业的客流。

3、此次疫情持续时间长、隔离时间久,对很多人的消费思想、习惯和方式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往的消费价值观可能也有所改变,过去喜欢“买买买”的逛街欲望也许被强制隔离淡化,尤其这期间不能随意消费,家庭现货、现金储备成为必须,也让许多喜欢提前消费的人反思了曾经的生活方式从而会导致改变。

4、整个社会因疫情停摆近两个月,很多人因此失去了收入来源,目前虽然疫情好转,但还处于补充“弹药”的恢复时期,这也限制了很多不必要的消费。

疫情总会完全过去,春暖花开,一切都会重新焕发生机,相信商业也会日益兴盛,毕竟我们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城事山阳


疫情好转不等于消费就会增长,这就是我一直担心的灾后的余震,本次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可能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各大中小企业都在裁员,就算不裁员也会变相的降低工资水平,不仅不会爆发消费狂潮,还极有可能国内消费需求会大幅减弱,就连非理性购房需求都会受到遏制,这次疫情过后,除医疗、互联网行业有所得益外,其他各行各业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很多企业就算是复工了,就算银行不抽贷,但是应收账款还是讨不回来,销售才刚刚开始,现金流也十分紧张。

所以,多数企业是采取工资打6折算,或者暂时拿着当地社会最低工资,与企业共度难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职工能维持短时间生计已经不错了,要想引发高消费狂潮恐怕是力不从心。当然,如果疫情过去后,再过几个月,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了生机,企业职工收入也有所恢复,但受此疫情的影响,国民消费水平再恢复到疫情之前已经是不可能了。

再者,在疫情发生后,银行主动提出,发生突发事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迟交房贷,即使是延迟还房贷也不会影响到购房者的个人征信体系。但是对于房贷、车贷、信用卡透支的用户来説,疫情结束后,要把赚来的钱集中起来偿还前面的债务,接下来是全民开始降杠杆,而不是疯狂消费。国内消费低迷将长期持续。

最后,这次疫情虽然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但是给长期欠债,没有存款的家庭敲响了警钟。因为,很多人待在家中只有一个月多的时间,就在喊手头吃紧快揭不开窝了,这主要是一些年轻人有了房贷、车贷,就是没有一点储蓄存款,那么只要发生突发事件,很多年轻在抵御风险上面比较脆弱。当疫情过后,很多人会改变自己原来的寅吃卯粮、透支消费、月光族的生活。重新开始学习理财,学会适度地存款积蓄。在这种情况下,疫后出现大规模消费潮,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一个技术交易者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为什么?会有疫情好转消费就能上去的理论?似乎你对经济并不了解,你对消费更不了解,你对疫情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可谓一窍不通。

由于疫情的影响,各个国家只能牺牲短期的经济来换取长期的利益,由此可见不管是短期之内还是长期之下,受制于疫情的影响消费肯定是上不去。

疫情之下的消费

当心患肺炎在我国蔓延的时候,那时候还是2月份的事情,有很多读者给社长发来私信,表示当前债务违约,银行和各种网贷平台打电话催收。

社长在作出一番评论之后,不久银保监会出台新的政策,要求相关金融机构顺延债务,社长不是想表达自己有先见之明,只是站在一个正常人的角度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虽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但工薪阶层依然作为我国基础经济支柱,是拉动经济消费的关键核心,如果一个月没有收入,并不可怕两个月到6个月没有收入你可以想象一下。

在疫情影响之下,所有物价暴涨,在没有收入的前提条件之下支出却大幅增加,如果按照正常情况,负债高居不下,疫情影响之下,何谈消费?

疫情之后的消费

不管当前的工薪阶层还是大众创业者,均不同程度的承担负债,包括车贷、房贷、消费贷、套路贷等等。

如果出现一个月没有收入,不到两个月累计,一次往复循环,风险倍增,不要说消费了,或许大部分人在生存的边缘徘徊。

而社长早就说过,一旦债务集中,债务周期就会变成6~12个月,而银保监会给予金融机构的建议是顺延一个月,其实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应该按照债务高低,风险大小,顺延周期为6~12个月不等,也有可能缓解当前大众的压力。

当然对于有钱的人来说,哪怕是天塌下来,刀架在脖子上,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尤其是最近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代购依然猖獗。

但当前的社会,依然是有20%的富人,80%的普通人组成,尤其是在关键时候,不是解决20%人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80%人的问题。

综合来看:短期之内想要刺激消费,拉动经济,要么学欧美国直接发钱,要么直接发消费券,可以选择10天一发,每次发1000元。

在这种策略之下才有可能刺激消费,如果消费短期暂缓,会造成长期通胀,也会造成经济运行的不可跨越性,对长期经济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好处。


社长财经


因为,一方面凡事不是一蹴而就的,疫情的影响并不会立马就消失干净。另一方面,人们因为疫情,想法和观念也多有转变。

所以,在表面上,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即使疫情已经有所好转,但消费还是没有立马还原到疫情之前的状态。

疫情的影响不是立马就能消失的。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是国内疫情的好转,大部分地区已经逐渐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工作状态。但是国外疫情却在不断升级,对我们的直观的影响就是新冠肺炎输入型病例开始增加。

大量的国外人员开始往国内来,这就产生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尽管国内市场疫情稍有好转,可我们的防疫工作仍然不可掉以轻心。

于此同时,由于国外疫情的升级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外贸企业目前度日艰难。国外现在受疫情影响,在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用具上季度缺乏,但对其他的需求开始降低。那这对出口型的外贸企业来说,影响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人们的观点受疫情影响会有所改变。

本次突发的疫情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会对人们的观点造成一定的改变。

尽管有些人会说,憋了一两个月的人们没地方花钱,现在疫情好转了,各娱乐场所,餐厅等都相继开放了,那人们还不得报复性消费么?!

但实际上,这种报复性消费的人其实占少数,因为疫情让大家意识到积蓄的重要,所以与其说报复性消费,很多人会选择“报复性”攒钱。这点,从吴晓波频道做的一个调查里面,我们就能窥探一二。

而且,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们风险防范的意识,对保险的需求可能会上升;提升了人们对单一收入来源的警惕心理,以后或许干副业的人会越来越多。

写在最后

尽管国家在疫情好转之后,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各种促进消费的措施,与民生相关的行业,回陆陆续续的回到正轨,但这需要时间。


莫吝金钱


疫情好转,报复性消费来了?

  近日,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2月末,杭州一家商场“小试牛刀”,恢复营业以后,5小时以内营业额达到1100多万元。有分析指出,这是报复性消费来了?

  3月10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调查称,超四成居民消费欲望急需释放,他们不是不停地在网上买买买(13.1%);就是憋着等疫情结束,大买特买一波(28.4%),而疫情结束后,预计近九成居民会出现补偿性消费。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

  报复性消费离我们还有多远?

  不过说了这么多,报复性消费啥时候来呢?很多人都在等疫情结束。

  若想真正依靠消费拉动经济,除了消费券这类短期刺激手段,还需要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只有真正做到藏富于民,居民才敢放开消费,经济才能充满活力。

  兴业证券18日发布研报指出,3月份,由于社会活动并未完全解禁,受消费情绪以及海外疫情爆发影响,估计3月份社零总额仍为同比下滑。但其中食品增速仍会保持高位,化妆品增速显著改善,而服装、金银珠宝、家具、家电等品类的复苏仍需时间。

  中国银河证券19日发的分析报告称,短期消费反弹需要更直接的现金类刺激,中长期消费刺激需要更具体的落实。

  不少网友还在分期消费,分期乐商城提供的数据显示,3月前2周,除菌洗碗机、除菌加湿器、空气净化器、护颈仪、净水器等相比1月同期增长超过75%。纸巾、洗手液、消毒液、手套等日常消毒防护商品增长超过120%。

  去不了健身房,怎么办?上述数据显示,智能健身收腹仪、智能跑步机、体感健身跳舞毯等适于宅家锻炼的智能运动健身产品增长达到60%。此外,像居家生活娱乐方面,视音频/读书会员订单数增长70%,而集合多种健身游戏的任天堂Switch游戏机,订单数也提高了100%。

  随着复工复产推进,新的消费点又来了。天猫提供的3月1日至9日的数据显示,复工后很多员工有了带饭需求,电热饭盒销售同比增长211%;避免公共交通人流拥挤,大家都买起了电动轻便摩托车,销售额同比增长57495%;电动车防风镜上涨1568%;儿童座椅棚上涨1490%。

  疫情之下,口罩成了必需品,只露出眉眼的“口罩妆”流行起来。银泰百货的消费数据显示,“口罩妆”带火了眼妆商品,销量上涨两倍多,多款眼影盘卖断货。精华、眼部护理、卸妆、洁面、喷雾类商品的销量也直线性暴增。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关情况。总体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短期的影响较大,中期趋于平缓,后期消费会逐步恢复。

国家发改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强调,稳定和扩大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推进复产复工、恢复营业的主体责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抓紧取消过度管控的做法和规定,尽快让消费热起来、让经济活起来。


金融创客


我认为输入型病例在所以消费并没有完全放开。

疫情好转却没有消失

在中国疫情得到控制但中国以外却是刚刚开始猛烈的时候,中国出现了很多输入型病例,再加上别国的人员不断外出涌入中国,所以我认为消费没有完全的放开。我们出行和工作还是有节制的。

现在的网红餐厅根本看不到天天排队的场面了,因为我们知道外面还是不怎么安全。

昨天去餐厅吃饭,以前达到饭店餐厅吃饭时间还得排队等一波才能吃上饭,现在进去还有很多空旷的位置,吃饭的人还是寥寥几人。所以相比之前疫情严重的时候,街上逛街的人都没有,是0收入现在有几个订单还是不错的。

消费跟年前的是不能比,但比1月份已经是很好的了。消费在慢慢恢复我们还能看见希望。

实店没生意但是外卖还是可以的

实际上未来今天的经济业绩很多企业已经在复工复产中,所以餐饮还是有很大市场的,至少外卖生意还是不错的在家的控制不住食欲很多都开启了报复性消费。

如陕西的一位顾客把一个火锅店的所有菜谱都点了一遍,火锅店老板都觉得不可思议再三和顾客确认是不是点错了?点多了?但是顾客很确信的而说对对就是这么多,在家实在想念火锅的味道吃不完要点这么多,可把老板娘给乐坏了,这种清单式的点单是真实性的疫情后期报复性消费。

综上:疫情完全结束以后消费才会真的上去,现在这段时间还是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但是这个事情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还有别的火锅店新开了分店,因为他推出了不同对应在疫情家里人口结构的外卖火锅套餐,所以生意反而在这个疫情期间变得更好了。


瞎说说


您好,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国家的消费起不来一直是个顽疾,在疫情爆发前就有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原因不外乎有几座大山吸干了老百姓的闲钱而无力消费,这几座大山就是:买房、医疗、养老、教育等,虽然近几年这几座大山给老百姓的压力有所减轻(但是房子仍旧是老百姓最大的痛)。

除了旧时的顽疾没根治,去年底至今的疫情又切实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破坏,加剧了老百姓紧张的钱袋子:据中金最新报告指出,鉴于新冠疫情迅速在全球扩散升级、并已出现向金融市场“传染”的迹象,将2020年中国实际GDP增速预测从此前的6.1%下调至2.6%,据3月16日披露的就业数据显示:国内调查失业率上升,二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已经大幅超出5.5%的政府目标。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疫情已经伤害了我国一季度的经济发展,减少了咱老百姓的收入。有钱啥都好说,没钱自然影响了大家对消费的信心。

然而国内疫情虽然控制住了,但是国外仍旧一团糟,国外的疫情势必减少老外的消费支出,而我们国家是世界的制造工厂,老外减少消费势必影响我们国家的外贸出口,而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不畅就会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传导致老百姓身上后,就是我们的钱包会进一步干瘪。

综上所述,因为疫情对世界包括我国经济的破坏,老百姓的收入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疫情还没结束,经济发展还没走上正轨,赚钱的能力尚未恢复,当老百姓缺钱的时候,自然会把仅有的余粮精打细算地过日子,自然对消费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导致疫情好转,但是消费仍旧上不来,因此需大家埋头苦干,耐心等待疫情彻底被消灭,待经济转好之后,消费自然会恢复如初。

希望上述回答能提供一种思路供您参考!



红财经


由于疫情的影响,各个国家只能牺牲短期的经济来换取长期的利益,由此可见不管是短期之内还是长期之下,受制于疫情的影响消费肯定是上不去。

疫情之下的消费

当心患肺炎在我国蔓延的时候,那时候还是2月份的事情,有很多读者给社长发来私信,表示当前债务违约,银行和各种网贷平台打电话催收。

社长在作出一番评论之后,不久银保监会出台新的政策,要求相关金融机构顺延债务,社长不是想表达自己有先见之明,只是站在一个正常人的角度进行分析。

当前我国虽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但工薪阶层依然作为我国基础经济支柱,是拉动经济消费的关键核心,如果一个月没有收入,并不可怕两个月到6个月没有收入你可以想象一下。

在疫情影响之下,所有物价暴涨,在没有收入的前提条件之下支出却大幅增加,如果按照正常情况,负债高居不下,疫情影响之下,何谈消费?

疫情之后的消费

不管当前的工薪阶层还是大众创业者,均不同程度的承担负债,包括车贷、房贷、消费贷、套路贷等等。

如果出现一个月没有收入,不到两个月累计,一次往复循环,风险倍增,不要说消费了,或许大部分人在生存的边缘徘徊。

而社长早就说过,一旦债务集中,债务周期就会变成6~12个月,而银保监会给予金融机构的建议是顺延一个月,其实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应该按照债务高低,风险大小,顺延周期为6~12个月不等,也有可能缓解当前大众的压力。

当然对于有钱的人来说,哪怕是天塌下来,刀架在脖子上,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消费,尤其是最近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代购依然猖獗。

但当前的社会,依然是有20%的富人,80%的普通人组成,尤其是在关键时候,不是解决20%人的问题,而是如何解决80%人的问题。

综合来看:短期之内想要刺激消费,拉动经济,要么学欧直接发钱,要么直接发消费券,可以选择10天一发,每次发1000元。

在这种策略之下才有可能刺激消费,如果消费短期暂缓,会造成长期通胀,也会造成经济运行的不可跨越性,对长期经济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好处。



娆阳


目前可以清楚是,在停滞了一两个月后,我们想象中的、期待已久的报复性消费还是没有到来,至少是现在没有到到来,看来事情不是按了暂停键这么简单,重新启动没有那么容易,我想主要是有这么几个原因,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国内疫情虽然好转,但是防控还未完全解除,包括物理上的解除和心理上的解除,目前大部分还是三级响应,学校还没有开学,体育赛事还未批准,社会运转起来还不是百分百顺畅,另外心理上的防备解除则更加困难和漫长,部分人们不愿意过多的让自己暴露在公共场合。


二、疫情造成的经济停滞,部分企业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很多人因此失业,后果是民众收入减少,进一步遏制了消费,消费不活跃,经济就难以繁荣,这又进一步遏制消费。内已需不振,外需更不容乐观,疫情已经在全世界蔓延,贸易近乎停滞,订单不来,只能望洋兴叹。国际油价的暴跌生动的诠释了世界经济包括中国在内的萎靡。


三、疫情教育了一批过度消费不留余粮的人,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理念,让人们更加重视储蓄和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这种观念的转变也导致了一部分消费被抑制。


四、生产、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互联网又迎来了一次难得的机遇,大量的线下活动转移到线上,即使疫情过后,他们还是全部或者部分留在了线上,导致线下活动剧减,而线下的丰富、广泛活动才是我们能够真切感知并能切身体会的,并且对交通、餐饮、会议等有带动作用,线上只是肥了几个互联网大厂而已。


但愿疫情真正过后,经济能够提振,消费能够理性,生活能够更好。


小河说


疫情造成的社会影响是非常复杂的,而消费是一种社会运行的表现。

信息传播

很多媒体报道疫情结束后会与当年非典一样迎来报复性消费,而依据则是来自于人们被限制自由活动太久,需求被压抑的太严重限制解除后消费会有强反弹。但是我认为这个依据过于片面,应该从更多的维度综合来看。

03年我们还是处于PC互联网时代,而且网络远没有现如今这么发达,网民总数也没有这么多。

03年除开广东和北京两个严重的地区,其他地区的人大部分人对于非典信息的了解基本来自于传统媒体,而且传播速度时效性都相对有较大延迟。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了,几乎人人手里都有手机,信息传播非常及时,让很多人多这次疫情有了全面的认知,不再像03年非典那么轻视,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戴口罩,勤洗手 多通风 这些预防措施。

每个人都亲身经历了这场疫情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直到它和每个人息息相关,这是这次疫情的真实写照。

害怕,恐慌,失去理性,相信大部分人在这场疫情中都经历过这些状态。

封城,封路,限制出入所有人都亲身经历了这些,因这次疫情而采取的管制让很多人的心理有了创伤,要想抚平创伤只有靠时间慢慢掩盖。

03年的非典只有部分城市进行了管控,很多人并没有被疫情真正的影响到,非典过去后消费迅速的提升。而这次疫情所有人都到了受影响,就算疫情结束了人们还是会因为害怕的心理,依旧会尽量减少外出去人多的地方。消费的提升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复工率太低引发失业潮

为了应对这次疫情中国的经济几乎停摆了2周,即使2月中旬开始复工,但是流程上也是极为繁琐,要层层申报层层审批,真正能在2月中旬复工的企业少之又少。哪怕是已经到了目前的3月份,大部分企业(非湖北)基本已经复工,但是整个企业依然不是全员100%复工。很多企业特别是微小型企业本身资金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又较高就容易挺不过去倒闭。这一现象在第三产业服务业频繁出现,而且目前第三产业依然没有明确的复工日期,不知道还能有多少企业能撑到复工。

外部压力与内部问题

外部主要受毛衣战的影响,19年中国的出口增速是很小的个位数,经济的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目前都已经疲软,2020还会有二阶段的协议要签署,又会带来什么不确定性目前谁也说不清楚。

内部 经济增速持续下滑,消费需求萎缩严重,又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内部各方的压力与挑战都不小。

国内汽车销量已经连续18个月下跌。汽车行业是涉及产业链非常长的行业,涉及矿产冶金,工业制造,金融贷款涉及的从业人员非常庞大。

汽车行业基本就是经济的风向标,目前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

综合以上四点对比03年的非典,20年的肺炎让所有人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病毒对人类死亡的威胁。

很多人的心愿很简单就是希望能活下去,这次的疫情让很多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没法保证了,可见对人们的心理创伤有多大。

2020年国内整体大环境比2019年还要艰难,还有很多黑天鹅事件还没有发生,最近的一个就是马上到来的失业潮。2020年才刚开始就已经如此艰难,让很多人开始警惕未来的风险。虽然疫情就快要结束了,但是从个人或者整体大环境来说,目前还看不到能够支撑起报复性消费的逻辑,在经济下滑时期正常的消费都开始萎缩了,何况是目前内忧外患的时刻就更加难以有报复性消费的可能。

疫情过后的反思

经历这场疫情后的幸存者,和侥幸逃过一劫的人,应该需要思考这场疫情带给我们哪些积极的影响。

在意外与未来永远不知道谁先来的情况下,做好最全面的应对,从容的应对未知。

保险对抗风险

保险意识目前在国人的思维里还是不够重视的,往往等风险出现了才开始后悔。

保险的意义在于对冲生活中未知的风险,应该优先给家庭经济支撑者,购买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增加家庭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保留足够的现金流

手有余粮心不慌,越是危机时刻,越能体现现金流的重要性。这场疫情让很多人经历了公司破产,被裁员,降薪,停薪。绝大部分人的收入是非常单一的,所有的经济来源就是工资收入这就意味着手停口停,但是房贷车贷、孩子上学、赡养老人这些支出可是一样都不会停的。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当风险来临,以上任何一项都将会是压垮整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改变消费意识

这两年消费主义的风吹的很多,一天一个购物节,大促,恨不得清明节都要给你整个促销出来,很多人也是被消费主义洗脑严重,电子产品频繁换代,新款包包,新款鞋,新款色号口红一个都没少落下。没钱了怎么办?输入手机号立马测出能贷几万额度,每个月才还几百块轻轻松松。今天几百,明天几百,一不小心工资基本被透支完了。现在疫情导致裁员或者降薪了怎么办?收入没了负债可不会消失啊,只能继续借贷拆东墙补西墙无限循环下去,在消费主义的路上痛苦的走下去。

面对消费主义的洗脑,储蓄是年轻人构建起来的一面盾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