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病毒不隔為民心 聽民聲回覆百分百

隔病毒不隔為民心 聽民聲回覆百分百

上回講到,疫情防控下,檢察機關對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的司法關愛可謂是無微不至。您可知,對於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信訪工作,檢察機關又是怎樣做的呢?

有道是,群眾利益無小事,信訪工作是大事。己亥年初,最高人民檢察院“十大檢察廳”嶄新亮相,專司受理向最高檢提出的控告和申訴、承辦最高檢管轄的國家賠償案件和國家司法救助案件的第十檢察廳,也叫控告申訴檢察廳,其工作與群眾直接相關。第十檢察廳雖列十大業務廳“鳳尾”,但很爭氣,最突出的亮點工作就是群眾來信件件有回覆。

“將心比心對待群眾信訪,建立7日內程序回覆、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覆制度。”在2019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最高檢工作報告裡的這一莊嚴承諾,由人民大會堂傳到各地,貫徹於四級檢察院。須知最高檢所說的群眾“來信”,可不僅僅是指信件,還有郵件、來電和來訪。您想想,如果沒有以人民為中心的崇高境界和深厚的群眾感情,沒有把群眾來信當“家書”的責任感,怎麼能作出這樣的承諾?

2019年,全國檢察機關緊盯“告狀難”“申訴難”,下大氣力落實群眾來信“7日內程序回覆、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覆”制度,努力兌現自己的承諾。

“北京市北河沿大街147號”,是群眾熟知的最高檢來信地址,以往大部分信件都被寄到那裡,但受理控告申訴的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卻遠在西部的魯谷東街。從2019年開始,信件從北河沿大街轉運到魯谷東街的頻次大大提高,以往是兩週運送一次,如今是每天運送兩次。這樣一變,群眾的感覺就大不一樣了。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最高檢帶頭,將歷史積壓的群眾來信全部回覆,新增案件均快速導入程序。通過推進繁簡分流、創新聽證形式、升級改造信訪信息系統,促進這一制度逐步落地、見效。最高檢主要領導帶頭辦理信訪案件,耐心接待上訪群眾,既說法理,也談情理、講道理。全國各省級院檢察長、副檢察長也同樣賣力。據報,2019年,全國省級院檢察長接訪38件,是2018年的兩倍。

領導帶頭,工作豈能鬆懈?2019年,各級檢察機關業務部門尤其是控告申訴檢察部門那真是拼了命。檢察機關全年共收到49萬多件群眾來信,能夠回覆的都已在7日內程序性回覆,程序性回覆率100%,3個月內辦理過程或結果答覆率達99.1%。人常說,信訪工作是“天下第一難”。一年內就能有這樣的進展,也實屬不易啊!

但是,解決信訪問題的目的根本不在於回覆,而是在於“案結事了人和”。因此最高檢提出,要把釋法說理工作貫穿接訪、辦案的全過程,疑難、複雜、矛盾衝突較大的案件,要積極嘗試引入第三方參與,提高律師參與接訪比例,共同促進息訴罷訪。

回覆後當事人仍然不滿意,怎麼辦?那就公開聽證唄,請當事人和各界人士來一起聊聊,努力達成共識。2019年,最高檢對8起群眾訴求強烈、息訴難度大的申訴案件進行了公開聽證,各級檢察院也在全面推開。

這樣的成績單可以嗎?最高檢的回答是“遠遠不夠”。2020年初的全國檢察長會議又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那就是落實群眾來信件件有回覆,重在自覺、貴在“平實”。要把這項制度上升到國家治理和檢察制度體系建設高度去認識、去落實。

話音未落,新的挑戰就來了。這不,庚子之初,病毒肆虐,疫情蔓延,橫亙佳節。

疫情當前,群眾信訪工作如何確保不斷檔?如何在戰“疫”工作中發揮更大作用?大年三十剛過,最高檢第十檢察廳黨支部書記、廳長徐向春與在京班子成員毅然提前結束休假,商議疫情防控時期接待群眾來訪工作。廳黨支部態度堅決,一致認為,無論困難有多大,群眾來信件件有回覆工作一定要不打折扣地落實好。

信訪群眾來自全國各地,疫情期間若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流動聚集至最高檢人民來訪接待室,無疑存在疫情傳播的巨大風險。

大年初五,第十檢察廳根據中央疫情防控工作統一要求和最高檢黨組安排,起草了《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以來信、網絡和電話方式接待群眾來訪工作的公告》,經院領導審核把關,當晚10時對外發布:即日起,最高檢群眾來訪接待場所暫時關閉,以來信、網絡和電話方式接待群眾來訪。同日,最高檢辦公廳也向各級檢察機關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間群眾來訪接待工作,積極倡導以來信、網絡和電話方式接待群眾來訪,特別強調群眾來信件件有回覆工作絕不能打折扣、掉鏈子。

大年初八,最高檢又下發《關於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加強黨的領導、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的通知》,成為特殊時期給第十檢察廳黨員幹部的動員令。徐向春立即將該通知在微信工作群中轉發,並要求“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是不是發揮,不是看平時說了什麼,而是看在特殊時期、國家有難時我們怎麼做的。大家要把到崗時間儘量向前趕,儘量早到崗。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通知轉發後,第十檢察廳在外地休假的同志紛紛更改行程,儘早回京,儘早到崗。

即使是這樣,按照《高檢院關於防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辦法》中關於出京人員返京後要進行隔離的要求,第十檢察廳節後能上班的人員仍不足滿員四分之一,為此,第十檢察廳在微信工作群反覆研究對策,緊張籌劃全廳疫情防控和信訪網電工作,實行全員辦理群眾來信、網絡信訪、接聽來電,直到返京人員隔離14天結束為止。第十檢察廳黨員幹部帶頭辦信,特殊時期全廳齊動員,確保群眾申訴渠道暢通,群眾來信件件有回覆工作落到實處。

黨員幹部作表率,青年幹警爭先鋒!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第十檢察廳青年幹警亦衝鋒在前、勇於擔當,積極作為。

凡俊便是其中一員。正所謂人如其名,凡事事無鉅細,卓俊至極。春節值班期間,凡俊對節前從湖北來最高檢上訪的6名群眾逐一電話回訪,詳細瞭解他們在京期間的活動軌跡和身體狀況,排查疫情苗頭隱患。

這一問還真不得了,一位1月6日從武漢赴京上訪老人,回到武漢後於1月25日身體出現不適,已經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得知情況後,凡俊打電話向老人的主治醫生詳細瞭解老人發病的時間和原因,排除了老人在京期間已患病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凡俊多次打電話關心慰問老人,告知老人信訪問題辦理的進展情況。他勸慰老人說,“您可以安心治病,後續辦案進展我會及時告知您。”

越是非常時期,越要急群眾之所急。2月3日和4日是節後辦公的頭兩個工作日,也是集中處理群眾來信節後最忙的日子。第十檢察廳為數不多的工作人員兩天內分別拆分了1400餘封和1100餘封信件。為了確保群眾來信7日內程序性回覆,十廳全體同志都埋頭於一摞摞厚厚的信件中。

據報,節後辦公以來,最高檢接收群眾來信12549件,通過12309中國檢察網接收群眾網上信訪3833件,對於已辦理的群眾來信和網絡信訪,做到了應回盡回,7日內程序性回覆率100%。另外,12309檢察服務熱線還接聽群眾來電1387件次,處理電話留言6062件次。

群眾來信反映的涉疫問題,是辦理的重中之重。2月6日,最高檢第十檢察廳專門下發《關於12309檢察服務熱線認真履職全力為疫情防控工作服務的通知》,要求各地檢察機關與本地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動機制,對於人民群眾反映疫情防控工作突出問題或舉報危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要規範記錄、及時通報當地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疫情防控期間,在12309檢察服務熱線的兩頭,各地群眾與檢察機關的聯繫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比平日裡更加頻繁——

“1月下旬購於一家藥店的口罩,標明的生產日期為2020年2月,你們管不管?”

“因疫情停工停產面臨違約風險,口罩、消毒液、體溫計等防疫物資緊缺,又難以復工復產,特向檢察院尋求幫助。”

“轄區內多家餐飲店的‘店招’經營內容包含‘野味’‘蛇館’等,不利於野生動物資源保護,侵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檢察院快來管管。”……

有道是,記者一支筆,說不盡其中事。群眾訴求五花八門,枝枝葉葉總歸於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檢察機關“照單全收”,嚴格按照群眾信訪件件有回覆工作要求,及時認真回覆、辦理、答覆每一件群眾訴求。

閉門不閉心,隔離不隔情。依託12309檢察服務中心,各地檢察機關控申部門充分履行檢察職能,依法妥善處理疫情防控期間涉銷售假冒口罩、妨害公務、野生動物保護、律師執業權利保護、民營企業權益保護等問題線索;協調有關職能部門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推動解決疫情防控期間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依法保障企業復工復產,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

截至目前,全國檢察機關控申部門共移送群眾反映疫情防控工作突出問題或舉報危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線索1099條,群眾來信7日內程序性回覆率百分百。正可謂——

凝心聚力戰疫情,將心比心換民心。

守望相助勇擔當,言而有信樹誠信。

話說線索有了,案件來了,如何指導全國檢察機關依法懲治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據傳最高檢有一位“重要謀士”頻獻錦囊妙計。欲知囊中事,看取下回書。(檢察日報 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